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他是20世紀中國最具原創性的哲學家、思想家,是現代新儒學的開山大師之一,同時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無所依傍的怪傑。
"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他是20世紀中國最具原創性的哲學家、思想家,是現代新儒學的開山大師之一,同時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無所依傍的怪傑。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讀者須預定終身趨向。有一種人,樂以事功表見,(所謂事功,非專就政治言,凡社會上各方面的業務,皆事功也。)是必早定某種事功的趨向,而對於某種事功所必儲備之學問,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鬆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治之學問有關,庶幾讀書有補於學問,而學問又與事功相應,則人無廢才而國無廢事。

又有一種人,性情不近事功,願以書生的生活終其身,是必早定專門學問的趨向,而對於其所專治之學,亦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鬆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專之學問有關,而無泛涉不精之病。

前者可以說是持應用的態度而求學問,後者可以說是本純粹求知的態度而求學問。後者屬專門家,以其所造有精密的系統故;前者所學未嘗無限域,而不得名專門家者,以適用而止故。

今日學子不預定趨向,讀書漫無抉擇,故卒業大學之後,做事則無可勝任。其委身學校者,亦多是混飯吃,而不肯努力學問,此真吾國青年莫大之危機。吾願有志者各自早定終身趨向,勿以有用精神作無意識的浪費。此讀書所應注意者一。

"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他是20世紀中國最具原創性的哲學家、思想家,是現代新儒學的開山大師之一,同時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無所依傍的怪傑。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讀者須預定終身趨向。有一種人,樂以事功表見,(所謂事功,非專就政治言,凡社會上各方面的業務,皆事功也。)是必早定某種事功的趨向,而對於某種事功所必儲備之學問,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鬆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治之學問有關,庶幾讀書有補於學問,而學問又與事功相應,則人無廢才而國無廢事。

又有一種人,性情不近事功,願以書生的生活終其身,是必早定專門學問的趨向,而對於其所專治之學,亦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鬆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專之學問有關,而無泛涉不精之病。

前者可以說是持應用的態度而求學問,後者可以說是本純粹求知的態度而求學問。後者屬專門家,以其所造有精密的系統故;前者所學未嘗無限域,而不得名專門家者,以適用而止故。

今日學子不預定趨向,讀書漫無抉擇,故卒業大學之後,做事則無可勝任。其委身學校者,亦多是混飯吃,而不肯努力學問,此真吾國青年莫大之危機。吾願有志者各自早定終身趨向,勿以有用精神作無意識的浪費。此讀書所應注意者一。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1946年9月熊十力返漢口經上海時在學生朱慧清家與學生牟宗三等合影留念。由右至左為:丁實存、熊世菩、徐復觀、朱霈(男童)、熊十力、高紉秋(後立)、朱宣琪(女孩)、張立民、朱雷民、牟宗三)

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前雲鬚定趨向,然若無真實志願,則不足以達其所趨向。凡人無志願者,則其生活虛浮無力,日常念慮云為無往不是苟且,無往不是偷惰,無往不是散漫,如是而欲其讀書能有所引發以深造自得,此必不可能之事也。

人必有真實志願,方能把握其身心,充實其生活,如諸葛武侯所謂“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正陽明所謂“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閒話,管閒事?人果能如此激發志願,則胸懷廣大,鄙私盡消。象山所謂“才一警策,便與天地相似”,誠非虛語。

如此,則神明昭徹,而觀物慮事,必能極其精而無蔽,綜其全而不亂。其於讀書也,必能返之己所經驗而抉擇是非,洞悉幽隱,曲盡書之內容,而不失吾之衡量,故其讀書集義,乃融化的,而非堆集的;乃深造自得的,而非玩物喪志的。如此讀書,方得助長神智,而有創造與發明之望。

若其人茫無志事,渾身在名利膠漆桶中,雖好博覽載籍,增益見聞,要為浮泛知識,不可得真知正解,只是小知,不堪大受。社會上若只有此輩,其群必日益昏亂以趨於亡。故學者不徒貴讀書而已,必先有志願以立其本。

然復當知,“志願”二字極不易瞭解。凡人高自標舉我欲如何如何,以為此即其志願,此正是狂妄之私耳,有志願者所必克治也。志願是從自覺自了的深淵裡出發的,是超越物我底計較的,是極其灑脫而無俗情沾滯的,是一種向上的努力,自信自肯而不容己的。(自肯是借用宗門語,意義甚深。)唯真有志願的人,才識此意味,一般人如何識得?

有志願即有真力量,故其對於學問或事功的趨向,能終始貫徹而無所輟。譬若電之走尖端。(電,喻志願力量;尖端,喻所趨向。行所無事,而勢不容已也。)

"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他是20世紀中國最具原創性的哲學家、思想家,是現代新儒學的開山大師之一,同時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無所依傍的怪傑。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讀者須預定終身趨向。有一種人,樂以事功表見,(所謂事功,非專就政治言,凡社會上各方面的業務,皆事功也。)是必早定某種事功的趨向,而對於某種事功所必儲備之學問,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鬆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治之學問有關,庶幾讀書有補於學問,而學問又與事功相應,則人無廢才而國無廢事。

又有一種人,性情不近事功,願以書生的生活終其身,是必早定專門學問的趨向,而對於其所專治之學,亦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鬆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專之學問有關,而無泛涉不精之病。

前者可以說是持應用的態度而求學問,後者可以說是本純粹求知的態度而求學問。後者屬專門家,以其所造有精密的系統故;前者所學未嘗無限域,而不得名專門家者,以適用而止故。

今日學子不預定趨向,讀書漫無抉擇,故卒業大學之後,做事則無可勝任。其委身學校者,亦多是混飯吃,而不肯努力學問,此真吾國青年莫大之危機。吾願有志者各自早定終身趨向,勿以有用精神作無意識的浪費。此讀書所應注意者一。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1946年9月熊十力返漢口經上海時在學生朱慧清家與學生牟宗三等合影留念。由右至左為:丁實存、熊世菩、徐復觀、朱霈(男童)、熊十力、高紉秋(後立)、朱宣琪(女孩)、張立民、朱雷民、牟宗三)

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前雲鬚定趨向,然若無真實志願,則不足以達其所趨向。凡人無志願者,則其生活虛浮無力,日常念慮云為無往不是苟且,無往不是偷惰,無往不是散漫,如是而欲其讀書能有所引發以深造自得,此必不可能之事也。

人必有真實志願,方能把握其身心,充實其生活,如諸葛武侯所謂“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正陽明所謂“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閒話,管閒事?人果能如此激發志願,則胸懷廣大,鄙私盡消。象山所謂“才一警策,便與天地相似”,誠非虛語。

如此,則神明昭徹,而觀物慮事,必能極其精而無蔽,綜其全而不亂。其於讀書也,必能返之己所經驗而抉擇是非,洞悉幽隱,曲盡書之內容,而不失吾之衡量,故其讀書集義,乃融化的,而非堆集的;乃深造自得的,而非玩物喪志的。如此讀書,方得助長神智,而有創造與發明之望。

若其人茫無志事,渾身在名利膠漆桶中,雖好博覽載籍,增益見聞,要為浮泛知識,不可得真知正解,只是小知,不堪大受。社會上若只有此輩,其群必日益昏亂以趨於亡。故學者不徒貴讀書而已,必先有志願以立其本。

然復當知,“志願”二字極不易瞭解。凡人高自標舉我欲如何如何,以為此即其志願,此正是狂妄之私耳,有志願者所必克治也。志願是從自覺自了的深淵裡出發的,是超越物我底計較的,是極其灑脫而無俗情沾滯的,是一種向上的努力,自信自肯而不容己的。(自肯是借用宗門語,意義甚深。)唯真有志願的人,才識此意味,一般人如何識得?

有志願即有真力量,故其對於學問或事功的趨向,能終始貫徹而無所輟。譬若電之走尖端。(電,喻志願力量;尖端,喻所趨向。行所無事,而勢不容已也。)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熊十力手跡)

或問:朱子《論語集註》釋“十五志學”之“志”字曰“心之所之謂之志”。是則志即趨向也,而此以志願與趨向分言之,何也?

曰:朱子以心之所之言志,此朱子之失也。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志者心之所存主”,斯為正義。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船山存主之義,從是出也。諸葛武侯所謂“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云云,亦此旨也。故人而無志,即去其幾希而同於禽獸,甚至不如禽獸。

今日中國人貪汙淫侈,卑賤虛誑,甘為亡虜,毫不知恥,沿不如怒蛙之有鬥志、有生氣也。此何以故?以其靦然人面而中無存主,人理絕而生意盡也。莊子曰“哀莫大於心死”,心死者,無所存主故也,無所志故也。

唯中無所存主,故種種競逐於外,競貪,競淫,競利,競名,競權,競勢,競種種便利嗜好。競爭其私而背大公,國已亡而無所覺知,種將滅而不關痛癢,人氣滅絕,——至此極。然則今人必須變而成人,始可與言讀書,此老懷所日夕願望各也。

選摘自《生命的奮進——大師的青少年時代》梁漱溟、熊十力等著,九州出版社

"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他是20世紀中國最具原創性的哲學家、思想家,是現代新儒學的開山大師之一,同時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無所依傍的怪傑。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讀者須預定終身趨向。有一種人,樂以事功表見,(所謂事功,非專就政治言,凡社會上各方面的業務,皆事功也。)是必早定某種事功的趨向,而對於某種事功所必儲備之學問,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鬆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治之學問有關,庶幾讀書有補於學問,而學問又與事功相應,則人無廢才而國無廢事。

又有一種人,性情不近事功,願以書生的生活終其身,是必早定專門學問的趨向,而對於其所專治之學,亦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鬆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專之學問有關,而無泛涉不精之病。

前者可以說是持應用的態度而求學問,後者可以說是本純粹求知的態度而求學問。後者屬專門家,以其所造有精密的系統故;前者所學未嘗無限域,而不得名專門家者,以適用而止故。

今日學子不預定趨向,讀書漫無抉擇,故卒業大學之後,做事則無可勝任。其委身學校者,亦多是混飯吃,而不肯努力學問,此真吾國青年莫大之危機。吾願有志者各自早定終身趨向,勿以有用精神作無意識的浪費。此讀書所應注意者一。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1946年9月熊十力返漢口經上海時在學生朱慧清家與學生牟宗三等合影留念。由右至左為:丁實存、熊世菩、徐復觀、朱霈(男童)、熊十力、高紉秋(後立)、朱宣琪(女孩)、張立民、朱雷民、牟宗三)

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前雲鬚定趨向,然若無真實志願,則不足以達其所趨向。凡人無志願者,則其生活虛浮無力,日常念慮云為無往不是苟且,無往不是偷惰,無往不是散漫,如是而欲其讀書能有所引發以深造自得,此必不可能之事也。

人必有真實志願,方能把握其身心,充實其生活,如諸葛武侯所謂“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正陽明所謂“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閒話,管閒事?人果能如此激發志願,則胸懷廣大,鄙私盡消。象山所謂“才一警策,便與天地相似”,誠非虛語。

如此,則神明昭徹,而觀物慮事,必能極其精而無蔽,綜其全而不亂。其於讀書也,必能返之己所經驗而抉擇是非,洞悉幽隱,曲盡書之內容,而不失吾之衡量,故其讀書集義,乃融化的,而非堆集的;乃深造自得的,而非玩物喪志的。如此讀書,方得助長神智,而有創造與發明之望。

若其人茫無志事,渾身在名利膠漆桶中,雖好博覽載籍,增益見聞,要為浮泛知識,不可得真知正解,只是小知,不堪大受。社會上若只有此輩,其群必日益昏亂以趨於亡。故學者不徒貴讀書而已,必先有志願以立其本。

然復當知,“志願”二字極不易瞭解。凡人高自標舉我欲如何如何,以為此即其志願,此正是狂妄之私耳,有志願者所必克治也。志願是從自覺自了的深淵裡出發的,是超越物我底計較的,是極其灑脫而無俗情沾滯的,是一種向上的努力,自信自肯而不容己的。(自肯是借用宗門語,意義甚深。)唯真有志願的人,才識此意味,一般人如何識得?

有志願即有真力量,故其對於學問或事功的趨向,能終始貫徹而無所輟。譬若電之走尖端。(電,喻志願力量;尖端,喻所趨向。行所無事,而勢不容已也。)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熊十力手跡)

或問:朱子《論語集註》釋“十五志學”之“志”字曰“心之所之謂之志”。是則志即趨向也,而此以志願與趨向分言之,何也?

曰:朱子以心之所之言志,此朱子之失也。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志者心之所存主”,斯為正義。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船山存主之義,從是出也。諸葛武侯所謂“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云云,亦此旨也。故人而無志,即去其幾希而同於禽獸,甚至不如禽獸。

今日中國人貪汙淫侈,卑賤虛誑,甘為亡虜,毫不知恥,沿不如怒蛙之有鬥志、有生氣也。此何以故?以其靦然人面而中無存主,人理絕而生意盡也。莊子曰“哀莫大於心死”,心死者,無所存主故也,無所志故也。

唯中無所存主,故種種競逐於外,競貪,競淫,競利,競名,競權,競勢,競種種便利嗜好。競爭其私而背大公,國已亡而無所覺知,種將滅而不關痛癢,人氣滅絕,——至此極。然則今人必須變而成人,始可與言讀書,此老懷所日夕願望各也。

選摘自《生命的奮進——大師的青少年時代》梁漱溟、熊十力等著,九州出版社

熊十力: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

內容簡介:

本書所輯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五位國學大師的文章,自述其青少年時代懷鄉憶親、讀書做人的經驗,行文淺易清晰,內容親切感人。

五位大師出身貧寒,目睹近代中國的激盪與變遷,自覺奮發向上,探索學問,一路走來,成就了非凡的學問和人格,留名於中國文化史。回望大師們的人生軌跡,其青少年時代意志之堅強,讀書之勤勉,心懷之寬廣,求真之熱誠,仍可激勵和啟發當今青年一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