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說起煙臺人記憶中的那些老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馬路,繁華與傳統並存,這裡坐落著太多煙臺地標,講述著煙臺老故事。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煙臺大馬路卻變了樣子...

最近,大馬路上開始了大力度拆除違建,擴展綠化帶的多項工程改造,也許,大馬路將再次“變樣”。

門頭房被拆除 綠化帶已建起

曾經大馬路上也是充滿了很多小建築,道路也略顯狹窄擁擠。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這周圍的一些門頭房屋已開始被清除。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道路已經圍起遮擋,拆除工作還將繼續進行!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道路另一邊,也開始了綠化帶的建設,施工師傅們正在對土地進行著翻整,將在該路兩邊種植樹木,打造成片綠化帶。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多年“死衚衕”被打通

原本在大路與二馬路之間,稅務局左邊的小路上,該路北邊一直被天鴻城把路口理了地樁,長期只能通行路人及自行車摩托車,很多小區居民在路邊停車,而目前南面的停車場攔杆及老售樓處已經拆除。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周圍居民多年被堵的“死衚衕”終被打通。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天鴻凱旋城這座售樓處被拆除後,大馬路也變得寬敞、清涼了不少,周邊的地塊正在進行平整。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附近有居民朋友表示:希望能建成停車場,緩解一下這周圍交通問題。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大馬路上人行橫道已整改

不僅僅是各處建築的拆除,今日有網友發帖,細心的發現大馬路上,虹口酒店將門前圍欄移進去了,留出了十分寬暢的人行橫道,方便了行人通行。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此前虹口賓館門前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短短二十幾米的距離,但是極大地方便了行人通行,也提升了行人安全度,實在令人欣慰點贊!

“路中老大”—命名為大馬路

大馬路全長660米,寬14米,1912年後延伸至1308米,路並不長,也不算寬稱其為“大馬路”,代表著這裡曾是煙臺最為繁華的一條商業路。這裡集結娛樂、政治、商業、文化等萬千寵愛於一身,也在這裡上演著煙臺老街的風風雨雨。

1860年,煙臺有了一條與海岸線平行、寬敞平坦的馬路,又因是當時路中老大,被稱為大馬路。1910年曾改名為東馬路,後來因人們習慣難改,改稱東大馬路,1938年又恢復大馬路路名。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昔日大馬路一景

在之後開埠的三十年間,很多大型商業活動也都集中朝陽街商埠區,大馬路仍然以農田和海濱灘地為主。直到1880年中國內地會在大馬路的東頭建成一所洋人學校——芝罘學校,成為初期大馬路街區少有的大型建設之一。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芝罘學校老照片(現位於海軍航空大學院內)

1938年,整治規劃後,恢復了大馬路路名,將南側與大馬路平行的威海衛路、大威海街等分別命名為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這也是現在煙臺“各大馬路”命名的由來。

19世紀末大馬路興盛伊始

19世紀末期時,由於朝陽街建設用地基本用完,一些大型工業和公共建築開始選址在大馬路。廣仁堂寄柩所於1891年在廣仁路西部建立;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於1892年在大馬路西頭建立。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早期張裕公司

1893年英國基督教牧師詹姆士·馬茂蘭在大馬路中段南側創辦詹姆士·馬茂蘭公司(中文名為仁德洋行,為英商在煙臺開辦的最大洋行)。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仁德洋行舊址

1903年東河沿東側煙臺市第一所華人創辦的新型學堂——養正小學成立;1904年俄國在大馬路東端重新設立領事館,基督教浸信會禮拜堂於大馬路中段始建;1906年煙臺電報局於海岸路中段建成,基督教浸信會煥文男子中學於十字街建成;1908年基督教浸信會衛靈女子中學於大馬路東端路北建成授課。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養正小學舊址

到1911年煙臺開埠五十年的時候,大馬路街區已基本形成以東西向的大馬路為主要軸線,十字街、坤山路等南北向道路為骨架的魚骨式道路結構。

這裡也陸續有了廣仁路、大馬路、十字街上各種類型的商業和建築,並且沿大馬路一帶也慢慢形成其相互交錯的街道佈局。

大馬路曾見證煙臺半邊天

大馬路上也不斷衍生著新興實業。1913年“生明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在廣仁路和載之路交界西首路口創辦;1914年“東亞罐頭廠”在廣仁路創辦;1915年基督教青年會在廣仁路中部建成。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1923年萬豐洋行在大馬路西端落成;1925年世界紅萬字會煙臺分會在十字街建成;1930年道孚洋行在大馬路中段建成;1931年法國天主教方濟格會在大馬路東段創建崇正中學。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到1930年代中期,日本佔據煙臺之前,整個街區已基本建設完畢,基本上以東西向的幾條主要馬路如大馬路、海岸路、廣仁路和南北向的十字街為商業、公共生活軸線,南北向的里弄和小巷內多為日常生活軸線。

直到上世紀30年代大馬路時有洋行、商鋪200多家,大馬路上的商業活動也空前旺盛。

昔日繁華也變了樣

大馬路曾經被稱為“工藝品一條街”。

這裡曾是老煙臺花邊、髮網等手工藝品生產經營出口基地。那些從歐洲傳來的草帽辮、髮網、抽紗、花邊、絨繡等技藝。

大馬路鼎盛時期,曾經聚集了130多家公司和店面。其中,僅經營花邊的公司就有“恆祥號”等18家,經營髮網的公司有“豐盛和”等13家,煙臺生產的80多種花邊和髮網由此遠銷歐美亞等幾十個國家。毫不誇張的講,大馬路當時承擔起了煙臺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大半邊天。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到了2002年時,大馬路的拆遷工作正式開始,除了廣仁路西首的部分街道還保持原來的格局尺度和沿街建築外,大馬路歷史街區的身份已經開始消失,只剩下多處建築以及濱海廣場。

煙臺大馬路啊!終於又要“大”起來了

後來的陸陸續續對大馬路,海濱廣場等景區,老街的翻修與不斷建設,也使得大馬路這一帶既“現代”又複雜,人們一邊期待著他的“新衣”又懷念著那“舊袍”,越來越擁擠的道路,越來越多的車輛和建築,都在磨滅著這老街上的點滴。

也許這次等待大馬路的是一份更加嶄新的樣貌,或許大馬路再也無法回到曾經的“頭牌”般繁華時,但其對於老煙臺人來說,是一份沉甸甸的歲月與回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