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挖掘塵封的故事,重拾遺失的經典。趙小私頻道專欄[電子遊戲異聞錄]網羅遊戲界不為人知的故事,與你一起見證。

1982年,一部足以載入影史的電影《E.T外星人》大獲成功,彼時雅達利的母公司華納開始於環球影業交涉開發同名電子遊戲。當時很多報道稱雅達利支付了2000萬美元以上的高價用以獲得遊戲的開發權。當時為了趕在聖誕節銷售旺季發佈這款遊戲,但因為版權問題的交涉遲遲沒有塵埃落定,於是留給遊戲開發的時間僅有6周(也有說法是5周)。

鉅額版權費買下的IP,卻只有不到兩個月的開發時間,雅達利本可以延長製作時間,但此前的雅達利幾乎壟斷了北美遊戲市場,所以聖誕節發佈新遊戲似乎是名正言順的撈錢,可這個發售決策對雅達利,甚至整個北美遊戲市場造成的衝擊,當時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不,時任雅達利CEO的雷·卡薩曾經表示不會把電影做成動作遊戲,但那時候雅達利已經被華納收購,CEO似乎也沒有決策權。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1982年12月,雅達利2600機型新作《E.T》發售,因為趕工痕跡明顯,生產400萬套僅僅賣出150萬套,這還都是靠電影迷和雅達利本身的信任,隨後又有大量卡帶退貨,即便看起來有不錯的銷量,但《E.T》確實是雅達利滅亡的導火索。

為什麼雅達利迷之自信呢?為了趕工遊戲甚至沒有進行測試,要知道,很多遊戲的兼容性問題都是隻有實機使用的時候才能被發現,從時間來看,可能工廠做出來直接就發貨到經銷商了。雅達利的自信要從移植接機遊戲開始說起,雅達利最開始靠著移植接機遊戲如《爆破彗星》和太東的《太空侵略者》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授權移植《吃豆人》的時候,雅達利2600主機銷量僅有1000萬,但遊戲卡帶卻生產了1200萬,這種迷之操作現在不得而知,只不過當時的1200萬卡帶銷售量達到700萬,也帶來的短暫的成功。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爆破彗星》

以《吃豆人》糟糕的移植表現都能賣700萬盤,雅達利在對《E.T》的決策似乎更在情理之中,不僅斥巨資購買版權,更是不管制作週期生產400萬盤。除了遊戲卡帶,雅達利還發售了更新型的雅達利5200遊戲機,這個槽點更多,搖桿容易出故障不說,還沒有對應的遊戲......經銷商前一年就預付了款項直接訂購遊戲,結果出來的遊戲太粗糙而沒人購買,於是又是一大波退貨。

可以說是雅達利自己親手造成了自己的滅亡,由此也引發了1983-1984兩年的真空期,北美的停滯不前給了日本家用遊戲機全新的機會,1985年任天堂的紅白機發售,自此,雅達利已經從絕對老大,變成湊人數的角色了,家用遊戲機市場由任天堂、世嘉和雅達利三足鼎立,雖說是三足鼎立,其實中心已經從北美轉移到了日本。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說回雅達利,1983年的財報已經達到了5億美元以上的虧損,而這些虧損大多還是來自滯銷和退貨的遊戲卡帶,不僅有《吃豆人》500萬盤,還有《E.T》的350萬盤,真實的數字只多不少。在1983年9月,雅達利公司當地報紙《阿拉莫戈多新聞》報道了遊戲史上都非常著名的掩埋事件。

因為這個操作怎麼都顯得有些匪夷所思,所以民間都懷疑其真實性。直到31年後,因為紀錄片《雅達利:遊戲結束》的拍攝需求,上世紀80年代就消失於倉庫的大量遊戲卡帶在挖掘機的翻扯下重見天日。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被挖出的遊戲卡帶

這些年裡,《E.T》被冠以“史上最爛遊戲”的稱號,使其與雅達利公司的沉浮甚至北美電子遊戲史捆綁在一起。2014年4月的挖掘行動,讓這個“始作俑者”重新面世,一時間不知道該感慨還是該感動。

50多歲的華沙蔘與挖掘的時候表示:“三十多年前,我開發了這款‘史上最爛遊戲’,據說它毀掉了十億美元的遊戲產業。事實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不過,正因為我在三十多年前做的那些事情,人們才得以聚集在這裡,享受發掘的過程。我覺得很開心。”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在雅達利任職的華沙(E.T設計師)

當時雅達利的的命令是用最低的成本將倉庫裡遊戲卡帶處理掉。於是那原本可以讓雅達利稱霸到90年代與任天堂、索尼、世嘉分庭抗禮的“本錢”隨著黃土的掩埋,成為一個傳說。要知道在1982年的時候雅達利營收高達20億美元,但《E.T》卻毀了整個美國青少年的聖誕節。雅達利換來的也是1983年高達5.36億的虧損,進一步導致了次年1984年被拆分變賣。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曾經北美家用遊戲機的行業翹楚,是怎麼落得這般下場的呢?

1.首先是當時更廉價的家用計算機面世,康懋達(Commodore)公司1982年推出的Commodore 64價格低至499美元,不僅是吉尼斯世界記錄上銷量最高的單一電腦型號,還極大的衝擊了本就不再強大的雅達利。

2.人才流失,雅達利出走的四名遊戲設計師成立的動視公司也給了雅達利很大的壓力。各個廠商之間互相兼容,而且狂打價格戰,將利潤壓得很低。

3.市場本身的虛假繁榮。大量遊戲的發售也讓整個電子遊戲市場變得混亂不堪,當時的銷售模式是如果A盤遊戲銷量不佳,就和廠商把A盤換成B盤繼續賣,這樣模式的市場完全處於一種不平衡的泡沫狀態,隨時會破碎崩塌,而1982年聖誕節的《E.T》就是最大的導火索,因為這個時候銷售商無法再和廠商換貨,只能低價處理。

4.雅達利2600 是一款多年的老遊戲機,並沒有任何的進步,和市面上競爭的新主機來說沒有競爭力,市場反饋沒有進行有效的對策處理,新機雅達利5200 又做的很差像個半成品。而且當時的繁榮讓很多第三方遊戲都質量堪憂,結果“大廠”雅達利的《吃豆人》也不給力,市場購買勢頭放緩,消費更加理智,也導致了價格戰、砸錢推廣等負面惡性循環。

有趣的是,1984年收購雅達利的就是康懋達。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多年以後轉行心理治療師的華沙

1983年9月,雅達利公司倉庫陸陸續續開出來20輛卡車,目的地是垃圾填埋場。選擇垃圾場填埋的原因是存儲“廢品”讓倉庫難以正常運轉,為了降低損失,將原本可以賣出天價的遊戲卡帶,盡數銷燬。

當時新墨西哥州立法禁止在垃圾場拾荒,雅達利正是看準了這個規定才選擇填埋位置,但消息還是被洩露出去,當地的孩子們便趁著夜色挖掘,遊戲卡帶還可以轉賣給商店。以至於雅達利埋了什麼東西,在30年間漸漸形成一個迷霧重重的都市傳說。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在2014年的挖掘結束後,又將混凝土傾倒於原址,給出的理由是掩埋之處有些動物屍體,擔心當地孩子挖遊戲的時候受傷。當混凝土覆蓋到這片土地的那一刻,雅達利長達31年的故事暫時告一段落,挖掘出來的千餘卡帶,一部分當場銷售,另一部分則是留給了紀錄片方和博物館。

至今還懸而未解的謎團是,當年埋了什麼?只有《ET》和《吃豆人》滯銷的卡帶嗎?還是有其他無法使用的殘次品?具體數量是多少?《E.T》的350萬、《吃豆人》的500萬,當年的卡帶全部都在這裡嗎?

電子遊戲異聞錄:雅達利掩埋31年的祕密,自我毀滅的遊戲巨頭

史上最爛的《E.T》伴隨著雅達利從巔峰到低谷,也用一場昂貴的失敗當成了整個遊戲界的反面教材。雅達利的潰敗也直接扯下了北美遊戲市場的繁榮假面,更讓日本一家因為兼容故障而全線召回主機的公司——任天堂崛起。涸澤而漁的銷售也暴露出一家獨大之後的難看吃像,更是引以為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