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近代江湘嵐 題於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趙秀敏評:上聯是寫自然風光。“勝地據淮南”,起筆不稱揚州,而直冠勝地,讚譽之情奪口而出,總領全聯。水映雲,雲映水,秋水、秋雲難以分辨,是以橋才和水能平分秋色。下聯寫一葉扁舟穿橋而過,悠然自得,簫聲若有若無從遠處傳來,在皎潔的月夜裡正欣賞著這迷人的夜色,聆聽著欲醉的簫聲,不知不覺已近三更。這聯是對二十四橋美景的真實寫照,讀來畫面感極強,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而畫面外的簫聲,正是來源於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讀來令人不由對江南的美景,心生無限嚮往。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近代江湘嵐 題於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趙秀敏評:上聯是寫自然風光。“勝地據淮南”,起筆不稱揚州,而直冠勝地,讚譽之情奪口而出,總領全聯。水映雲,雲映水,秋水、秋雲難以分辨,是以橋才和水能平分秋色。下聯寫一葉扁舟穿橋而過,悠然自得,簫聲若有若無從遠處傳來,在皎潔的月夜裡正欣賞著這迷人的夜色,聆聽著欲醉的簫聲,不知不覺已近三更。這聯是對二十四橋美景的真實寫照,讀來畫面感極強,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而畫面外的簫聲,正是來源於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讀來令人不由對江南的美景,心生無限嚮往。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陶然居對聯練習

揚州二十四橋

飛絮

隨雲過竹西,紅藥新開,清波欲動,簫聲吹就月明好;

流水穿橋下,碧樹風微,玉人歌緩,詩句吟成花漸薰。

飛絮

春色復秋風,月冷塵消,戶戶珠簾留夢繞;

霓裳兼彩袖,香微雲散,年年紅藥為誰開?

玉福行

閒身寄碧波,看春柳夏荷,疏枝搖落千年月;

靑石隨人跡,任唐雲宋雨,紙傘撐開十里風。

嘉言

扁舟雲影中,聞月下清簫,漸如秋色參差落;

故國水聲裡,餘橋邊紅藥,又向春風次第開。

碧水秋泓

袖底吳鉤,倚馬參廣陵劍氣,誰坐垂虹閒釣雪;

橋邊紅藥,橫簫留白石高韻,我邀明月共聽濤。

萬宇中

此橋有八斗奇才,舉階方十步,便相隔人間天上;

斯月亦二分無賴,聽笛只一聲,不復醒夢裡江南。

天藍藍

沿溪尋舊約,看天心月白,水面光浮,悔教柳色牽鄉夢;

何處惹相思,聽碧落雁啼,紫簫聲咽,莫駕扁舟過小橋。

寒天

二分明月在,待投入綠波,莫隨湖水過橋去;

幾縷晚風來,倩吹開紅藥,但與簫聲羈客歸。

安時

澹澹水波橫,佳人長笛吹,醒來明月;

搖搖柳色新,玉帶扁舟過,蕩起春風。

劉葆華

橋下春波綠,明月仍來,玉人何在;

雲中簫管悠,一聲不盡,幾處無眠。

碧水秋泓

鶴舞竹西,一縷簫聲分皓月;

風流江左,多情紅藥贈詩人。

問風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明月中,玉橋才子正回馬;

翠袖盈盈,紅裙嫋嫋,簫聲裡,豆蔻佳人慾捲簾。

康宏秋

思明月玉人,千古無瑕,青山隱隱情難隱;

戀清江幽草,十年一夢,秋水迢迢愁亦迢。

南宮雲遙

紅藥無人問,玉簫幾處聞,春榮秋落更明月,不盡橋頭景色;

商女喜安歌,杜郎思俊賞,宋韻唐風淪鐵蹄,猶書表面文章。

陳旭東

十里流金三百景;

一橋浮碧半城春。


寒天

揚州瘦西湖

畫舫送誰廿四橋前,客至任銷金,爭招取幾孔簫聲,二分月色;

文章傳我六一翁後,興來當戛玉,好坐收半城湖水,萬朵荷花。

吉芸薈

題瘦西湖

得水正相宜,故白鳥留遲,無賴每同樓上月;

扶煙何去遠,教紅簫吹徹,買閒猶似竹西亭。

揚州二十四橋(詩一首)

楊中寶

二十四橋花月夜,多情煙雨溼揚州。

纖腰扭瘦桐油傘,落盡喧譁水自流。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近代江湘嵐 題於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趙秀敏評:上聯是寫自然風光。“勝地據淮南”,起筆不稱揚州,而直冠勝地,讚譽之情奪口而出,總領全聯。水映雲,雲映水,秋水、秋雲難以分辨,是以橋才和水能平分秋色。下聯寫一葉扁舟穿橋而過,悠然自得,簫聲若有若無從遠處傳來,在皎潔的月夜裡正欣賞著這迷人的夜色,聆聽著欲醉的簫聲,不知不覺已近三更。這聯是對二十四橋美景的真實寫照,讀來畫面感極強,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而畫面外的簫聲,正是來源於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讀來令人不由對江南的美景,心生無限嚮往。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陶然居對聯練習

揚州二十四橋

飛絮

隨雲過竹西,紅藥新開,清波欲動,簫聲吹就月明好;

流水穿橋下,碧樹風微,玉人歌緩,詩句吟成花漸薰。

飛絮

春色復秋風,月冷塵消,戶戶珠簾留夢繞;

霓裳兼彩袖,香微雲散,年年紅藥為誰開?

玉福行

閒身寄碧波,看春柳夏荷,疏枝搖落千年月;

靑石隨人跡,任唐雲宋雨,紙傘撐開十里風。

嘉言

扁舟雲影中,聞月下清簫,漸如秋色參差落;

故國水聲裡,餘橋邊紅藥,又向春風次第開。

碧水秋泓

袖底吳鉤,倚馬參廣陵劍氣,誰坐垂虹閒釣雪;

橋邊紅藥,橫簫留白石高韻,我邀明月共聽濤。

萬宇中

此橋有八斗奇才,舉階方十步,便相隔人間天上;

斯月亦二分無賴,聽笛只一聲,不復醒夢裡江南。

天藍藍

沿溪尋舊約,看天心月白,水面光浮,悔教柳色牽鄉夢;

何處惹相思,聽碧落雁啼,紫簫聲咽,莫駕扁舟過小橋。

寒天

二分明月在,待投入綠波,莫隨湖水過橋去;

幾縷晚風來,倩吹開紅藥,但與簫聲羈客歸。

安時

澹澹水波橫,佳人長笛吹,醒來明月;

搖搖柳色新,玉帶扁舟過,蕩起春風。

劉葆華

橋下春波綠,明月仍來,玉人何在;

雲中簫管悠,一聲不盡,幾處無眠。

碧水秋泓

鶴舞竹西,一縷簫聲分皓月;

風流江左,多情紅藥贈詩人。

問風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明月中,玉橋才子正回馬;

翠袖盈盈,紅裙嫋嫋,簫聲裡,豆蔻佳人慾捲簾。

康宏秋

思明月玉人,千古無瑕,青山隱隱情難隱;

戀清江幽草,十年一夢,秋水迢迢愁亦迢。

南宮雲遙

紅藥無人問,玉簫幾處聞,春榮秋落更明月,不盡橋頭景色;

商女喜安歌,杜郎思俊賞,宋韻唐風淪鐵蹄,猶書表面文章。

陳旭東

十里流金三百景;

一橋浮碧半城春。


寒天

揚州瘦西湖

畫舫送誰廿四橋前,客至任銷金,爭招取幾孔簫聲,二分月色;

文章傳我六一翁後,興來當戛玉,好坐收半城湖水,萬朵荷花。

吉芸薈

題瘦西湖

得水正相宜,故白鳥留遲,無賴每同樓上月;

扶煙何去遠,教紅簫吹徹,買閒猶似竹西亭。

揚州二十四橋(詩一首)

楊中寶

二十四橋花月夜,多情煙雨溼揚州。

纖腰扭瘦桐油傘,落盡喧譁水自流。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近代江湘嵐 題於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趙秀敏評:上聯是寫自然風光。“勝地據淮南”,起筆不稱揚州,而直冠勝地,讚譽之情奪口而出,總領全聯。水映雲,雲映水,秋水、秋雲難以分辨,是以橋才和水能平分秋色。下聯寫一葉扁舟穿橋而過,悠然自得,簫聲若有若無從遠處傳來,在皎潔的月夜裡正欣賞著這迷人的夜色,聆聽著欲醉的簫聲,不知不覺已近三更。這聯是對二十四橋美景的真實寫照,讀來畫面感極強,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而畫面外的簫聲,正是來源於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讀來令人不由對江南的美景,心生無限嚮往。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陶然居對聯練習

揚州二十四橋

飛絮

隨雲過竹西,紅藥新開,清波欲動,簫聲吹就月明好;

流水穿橋下,碧樹風微,玉人歌緩,詩句吟成花漸薰。

飛絮

春色復秋風,月冷塵消,戶戶珠簾留夢繞;

霓裳兼彩袖,香微雲散,年年紅藥為誰開?

玉福行

閒身寄碧波,看春柳夏荷,疏枝搖落千年月;

靑石隨人跡,任唐雲宋雨,紙傘撐開十里風。

嘉言

扁舟雲影中,聞月下清簫,漸如秋色參差落;

故國水聲裡,餘橋邊紅藥,又向春風次第開。

碧水秋泓

袖底吳鉤,倚馬參廣陵劍氣,誰坐垂虹閒釣雪;

橋邊紅藥,橫簫留白石高韻,我邀明月共聽濤。

萬宇中

此橋有八斗奇才,舉階方十步,便相隔人間天上;

斯月亦二分無賴,聽笛只一聲,不復醒夢裡江南。

天藍藍

沿溪尋舊約,看天心月白,水面光浮,悔教柳色牽鄉夢;

何處惹相思,聽碧落雁啼,紫簫聲咽,莫駕扁舟過小橋。

寒天

二分明月在,待投入綠波,莫隨湖水過橋去;

幾縷晚風來,倩吹開紅藥,但與簫聲羈客歸。

安時

澹澹水波橫,佳人長笛吹,醒來明月;

搖搖柳色新,玉帶扁舟過,蕩起春風。

劉葆華

橋下春波綠,明月仍來,玉人何在;

雲中簫管悠,一聲不盡,幾處無眠。

碧水秋泓

鶴舞竹西,一縷簫聲分皓月;

風流江左,多情紅藥贈詩人。

問風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明月中,玉橋才子正回馬;

翠袖盈盈,紅裙嫋嫋,簫聲裡,豆蔻佳人慾捲簾。

康宏秋

思明月玉人,千古無瑕,青山隱隱情難隱;

戀清江幽草,十年一夢,秋水迢迢愁亦迢。

南宮雲遙

紅藥無人問,玉簫幾處聞,春榮秋落更明月,不盡橋頭景色;

商女喜安歌,杜郎思俊賞,宋韻唐風淪鐵蹄,猶書表面文章。

陳旭東

十里流金三百景;

一橋浮碧半城春。


寒天

揚州瘦西湖

畫舫送誰廿四橋前,客至任銷金,爭招取幾孔簫聲,二分月色;

文章傳我六一翁後,興來當戛玉,好坐收半城湖水,萬朵荷花。

吉芸薈

題瘦西湖

得水正相宜,故白鳥留遲,無賴每同樓上月;

扶煙何去遠,教紅簫吹徹,買閒猶似竹西亭。

揚州二十四橋(詩一首)

楊中寶

二十四橋花月夜,多情煙雨溼揚州。

纖腰扭瘦桐油傘,落盡喧譁水自流。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前人絕句一組

雲山閣

宋·許琮

雲山依舊接清秋,高閣荒榛悵舊遊。

二十四橋何處所,西風吹盡白蘋洲。

芍藥

宋·何應龍

金蕊絲頭茜染成,五雲樓映玉盤傾。

謝郎一入中書後,二十四橋空月明。

后土廟

宋·陳允平

塵擁妝臺翡翠翹,瓊花開盡玉魂銷。

昆崙山上天風落,二十四橋吹洞簫。

西湖戲作示同遊者

宋·歐陽修

題注:一作初泛西湖 皇祐元年

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揚州竹西亭 其二

宋·趙鼎

錦纜牙檣一夢愁,行人空擊木蘭舟。

玉簫吹斷青樓鎖,二十四橋風月秋。

泊舟淮陽

元·尹廷高

孤舟夜泊倚皇城,天際歸心促曉程。

二十四橋霜月冷,臥聽鐘鼓送人行。

題淮東王廉訪清涼亭

元·薩都剌

主人胸次洗冰雪,深夜金山月湧波。

二十四橋秋水白,淮南八月瀉銀河。

廣陵訪周公瑕不遇雲自儀真失之 其一

明·王世貞

豪華自古讓維揚,一水橫江即異鄉。

二十四橋歌吹遍,不知何處覓周郎。

憶揚州夜市

明·李裕

樓臺燈火萬家明,況復通宵歌管聲。

二十四橋今寂莫,月光空自鎖重城。

揚州

明·曾棨

翠裙紅燭坐調笙,一曲嬌歌萬種情。

二十四橋春水綠,蘭橈隨處傍花行。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近代江湘嵐 題於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趙秀敏評:上聯是寫自然風光。“勝地據淮南”,起筆不稱揚州,而直冠勝地,讚譽之情奪口而出,總領全聯。水映雲,雲映水,秋水、秋雲難以分辨,是以橋才和水能平分秋色。下聯寫一葉扁舟穿橋而過,悠然自得,簫聲若有若無從遠處傳來,在皎潔的月夜裡正欣賞著這迷人的夜色,聆聽著欲醉的簫聲,不知不覺已近三更。這聯是對二十四橋美景的真實寫照,讀來畫面感極強,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而畫面外的簫聲,正是來源於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讀來令人不由對江南的美景,心生無限嚮往。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陶然居對聯練習

揚州二十四橋

飛絮

隨雲過竹西,紅藥新開,清波欲動,簫聲吹就月明好;

流水穿橋下,碧樹風微,玉人歌緩,詩句吟成花漸薰。

飛絮

春色復秋風,月冷塵消,戶戶珠簾留夢繞;

霓裳兼彩袖,香微雲散,年年紅藥為誰開?

玉福行

閒身寄碧波,看春柳夏荷,疏枝搖落千年月;

靑石隨人跡,任唐雲宋雨,紙傘撐開十里風。

嘉言

扁舟雲影中,聞月下清簫,漸如秋色參差落;

故國水聲裡,餘橋邊紅藥,又向春風次第開。

碧水秋泓

袖底吳鉤,倚馬參廣陵劍氣,誰坐垂虹閒釣雪;

橋邊紅藥,橫簫留白石高韻,我邀明月共聽濤。

萬宇中

此橋有八斗奇才,舉階方十步,便相隔人間天上;

斯月亦二分無賴,聽笛只一聲,不復醒夢裡江南。

天藍藍

沿溪尋舊約,看天心月白,水面光浮,悔教柳色牽鄉夢;

何處惹相思,聽碧落雁啼,紫簫聲咽,莫駕扁舟過小橋。

寒天

二分明月在,待投入綠波,莫隨湖水過橋去;

幾縷晚風來,倩吹開紅藥,但與簫聲羈客歸。

安時

澹澹水波橫,佳人長笛吹,醒來明月;

搖搖柳色新,玉帶扁舟過,蕩起春風。

劉葆華

橋下春波綠,明月仍來,玉人何在;

雲中簫管悠,一聲不盡,幾處無眠。

碧水秋泓

鶴舞竹西,一縷簫聲分皓月;

風流江左,多情紅藥贈詩人。

問風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明月中,玉橋才子正回馬;

翠袖盈盈,紅裙嫋嫋,簫聲裡,豆蔻佳人慾捲簾。

康宏秋

思明月玉人,千古無瑕,青山隱隱情難隱;

戀清江幽草,十年一夢,秋水迢迢愁亦迢。

南宮雲遙

紅藥無人問,玉簫幾處聞,春榮秋落更明月,不盡橋頭景色;

商女喜安歌,杜郎思俊賞,宋韻唐風淪鐵蹄,猶書表面文章。

陳旭東

十里流金三百景;

一橋浮碧半城春。


寒天

揚州瘦西湖

畫舫送誰廿四橋前,客至任銷金,爭招取幾孔簫聲,二分月色;

文章傳我六一翁後,興來當戛玉,好坐收半城湖水,萬朵荷花。

吉芸薈

題瘦西湖

得水正相宜,故白鳥留遲,無賴每同樓上月;

扶煙何去遠,教紅簫吹徹,買閒猶似竹西亭。

揚州二十四橋(詩一首)

楊中寶

二十四橋花月夜,多情煙雨溼揚州。

纖腰扭瘦桐油傘,落盡喧譁水自流。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前人絕句一組

雲山閣

宋·許琮

雲山依舊接清秋,高閣荒榛悵舊遊。

二十四橋何處所,西風吹盡白蘋洲。

芍藥

宋·何應龍

金蕊絲頭茜染成,五雲樓映玉盤傾。

謝郎一入中書後,二十四橋空月明。

后土廟

宋·陳允平

塵擁妝臺翡翠翹,瓊花開盡玉魂銷。

昆崙山上天風落,二十四橋吹洞簫。

西湖戲作示同遊者

宋·歐陽修

題注:一作初泛西湖 皇祐元年

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揚州竹西亭 其二

宋·趙鼎

錦纜牙檣一夢愁,行人空擊木蘭舟。

玉簫吹斷青樓鎖,二十四橋風月秋。

泊舟淮陽

元·尹廷高

孤舟夜泊倚皇城,天際歸心促曉程。

二十四橋霜月冷,臥聽鐘鼓送人行。

題淮東王廉訪清涼亭

元·薩都剌

主人胸次洗冰雪,深夜金山月湧波。

二十四橋秋水白,淮南八月瀉銀河。

廣陵訪周公瑕不遇雲自儀真失之 其一

明·王世貞

豪華自古讓維揚,一水橫江即異鄉。

二十四橋歌吹遍,不知何處覓周郎。

憶揚州夜市

明·李裕

樓臺燈火萬家明,況復通宵歌管聲。

二十四橋今寂莫,月光空自鎖重城。

揚州

明·曾棨

翠裙紅燭坐調笙,一曲嬌歌萬種情。

二十四橋春水綠,蘭橈隨處傍花行。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近代江湘嵐 題於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趙秀敏評:上聯是寫自然風光。“勝地據淮南”,起筆不稱揚州,而直冠勝地,讚譽之情奪口而出,總領全聯。水映雲,雲映水,秋水、秋雲難以分辨,是以橋才和水能平分秋色。下聯寫一葉扁舟穿橋而過,悠然自得,簫聲若有若無從遠處傳來,在皎潔的月夜裡正欣賞著這迷人的夜色,聆聽著欲醉的簫聲,不知不覺已近三更。這聯是對二十四橋美景的真實寫照,讀來畫面感極強,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而畫面外的簫聲,正是來源於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讀來令人不由對江南的美景,心生無限嚮往。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陶然居對聯練習

揚州二十四橋

飛絮

隨雲過竹西,紅藥新開,清波欲動,簫聲吹就月明好;

流水穿橋下,碧樹風微,玉人歌緩,詩句吟成花漸薰。

飛絮

春色復秋風,月冷塵消,戶戶珠簾留夢繞;

霓裳兼彩袖,香微雲散,年年紅藥為誰開?

玉福行

閒身寄碧波,看春柳夏荷,疏枝搖落千年月;

靑石隨人跡,任唐雲宋雨,紙傘撐開十里風。

嘉言

扁舟雲影中,聞月下清簫,漸如秋色參差落;

故國水聲裡,餘橋邊紅藥,又向春風次第開。

碧水秋泓

袖底吳鉤,倚馬參廣陵劍氣,誰坐垂虹閒釣雪;

橋邊紅藥,橫簫留白石高韻,我邀明月共聽濤。

萬宇中

此橋有八斗奇才,舉階方十步,便相隔人間天上;

斯月亦二分無賴,聽笛只一聲,不復醒夢裡江南。

天藍藍

沿溪尋舊約,看天心月白,水面光浮,悔教柳色牽鄉夢;

何處惹相思,聽碧落雁啼,紫簫聲咽,莫駕扁舟過小橋。

寒天

二分明月在,待投入綠波,莫隨湖水過橋去;

幾縷晚風來,倩吹開紅藥,但與簫聲羈客歸。

安時

澹澹水波橫,佳人長笛吹,醒來明月;

搖搖柳色新,玉帶扁舟過,蕩起春風。

劉葆華

橋下春波綠,明月仍來,玉人何在;

雲中簫管悠,一聲不盡,幾處無眠。

碧水秋泓

鶴舞竹西,一縷簫聲分皓月;

風流江左,多情紅藥贈詩人。

問風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明月中,玉橋才子正回馬;

翠袖盈盈,紅裙嫋嫋,簫聲裡,豆蔻佳人慾捲簾。

康宏秋

思明月玉人,千古無瑕,青山隱隱情難隱;

戀清江幽草,十年一夢,秋水迢迢愁亦迢。

南宮雲遙

紅藥無人問,玉簫幾處聞,春榮秋落更明月,不盡橋頭景色;

商女喜安歌,杜郎思俊賞,宋韻唐風淪鐵蹄,猶書表面文章。

陳旭東

十里流金三百景;

一橋浮碧半城春。


寒天

揚州瘦西湖

畫舫送誰廿四橋前,客至任銷金,爭招取幾孔簫聲,二分月色;

文章傳我六一翁後,興來當戛玉,好坐收半城湖水,萬朵荷花。

吉芸薈

題瘦西湖

得水正相宜,故白鳥留遲,無賴每同樓上月;

扶煙何去遠,教紅簫吹徹,買閒猶似竹西亭。

揚州二十四橋(詩一首)

楊中寶

二十四橋花月夜,多情煙雨溼揚州。

纖腰扭瘦桐油傘,落盡喧譁水自流。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前人絕句一組

雲山閣

宋·許琮

雲山依舊接清秋,高閣荒榛悵舊遊。

二十四橋何處所,西風吹盡白蘋洲。

芍藥

宋·何應龍

金蕊絲頭茜染成,五雲樓映玉盤傾。

謝郎一入中書後,二十四橋空月明。

后土廟

宋·陳允平

塵擁妝臺翡翠翹,瓊花開盡玉魂銷。

昆崙山上天風落,二十四橋吹洞簫。

西湖戲作示同遊者

宋·歐陽修

題注:一作初泛西湖 皇祐元年

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揚州竹西亭 其二

宋·趙鼎

錦纜牙檣一夢愁,行人空擊木蘭舟。

玉簫吹斷青樓鎖,二十四橋風月秋。

泊舟淮陽

元·尹廷高

孤舟夜泊倚皇城,天際歸心促曉程。

二十四橋霜月冷,臥聽鐘鼓送人行。

題淮東王廉訪清涼亭

元·薩都剌

主人胸次洗冰雪,深夜金山月湧波。

二十四橋秋水白,淮南八月瀉銀河。

廣陵訪周公瑕不遇雲自儀真失之 其一

明·王世貞

豪華自古讓維揚,一水橫江即異鄉。

二十四橋歌吹遍,不知何處覓周郎。

憶揚州夜市

明·李裕

樓臺燈火萬家明,況復通宵歌管聲。

二十四橋今寂莫,月光空自鎖重城。

揚州

明·曾棨

翠裙紅燭坐調笙,一曲嬌歌萬種情。

二十四橋春水綠,蘭橈隨處傍花行。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前人律詩一組

過揚州

唐·韋莊
當年人未識兵戈,處處青樓夜夜歌。

花發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風多。

淮王去後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羅。

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

望揚州

宋·文天祥

阮籍臨廣武,杜甫登吹臺。

高情發慷慨,前人後人哀。

江左遘陽運,銅駝化飛灰。

二十四橋月,楚囚今日來。

除日雪甚約客不至乃擁貂驟馬於郊外獨飲摘星樓舉鞭謝客曰未可使城中諸公知之但當誇與灞橋驢子上鄭五耳

宋·方岳

揚州二十四橋月,莫作灞橋同調看。

詩果位登銀色界,酒風流倚玉闌干。

六花比似瓊花巧,一歲翻成兩歲寒。

明日屠蘇催短鬢,過從更覺欠袁安。

袁安臥雪:《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安傳》注引《汝南先賢傳》:袁安未達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按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大雪天大家都飢餓,不宜出去求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

飛絮:請忽略這麼長的詩題,哈,我錯了麼~原本就是這麼長啊.

送葉靖逸之維揚

宋·徐集孫

竹西亭下路,二十四橋迂。

有志風寒地,攜家雨雪途。

杯酣看玉蕊,橐重載湖珠。

寫就烏絲句,無妨寄雁奴。

烏絲:即烏絲欄。謂書籍卷冊中,絹紙類有織成或畫成之界欄,紅色者謂之朱絲欄,黑色者謂之烏絲欄。欄亦作闌,或作襴。烏形容其色黑,絲形容其界格之細。在古代用毛筆蘸墨,進行劃線,可以如頭髮絲粗細,漂亮美觀。唐 羅隱 《謝江都鄭長官啟》:“保持所切,已高黃絹之名;傳寫可知,旋長烏絲之價。”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隻,天性機敏警覺,當雁群夜宿時就在周圍警戒,如遇襲擊,就鳴叫報警。

過揚州懷蕭太守惟一二首 其二明·孫蕡二十四橋春水波,東風楊柳客船過。關心往事成陳跡,照眼花枝奈老何。狂客此時全錯落,紫騮無狀玉盤陀。淡雲芳草繁華地,不道遊人感慨多。

"

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於荒煙衰草,現今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二十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有說是一座橋,也叫紅藥橋;另也有說此地有24座橋。總的來說是一座橋的說法,更可信,也被更多人認同

最早出現“二十四橋”的古詩文是晚唐詩人杜牧的詩中,他沒有說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指二十四座橋,當時的學者也沒有解釋。這似乎表明,那時關於“二十四橋”還沒有多種解釋。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揚州畫舫錄》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現今,揚州平山堂西南通往市區的一條路叫念泗路,又作念四路。也有人寫作廿四路。其中段這一塊地方也叫二十四橋。廿,即二十。日曆牌上“二十”都寫成“廿”。

宋朝詞人姜夔1176年過揚州而作的詞《揚州慢》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其意也是指一座橋。

揚州慢 淮左名都

南宋 姜夔

序:中呂宮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近代江湘嵐 題於揚州二十四橋聯: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趙秀敏評:上聯是寫自然風光。“勝地據淮南”,起筆不稱揚州,而直冠勝地,讚譽之情奪口而出,總領全聯。水映雲,雲映水,秋水、秋雲難以分辨,是以橋才和水能平分秋色。下聯寫一葉扁舟穿橋而過,悠然自得,簫聲若有若無從遠處傳來,在皎潔的月夜裡正欣賞著這迷人的夜色,聆聽著欲醉的簫聲,不知不覺已近三更。這聯是對二十四橋美景的真實寫照,讀來畫面感極強,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而畫面外的簫聲,正是來源於杜牧的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讀來令人不由對江南的美景,心生無限嚮往。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陶然居對聯練習

揚州二十四橋

飛絮

隨雲過竹西,紅藥新開,清波欲動,簫聲吹就月明好;

流水穿橋下,碧樹風微,玉人歌緩,詩句吟成花漸薰。

飛絮

春色復秋風,月冷塵消,戶戶珠簾留夢繞;

霓裳兼彩袖,香微雲散,年年紅藥為誰開?

玉福行

閒身寄碧波,看春柳夏荷,疏枝搖落千年月;

靑石隨人跡,任唐雲宋雨,紙傘撐開十里風。

嘉言

扁舟雲影中,聞月下清簫,漸如秋色參差落;

故國水聲裡,餘橋邊紅藥,又向春風次第開。

碧水秋泓

袖底吳鉤,倚馬參廣陵劍氣,誰坐垂虹閒釣雪;

橋邊紅藥,橫簫留白石高韻,我邀明月共聽濤。

萬宇中

此橋有八斗奇才,舉階方十步,便相隔人間天上;

斯月亦二分無賴,聽笛只一聲,不復醒夢裡江南。

天藍藍

沿溪尋舊約,看天心月白,水面光浮,悔教柳色牽鄉夢;

何處惹相思,聽碧落雁啼,紫簫聲咽,莫駕扁舟過小橋。

寒天

二分明月在,待投入綠波,莫隨湖水過橋去;

幾縷晚風來,倩吹開紅藥,但與簫聲羈客歸。

安時

澹澹水波橫,佳人長笛吹,醒來明月;

搖搖柳色新,玉帶扁舟過,蕩起春風。

劉葆華

橋下春波綠,明月仍來,玉人何在;

雲中簫管悠,一聲不盡,幾處無眠。

碧水秋泓

鶴舞竹西,一縷簫聲分皓月;

風流江左,多情紅藥贈詩人。

問風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明月中,玉橋才子正回馬;

翠袖盈盈,紅裙嫋嫋,簫聲裡,豆蔻佳人慾捲簾。

康宏秋

思明月玉人,千古無瑕,青山隱隱情難隱;

戀清江幽草,十年一夢,秋水迢迢愁亦迢。

南宮雲遙

紅藥無人問,玉簫幾處聞,春榮秋落更明月,不盡橋頭景色;

商女喜安歌,杜郎思俊賞,宋韻唐風淪鐵蹄,猶書表面文章。

陳旭東

十里流金三百景;

一橋浮碧半城春。


寒天

揚州瘦西湖

畫舫送誰廿四橋前,客至任銷金,爭招取幾孔簫聲,二分月色;

文章傳我六一翁後,興來當戛玉,好坐收半城湖水,萬朵荷花。

吉芸薈

題瘦西湖

得水正相宜,故白鳥留遲,無賴每同樓上月;

扶煙何去遠,教紅簫吹徹,買閒猶似竹西亭。

揚州二十四橋(詩一首)

楊中寶

二十四橋花月夜,多情煙雨溼揚州。

纖腰扭瘦桐油傘,落盡喧譁水自流。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前人絕句一組

雲山閣

宋·許琮

雲山依舊接清秋,高閣荒榛悵舊遊。

二十四橋何處所,西風吹盡白蘋洲。

芍藥

宋·何應龍

金蕊絲頭茜染成,五雲樓映玉盤傾。

謝郎一入中書後,二十四橋空月明。

后土廟

宋·陳允平

塵擁妝臺翡翠翹,瓊花開盡玉魂銷。

昆崙山上天風落,二十四橋吹洞簫。

西湖戲作示同遊者

宋·歐陽修

題注:一作初泛西湖 皇祐元年

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揚州竹西亭 其二

宋·趙鼎

錦纜牙檣一夢愁,行人空擊木蘭舟。

玉簫吹斷青樓鎖,二十四橋風月秋。

泊舟淮陽

元·尹廷高

孤舟夜泊倚皇城,天際歸心促曉程。

二十四橋霜月冷,臥聽鐘鼓送人行。

題淮東王廉訪清涼亭

元·薩都剌

主人胸次洗冰雪,深夜金山月湧波。

二十四橋秋水白,淮南八月瀉銀河。

廣陵訪周公瑕不遇雲自儀真失之 其一

明·王世貞

豪華自古讓維揚,一水橫江即異鄉。

二十四橋歌吹遍,不知何處覓周郎。

憶揚州夜市

明·李裕

樓臺燈火萬家明,況復通宵歌管聲。

二十四橋今寂莫,月光空自鎖重城。

揚州

明·曾棨

翠裙紅燭坐調笙,一曲嬌歌萬種情。

二十四橋春水綠,蘭橈隨處傍花行。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前人律詩一組

過揚州

唐·韋莊
當年人未識兵戈,處處青樓夜夜歌。

花發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風多。

淮王去後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羅。

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

望揚州

宋·文天祥

阮籍臨廣武,杜甫登吹臺。

高情發慷慨,前人後人哀。

江左遘陽運,銅駝化飛灰。

二十四橋月,楚囚今日來。

除日雪甚約客不至乃擁貂驟馬於郊外獨飲摘星樓舉鞭謝客曰未可使城中諸公知之但當誇與灞橋驢子上鄭五耳

宋·方岳

揚州二十四橋月,莫作灞橋同調看。

詩果位登銀色界,酒風流倚玉闌干。

六花比似瓊花巧,一歲翻成兩歲寒。

明日屠蘇催短鬢,過從更覺欠袁安。

袁安臥雪:《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安傳》注引《汝南先賢傳》:袁安未達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按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大雪天大家都飢餓,不宜出去求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

飛絮:請忽略這麼長的詩題,哈,我錯了麼~原本就是這麼長啊.

送葉靖逸之維揚

宋·徐集孫

竹西亭下路,二十四橋迂。

有志風寒地,攜家雨雪途。

杯酣看玉蕊,橐重載湖珠。

寫就烏絲句,無妨寄雁奴。

烏絲:即烏絲欄。謂書籍卷冊中,絹紙類有織成或畫成之界欄,紅色者謂之朱絲欄,黑色者謂之烏絲欄。欄亦作闌,或作襴。烏形容其色黑,絲形容其界格之細。在古代用毛筆蘸墨,進行劃線,可以如頭髮絲粗細,漂亮美觀。唐 羅隱 《謝江都鄭長官啟》:“保持所切,已高黃絹之名;傳寫可知,旋長烏絲之價。”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隻,天性機敏警覺,當雁群夜宿時就在周圍警戒,如遇襲擊,就鳴叫報警。

過揚州懷蕭太守惟一二首 其二明·孫蕡二十四橋春水波,東風楊柳客船過。關心往事成陳跡,照眼花枝奈老何。狂客此時全錯落,紫騮無狀玉盤陀。淡雲芳草繁華地,不道遊人感慨多。

傳統文化之明月揚州二十四橋

前人詞一組

雨中花慢

唐末宋初·無名氏 

夢破江南春信,漸入江梅,暗香初發。乞與橫斜疏影,為憐清絕。樑苑相如,平生有賦,未甘華髮。便廣寒爭遣,韶華驚怨,詎妨輕折。

揚州二十四橋歌吹,不道畫樓聲歇。生怕有、江邊一樹,要堆輕雪。老去苦無歡事,凌波空有纖襪。恨無好語,何郎風味,定教誰說。

風流子 其一 黃鐘商芍藥

宋·吳文英

金谷已空塵。薰風轉、國色返春魂。半敧雪醉霜,舞低鸞翅,絳籠蜜炬,綠映龍盆。窈窕繡窗人睡起,臨砌默無言。慵整墮鬟,怨時遲暮,可憐憔悴,啼雨黃昏。

輕橈移花市,秋娘渡、飛浪濺溼行裙。二十四橋南北,羅薦香分。念碎劈芳心,縈思千縷,贈將幽素,偷剪重雲。終待鳳池歸去,催詠紅翻。

玉樓春 仙呂惆悵

宋·周邦彥

玉琴虛下傷心淚。只有文君知曲意。簾烘樓迥月宜人,酒暖香融春有味。

萋萋芳草迷千里。惆悵王孫行未已。天涯回首一銷魂,二十四橋歌舞地。

踏莎行 與莫兩山譚邗城舊事

宋·周密 

遠草情鍾,孤花韻勝。一樓聳翠生秋暝。十年二十四橋春,轉頭明月簫聲冷。

賦藥才高,題瓊語俊。蒸香壓酒芙蓉頂。景留人去怕思量,桂窗風露秋眠醒。

朝中措 維揚感懷

宋·曾覿

雕車南陌碾香塵。一夢尚如新。回首舊遊何在,柳煙花霧迷春。

如今霜鬢,愁停短棹,懶傍清尊。二十四橋風月,尋思只有消魂。

水調歌頭 寄奧屯竹庵察副留金陵約遊揚州不果

宋·黎廷瑞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詩翁那得有此,天地一扁舟。二十四番風信,二十四橋風景,正好及春遊。掛席欲東下,煙雨暗層樓。

紫綺冠,綠玉杖,黑貂裘。滄波萬里,浩蕩蹤跡寄浮鷗。想殺南臺御史,笑殺南州孺子,何事此淹留。遠思渺無極,日夜大江流。

木蘭花慢 燈夕到維揚
元·白樸

壯東南形勝,淮吐浪、海吞潮。記此日江都,錦帆巡幸,汴水迢遙。迷樓故應不見,瓊花、底事也香消。興廢幾更王霸,是非總付漁樵。誰能十萬更纏腰。鶴馭盡飄飄。正繡陌珠簾,紅燈鬧影,三五良宵。春風竹西亭上,拌淋漓、一醉解金貂。二十四橋明月,玉人何處吹簫。
水調歌頭 題贈明末清初·吳偉業三月鶯花盛,十里小紅樓。輕裘肥馬,年少錦帶佩吳鉤。人道季心兄弟,還是翁歸伯仲,談笑擅風流。下馬飲君酒,消盡古今愁。燒銀燭,張筵宴,系蘭舟。主人開閣召我,別墅好淹留。家有風亭水榭,伎奏玉絲金管,妙舞擘箜篌。二十四橋夜,明月滿揚州。

(文:趙秀敏 責編:張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