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P2017」馮雪:中國心臟康復之路經驗探索

心血管病 康復治療 中醫 亞健康 心在線 2017-06-21

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治療水平可能已達國際先進之列,但預防和康復卻遠遠落後國際頂尖水平。6月15日,在中國心血管內科醫師年會暨中原心臟病學大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馮雪教授分享了阜外醫院在探索心臟康復之路方面的經驗。

「CCCP2017」馮雪:中國心臟康復之路經驗探索

圖1. 馮雪教授作現場報告。

中醫提倡的“復健”、“標本兼治”是東方中醫心臟康復思想的起源,而在西方緣起於古希臘哲學家、醫師、體育師所提倡的“運動+飲食”、“心理”等理念。

心臟康復帶來了短期獲益還是長期獲益?對此,馮教授指出,心臟康復主要是通過指導心血管疾病患者形成正確的生活方式,強調給予患者全面的醫療指導與關懷,對患者情緒、心理、運動能力等多方面產生影響,因此,心臟康復不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這也是心臟康復的遠期獲益。就短期獲益而言,接受心臟康復治療3周後,患者心肺功能可得到自我感知到的明顯改善,病情越嚴重的患者其短期效果可能越明顯。

一、心臟康復實踐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國外的心臟康復已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但在中國,患者對心臟康復認識不足,且心臟康復並未納入醫保,直接導致參與心臟康復治療的患者比例較低。所以,醫生的角色很重要,要向患者介紹,讓患者瞭解,將社會需求轉變成市場需求。

流程:在人員、技術水平不夠強大時,流程變得尤為重要,一旦流程標準化之後,療效即可固定,而療效是口碑相傳的基石。

團隊:醫生意識的改變是新醫療模式的起點,摒棄“高高在上”的舊意識,真正做到關心患者的需求。

二、心臟康復實踐的模仿與創新

國外的心臟康復經驗早已成熟,其技術值得借鑑,但心臟康復模式是否可以模仿?實踐證明,中國需要建立符合本國國情的心臟康復模式,大膽創新。馮教授總結將阜外醫院創新經驗總結為16字:上承民意,下順政策,產融結合,特色導向。

三、心臟康復實踐的本質與迴歸

從醫療到健康的迴歸

心臟康復絕不只是醫療行為,而是人民健康的迴歸。心臟康復的受眾不只侷限於植入支架的患者,也包括大範圍的亞健康人群。心臟康復旨在提供全維度全程化的管理,即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後迴歸社會的整個病期、恢復期、維持期均全面管理,建立心臟健康全維度模型,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呵護。

從恢宏到人性的迴歸

針對心肺腎康復的內涵,結合中西醫的特點及國際心臟康復的成熟體系,阜外醫院制定“九久方案”,“九”即運動康復、營養支持、二級預防用藥、呼吸鍛鍊、心理干預、疼痛管理、睡眠管理、中醫理療、戒菸關注這九個方面,“久”即長久,開發了特色的“阜外模式”,如圖2、3。


「CCCP2017」馮雪:中國心臟康復之路經驗探索

圖2. 阜外醫院“九久方案”。


「CCCP2017」馮雪:中國心臟康復之路經驗探索

圖3. 阜外醫院心肺腎康復模式。

從標準到精準的迴歸

初期階段,康復團隊以標準化的流程對患者進行指導,但在實施具體方案時,每位患者的干預方案又因人而異,這就是所謂的標準到精準的迴歸。若初期沒有建立標準化流程,又何談精準呢?

從縱深到生態的迴歸

心臟康復並非越鑽研越深,最終要回歸社會。心臟康復作為鏈接全流程的醫養關鍵結合點,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應通過萬眾創新、互聯網+等手段,建立國家心血管疾病防治新生態體系,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康復醫療。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田新芳┆美編 柴明霞┆製版 劉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