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艦,三十功名育海魂

訓練艦 海軍 美國 太平洋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4-27

精工出爐,開拓耕海育人新域

早在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開始籌建現代海軍時,訓練艦作為培養指揮人才、孕育海上戰爭人才的“先鋒”開始走入國人視野。

1949年11月,新中國第一所正規高等海軍軍事學府成立(現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時,學員們只能在陸地上訓練海上科目,或租借地方貨輪、漁船進行航海實習。從那時起,擁有一艘專業訓練艦成為每一代年輕海軍學員的夢想。

20世紀80年代初,在充分調研了我國海軍院校的實際需要和外國海軍訓練艦的基本情況後,海軍機關精心籌劃,組織科研院所、軍工部門自主設計航海訓練艦,並於1985年在上海開工建造。

經過近兩年的建造,1987年4月27日,遠洋航海訓練艦——鄭和艦“誕生”,並以“81”為舷號。

至此,我國海軍院校沒有訓練艦的歷史宣告結束。

鄭和艦的服役,使海軍學員由以往的近海單項航海實習發展為遠航綜合實習。鄭和艦也開啟了30年耕海育人的傳奇生涯。

在服役之初,鄭和艦的性能十分亮眼,滿載排水量6000多噸,最大航速21節,最大續航力1萬海里,可以在全球絕大多數海域航行,最多可以搭載250多名學員和教員遠海實習。

走出國門,打出海軍名片

當今各國相繼以海軍軍艦為平臺展開軍事外交活動。在鄭和艦“誕生”前,我國幾乎沒有能夠執行遠洋作戰任務、代表海軍現代化建設成果的大型艦艇。

鄭和艦的“誕生”,讓中國海軍在訓練艦領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並且在走出國門後成為中國海軍閃耀世界的一張名片。

1989年4月,中國海軍首次訪美,鄭和艦首次跨越西太平洋出訪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在準備靠港時,美國海軍為鄭和艦在碼頭留下了與艦體等長的艦位,並建議使用拖船輔助停靠。時任鄭和艦艦長的馮贊樞拒絕了此安排,僅用了3個口令,便讓鄭和艦乾淨利落地停靠珍珠港,展現了鄭和艦艦體的反應能力和中國海軍艦長的精準指揮能力。

2012年,鄭和艦開創了中國海軍單艦執行環球訪問任務的先河。

在歷時150多天的航程中,鄭和艦先後訪問和技術停靠了6大洲的14個國家,有力地證明了中國海軍強大的遠海訓練能力,並贏得多國讚譽。

更讓人歎服的是鄭和艦上的官兵們。他們的高素質給多國海軍留下深刻印象。

2012年5月30日,鄭和艦訪問意大利塔蘭託。因處理突發事故,塔蘭託海軍軍區司令烏加奇中將未能現場迎接,但他在辦公樓通過高倍望遠鏡全程觀看了鄭和艦靠港。

“站坡官兵軍容嚴整,女學員的頭髮被海風吹到眼前還紋絲不動,中國海軍的素質是一流的!”觀畢,烏加奇中將評價說。

升級改造,繼續奉獻十年

30年過去了,鄭和艦雖然艦齡偏大,但在歷經升級改造後,其綜合性能在世界訓練艦中仍處於中上水平。

升級改造後的鄭和艦,其艦體設計更加合理,艦內空間充裕,適航性能好,學員搭載能力強。艦體設計理念被很多新建造的艦艇繼承了下來,例如我國海軍某型電子偵察船、我國出口阿爾及利亞的新型訓練艦,都借鑑了鄭和艦的設計理念。

此外,鄭和艦海上訓練保障能力也有明顯提升。加裝的電子海圖系統可以顯示世界主要海域的基本情況。新增的閉路電視教學系統,可以讓身處不同教室的學員同上一堂課。高速光纖的使用令全艦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內部網絡,信息互通共享,實現無紙化辦公。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已經在鄭和艦上使用多年,成為遠海訓練導航的關鍵裝備。

為了提升海上生活的質量,鄭和艦還加裝了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在世界絕大多數海域,都能收看中文電視節目,成為緩解海上枯燥乏味生活的不二法寶。配備的新型海水淡化裝置,可以每天淡化40多噸海水,保證全體艦員每天都能洗上熱水澡。

此外,為了維護海洋環境,鄭和艦還加裝了現代化的垃圾焚燒裝置,絕大部分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都可以通過高溫焚燒處理,從而節約了大筆的垃圾處理費。

目前,鄭和艦的動力系統、船體結構、航行系統和保障系統依然可靠,再使用10年也不在話下。

在未來的時間裡,鄭和艦還將活躍在世界各大洋,扛起我國海軍人才培養大業的鮮亮旗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