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孫權

這個計謀,應該就是“三氣周瑜” 第三氣的原型了,只不過氣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前線主角倒是也叫“瑜”,只不過是孫瑜。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扎穩腳跟,不太好辦了,就派孫瑜進軍夏口,然後給劉備寫了封信,說要派孫瑜出兵,與劉備共取蜀,由孫瑜擔任先鋒。

拿著孫權的信,劉備要開始顯露他的智謀了。

劉備領著兵,堵住夏口,不讓孫瑜過,並發表了一番大義凜然的演說,

“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璋,那是我同宗,再說人家愛國守法,年年被評三好學生。雖然得罪了你,但是,“大哥,你就要砸就砸我吧”,不要欺負我劉璋兄弟!

孫權一看這份意思,劉備厚道啊,長者啊,說的頭頭是道,又有兵擋住,沒辦法,回來吧。

數年之後,當孫權得知劉備一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一面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已帶兵去平了劉璋,得了益州時,氣的大罵:“這奸賊敢陰我!”(猾虜乃敢挾詐!)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孫權

這個計謀,應該就是“三氣周瑜” 第三氣的原型了,只不過氣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前線主角倒是也叫“瑜”,只不過是孫瑜。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扎穩腳跟,不太好辦了,就派孫瑜進軍夏口,然後給劉備寫了封信,說要派孫瑜出兵,與劉備共取蜀,由孫瑜擔任先鋒。

拿著孫權的信,劉備要開始顯露他的智謀了。

劉備領著兵,堵住夏口,不讓孫瑜過,並發表了一番大義凜然的演說,

“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璋,那是我同宗,再說人家愛國守法,年年被評三好學生。雖然得罪了你,但是,“大哥,你就要砸就砸我吧”,不要欺負我劉璋兄弟!

孫權一看這份意思,劉備厚道啊,長者啊,說的頭頭是道,又有兵擋住,沒辦法,回來吧。

數年之後,當孫權得知劉備一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一面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已帶兵去平了劉璋,得了益州時,氣的大罵:“這奸賊敢陰我!”(猾虜乃敢挾詐!)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來。

第一,這件事,雖然是“三氣周瑜”第三氣的原型,但其實,他的真正主角劉備,比演義中的諸葛,計謀更高一籌。

演義中的諸葛,純粹就是為氣周瑜而氣,而且周瑜帶兵到,諸葛派兵去截,說已識破假途滅虢之計,並派多路伏兵,揚言要活捉周瑜。

這種情況下,就是已和江東撕破了臉,並且已經動兵了。

細細分析起來,這實在算不得一個好計。

三國志中的劉備,在這裡用的計謀,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要高明的多。

他並未動兵,而且也沒有揭破江東的計謀,只是在大義凜然的說明,要保住與劉璋之義,這一下子,可謂一舉多得,既不讓江東得逞,又不破臉,還起到了麻痺江東和劉璋的效果,真可謂是一計三謀,遠在那“第三氣”之上。

劉備的梟雄之氣,之謀,之略,在這一個事件上,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孫權

這個計謀,應該就是“三氣周瑜” 第三氣的原型了,只不過氣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前線主角倒是也叫“瑜”,只不過是孫瑜。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扎穩腳跟,不太好辦了,就派孫瑜進軍夏口,然後給劉備寫了封信,說要派孫瑜出兵,與劉備共取蜀,由孫瑜擔任先鋒。

拿著孫權的信,劉備要開始顯露他的智謀了。

劉備領著兵,堵住夏口,不讓孫瑜過,並發表了一番大義凜然的演說,

“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璋,那是我同宗,再說人家愛國守法,年年被評三好學生。雖然得罪了你,但是,“大哥,你就要砸就砸我吧”,不要欺負我劉璋兄弟!

孫權一看這份意思,劉備厚道啊,長者啊,說的頭頭是道,又有兵擋住,沒辦法,回來吧。

數年之後,當孫權得知劉備一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一面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已帶兵去平了劉璋,得了益州時,氣的大罵:“這奸賊敢陰我!”(猾虜乃敢挾詐!)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來。

第一,這件事,雖然是“三氣周瑜”第三氣的原型,但其實,他的真正主角劉備,比演義中的諸葛,計謀更高一籌。

演義中的諸葛,純粹就是為氣周瑜而氣,而且周瑜帶兵到,諸葛派兵去截,說已識破假途滅虢之計,並派多路伏兵,揚言要活捉周瑜。

這種情況下,就是已和江東撕破了臉,並且已經動兵了。

細細分析起來,這實在算不得一個好計。

三國志中的劉備,在這裡用的計謀,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要高明的多。

他並未動兵,而且也沒有揭破江東的計謀,只是在大義凜然的說明,要保住與劉璋之義,這一下子,可謂一舉多得,既不讓江東得逞,又不破臉,還起到了麻痺江東和劉璋的效果,真可謂是一計三謀,遠在那“第三氣”之上。

劉備的梟雄之氣,之謀,之略,在這一個事件上,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第二,主動權問題。

對比之前,可以看出,伐蜀的主動權,已經悄悄移位了。

當年,周瑜伐蜀之時,說去就去,劉備只能幹看著,也沒誰想起來找他商量。

而現在,孫瑜想伐蜀,卻要先找劉備商量,劉備不借道,他還真就沒辦法。

原因就是荊州的歸屬。

現在荊州已歸劉備所有,所以,主動權都在劉備手裡,像當年周瑜那樣可以直接伐蜀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第三,孫劉的關係問題。

這件事,反映出來的一個事實是,

這是孫劉兩家,第一次彼此用兵。

雖然還是商量口氣,但商量之時,兩方都是有機關槍在後面。

這次對兵,表示著孫劉聯盟那溫情脈脈的面紗,終於第一次被輕輕的撕破,孫劉的蜜月時代,自此結束。


04 已失的先機

當這份面紗被揭下時,魯肅同學的心,開始寒了。

當年周瑜,成天一付誰來都不買賬的態度,拿一塊巴掌大的地糊弄你,還對你呼來喝去的,你倒顛顛的跟著,又是派使者交好,又是親自“詣京見權”。

現在我魯肅,拼了命的維護聯盟,把整個荊州都借給你,還又是送東西,又是寫信幫你推薦龐統,就差把心掏出來,讓你知道,我是多麼的想維護聯盟了。

但你對我竟然直接派兵說話。

這世界悲催啊,是你比較欠,還是我比較欠?

其實從劉備的心理角度,這個也很好解釋。

之前為什麼受那些氣,還笑呵呵的?那還不是因為你手裡捏著荊州?我低聲下氣,是因為我有所求。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你有實力,你老大,我沒辦法。

現在,荊州是我的了,我沒什麼好求的了,還想我低聲下氣,吃撐了吧你?

其實這也是人與人交往的藝術法則。不是說你越低三下四,別人就越看的起你,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好相反。

魯肅有點惱了,於是他決定採取點與以往不同的態度。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孫權

這個計謀,應該就是“三氣周瑜” 第三氣的原型了,只不過氣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前線主角倒是也叫“瑜”,只不過是孫瑜。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扎穩腳跟,不太好辦了,就派孫瑜進軍夏口,然後給劉備寫了封信,說要派孫瑜出兵,與劉備共取蜀,由孫瑜擔任先鋒。

拿著孫權的信,劉備要開始顯露他的智謀了。

劉備領著兵,堵住夏口,不讓孫瑜過,並發表了一番大義凜然的演說,

“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璋,那是我同宗,再說人家愛國守法,年年被評三好學生。雖然得罪了你,但是,“大哥,你就要砸就砸我吧”,不要欺負我劉璋兄弟!

孫權一看這份意思,劉備厚道啊,長者啊,說的頭頭是道,又有兵擋住,沒辦法,回來吧。

數年之後,當孫權得知劉備一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一面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已帶兵去平了劉璋,得了益州時,氣的大罵:“這奸賊敢陰我!”(猾虜乃敢挾詐!)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來。

第一,這件事,雖然是“三氣周瑜”第三氣的原型,但其實,他的真正主角劉備,比演義中的諸葛,計謀更高一籌。

演義中的諸葛,純粹就是為氣周瑜而氣,而且周瑜帶兵到,諸葛派兵去截,說已識破假途滅虢之計,並派多路伏兵,揚言要活捉周瑜。

這種情況下,就是已和江東撕破了臉,並且已經動兵了。

細細分析起來,這實在算不得一個好計。

三國志中的劉備,在這裡用的計謀,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要高明的多。

他並未動兵,而且也沒有揭破江東的計謀,只是在大義凜然的說明,要保住與劉璋之義,這一下子,可謂一舉多得,既不讓江東得逞,又不破臉,還起到了麻痺江東和劉璋的效果,真可謂是一計三謀,遠在那“第三氣”之上。

劉備的梟雄之氣,之謀,之略,在這一個事件上,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第二,主動權問題。

對比之前,可以看出,伐蜀的主動權,已經悄悄移位了。

當年,周瑜伐蜀之時,說去就去,劉備只能幹看著,也沒誰想起來找他商量。

而現在,孫瑜想伐蜀,卻要先找劉備商量,劉備不借道,他還真就沒辦法。

原因就是荊州的歸屬。

現在荊州已歸劉備所有,所以,主動權都在劉備手裡,像當年周瑜那樣可以直接伐蜀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第三,孫劉的關係問題。

這件事,反映出來的一個事實是,

這是孫劉兩家,第一次彼此用兵。

雖然還是商量口氣,但商量之時,兩方都是有機關槍在後面。

這次對兵,表示著孫劉聯盟那溫情脈脈的面紗,終於第一次被輕輕的撕破,孫劉的蜜月時代,自此結束。


04 已失的先機

當這份面紗被揭下時,魯肅同學的心,開始寒了。

當年周瑜,成天一付誰來都不買賬的態度,拿一塊巴掌大的地糊弄你,還對你呼來喝去的,你倒顛顛的跟著,又是派使者交好,又是親自“詣京見權”。

現在我魯肅,拼了命的維護聯盟,把整個荊州都借給你,還又是送東西,又是寫信幫你推薦龐統,就差把心掏出來,讓你知道,我是多麼的想維護聯盟了。

但你對我竟然直接派兵說話。

這世界悲催啊,是你比較欠,還是我比較欠?

其實從劉備的心理角度,這個也很好解釋。

之前為什麼受那些氣,還笑呵呵的?那還不是因為你手裡捏著荊州?我低聲下氣,是因為我有所求。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你有實力,你老大,我沒辦法。

現在,荊州是我的了,我沒什麼好求的了,還想我低聲下氣,吃撐了吧你?

其實這也是人與人交往的藝術法則。不是說你越低三下四,別人就越看的起你,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好相反。

魯肅有點惱了,於是他決定採取點與以往不同的態度。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說到魯肅的態度轉變,就要先談一下魯肅的“指揮權”問題了。

魯肅一開始投奔孫權時,“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身邊帶了一百多人。到了孫權身邊後,孫權並沒有任命他什麼正式官職,一直是作為一個幕僚。

赤壁之戰開始後,他被任命為了“贊軍校尉”,成為了周瑜的參謀長。

一直到這個時候,他的主要指揮權都是自已和那一百多個人,一直不是一個實權派,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很得孫權心的高級參謀,存在於吳國政權之中。

但周瑜一死,遺書一上,魯肅接收了周瑜的大部分“遺產”。立馬急轉直上,成為了大大的實權派。

第一,周瑜的部曲。

周瑜這人,之所以又能逼宮,又能共掌政,就是因為他手中始終握有一支自已的軍隊。人數四千多,大約一個師的兵力。

周瑜死後,這支部隊歸屬了魯肅。

第二,周瑜的奉邑。

周瑜有四個縣的奉邑,下雋、漢昌、劉陽、州陵。所謂奉邑,就是以稅收作為他的工資。魯財主的米,換來四個縣的地稅,這買賣可是賺大了。

第三,周瑜的大部分軍權。

雖然他一無戰功,二無那個“不覺自醉”,管不了程普,但當時的吳軍名將,呂蒙,甘寧,淩統,黃蓋等,就統歸他所管了,這些將領都是真正辦事兒的,可以說,誰管他們,誰就有真正的軍權。所以他現在是絕對的東吳軍權第一人。

所以,現在的魯肅,自己有一個親兵警衛師,有四個縣的地稅當工資,並有強大的軍權,真正成為了東吳第一實權派。

這個實權,使他態度如果有轉變,還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孫權

這個計謀,應該就是“三氣周瑜” 第三氣的原型了,只不過氣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前線主角倒是也叫“瑜”,只不過是孫瑜。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扎穩腳跟,不太好辦了,就派孫瑜進軍夏口,然後給劉備寫了封信,說要派孫瑜出兵,與劉備共取蜀,由孫瑜擔任先鋒。

拿著孫權的信,劉備要開始顯露他的智謀了。

劉備領著兵,堵住夏口,不讓孫瑜過,並發表了一番大義凜然的演說,

“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璋,那是我同宗,再說人家愛國守法,年年被評三好學生。雖然得罪了你,但是,“大哥,你就要砸就砸我吧”,不要欺負我劉璋兄弟!

孫權一看這份意思,劉備厚道啊,長者啊,說的頭頭是道,又有兵擋住,沒辦法,回來吧。

數年之後,當孫權得知劉備一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一面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已帶兵去平了劉璋,得了益州時,氣的大罵:“這奸賊敢陰我!”(猾虜乃敢挾詐!)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來。

第一,這件事,雖然是“三氣周瑜”第三氣的原型,但其實,他的真正主角劉備,比演義中的諸葛,計謀更高一籌。

演義中的諸葛,純粹就是為氣周瑜而氣,而且周瑜帶兵到,諸葛派兵去截,說已識破假途滅虢之計,並派多路伏兵,揚言要活捉周瑜。

這種情況下,就是已和江東撕破了臉,並且已經動兵了。

細細分析起來,這實在算不得一個好計。

三國志中的劉備,在這裡用的計謀,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要高明的多。

他並未動兵,而且也沒有揭破江東的計謀,只是在大義凜然的說明,要保住與劉璋之義,這一下子,可謂一舉多得,既不讓江東得逞,又不破臉,還起到了麻痺江東和劉璋的效果,真可謂是一計三謀,遠在那“第三氣”之上。

劉備的梟雄之氣,之謀,之略,在這一個事件上,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第二,主動權問題。

對比之前,可以看出,伐蜀的主動權,已經悄悄移位了。

當年,周瑜伐蜀之時,說去就去,劉備只能幹看著,也沒誰想起來找他商量。

而現在,孫瑜想伐蜀,卻要先找劉備商量,劉備不借道,他還真就沒辦法。

原因就是荊州的歸屬。

現在荊州已歸劉備所有,所以,主動權都在劉備手裡,像當年周瑜那樣可以直接伐蜀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第三,孫劉的關係問題。

這件事,反映出來的一個事實是,

這是孫劉兩家,第一次彼此用兵。

雖然還是商量口氣,但商量之時,兩方都是有機關槍在後面。

這次對兵,表示著孫劉聯盟那溫情脈脈的面紗,終於第一次被輕輕的撕破,孫劉的蜜月時代,自此結束。


04 已失的先機

當這份面紗被揭下時,魯肅同學的心,開始寒了。

當年周瑜,成天一付誰來都不買賬的態度,拿一塊巴掌大的地糊弄你,還對你呼來喝去的,你倒顛顛的跟著,又是派使者交好,又是親自“詣京見權”。

現在我魯肅,拼了命的維護聯盟,把整個荊州都借給你,還又是送東西,又是寫信幫你推薦龐統,就差把心掏出來,讓你知道,我是多麼的想維護聯盟了。

但你對我竟然直接派兵說話。

這世界悲催啊,是你比較欠,還是我比較欠?

其實從劉備的心理角度,這個也很好解釋。

之前為什麼受那些氣,還笑呵呵的?那還不是因為你手裡捏著荊州?我低聲下氣,是因為我有所求。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你有實力,你老大,我沒辦法。

現在,荊州是我的了,我沒什麼好求的了,還想我低聲下氣,吃撐了吧你?

其實這也是人與人交往的藝術法則。不是說你越低三下四,別人就越看的起你,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好相反。

魯肅有點惱了,於是他決定採取點與以往不同的態度。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說到魯肅的態度轉變,就要先談一下魯肅的“指揮權”問題了。

魯肅一開始投奔孫權時,“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身邊帶了一百多人。到了孫權身邊後,孫權並沒有任命他什麼正式官職,一直是作為一個幕僚。

赤壁之戰開始後,他被任命為了“贊軍校尉”,成為了周瑜的參謀長。

一直到這個時候,他的主要指揮權都是自已和那一百多個人,一直不是一個實權派,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很得孫權心的高級參謀,存在於吳國政權之中。

但周瑜一死,遺書一上,魯肅接收了周瑜的大部分“遺產”。立馬急轉直上,成為了大大的實權派。

第一,周瑜的部曲。

周瑜這人,之所以又能逼宮,又能共掌政,就是因為他手中始終握有一支自已的軍隊。人數四千多,大約一個師的兵力。

周瑜死後,這支部隊歸屬了魯肅。

第二,周瑜的奉邑。

周瑜有四個縣的奉邑,下雋、漢昌、劉陽、州陵。所謂奉邑,就是以稅收作為他的工資。魯財主的米,換來四個縣的地稅,這買賣可是賺大了。

第三,周瑜的大部分軍權。

雖然他一無戰功,二無那個“不覺自醉”,管不了程普,但當時的吳軍名將,呂蒙,甘寧,淩統,黃蓋等,就統歸他所管了,這些將領都是真正辦事兒的,可以說,誰管他們,誰就有真正的軍權。所以他現在是絕對的東吳軍權第一人。

所以,現在的魯肅,自己有一個親兵警衛師,有四個縣的地稅當工資,並有強大的軍權,真正成為了東吳第一實權派。

這個實權,使他態度如果有轉變,還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魯肅受了劉備的窩囊氣,打算變變態度了。這天,他來陸口巡察時,路過了呂蒙的駐地。

魯肅這個時候可能是有點麻雀變鳳凰的爽快感了,也可能是劉備的氣沒地撒,竟突然耍起了大牌,露出看不起武夫出身的呂蒙的意思,要直接過去,不見呂蒙。

這時有人提出建議,呂蒙功名日顯,是吳中名將,你最好還是去見見。

魯肅一想也對,就去見了,這一見,見出來個典故。

呂蒙一見新領導來了,很會來事兒,馬上擺個酒場招待。酒場上喝個差不多了,呂蒙開始步入正題,問了魯肅一句話,

“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這個時候的軍情,是劉備讓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自已則去了孱陵(屬武陵),也就是說,劉備已經祕密開始佈置伐蜀的兵力,而讓關羽坐鎮戰略中心江陵,執掌荊州防務。

所以現在孫權軍和劉備軍的矛盾問題,具體說來,就是和關羽軍的問題。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孫權

這個計謀,應該就是“三氣周瑜” 第三氣的原型了,只不過氣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前線主角倒是也叫“瑜”,只不過是孫瑜。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扎穩腳跟,不太好辦了,就派孫瑜進軍夏口,然後給劉備寫了封信,說要派孫瑜出兵,與劉備共取蜀,由孫瑜擔任先鋒。

拿著孫權的信,劉備要開始顯露他的智謀了。

劉備領著兵,堵住夏口,不讓孫瑜過,並發表了一番大義凜然的演說,

“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璋,那是我同宗,再說人家愛國守法,年年被評三好學生。雖然得罪了你,但是,“大哥,你就要砸就砸我吧”,不要欺負我劉璋兄弟!

孫權一看這份意思,劉備厚道啊,長者啊,說的頭頭是道,又有兵擋住,沒辦法,回來吧。

數年之後,當孫權得知劉備一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一面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已帶兵去平了劉璋,得了益州時,氣的大罵:“這奸賊敢陰我!”(猾虜乃敢挾詐!)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來。

第一,這件事,雖然是“三氣周瑜”第三氣的原型,但其實,他的真正主角劉備,比演義中的諸葛,計謀更高一籌。

演義中的諸葛,純粹就是為氣周瑜而氣,而且周瑜帶兵到,諸葛派兵去截,說已識破假途滅虢之計,並派多路伏兵,揚言要活捉周瑜。

這種情況下,就是已和江東撕破了臉,並且已經動兵了。

細細分析起來,這實在算不得一個好計。

三國志中的劉備,在這裡用的計謀,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要高明的多。

他並未動兵,而且也沒有揭破江東的計謀,只是在大義凜然的說明,要保住與劉璋之義,這一下子,可謂一舉多得,既不讓江東得逞,又不破臉,還起到了麻痺江東和劉璋的效果,真可謂是一計三謀,遠在那“第三氣”之上。

劉備的梟雄之氣,之謀,之略,在這一個事件上,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第二,主動權問題。

對比之前,可以看出,伐蜀的主動權,已經悄悄移位了。

當年,周瑜伐蜀之時,說去就去,劉備只能幹看著,也沒誰想起來找他商量。

而現在,孫瑜想伐蜀,卻要先找劉備商量,劉備不借道,他還真就沒辦法。

原因就是荊州的歸屬。

現在荊州已歸劉備所有,所以,主動權都在劉備手裡,像當年周瑜那樣可以直接伐蜀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第三,孫劉的關係問題。

這件事,反映出來的一個事實是,

這是孫劉兩家,第一次彼此用兵。

雖然還是商量口氣,但商量之時,兩方都是有機關槍在後面。

這次對兵,表示著孫劉聯盟那溫情脈脈的面紗,終於第一次被輕輕的撕破,孫劉的蜜月時代,自此結束。


04 已失的先機

當這份面紗被揭下時,魯肅同學的心,開始寒了。

當年周瑜,成天一付誰來都不買賬的態度,拿一塊巴掌大的地糊弄你,還對你呼來喝去的,你倒顛顛的跟著,又是派使者交好,又是親自“詣京見權”。

現在我魯肅,拼了命的維護聯盟,把整個荊州都借給你,還又是送東西,又是寫信幫你推薦龐統,就差把心掏出來,讓你知道,我是多麼的想維護聯盟了。

但你對我竟然直接派兵說話。

這世界悲催啊,是你比較欠,還是我比較欠?

其實從劉備的心理角度,這個也很好解釋。

之前為什麼受那些氣,還笑呵呵的?那還不是因為你手裡捏著荊州?我低聲下氣,是因為我有所求。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你有實力,你老大,我沒辦法。

現在,荊州是我的了,我沒什麼好求的了,還想我低聲下氣,吃撐了吧你?

其實這也是人與人交往的藝術法則。不是說你越低三下四,別人就越看的起你,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好相反。

魯肅有點惱了,於是他決定採取點與以往不同的態度。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說到魯肅的態度轉變,就要先談一下魯肅的“指揮權”問題了。

魯肅一開始投奔孫權時,“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身邊帶了一百多人。到了孫權身邊後,孫權並沒有任命他什麼正式官職,一直是作為一個幕僚。

赤壁之戰開始後,他被任命為了“贊軍校尉”,成為了周瑜的參謀長。

一直到這個時候,他的主要指揮權都是自已和那一百多個人,一直不是一個實權派,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很得孫權心的高級參謀,存在於吳國政權之中。

但周瑜一死,遺書一上,魯肅接收了周瑜的大部分“遺產”。立馬急轉直上,成為了大大的實權派。

第一,周瑜的部曲。

周瑜這人,之所以又能逼宮,又能共掌政,就是因為他手中始終握有一支自已的軍隊。人數四千多,大約一個師的兵力。

周瑜死後,這支部隊歸屬了魯肅。

第二,周瑜的奉邑。

周瑜有四個縣的奉邑,下雋、漢昌、劉陽、州陵。所謂奉邑,就是以稅收作為他的工資。魯財主的米,換來四個縣的地稅,這買賣可是賺大了。

第三,周瑜的大部分軍權。

雖然他一無戰功,二無那個“不覺自醉”,管不了程普,但當時的吳軍名將,呂蒙,甘寧,淩統,黃蓋等,就統歸他所管了,這些將領都是真正辦事兒的,可以說,誰管他們,誰就有真正的軍權。所以他現在是絕對的東吳軍權第一人。

所以,現在的魯肅,自己有一個親兵警衛師,有四個縣的地稅當工資,並有強大的軍權,真正成為了東吳第一實權派。

這個實權,使他態度如果有轉變,還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魯肅受了劉備的窩囊氣,打算變變態度了。這天,他來陸口巡察時,路過了呂蒙的駐地。

魯肅這個時候可能是有點麻雀變鳳凰的爽快感了,也可能是劉備的氣沒地撒,竟突然耍起了大牌,露出看不起武夫出身的呂蒙的意思,要直接過去,不見呂蒙。

這時有人提出建議,呂蒙功名日顯,是吳中名將,你最好還是去見見。

魯肅一想也對,就去見了,這一見,見出來個典故。

呂蒙一見新領導來了,很會來事兒,馬上擺個酒場招待。酒場上喝個差不多了,呂蒙開始步入正題,問了魯肅一句話,

“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這個時候的軍情,是劉備讓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自已則去了孱陵(屬武陵),也就是說,劉備已經祕密開始佈置伐蜀的兵力,而讓關羽坐鎮戰略中心江陵,執掌荊州防務。

所以現在孫權軍和劉備軍的矛盾問題,具體說來,就是和關羽軍的問題。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關羽

這問題一針見血,也正好扎到了魯肅的痛處。魯肅現在愁的就是這個問題。

但他現在在態度變還是不變,是一切經過統一戰線,還是保障自己的主動權,這兩條政策之間,還有點猶豫不決,沒有什麼確切方案,於是只能含含糊糊的回答:“到時看著辦吧。”(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

這時,輪到呂蒙不滿了。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作為新任的軍事總負責人,一切應該是先有方案,讓部下去按你的方案執行,哪能說到時再看辦呢?

呂蒙對魯肅說:“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接著,拿出來一套事先寫好的完整方案有五種應對之法,把周遭的軍事地理形勢,分析的一清二楚,問魯肅,你看就按這個辦怎麼樣?

魯肅大吃一驚,酒也醒了,這呂蒙,哪個是武夫啊?拍著他的背說:“我不知道你原來這麼牛”(“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接著又說了一句名言:“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回了他一句更名的言:“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從這桌飯局上流傳了下來。

二人從此結為好友。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孫權

這個計謀,應該就是“三氣周瑜” 第三氣的原型了,只不過氣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前線主角倒是也叫“瑜”,只不過是孫瑜。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扎穩腳跟,不太好辦了,就派孫瑜進軍夏口,然後給劉備寫了封信,說要派孫瑜出兵,與劉備共取蜀,由孫瑜擔任先鋒。

拿著孫權的信,劉備要開始顯露他的智謀了。

劉備領著兵,堵住夏口,不讓孫瑜過,並發表了一番大義凜然的演說,

“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璋,那是我同宗,再說人家愛國守法,年年被評三好學生。雖然得罪了你,但是,“大哥,你就要砸就砸我吧”,不要欺負我劉璋兄弟!

孫權一看這份意思,劉備厚道啊,長者啊,說的頭頭是道,又有兵擋住,沒辦法,回來吧。

數年之後,當孫權得知劉備一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一面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已帶兵去平了劉璋,得了益州時,氣的大罵:“這奸賊敢陰我!”(猾虜乃敢挾詐!)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來。

第一,這件事,雖然是“三氣周瑜”第三氣的原型,但其實,他的真正主角劉備,比演義中的諸葛,計謀更高一籌。

演義中的諸葛,純粹就是為氣周瑜而氣,而且周瑜帶兵到,諸葛派兵去截,說已識破假途滅虢之計,並派多路伏兵,揚言要活捉周瑜。

這種情況下,就是已和江東撕破了臉,並且已經動兵了。

細細分析起來,這實在算不得一個好計。

三國志中的劉備,在這裡用的計謀,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要高明的多。

他並未動兵,而且也沒有揭破江東的計謀,只是在大義凜然的說明,要保住與劉璋之義,這一下子,可謂一舉多得,既不讓江東得逞,又不破臉,還起到了麻痺江東和劉璋的效果,真可謂是一計三謀,遠在那“第三氣”之上。

劉備的梟雄之氣,之謀,之略,在這一個事件上,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第二,主動權問題。

對比之前,可以看出,伐蜀的主動權,已經悄悄移位了。

當年,周瑜伐蜀之時,說去就去,劉備只能幹看著,也沒誰想起來找他商量。

而現在,孫瑜想伐蜀,卻要先找劉備商量,劉備不借道,他還真就沒辦法。

原因就是荊州的歸屬。

現在荊州已歸劉備所有,所以,主動權都在劉備手裡,像當年周瑜那樣可以直接伐蜀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第三,孫劉的關係問題。

這件事,反映出來的一個事實是,

這是孫劉兩家,第一次彼此用兵。

雖然還是商量口氣,但商量之時,兩方都是有機關槍在後面。

這次對兵,表示著孫劉聯盟那溫情脈脈的面紗,終於第一次被輕輕的撕破,孫劉的蜜月時代,自此結束。


04 已失的先機

當這份面紗被揭下時,魯肅同學的心,開始寒了。

當年周瑜,成天一付誰來都不買賬的態度,拿一塊巴掌大的地糊弄你,還對你呼來喝去的,你倒顛顛的跟著,又是派使者交好,又是親自“詣京見權”。

現在我魯肅,拼了命的維護聯盟,把整個荊州都借給你,還又是送東西,又是寫信幫你推薦龐統,就差把心掏出來,讓你知道,我是多麼的想維護聯盟了。

但你對我竟然直接派兵說話。

這世界悲催啊,是你比較欠,還是我比較欠?

其實從劉備的心理角度,這個也很好解釋。

之前為什麼受那些氣,還笑呵呵的?那還不是因為你手裡捏著荊州?我低聲下氣,是因為我有所求。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你有實力,你老大,我沒辦法。

現在,荊州是我的了,我沒什麼好求的了,還想我低聲下氣,吃撐了吧你?

其實這也是人與人交往的藝術法則。不是說你越低三下四,別人就越看的起你,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好相反。

魯肅有點惱了,於是他決定採取點與以往不同的態度。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說到魯肅的態度轉變,就要先談一下魯肅的“指揮權”問題了。

魯肅一開始投奔孫權時,“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身邊帶了一百多人。到了孫權身邊後,孫權並沒有任命他什麼正式官職,一直是作為一個幕僚。

赤壁之戰開始後,他被任命為了“贊軍校尉”,成為了周瑜的參謀長。

一直到這個時候,他的主要指揮權都是自已和那一百多個人,一直不是一個實權派,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很得孫權心的高級參謀,存在於吳國政權之中。

但周瑜一死,遺書一上,魯肅接收了周瑜的大部分“遺產”。立馬急轉直上,成為了大大的實權派。

第一,周瑜的部曲。

周瑜這人,之所以又能逼宮,又能共掌政,就是因為他手中始終握有一支自已的軍隊。人數四千多,大約一個師的兵力。

周瑜死後,這支部隊歸屬了魯肅。

第二,周瑜的奉邑。

周瑜有四個縣的奉邑,下雋、漢昌、劉陽、州陵。所謂奉邑,就是以稅收作為他的工資。魯財主的米,換來四個縣的地稅,這買賣可是賺大了。

第三,周瑜的大部分軍權。

雖然他一無戰功,二無那個“不覺自醉”,管不了程普,但當時的吳軍名將,呂蒙,甘寧,淩統,黃蓋等,就統歸他所管了,這些將領都是真正辦事兒的,可以說,誰管他們,誰就有真正的軍權。所以他現在是絕對的東吳軍權第一人。

所以,現在的魯肅,自己有一個親兵警衛師,有四個縣的地稅當工資,並有強大的軍權,真正成為了東吳第一實權派。

這個實權,使他態度如果有轉變,還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魯肅受了劉備的窩囊氣,打算變變態度了。這天,他來陸口巡察時,路過了呂蒙的駐地。

魯肅這個時候可能是有點麻雀變鳳凰的爽快感了,也可能是劉備的氣沒地撒,竟突然耍起了大牌,露出看不起武夫出身的呂蒙的意思,要直接過去,不見呂蒙。

這時有人提出建議,呂蒙功名日顯,是吳中名將,你最好還是去見見。

魯肅一想也對,就去見了,這一見,見出來個典故。

呂蒙一見新領導來了,很會來事兒,馬上擺個酒場招待。酒場上喝個差不多了,呂蒙開始步入正題,問了魯肅一句話,

“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這個時候的軍情,是劉備讓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自已則去了孱陵(屬武陵),也就是說,劉備已經祕密開始佈置伐蜀的兵力,而讓關羽坐鎮戰略中心江陵,執掌荊州防務。

所以現在孫權軍和劉備軍的矛盾問題,具體說來,就是和關羽軍的問題。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關羽

這問題一針見血,也正好扎到了魯肅的痛處。魯肅現在愁的就是這個問題。

但他現在在態度變還是不變,是一切經過統一戰線,還是保障自己的主動權,這兩條政策之間,還有點猶豫不決,沒有什麼確切方案,於是只能含含糊糊的回答:“到時看著辦吧。”(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

這時,輪到呂蒙不滿了。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作為新任的軍事總負責人,一切應該是先有方案,讓部下去按你的方案執行,哪能說到時再看辦呢?

呂蒙對魯肅說:“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接著,拿出來一套事先寫好的完整方案有五種應對之法,把周遭的軍事地理形勢,分析的一清二楚,問魯肅,你看就按這個辦怎麼樣?

魯肅大吃一驚,酒也醒了,這呂蒙,哪個是武夫啊?拍著他的背說:“我不知道你原來這麼牛”(“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接著又說了一句名言:“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回了他一句更名的言:“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從這桌飯局上流傳了下來。

二人從此結為好友。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呂蒙

有了呂蒙的這個態度,魯肅轉變的決心更大了。他屯在陸口,結合呂蒙制定的戰略戰術方針,開始加強自己的實力,“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

這一轉變說明,魯肅已經從一個盲目的聯盟支持者,變為了一個有計劃的聯盟支持者,他對劉備政權,不再是一味的討好獻媚,而是主張建立自己的軍事實力,以求在聯盟中更多的話語權。

這才是一條正路,不管如何聯盟,自己的槍桿子不能丟。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一切外交全是空話。

但可惜,他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已經太晚了。

如果他當年不得已借出荊州之時,就早想到這點,為自己留下足夠的軍事發展空間,日後的孫劉聯盟決裂悲劇,可能就不會出現。

孫劉聯盟的基礎,是平衡,當一方過分強大的足以完全威脅自己的時候,孫劉聯盟的破滅,是必然的。

現在,劉備牢牢掌控了荊州,魯肅雖然轉變了政策,但戰略要地全被劉備所佔,他沒有什麼顧忌。

此後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直到魯肅逝世,荊州一直在劉備的手裡,這就是為什麼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

"

01 兩難的魯肅

周瑜在他死後,一紙遺書上去,讓魯肅接任。

魯肅,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兩難人物。

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這個原因就是

核心死亡的陣痛。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有句話叫“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換將都是大忌,那,“死帥”呢?

周瑜的死亡,使江東軍面臨一個重大問題。

之前的江東軍,在周瑜的帶領下,一氣從吳地打到南郡,已經成了一個有著堅強核心的軍隊。然而這個核心的突然死亡,這支軍隊就面臨了巨大的問題。

本已習慣的各種指揮方式、進攻方式,瞬間都要全部改變,軍隊要有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對於前線的軍隊,是致命的。兵貴神速,你這裡新命令體系還傳達不下來呢,對方已經攻到面前了,一分鐘的差池,就可能是全軍覆沒。

所以,重要人物驟死的代價,是非常大的。當年孫策驟死,江東為此整整調整了六年。現在周瑜驟死,江東也必須面臨一個調整期的問題。

這期間,軍隊的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這對於曹劉兩家都覬覦的荊州來說,是一個潛伏著的巨大危險。

所以,周瑜遺書,推薦了本為右派的魯肅,因為他死後的江東軍隊,別說西征了,就是能不能保荊州,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保守一些的魯肅,是最佳選擇。

魯肅接過的,不是一個光榮的職位,而是一個燙火的山芋,是一個隨時會爆的炸藥包。而之後也果然炸了,得到了孫權那個“內不能辦,外為大言”的蓋棺定論評價。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此時劉備的借荊州請求,讓剛當上大都督的魯肅,陷入了十分的糾結之中。

擺在魯肅面前的,是那個十分經典的臺詞。

借,還是不借,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最慘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壓根兒就沒有答案。

原因,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東西:力量。

對劉備,要像養鷹一樣,讓他半飢半飽,始終在自己控制之下,

但,沒人願意自己當鷹,讓別人當獵人。

周瑜死前,一個頂尖的統帥,百戰百勝的江東軍團,再加上佔據極為有利的戰略地帶,可以把劉備當鷹養。

而周瑜一死呢?

那個百勝軍團,霎時成了群龍無首軍團,戰鬥力銳減,現在,誰是獵人,誰是鷹?

估且還把劉備當作鷹好了,

但現在,沒有能壓制鷹的獵人了。

餵我半飽?好,那你別餵了,我直接自己拿來好了。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出現。

一旦劉備豁出去了,棄命一搏,那麼情況可能更糟。

所以,擺在魯肅面前的,有可能是一個永遠沒有正確答案的死題,借了,後果就是孫權的那八字評價,不借,劉備真豁出去來一場,後果可能連八字評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要說錯,似乎真的只能說“天亡吳,非人之罪也”了,東吳擁有著整個三國,最多的統帥級人才,東吳五督,時代跨度一直到三國末期。但好巧不巧,周瑜死了,魯肅接,魯肅死了,呂蒙變身,呂蒙死了,陸遜橫空出世,陸遜死了,兒子陸抗時代到來。

東吳五督,從來就沒有兩線作戰過,一直是一個位置,相當於只有一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如只有命長點兒的一個。

這是歷史的偶然性,人只能在這個偶然性下,盡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應該說,魯肅還是非常盡力的去做了的。


02 騰飛的劉備

劉備終於擁有了他命運的改變之地--------南郡

夢想,就在這裡,開始了它的騰飛。

劉備等來這次騰飛的機會,著實不易。

這個機會,他等了二十多年。

而這個機會,是他用了無數的心血,一刀一槍拼來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三國志》裡劉備的命運,比《三國演義》裡坎坷的多,在北方混的年代裡,他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佔盡便宜----仗著關羽張飛趙雲,就算是被打敗,也能今天殺個高覽明天虐個許禇,出盡小風頭。

在北方的事實是,劉關張綁一起,先被黃巾破,又被呂布虐,再被樂進破城,最後被曹仁趕出北方。真按演義裡單挑等於戰鬥力的寫法,那大體是“樂進率兵來攻,劉備張飛拍馬共戰樂進,激戰三十合,劉張不敵,樂進揮軍掩殺,取了小沛。”其實不是的,事實上,敗軍之將從來就沒有任何風頭可言。

在南方,也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在有了諸葛亮後,便開始一帆風順,諸葛一步十計,將曹孫兩家玩的團團轉,然後幫劉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事實是,諸葛亮連和周瑜掛麵的機會都沒有,一直是劉備親自周旋於江東君臣之間,三借荊州的是他,用計離間孫權周瑜的也是他,那時諸葛亮正在荊南負責稅務和會計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雖然在當時沒有取得什麼直接成果,但今天的機會,不能不說是他執著的追求之下,一種當然的回報。

劉備軍終於可以在荊州駐紮,劉備也終於進入了此時荊州的治所,江陵。

看著這個之前的周瑜辦公室,他感慨萬千。

他應該恨周瑜恨的牙癢癢,每次看著他流氓一般的似笑非笑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但現在他死了,不再成為自己的障礙了,一種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性,或許便會油然而生了。

隨便翻翻這辦公室,可能是從垃圾桶裡翻出來一封以前的文件,劉備看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看到了一封已經作廢的絕密文件,馬上叫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龐統。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龐德公評價襄陽人物,諸葛亮臥龍,龐統鳳雛,司馬徽水鏡。所謂臥龍鳳雛,出處就是這裡。

龐統之前跟著周瑜混,是周瑜的功曹(相當於高級助理),周瑜死時,就是他送的喪。送完喪後,又回來,正好這時荊州已經歸劉備了,於是跟著劉備混。

但這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一整套助理參謀班子了,輪不上他,於是被派去當一個縣官,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政績一塌糊塗,被免官。

這裡,沒有什麼一日辦了百日的案子,被張飛震驚並道歉的拉風事蹟。他這個縣官,就是沒當好。

沒當好的原因是,所謂聰明,是一個有特定意義的詞,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詞。

愛因斯坦,聰明否?絕對的聰明,人類頂級智商。但你把他放到政治場上去混混看?就他那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估計能讓黃皓玩死。

拿破崙,聰明否?絕對的聰明,能發展出一套戰略戰術。但你把他放到實驗室去研究化學試試看?一年後他能給憋瘋。

聰明,天才,都有一個特定的領域,超出這個領域,他可能連普通人都不如。數學家陳景潤,研究數學一流,但去中學講課,卻讓學生堵在門外不讓他進教室,最後被解聘,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龐統,是一個高級參謀型人才,他不適合去當地方官。而且,會不會當地方官,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參謀,也沒有任何關係。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龐統能被劉備重用,來自於一封信。這一封是魯肅寫的(實在很納悶這時候這哥們在想什麼),他說龐統“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後來諸葛亮也這樣說,劉備特意招龐統來聊了聊,發現確實如此,就任以了高位,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因為他有過跟周瑜的工作經歷,劉備這個時候,特別把他叫了過來。

劉備把他叫來後,給他看了這封已作廢的絕密文件。

這文件,是周瑜一封信的複印件。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這封信把劉備看的膽戰心驚。

劉備問龐統,當年你在周瑜手底下干時,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周瑜上書孫權,讓孫權把扣在那裡。你但說無妨,當時你是他的部下,情有可原,不用害怕。

(“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

龐統回答,有這事。

劉備長出一口氣。真險啊,這輩子差點送到周瑜手裡。當時諸葛亮特堅決的勸我別去,但情勢所逼,也實在是沒辦法。幸好孫權沒采用這計謀,太玄了。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諫孤莫行,其意獨篤,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後怕之後,劉備就該慶幸了。現在,這個對手終於死了,再也不會危及自己,現在,是讓天下人見識見識我劉備的實力之時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劉備

劉備佔了荊州,開始了展現了他多年積累後,強大的一面。憑著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和他征戰二十年練出來的帶兵能力,荊州的劉備軍團,如火如荼,事業奇蹟般的增長。主有劉備,文有孔明,武有關張,這個團隊,終於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真正實力。


03 焦慮的孫權

劉備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孫權的意料。

孫權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孫權的最初想法是非常好的。

有劉備,就可以有一個人為自己看家護院,當炮灰,

他的眼裡,劉備實在算不得什麼。一個讓人從北方打到南方的主兒,和江東是天地之別,

所以,他才敢把荊州借給劉備。

但真正借了之後,他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劉備得了荊州作為根據地之後,他多年的厚積,終於薄發了出來,兵精將勇,事業蒸蒸日上,孫權的使者湊巧看見了劉備軍,還以為是天安門大閱兵呢,立馬向孫權回報劉備的軍事信息。

孫權一看不好。

沒有人甘心情願為別人看家護院,劉備更是如此。現在的劉備軍實力,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孫權開始後悔。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計謀。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孫權

這個計謀,應該就是“三氣周瑜” 第三氣的原型了,只不過氣的不是周瑜,而是孫權,前線主角倒是也叫“瑜”,只不過是孫瑜。

孫權見劉備在荊州扎穩腳跟,不太好辦了,就派孫瑜進軍夏口,然後給劉備寫了封信,說要派孫瑜出兵,與劉備共取蜀,由孫瑜擔任先鋒。

拿著孫權的信,劉備要開始顯露他的智謀了。

劉備領著兵,堵住夏口,不讓孫瑜過,並發表了一番大義凜然的演說,

“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

劉璋,那是我同宗,再說人家愛國守法,年年被評三好學生。雖然得罪了你,但是,“大哥,你就要砸就砸我吧”,不要欺負我劉璋兄弟!

孫權一看這份意思,劉備厚道啊,長者啊,說的頭頭是道,又有兵擋住,沒辦法,回來吧。

數年之後,當孫權得知劉備一面說的比唱的好聽,一面留下關羽駐守荊州,自已帶兵去平了劉璋,得了益州時,氣的大罵:“這奸賊敢陰我!”(猾虜乃敢挾詐!)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來。

第一,這件事,雖然是“三氣周瑜”第三氣的原型,但其實,他的真正主角劉備,比演義中的諸葛,計謀更高一籌。

演義中的諸葛,純粹就是為氣周瑜而氣,而且周瑜帶兵到,諸葛派兵去截,說已識破假途滅虢之計,並派多路伏兵,揚言要活捉周瑜。

這種情況下,就是已和江東撕破了臉,並且已經動兵了。

細細分析起來,這實在算不得一個好計。

三國志中的劉備,在這裡用的計謀,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要高明的多。

他並未動兵,而且也沒有揭破江東的計謀,只是在大義凜然的說明,要保住與劉璋之義,這一下子,可謂一舉多得,既不讓江東得逞,又不破臉,還起到了麻痺江東和劉璋的效果,真可謂是一計三謀,遠在那“第三氣”之上。

劉備的梟雄之氣,之謀,之略,在這一個事件上,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第二,主動權問題。

對比之前,可以看出,伐蜀的主動權,已經悄悄移位了。

當年,周瑜伐蜀之時,說去就去,劉備只能幹看著,也沒誰想起來找他商量。

而現在,孫瑜想伐蜀,卻要先找劉備商量,劉備不借道,他還真就沒辦法。

原因就是荊州的歸屬。

現在荊州已歸劉備所有,所以,主動權都在劉備手裡,像當年周瑜那樣可以直接伐蜀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第三,孫劉的關係問題。

這件事,反映出來的一個事實是,

這是孫劉兩家,第一次彼此用兵。

雖然還是商量口氣,但商量之時,兩方都是有機關槍在後面。

這次對兵,表示著孫劉聯盟那溫情脈脈的面紗,終於第一次被輕輕的撕破,孫劉的蜜月時代,自此結束。


04 已失的先機

當這份面紗被揭下時,魯肅同學的心,開始寒了。

當年周瑜,成天一付誰來都不買賬的態度,拿一塊巴掌大的地糊弄你,還對你呼來喝去的,你倒顛顛的跟著,又是派使者交好,又是親自“詣京見權”。

現在我魯肅,拼了命的維護聯盟,把整個荊州都借給你,還又是送東西,又是寫信幫你推薦龐統,就差把心掏出來,讓你知道,我是多麼的想維護聯盟了。

但你對我竟然直接派兵說話。

這世界悲催啊,是你比較欠,還是我比較欠?

其實從劉備的心理角度,這個也很好解釋。

之前為什麼受那些氣,還笑呵呵的?那還不是因為你手裡捏著荊州?我低聲下氣,是因為我有所求。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你有實力,你老大,我沒辦法。

現在,荊州是我的了,我沒什麼好求的了,還想我低聲下氣,吃撐了吧你?

其實這也是人與人交往的藝術法則。不是說你越低三下四,別人就越看的起你,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好相反。

魯肅有點惱了,於是他決定採取點與以往不同的態度。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說到魯肅的態度轉變,就要先談一下魯肅的“指揮權”問題了。

魯肅一開始投奔孫權時,“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身邊帶了一百多人。到了孫權身邊後,孫權並沒有任命他什麼正式官職,一直是作為一個幕僚。

赤壁之戰開始後,他被任命為了“贊軍校尉”,成為了周瑜的參謀長。

一直到這個時候,他的主要指揮權都是自已和那一百多個人,一直不是一個實權派,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很得孫權心的高級參謀,存在於吳國政權之中。

但周瑜一死,遺書一上,魯肅接收了周瑜的大部分“遺產”。立馬急轉直上,成為了大大的實權派。

第一,周瑜的部曲。

周瑜這人,之所以又能逼宮,又能共掌政,就是因為他手中始終握有一支自已的軍隊。人數四千多,大約一個師的兵力。

周瑜死後,這支部隊歸屬了魯肅。

第二,周瑜的奉邑。

周瑜有四個縣的奉邑,下雋、漢昌、劉陽、州陵。所謂奉邑,就是以稅收作為他的工資。魯財主的米,換來四個縣的地稅,這買賣可是賺大了。

第三,周瑜的大部分軍權。

雖然他一無戰功,二無那個“不覺自醉”,管不了程普,但當時的吳軍名將,呂蒙,甘寧,淩統,黃蓋等,就統歸他所管了,這些將領都是真正辦事兒的,可以說,誰管他們,誰就有真正的軍權。所以他現在是絕對的東吳軍權第一人。

所以,現在的魯肅,自己有一個親兵警衛師,有四個縣的地稅當工資,並有強大的軍權,真正成為了東吳第一實權派。

這個實權,使他態度如果有轉變,還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魯肅受了劉備的窩囊氣,打算變變態度了。這天,他來陸口巡察時,路過了呂蒙的駐地。

魯肅這個時候可能是有點麻雀變鳳凰的爽快感了,也可能是劉備的氣沒地撒,竟突然耍起了大牌,露出看不起武夫出身的呂蒙的意思,要直接過去,不見呂蒙。

這時有人提出建議,呂蒙功名日顯,是吳中名將,你最好還是去見見。

魯肅一想也對,就去見了,這一見,見出來個典故。

呂蒙一見新領導來了,很會來事兒,馬上擺個酒場招待。酒場上喝個差不多了,呂蒙開始步入正題,問了魯肅一句話,

“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這個時候的軍情,是劉備讓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自已則去了孱陵(屬武陵),也就是說,劉備已經祕密開始佈置伐蜀的兵力,而讓關羽坐鎮戰略中心江陵,執掌荊州防務。

所以現在孫權軍和劉備軍的矛盾問題,具體說來,就是和關羽軍的問題。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關羽

這問題一針見血,也正好扎到了魯肅的痛處。魯肅現在愁的就是這個問題。

但他現在在態度變還是不變,是一切經過統一戰線,還是保障自己的主動權,這兩條政策之間,還有點猶豫不決,沒有什麼確切方案,於是只能含含糊糊的回答:“到時看著辦吧。”(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

這時,輪到呂蒙不滿了。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作為新任的軍事總負責人,一切應該是先有方案,讓部下去按你的方案執行,哪能說到時再看辦呢?

呂蒙對魯肅說:“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接著,拿出來一套事先寫好的完整方案有五種應對之法,把周遭的軍事地理形勢,分析的一清二楚,問魯肅,你看就按這個辦怎麼樣?

魯肅大吃一驚,酒也醒了,這呂蒙,哪個是武夫啊?拍著他的背說:“我不知道你原來這麼牛”(“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接著又說了一句名言:“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回了他一句更名的言:“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從這桌飯局上流傳了下來。

二人從此結為好友。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呂蒙

有了呂蒙的這個態度,魯肅轉變的決心更大了。他屯在陸口,結合呂蒙制定的戰略戰術方針,開始加強自己的實力,“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

這一轉變說明,魯肅已經從一個盲目的聯盟支持者,變為了一個有計劃的聯盟支持者,他對劉備政權,不再是一味的討好獻媚,而是主張建立自己的軍事實力,以求在聯盟中更多的話語權。

這才是一條正路,不管如何聯盟,自己的槍桿子不能丟。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一切外交全是空話。

但可惜,他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已經太晚了。

如果他當年不得已借出荊州之時,就早想到這點,為自己留下足夠的軍事發展空間,日後的孫劉聯盟決裂悲劇,可能就不會出現。

孫劉聯盟的基礎,是平衡,當一方過分強大的足以完全威脅自己的時候,孫劉聯盟的破滅,是必然的。

現在,劉備牢牢掌控了荊州,魯肅雖然轉變了政策,但戰略要地全被劉備所佔,他沒有什麼顧忌。

此後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直到魯肅逝世,荊州一直在劉備的手裡,這就是為什麼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

劉備“借荊州”不還的真相:周瑜死後的孫權集團戰略調整失敗

原文/九姐: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客座講師,擅長兩漢三國曆史與網文小說創作。

編輯/羚羊飛渡: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領頭羊,擅長隋唐五代史與網文小說創作。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中正簡素,立志弘揚歷史文化,羚羊掛角,多元角度解讀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