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適合心臟康復可持續發展的醫療模式探索

心血管病 心臟病 冠心病 醫療改革 365醫學網 2017-06-13

馮雪:適合心臟康復可持續發展的醫療模式探索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顯示,2008年中國大陸缺血性心臟病患病人數約為10315881人,2014年中國冠心病死亡率城市為107.5/10萬,農村為105.37/10萬,與2013年相比均有所上升。根據中國冠心病政策模型預測,2010-2030年,僅考慮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增加的因素,中國35-84歲人群中心血管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腦卒中)事件數增加將大於50%;2010-2030年心血管病事件數增加約2130萬,死亡增加約770萬。世界銀行關於中國心血管疾病的預測,如果不改善應對措施,2005-2015年,心血管疾病、卒中和糖尿病將會給中國造成5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給國家、個人都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在這樣的疾病壓力趨勢下,使得醫生不得不去反思治療鏈條中預防和二級預防的部分,這時心臟康復就進入了醫生的視野。現代歐美心臟康復發展近兩百年的歷史,大量研究和臨床經驗證實了正規康復方案所帶來的益處。經西方大規模臨床數據顯示,心臟康復及二級預防綜合干預的介入使得冠心病患者1年內再次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減少17%,2年內死亡率減少47%,5年死亡率降低20% ,能讓患者更好地迴歸家庭與社會。參加心臟康復的患者血膽固醇水平明顯改善,血壓降低,精神壓力減輕,心肌缺血事件減少,沉積在冠狀動脈上的脂肪斑塊發展緩慢,甚至逆轉,心臟康復還可以減輕體重,減少心臟病相關的藥物治療,改善體力,擺脫抑鬱、恐懼、焦慮。在經濟與社會效益方面,許多證據也表明心臟康復顯著縮短住院天數、減少醫療費用、降低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複發率。不僅可以大大減少被動治療所需費用,提高花費-效應比,更能促成患者勞動力恢復後對社會的主動貢獻。從對患者的健康影響來看,相對於其他的治療方法和效果,心臟康復是非常經濟實用的,而且效果明顯。

介於上述患者-家庭-社會-醫院等多方獲益,醫改背景政策的支持,心臟康復的醫療技術傳入及推廣,心血管治療項目在部分醫院趨於飽和等諸多因素,中國目前的心臟康復中心建設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從2015年至今,已經在建及建成的心臟康復中心有200餘家,心臟康復被越來越多的醫生、醫院所接受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在這燎原之勢的後面卻隱藏著巨大的擔憂和隱患,是我們每一位心臟康復事業人不得不直面的事實。

包括過去二十年裡運營的心臟康復中心在內,我們都面臨著一些同樣的困境:1.患者的不理解,認知度不高,即便認知後也無法轉化成接受度,冷清收場;2.在經歷了醫生群體最初的熱度之後,由於院內績效考核、團隊組建、患者等諸多因素,最終成為醫院治療流程裡邊緣的所在;3. 投入產出失衡。一方面投入了不少人財物力,另外一方面產出(包括患者認可,醫院收入,社會價值,科研產出)不高;4.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終優秀人才流失,難以為繼。這就成了一種矛盾,一種從醫學上被廣泛認可的綜合治療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卻無法獲得他應有的市場價值和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經過對國內外多種心臟康復醫療模式深入的學習對比,尤其是在創建並運營阜外醫院及其醫聯體、社區醫院心臟康復中心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一些可以複製、推廣創新醫療模式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借鑑。

1.將院內治療路徑拓展為預防疾病發生髮展的干預路徑。

這其實是對目前我們診療路徑的一次革命式的顛覆。所謂“革命”,必然會影響到目前的利益分配格局,但如果真的以理想主義的熱忱,在院內以新建心臟康復中心之力去推動這場革命,無異於螳臂當車。因此,理性的結合目前醫院發展的體系,就是將“革命”變成整合,在現有的診療路徑中滲透康復流程中涉及的健康教育,康復評估,康復干預,導入康復中心。將原來傳統診療科室不願意或者無力承接的各項工作化整為零,讓治療行為與康復行為無縫對接。簡而言之,從疾病迴歸到健康,填補目前診療環節空白符合各方利益。

2.以患者體驗為中心的KPI管理。

患者體驗,是心臟康復成功的基礎,也是康復中心口口相傳的聲譽基石。將患者體驗感作為管理的目標,這是需要勇氣的醫療模式變革,但確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作為稀缺資源的三甲中心醫院,如何從觀念上徹底改變診療的流水線作業,而將目光投射到患者體驗上來,這中間需要每一位心臟康復實踐者思想認識的徹底變革,更需要對患者痛點的敏銳把握。不少心臟康復中心建立之初都遇過這樣的困境:明明對患者綜合效益最佳、花費不多的康復卻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和接受。究其原因,心臟康復這樣的理念在百姓中接受和推廣需要花費幾代人的努力,這不是一項短期收益或救治性的手段。因此以患者體驗為中心更深層的含義是指需要將患者亟待解決的問題、難題作為心臟康復中心的首要任務。而如何讓這句話不只是口號,那就需要心臟康復中心的管理者膽大心細地將患者需求的各項目標定義為康復中心醫護人員的關鍵績效指標即KPI。圍繞患者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診的困難、疾病的痛苦、家庭的支持、社會的理解等等,誰可以解決患者的“剛需”,誰就在心臟康復中心的建設中佔得先機。

3.以療效為核心競爭力的經營策略。

如果說臨床路徑,患者體驗是開創心臟康復中心的起步的基點,那麼療效則是中心生存及賴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運營心臟康復中心的過程中,始終把療效做為自己的“金字招牌”,切實避免康復中心淪為宣教中心。實現療效需要做到:1)對康復的全過程做到流程管理,結局質控,關鍵指標考核;2)綜合思考患者血流動力學,心肺交互功能,併發症(如糖尿病、腎病、外周動脈疾病、肺血管疾病),切中疾病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的要害,做到在短期內打破惡性循環;3)比對進入康復期和完成康復期的關鍵指標如體重,血脂,血糖,血壓,峰值氧耗,無氧閾,缺血閾值,抑鬱評分、患者適應生活的能力等,必要時應該讓患者知曉指標的意義及改善的情況。

4.建立性價比較高的患者教育體系。

患者教育的目標是獲得認知及行為改變。由於目前患者對於心臟康復的認知度,理解度,及接受度都很低,因此做好患者教育在現階段中國的心臟康復中心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中間有兩個關鍵詞:體系和性價比。體系指的是一個系統,患者教育不是一片宣傳頁,一本宣傳冊,一次宣教課程。患者教育應當有明確的目標導向,人員配合,內容架構。我們在探索這個體系時形成了以疾病為橫座標,時間為縱座標,需求(症狀)為立座標的患者知識庫。讓患者在“地圖式”索引導向下,循序漸進地掌握對自己疾病的認知,共存,急救,管理。進而實現對患者當下痛點的捕捉,使患者全面接受並參與到醫療行為中來。

我們發現,在歐美越是成功成熟的心臟康復中心,患者教育的時間成本也就越大。這一點的實踐上似乎成為中國心臟康復中心運用的悖論,原因很簡單:中國的患者教育(諮詢)是不付費的,也就是說如果中心在教育上投入的人力時間成本過大,不能看到直接的收益。因此在解決性價比這個問題上,我們要選擇患者迫切的節點,很好的借用互聯網、視頻及圖文技術,採取患者自助式,患患互助式,醫患幫助式三種教育形式,最大可能地節省人力成本。

5.康復中心的橫向合作與患者的全流程管理。

對於中心外的科室,秉承“互助”的理念,幫助臨床科室解決剛需。以臨床手術科室為例,從合作之初,就應該考察好科室的需求,針對需求設計臨床康復工作。康復中心可以協助甚至全面接手病區術前患者的宣教工作、手術後患者的康復管理、出院患者的複診需求和出院患者的隨訪問題,增益手術治療效果,為病區臨床治療工作減負。在收益上按照醫院規定分配,在完成康復和隨訪工作中的數據可以作為科研共享資料。每月或每季度要有和臨床診療科室合作的數據總結,康復人數、病區週轉率、出院天數、滿意度等臨床硬性指標衡量康復工作的作用。總之,康復中心為目前的醫療流程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而絕不是要和現有的科室競爭患者治療。優秀的橫向合作,可以將康復工作從入院起點一直延伸到出院的交接點,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潤物無聲。

6.醫改背景下中西醫結合之路的踐行。

心臟康復在中國是一個古老而新穎的話題。說她古老,是因為心臟康復中的“標本兼治”、“復健”、“整體化”、“功能恢復”和中醫思想一脈相承,並且中醫當中有很多有效的技術手段如中醫體操,吐納,鍼灸,拔罐,推拿等在心臟康復領域可以得到充分的推廣應用。這一波醫療改革對於醫療價格的收費可以說是最深刻的,醫藥分家帶來的醫療收費的減少對於各家公立醫院都是無法避免的困擾,只是或多或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已經有部分醫院意識到深化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機遇,縱觀調整的醫事服務收費不難發現國家在政策層面還是對醫療服務、康復、中醫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鼓勵。因此,踐行中西醫結合的心臟康復可以說是對古老的傳承,也是對新政的把握。

7.跨學科團隊的統籌構架。

心臟康復涵蓋心血管病學、康復醫學、營養學、運動醫學、心理學、中西醫結合等多個治療體系,需要多學科融合和跨學科合作。對於康復中心內的各個學科,堅持“統籌”分工原則,由不同資質的醫務人員在患者康復的不同時間節點上完成相應的工作。以臨床流程的完善,推動時間-療效-效益的增長為目標,要求將醫務人員的時間都用在刀刃上。在中心內由於各個崗位涉及醫療項目不同,因此所產生的醫療收費不盡相同,但在整個康復路徑中的臨床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患者的療效、體驗感的形成環節並沒有差別之分。這就要求康復中心的管理者對整個鏈條的分工明確,以細緻的過程質控和結局指控做為KPI的核心指標,而不是以項目分工決定,這樣患者的終點療效才會成為整個跨學科團隊架構的目標。

心臟康復中心的建立需要醫療模式的創新和醫療技術的模仿。經過阜外醫院心臟康復中心團隊探索實踐,以上創新的醫療模式在不同類型、地域、等級的醫院都顯示出很好的示範性效果,實現了心臟康復中心的良性可持續性發展,打破了康復中心邊緣化,需要醫院扶持的僵局。對於心臟康復技術而言,雖然心血管專科醫生有一定的盲區,但比起需要大量經驗的PCI,射頻消融,ICD植入等技術,其入門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難度大大降低,因此本文沒有就目前熱門的心臟康復技術和內容做一一闡述,這些相關的知識體系在《心臟康復級二級預防指南(第五版美)》《心臟康復實踐操作手冊》《波洛克心血管康復醫學教科書》《中西醫結合I期心臟康復專家共識》等書中都有完整的表述,在此做個推薦。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為了中國的預防及康復事業發展的團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