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妖精拿人當點心,那人可不可以吃妖精?

在“妖精保護法”出臺前,吃妖精在法理上是允許的,法無禁止即可為嘛。

怎麼吃?千萬不能學妖精,因為它們吃人實在乏善可陳,就說《西遊記》吧,那麼多妖精,都知道“最好吃的是人”,也沒聽說哪個能吃成陳曉卿的。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比如孫悟空,據他自己說,人就兩種做法:或蒸或煮,吃不完,就在花果山晒人幹以“防天陰”,就是天氣不好了人少出來活動,抓不到,就得靠晒好的人幹頂肚子(第二十七回);豬八戒,怎麼吃人不知道,只知道他喜歡吃肥一點的,太瘦的不合胃口;沙僧吃人,講究一點,會將人剁成酢醬,拌飯應該不錯。

除了這三位,其他妖怪吃人,也大同小異,比如寅將軍(老虎精)吃唐僧的隨從,是“剖腹剜心,剁碎其屍”;黃袍怪吃宮女更簡單粗暴,一把拉過來就把頭咬一口;金魚精吃人,只要嫩的(童男童女),應該也是直接生吃。

最講究的是毒敵山琵琶洞的蠍子精,會把人做成人肉叉燒包,這就有點技術含量了。當然,她的廚藝也僅限於此。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看八戒狼吞虎嚥的樣子,就知道妖怪有多好吃

所以我們要吃妖怪,一定要吃出層次、吃出境界、吃出文化。這事,我看還是交給潮汕人靠譜。

為什麼是潮汕人?因為潮汕人是出了名的“食不厭精”,就是食材的挑選,不排除妖精。因為動物不能成精,潮汕人實在沒得選,才盯上了胡建人。

所以,如果取經團隊裡面有一個潮汕人,這十萬八千里路,雖然還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但這歌詞的意思,就變成了“按時令將妖怪做成不同口味的美食”。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就說牛魔王吧,小說中的結局,是歸順了佛家。但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能白白讓他歸順?潮汕牛肉火鍋瞭解一下?

牛骨全熬成湯,做鍋底,身體按不同部位細分:頸部是脖仁,最柔嫩鮮美,入口即化;背脊是吊龍,鮮嫩,有嚼勁;頸部以下,連著肋骨部分,是匙仁,柔軟,多汁;匙仁下面是匙柄,再往下是三花腱、五花腱……牛尾、牛舌可滷成五香……具體可參考解剖圖,我已無力再說下去。

西遊記第六十一回,孫悟空與牛魔王最後一戰,老牛現出真身,“一隻大白牛,頭如峻嶺,眼若閃光,兩隻角似兩座鐵塔,牙排利刃。連頭至尾,有千餘丈長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看上去很牛叉的樣子,那又怎樣,交給潮汕人,一頓就把它吃得渣都不剩,不夠,還可以再扯上牛犢子——紅孩兒嘛,才三百多歲,肉比他爹嫩多了。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大鵬金翅雕,西遊路上實力No.1的妖精,它幹外甥如來佛祖都有點忌憚它。遇到潮汕人,也就是一隻傻雕,參照滷鵝的方法,殺血、拔毛,然後用醬油、冰糖、桂皮、豆蔻、八角、南姜、蒜頭、香菇等來滷,火候一到,就是佛都跳牆的滷雕,雕腎、粉雕肝、雕腸火鍋等,也是潮汕人最愛。

四海龍王,以及他們領導的水族,那是潮汕人最擅長的海鮮,放心,不會把你們給香辣,肯定會盡最大限度保留大家的原汁原味,老龍可以加菜脯(蘿蔔乾)燜,小龍可生炊,蝦兵蟹將,是做生醃的最好食材;鱖魚精,片起來做魚生;龜丞相嘛,沒得商量,肯定是加藥燉咯。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其他妖精,也沒有不能吃的。白骨精吧,沒肉,沒關係,依然可加高麗蔘、霍斛等藥材燉湯,以形補形,吃了後就能在一線城市當白領、骨幹、精英。通天河的金魚精,加老菜脯、香菇、五花肉一起燜。黑風怪,嘿嘿,那可是送上門的熊掌,他兩個朋友,一個白花蛇怪,可做火鍋,加雞肉就是名菜“游龍戲鳳”;另一個蒼狼精,可參照潮汕客家人做山豬肉,如法炮製。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車遲國有三妖精,虎力、鹿力、羊力。先說羊,別以為潮汕無羊,潮式燉羊肉,會放甘蔗、馬蹄、山藥、紅棗、大蒜等,有別於北方,是另一種風味;鹿,潮汕主要做成五香鹿肉。

虎,潮汕該沒有了吧,不知道怎麼做了吧?錯,老一輩吃貨講,1950年代初,澄海,一隻老虎從南峙山上下來,跑到蓮上南徽村一戶村民家,村民拿它沒轍,最後澄海公安局派人來把虎擊斃,虎皮剝了,虎肉分給所有人吃,據說,主要是紅燜。

小妖也跑不了,比如萌萌噠的奔波兒灞、灞波兒奔,一個鯰魚怪一個黑魚精,鯰魚可以像烏耳鰻一樣加菜脯燜,黑魚可片了涮火鍋。

蠍子精、蜈蚣精,潮汕人不會直接吃,一般是拿來泡酒。老鼠精,得看是哪種鼠,家鼠一般不吃,不過,小說裡那隻金鼻白毛老鼠精,應該是野生田鼠,潮汕的做法,是用辣椒爆炒。不好意思,我就吃過。

對了,還有嬌俏可愛的白兔精,這個該捨不得吃了吧?嘿嘿,只能說你還是太不瞭解潮汕人了,並不是四川人才吃兔子的,潮汕人吃兔,主要是火鍋,或燜炒。別說兔子精了,二郎神的愛將,要是敢下來,一樣把你滷了。

十萬八千里,就這幾十個妖精,不夠潮汕人吃怎麼破?別慌,不是還有大師兄二師兄和三師弟麼。

先說二師兄吧,這個全世界都吃,但潮汕人有一獨特的吃法,做豬頭粽。注意,不是粽子,而是一種特殊的肉乾,是汕頭澄海的特產,選用新鮮的二師兄後腿肉,以及部分豬頭皮作原料,為什麼要用豬頭皮?因為頭皮有膠質,能起到粘合作用。加入魚露、醬油、白糖、高粱酒和八角、川椒、丁香、桂皮、大茴、小茴等十多種香料,然後用豆腐膜包裹起來,放到一個特製的木規之中,用重物壓榨,擠出其中的豬油和水分,就成了濃香四溢的豬頭粽。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三師弟在水裡呆久了,可把他當河鮮烹調,做火鍋也好,或者油炸後裹以酸甜麵醬,外嫩中酥裡嫩,層次豐富。

嗯嗯,那大師兄總不能吃吧?這個……實在不忍心告訴你,要不你上網搜一下“活吃猴腦”?對,潮汕也有這吃法。

師兄弟仨吃完,西天還沒到咋辦?讓我們眼光往師父的胯下看——你看哪兒去了?我說白龍馬呢。白龍馬既有龍肉的清甜,又有馬肉的膠糯,交給潮汕人來弄肯定不會錯,火鍋、五香、紅燜、爆炒,應該都可以的。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最後一根馬尾也吃完了,皮鞋也煮著吃了,可十萬八千里還沒走完呢——信不信,這時候潮汕人會問唐僧一聲:“師父,請問您祖籍是胡建的嗎?”

作者簡介:餘少鐳,潮汕人、專欄作家

如果取經團隊中有潮汕人,西遊路上一個妖怪都不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