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人人皆知,最終以遷都洛陽的方式宣告了西周王朝的結束及春秋時代的開始。然而這場姬周王朝史無前例的動亂史書中語焉不詳,疑點重重。我們撥開迷霧,還原歷史的真相。

誤國者非褒姒

實際這場浩劫無關烽火,也不是狼來了的故事。

姒姓褒國是大禹後代的封國,其地在今陝西漢中漢臺區、勉縣一帶。褒國國君得罪了周幽王,幽王討伐褒國。 褒人獻絕代美女褒姒,才得以罷兵。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幽王十分寵愛褒姒,後來褒姒為其誕下一子,名為伯服。此時幽王已經立宜臼為太子,宜臼之母即幽王王后,因來自申國,故名申後

慢慢地幽王萌生了廢立王后與太子的念頭,當他把這一計劃付諸實施時,所引起的後果之嚴重遠出乎他的意料——原因是申後背景不可小覷!

這涉及到申國與西戎的來龍去脈及其與周王朝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

戎與周——歷史的回顧

戎是我國西北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發源地在隴山東西,涇河、洛水上游即今甘肅東部、陝西西北部一帶,有很多部落分支。這一帶也是中國上古最重要的部落聯盟:炎黃部落聯盟的發源地。現在普遍認為,炎黃和後來的華夏族與西戎、西羌有共同的起源與祖先,語言都屬漢藏語系,西戎姓氏多為姜、允等。

周人傳說中的祖先是,其母親姜嫄是炎帝神農氏的後代,由於農業上的特長,棄曾在舜、禹之時任炎黃部落聯盟后稷之職,即農業部長。後代也一直世襲。到夏末,政事荒廢,后稷的後人不窋( zhú)失去了這個官位,回到西部甘肅慶陽一帶與戎人雜居。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不窋之後歷十二世至古公亶父,才南遷渭水之北、岐山之下的周原,“貶戎狄之俗”。可見周人就是在與戎族的相互影響下發展起來。古公亶父也娶一姜姓女子,後稱為太姜,她也是季歷之母,文王之祖母。自古姬姓與姜姓兩族就有通婚的傳統。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周人已經有向中原政權靠攏的傳統。商朝末年,周侯季歷曾為商平西,伐西落鬼戎、燕京之戎、餘無之戎、始呼之戎、犀徒之戎等戎人部落,同時也擴大了周的地盤

《後漢書》引述《竹書紀年》記載,周穆王(約前1054年—前949年)時西征犬戎,征服其五王,將他們安置在太原(指黃土高原東部)。此後這部分戎人在山西、陝西境內分化成很多分支。

兩個申國

西周時期,除申後之申國外,至少還有另外一個申國,兩者與西戎是何關係,在有關西周滅亡的文章中要麼不涉及,要麼解釋混亂,這裡有必要深究探源。

“齊、許、申、呂由太姜”。 ——《國語 · 周語》

意即此四氏都由姜姓衍生而來,並由於太姜的原因得到封國。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周人在和西戎交戰的同時,也和一些戎族部落保持姻親關係。周厲王就娶姜姓申戎之女而生宣王。

周宣王與前789年伐另一支姜姓之戎,發生千畝之戰而敗北。

周宣王將母舅姜誠(陝西眉縣)遷封到(河南南陽),稱南申伯。這一稱呼在1981年南陽市北郊出土的“仲爯父簋”銘文中得到證明。《詩經·大雅·崧高》就完整的記載這件事的始末。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仲爯父簋

《後漢書 · 西羌傳》記載,周宣王時曾征伐申戎。顯然是指仍然留在西部的申戎部落,與宣王母舅一支同源。其發源地申山根據《山海經 · 西山經》大約在今甘肅華亭一帶。

這樣,可以知道此後就有兩個申國,一般分別稱為西申和南申。

周幽王申侯之女,名為申後,生太子宜臼。此申侯到底是來自西申還是南申?

後來宜臼逃至母舅家,有記載為“西申“: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服) 以為太子 。 ——《竹書紀年》

由於有文獻稱信陽為申國故地,所以有學者以南陽之申為西申,信陽另有一東申。其實信陽之申是南申亡於楚之後遺民所居。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近年來《清華簡》的面世與解讀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證據:

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服)。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服) 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 ,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清華簡 · 系年》

《清華簡》與《竹書紀年》均多次明確為西申,而且其他史料從未見南申之說,當為西申無疑。

後面我們仍然會涉及這一話題。

申與秦

申國的歷史,還涉及到東周一個重量級的諸侯國——秦。

秦人的祖先伯益原是東夷族的部落首領,曾協助大禹治水,並傳說被大禹定為繼承人,但其後大禹之子啟即位,開啟了夏朝的紀元。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伯益的後代戎胥軒在西部,和戎人一起生活,並娶了驪戎部落的驪山之女為妻,生下中潏。中潏又生來和季勝,分別是秦人和趙人的祖先。而這驪戎一部也因此歸附周,不過這時周仍然是商王朝的諸侯國。中潏的後代蜚廉惡來皆是商紂王之臣,後來武王伐紂,惡來被殺,惡來後代再被遷往西垂。

驪戎一部早期當在臨潼一帶居住過,周朝建立以後得以封侯,稱申,當即是遷往郿的西申。

惡來之後傳到大駱時,又娶申侯之女為正妻,生子,又有庶子非子。這個非子很善於養馬,傳到周孝王耳朵裡,被徵召賜予弼馬溫一類官職。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由於業績出色,養馬有功,孝王欲以非子代替成繼承大駱家嗣,申侯就有了意見: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驪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生適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

——《史記 · 秦本紀》

上面一段話首先表明大駱之妻來自的申國和之前的驪戎部落一脈相成。申侯對孝王說,申和大駱的姻親關係對於西戎的順服至關重要,這樣做可是要掂量掂量。所以孝王仍保有了申候之女所生的成的繼承權,另封地(今甘肅張家川)給非子,號秦嬴。

可見申候之國從和親秦人祖先起歸周,西周時期又與周室建立了姻親關係,是西戎部落中較早融入中原政權並獲得貴族地位的一支。

還原驪山之難

幽王八年,即公元前774年,被廢太子的宜臼應該還有其母申後逃往申。周幽王召集諸侯盟會,以取得對其另立太子的支持,史稱“太室之盟”。

周幽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左傳 · 昭公四年》

周孝王之時的申侯所說的一番話成為真實的預言,幽王在處理涉及申國利益的重大事件上顯然沒有孝王考慮的周全。西戎諸部出於與申國同族的原因,拒絕支持幽王。雙方已形成尖銳的對立。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 。若伐申,而繒與西戎會以伐周,周不守矣!繒與西戎方將德申,申、呂方強,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師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從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國語 · 鄭語》

這是太史伯陽父為當時在周室任司徒的鄭桓公分析時局時所說的一段話,當時宜臼已經逃申。伯陽父在此準確預測了事件的發展(或為後見之明)。並且指出繒國也會助申反周,原因是申國有恩於繒國,繒國正圖報答。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繒為姒姓古國,在今河南方城一帶,為南申鄰國。文中提到的另一姜姓呂國,即姜子牙的祖籍地,也在南陽之西鎮平縣一帶,彷彿為平王逃亡南申之說提供了證據,又如何解釋呢?筆者認為南申由西申而來,此時二申並未脫鉤,西申、南申其一領有另一申之地,《國語》是視作一國而說這番話的。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幽王親帥大軍討伐西申,申侯與繒國、犬戎聯兵攻周,破鎬京。追擊並殺幽王、伯服、鄭桓公於驪山戲水之岸(今西安臨潼區東南),西周遂亡,史稱“驪山之難“。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經過以上的背景分析,就完全理解為何申、繒與西戎形成聯合了。

二王並立:《史記》之外的真實故事

《史記》中,這一過程被描寫為西戎攻至鎬京,幽王點烽火而諸侯不至,幽王死,於是諸侯乃共立宜臼即平王以奉周祀。

這裡面有兩處不實之處,其一乃幽王率兵攻打申國,所以並無烽火之事。其二幽王死後,虢公翰又立幽王之弟餘臣(一說幽王子)於攜地,稱攜王。虢公翰當是虢國國君,具體是寶雞陳倉區的西虢(後遷至三門峽)還是鄭州滎陽的東虢、其與虢石父為何關係目前無據可考,學者意見不一。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以為太子,與幽王俱死於戲。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子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餘臣於攜。週二王並立。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公所殺。” ——《竹書紀年》

由此也可看出,平王奔申之後,即在申侯、魯候、許文公扶持下稱天王,魯候疑為繒候之誤,而許也是姜姓國。周朝進入二王並立的局面,所以怪不得幽王要迫切親征,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幽王死後,攜王又立,進入另一個長達11年的二王並立的時期。

晉——關鍵玩家

周平王11年(前760年),晉文候殺攜王,成為終結這場政治僵局的關鍵人物。究其原因,一則平王確係嫡長子,按禮制擁有合法的繼承權。而同為嫡長子的晉文候就有類似經歷:繼承權被其叔剝奪,四年之後才弒叔奪回君位;二則晉國做出如此強勢介入周室政治的選擇,與打壓長期在周庭任重要卿士的虢國勢力有關;三則文候夫人也來自姜姓之國,恐與申侯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尚書 · 文侯之命》就表達了平王對晉文候的感激之情和異常隆重的賜命,自此晉成為姬姓諸侯中與周室關係密切的大國。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聯軍攻陷鎬京之後,犬戎一部燒殺搶掠,西周舊都已破敗不堪,平王看到自己賴以上位的西戎一族終究也是難以駕馭,北方的獫狁也趁機由北向南推進,就做出遷都洛邑的決定。並且在晉、秦、鄭、衛四國護送與支持下得以順利實施。

深究之下,這四國率先支持平王不是偶然的,各有其背景和算計。

秦—— 最大受益者與西戎終結者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秦襄公勤王有功被封為諸侯,正式建國,並被封得宗周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長期與西戎保持姻親關係的秦以申侯、平王盟友身份成為最大的受益國。

秦立國後由於東進受到晉國的阻擋,轉而實行拓展西部空間的戰略,在秦文公、寧公、武公、穆公等在位期間,兼併了戎人的大片土地和人口,到戰國初期,只有甘肅慶陽一帶的義渠戎尚存於西北了。前272年秦宣太后(即羋月)設計殺老情人義渠王於甘泉宮,並滅其國。至此秦將今陝甘境內戎人併合淨盡,為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鄭——遷國虢鄶之地

鄭國始封君桓公是周宣王異母弟,封地在陝西華縣(今渭南市華州區)。鄭桓公當年尋計於太史伯陽父,就是看到周室已經風雨飄搖,問何處可安身避禍。史伯雄辯的建議其避開晉、楚等日後強權,為其選擇鄭州周邊的東虢國與鄶國(今新密)之地。

桓公依伯陽父之計虢鄶寄孥:將家眷和財物寄放在虢鄶之間的地,以圖日後借周室之名討伐二國而佔其地。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桓公在周室為卿士之時就不與虢石父同流,死於驪山之難是《史記》之說,有證據表明桓公並未為幽王陪葬。在桓公和其子掘突(鄭武公)在位期間,均不忘遷國大計,即要親近周王,又圖虢國之地,顯然不會支持虢公翰擁立的攜王。

武公就是憑此次擁立之功,襲任父親卿士之職,藉機滅虢、鄶成功實現東遷。此後武公又娶申侯之女,稱武姜,進一步密切了與平王、申國的關係。武姜也是春秋小霸鄭莊公之母。

衛——從侯爵至公爵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衛武公可稱東周一代賢君,藉助此次勤王擁立之功,使衛國由二等侯爵之國晉升為一等公爵之國。武公也在朝中任職,衛國享有種種特權,接下來的時間也兼併了周邊諸多小國。

探祕西周覆滅與平王東遷的背景與真相

《詩經·衛風·淇奧》是一首讚美衛武公的詩篇


更多歷史探祕,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