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地區南依祁連山餘脈,北臨騰格裡沙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勞動生產,繁衍生息。漢唐開源闢土,置縣設郡,擴修城廓,防守經營,為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東線重鎮。

明初,大靖地區名“扒沙”,屬蒙古語,意為“街市”。扒沙城是執政者用來抵禦北方蒙古族進犯的一個重要軍營,初為甘肅鎮甘州衛轄,後屬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莊浪衛轄。河南省鄢陵縣柏樑鎮西老莊村人陳棐到任後,採取得力措施,強化防衛,“儒學文事,武備振厲。”贏得眾人稱讚。

合水,地處隴東黃土高原腹地,子午嶺橫亙南北,馬蓮河徑流東西,是甘肅最東邊的一個縣份。合水縣邵莊驛館附近有一處陳棐題寫的“碧落霞天”摩崖石刻,是當地一處重要歷史人文遺蹟。陳棐任寧夏巡撫時,多次途經合水縣,對當地秀麗的自然畫卷情有獨鍾。曾寫過《合水曉行看山》、《邵莊曉行》等山水詩詞,以《合水曉行看山》為優,整篇雄健豪放,氣勢磅礴。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據《合水縣志》記載,“碧落霞天”四個字,是陳棐於嘉靖壬子年(1552年)途經合水縣城,夜宿邵莊驛館所寫。時正值早春,清晨,旭日東昇,霞彩透過參天樹木,照在東去的河水中,金光浮動,銀波四射。苗村河兩岸的群山峭壁上,茂林密佈,嵐霧繚繞,碧中透紅,異常美麗奇特。

陳棐觀此美景,心情欣然,揮筆寫下“碧落霞天”四個大字。後經擔任富平按察承差的惠東皋督工依手跡鐫刻而成。雖經460多年日晒雨淋,但其藝術本色未變,作為文物遺址,一直留存於今。四個神奇古樸的大字,在樹林掩映下,顯出誘人的魅力,這不僅是筆力超凡,難得的書法藝術珍品,而且凝鍊地描繪出日出日落時分,五彩繽紛的霞光映入溪水中碧綠晶瑩的美好畫卷。

“碧落霞天”四字,面向東北,上有山林鐘秀,下有浮水清流,路出雲霄而蜿蜒,田耕子午而怡然。每當晨霞燦爛,珠露氤氳,或晚霞夕映之時,更顯出一派碧水飛虹,層嵐冉冉,天地交融的氣象,令人心曠神怡,陶醉其境。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不少書法名人、專家學者,每當路過此處,都要駐足觀其墨寶,研討書藝,賞其景色。不少名人騷客遊覽此處,觸景生情,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篇。峭壁旁側的遙古寺前,舊時存有二碑。一碑為明嘉靖年間合水知縣車陽舒所立,上面鐫刻有陳棐《邵莊曉行》詩全文。

甘肅古浪峽南行十五里,有巨石臥於道左,其色青白,其質堅硬,其形凹凸不規則,今人稱為“甘州石”。據《古浪縣誌》記載,此石原名“酸酒石”,後由陳棐更名為“甘酒石”。此石二名,皆謂可作以釀酒。

陳棐在《甘酒石頌》裡認為“酸酒石者,酸在酒也,因石而得甘。是甘者,石之功也,乃更名為甘酒石。”並寫“甘酒石”三大字刻於石上。

頌詩三十二句,為四言詩,頗見古樸。開篇即頌:“維石巖巖,厥德則甘,甘性溫厚,甘體滋涵。”顯然,頌的是甘酒石“甘”的秉性。實際上,整個頌詩就是以“甘”為主的。“甘施於物,五味斯調。甘施於化,萬類能陶……帝施甘澤,天降甘霖。五郡沾渥,千部謳吟。是豈甘酒,所甘惟政……萬里寧戢,一人垂拱。四夷鹹賓,皇圖益鞏。”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如今,甘酒石作為古浪峽一個重要的人文景點,被收入《甘肅名勝古蹟辭典》、《涼州文化導要》等典籍,以“昌鬆瑞石”被命為“十八景”之一。

《陳文岡先生文集》卷二十記載:“粵嘉靖三十祀,皇上當五年之期,分遣秋官臣審天下獄情,時用加恤。於是臣棐受陝右之命,亦惟欽體明德,罔不敬慎。乃季秋朔入潼關,周曆八郡三圉,開計死刑幾三百,疏請於朝者百五十人,餘檄憲臣核減之,其戌配杖笞得減者近萬人。乃明年十月事竣,復至潼關。”(以給事中遷秋官郎,奉命恤刑關中。)

這是陳棐在《潼關銘》序中的一段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陝右之行一路旅途勞頓,政務繁忙,既要敬慎法制,“審天下獄情”,又須體愛民之心,“時用加恤”。減緩刑獄如此之多,體現了他為官慈深仁厚的本真性情。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難能可貴的。繁忙的公務之餘,他不忘飽讀詩書,多處題刻,多處吟詠,所題刻之文辭氣勢頗佳,做到了情景合一、石文生輝,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陳棐出身名門,書香世家,自幼苦練書法,自成一體。他的字筆鋒蒼勁有力,風格瀟灑大方,除了上面提及的,在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地,他還留下了大量珍貴墨跡,成為各地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山月溪雲”、“溼流風”、“迸雪噴雷”、“大玄深處”、“青夢重遊”等題字,位於山西澤州(今山西晉城市)的青蓮寺乳竇泉東,這些珍貴的書法都是陳棐任澤州知府時所題。由“迸雪噴雷”四字可以想見,在明代的時候,這裡曾是一股懸泉飛瀑,噴珠濺玉,漂飛澗底,生態之美,令人羨慕。

“千流飛雪,萬疊堆青”題字,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縣鳳州南越鳳嶺至三岔村一帶。走出峽口,一路滿山翠柏,濃郁蔥蔥,路旁飛流溪水,風景宜人。從心紅峽下行二里的南口,石崖上有一摩崖題刻,豎排文曰:“雲棧第一佳處”。

再沿路而下,在公路和澗水的北邊,半山腰的崖石上,有兩行豎排題刻“千流飛雪,萬疊堆青”,前有題字“嘉靖壬子仲春”,後有落款“文岡題”。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翠峰排秀”題字: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縣鳳州南越鳳嶺至三岔村一帶。順河而下,彎曲迴繞,奇峰突兀,松柏鬱蔥,堪為佳境,山坡上隱隱呈現出古道路跡遺痕,到碾道時,河邊西岸的巨石上,橫排、魏體刻寫“翠峰排秀”四個字,下款為“文岡題”。

由於古道逶迤於崇山峻嶺之間,風景秀麗,歷代文人墨客、官宦朝臣也在這裡留下了大量詠山色壯美之辭。“翠峰排秀”摩崖石刻面積約四平方米,既是一幀書法佳作,又是一處富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遺存,1982年,鳳縣政府在此立碑加以保護。

“皇朝龍益”、“明世延長”、“棲雲巖”等題字,位於陝西富縣張家灣鎮曲兒村西的寨子嶺上,摩崖石刻左邊四字是“皇朝龍益”,右邊四字是“明世延長”,八字楷書,落款在中間:“大明嘉靖壬子歲(1552年)恤刑郎中陳棐題”。橫幅石刻的“棲雲巖”三字,落款“文岡題”。

“飛翠流雲”、“石堂鐵臂”題字,分別位於陝西延安富縣張家灣鄉黑水寺村與渠兒村旁石崖上,為明代郎中陳棐題,雕刻於懸崖之上,特別醒目,是罕有的古代石雕書法珍品。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鎖控金川”題字,位於甘肅河西走廊中段的山丹縣老軍鄉境內的“石峽口堡”處,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題。“鎖控金川”四字鐫刻於石峽峭壁,遒勁挺拔,迄今為峽口關隘的一處人文勝蹟。

“有本如是”題字,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民族小學內,嘉靖三十八年(1558年)題。此處有一水泉,名甘泉,遺存著一座迄今數百年的古老書院——甘泉書院,甘泉書院因臨“甘泉”而得名。

嘉靖三十八年(1558年),陳棐以甘肅巡撫身份奉敕巡察河西兵防,夏日聚當地文人雅士於甘泉書院,登樓歡聚,吟詩唱和,周邊樹木蔥鬱,百花爭豔,樓下流水淙淙,泉聲汩汩,陳棐心悅神怡,欣然題下“有本如是”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並在詩中記述了聚會雅趣:“邀賓開閣書聲近,移席穿林花氣香。”


這個鄢陵人的詩詞書法,成為河西走廊的珍貴文物!

【作者簡介】葛國楨,常用筆名柯崢、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鄉村教師、基層通訊員、企業政工師等,現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飛來》等個人文集,主編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叢書,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獎、首屆“茅山杯”全國微型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