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留住鄉愁:蟋蟀鳴秋

蟋蟀 音樂 演唱會 美文 知阜陽 知阜陽 2017-10-17

秋風起,天轉涼,蟬鳴退場,蟋蟀當仁不讓地充當了舞臺的主角。秋風秋雨秋蟋蟀,風聲雨聲蟋蟀聲,整個鄉野小院,“唧唧……唧唧……”的聲音忽高忽低、此起彼伏。

鄉村小院,水泥牆圍,石塊鋪地。平日裡走過,凡是有泥土縫的地方就雜草葳蕤,灰灰菜、馬齒莧、雲青菜比著賽旺長。我不主張除草淨院,保留一點原生態環境,任其自由生長,於是就有了自己的“百草園”。蟋蟀喜歡鬆軟的斷牆、潮溼的瓦礫石塊,這些我那雜草橫生的“百草園”都符合。因而,每到夜晚,我無需費力就能傾聽到蟋蟀的演唱。

夜讀|留住鄉愁:蟋蟀鳴秋

吃罷晚飯,天色仍然放晴,一桌一椅,一壺一杯,一扇一書,齊刷刷擺在小院中間,我半躺在藤椅上,搖扇品茗執手一捲,納涼、喝茶、讀書,等待著一場隆重的音樂演出——舞臺,就是小院的角角落落;演員,就是那一隻隻身長大約20毫米的蟋蟀,無需燈光、道具、音響。這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演出,也是最原始、自然的演出。

夜色降臨,大幕拉開,蟋蟀音樂會正式開場了。我把書放到一邊,用心欣賞起來。聽,先是稀稀拉拉的幾聲淺唱低吟,爾後是一群上規模的合唱,間或片刻的低音聲部,隨後又是集體高昂的爆響。

那聲音忽而似古箏悠悠,忽而似琴音綿綿,忽而似河水潺潺,忽而又像莊稼地裡一陣秋風掠過,聽起來有序幕、有起伏、有鋪墊、有高潮……聲聲入耳,句句入心,百聽不厭,一時忘我。

夜讀|留住鄉愁:蟋蟀鳴秋

這等美妙音樂,民間填詞能手早就為它配上了歌詞:拆拆洗洗,洗洗拆拆……這恐怕是最接近漢語發聲的唱詞了。立秋天涼,它在提醒農婦趕快將被褥拆拆洗洗,晾晒存放,以備度秋過冬。

多好的蟋蟀啊!一句簡單的歌詞,無限柔情,親密無間。這些偉大的自然音樂家每年總是如約而至,用美妙的歌聲關注著人間冷暖,我卻只能用傾聽來表達對它們的敬意。

其實,對蟋蟀吟唱有科學的解讀,這是雄蟋蟀在向雌蟋蟀求愛,只有歌聲嘹亮者才會得到配偶的青睞。為此,雄蟋蟀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放聲高歌。你聽,那歌詞不正是他在向心儀的對象吐露真情嗎?“我在這裡,我在等你”“我最愛你,我最想你”……這場音樂演唱會到底是為警示人類的冷暖而開,還是為自己的愛情追求而唱?我情願相信,二者皆有。

月上中天,茶飲一壺,音樂會還沒有謝幕。聽蟋蟀音樂會,只聽其音,未見其形,未免有些遺憾。藉著燈光,再打開手電筒,循著發出聲響的草叢、礫石處找去,撥草叢、移礫石,就為了一睹蟋蟀尊容。呵呵,那不就是它嗎?淘氣而文藝的一個精靈。可是,這麼一丁點兒的小昆蟲怎麼會發出那麼清脆質感的聲響,而且一唱就是一個夜晚?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

夜讀|留住鄉愁:蟋蟀鳴秋

抬頭望天雲破月,低頭看院花弄影。耳邊蟋蟀清脆聲,一夜無眠到天明。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鳴秋,為曠莽的世間增添了聲情並茂的亮色。這等少有的音樂家,把鄉野之秋裝扮成了一個富有靈感的季節。

儘管時令已是秋季,但酷暑卻遠沒有退去。夜半睡不著覺,我就起身出屋,半躺在藤椅上,仰望天際看星月,任憑絲絲涼風沁入肌理,耳邊的聲音依然是“花叢月下總吱吱,正是秋聲歡唱時”。

作者:王畔政,山東諸城人。諸城市作協副主席,《東魯 》雜誌執行主編。累計有一百多篇散文隨筆發表於國家、省市級報刊。著有散文集《故鄉三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