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讓信用卡變種,被信用體系正在形成'

"

原創: ZOL企業站 今天

"

原創: ZOL企業站 今天

移動支付讓信用卡變種,被信用體系正在形成

第668期

移動支付讓信用卡變種

被信用體系正在形成

文 | 鄒雲鵬 文字校對 | 鄒雲鵬

審核 | 李諾 張劍鋒 策劃 | 劉克麗

現在的信用卡廣告鋪天蓋地,讓人感覺現在年輕人似乎已經不再辦卡了,然而在7月初市場調研機構艾瑞發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報告中,支付寶以53.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而騰訊的財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市場份額為39.9%,排名第二。是不是信用卡被邊緣化了呢?是不是信用卡已經被移動支付完成了?其實是移動支付正在運載、變種信用卡,而且大規模移動的支付形成,也是中國被信用體系的完成。

疑似移動支付把信用卡邊緣化

2018年央行發佈的全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中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移動支付業務金額達到277.39萬億元,但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2203.12億筆,金額3768.67萬億元。

可見,儘管移動支付是時下人們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似乎移動支付正在把信用卡邊緣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移動支付產生了錯覺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人們只需要一掃二維碼,就能完成一筆交易。而各大支付入口為爭奪用戶也不惜血本,廣告與補貼雙管齊下,在每一家超市和飯店你都能看見花花綠綠的二維碼。

在用戶習慣養成後,每個人都習慣了二維碼的存在,大到商場買買買,小到路邊攤買炸串,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成了我們的唯二選擇。

而在牢牢佔據用戶手機屏幕上兩個寶貴的位置後,兩家都在自己的本身的業務基礎上開始大做文章,利用巨大的流量入口,集成了電影購票、打車、租房、出行等一系列生活服務,努力讓用戶用一個APP解決所有的問題。

這也讓許多用戶在感慨“手機支付真方便”的同時,產生了不再需要信用卡、銀行卡的“錯覺”,不要忘了這些移動支付的背後都綁定了各種銀行卡,各種信用卡,是移動支付讓信用卡在天上乘無線電波飛了起來。

信用卡增勢迅猛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組數據,在2018年,信用卡髮卡規模增勢迅猛,中國信用卡累計在用卡總量為6.86億張,同比增長了16.73%,移動支付的增長率還增長的多,信用卡跨行交易總額達到了28.7萬億元,信用卡均授信額度為2.24萬元,授信使用率為44.51%。

可見,儘管信用卡在移動支付大潮中一直被弱化,但其實幾乎只是承載了信用卡,甚至還有了比以前更高的普及率和使用率。

儘管移動支付看起來是萬能的,但是沒有信用卡和銀行卡的支持是萬萬不能的,涉及到大額交易時,人們往往還是使用刷卡的方式。同時央行對支付平臺加強了監管力度,一系列政策讓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不做出改變,致使用戶迴歸傳統的銀行卡與信用卡等方式。

支付戰是搶錢戰

而信用卡可透支這一特點,也是支付平臺最初難以企及的一點。近年來,各支付平臺紛紛上線了自己的可透支業務。例如京東的白條、支付寶的花唄、借唄以及網絡上的一系列小額貸款APP,透支就是用時間換利息,透支支付戰就是搶錢戰。

儘管提供的額度遠低於傳統信用卡,但這些平臺的註冊認證流程相對簡單,只需提供身份證和人臉認證,就能擁有一定的透支額度。並且由支付平臺對用戶信用進行評估,通過綜合用戶的消費習慣、還款是否及時等一系列行為來提高用戶的可透支額度。

提前消費是消費信用

中國的企業不缺假貨、製造業也不缺爛貨、而中國的商人,也不缺詐騙行為,這種信用危機實際上是一種信仰危機互聯網公司的一通操作讓越來越多人習慣於“先享受,再花錢”,看似用移動支付的新花樣替代了傳統的信用卡等實體金融服務,這種消費觀念實際上是在消費自己的信用,但願更多的被信用體系的建立,能夠讓中國社會、個人、企業形成或被建立自己的信用體系。

結束語

中國第一張信用卡發行於1986年,距今已過去了33年,但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沒有普及開來,和發達國家的水平相差很遠。而現在信用卡在在移動支付增長46%的情況下,還能增長16%多,充分說明了移動支付帶動了信用卡的增長,而且數據足夠證明了移動支付不僅運載了信用卡,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被建立了中國大面積的信用體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