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共舞長江經濟帶 轉型發展促生態

新能源汽車 節能減排 水汙染 環境保護 人民網科普 2017-07-16

嶄新藍圖繪就,長江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代。去年國務院《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與《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相繼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促進長江經濟帶實現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

湖北省共有武漢、黃岡、宜昌等8個市州位於長江沿線,人口和經濟總量佔全省60%左右,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核心,在帶動建設中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優化提升武漢城市圈輻射功能,培育沿江地帶城市群,促進優勢互補、產業協同分工、城市互動等方面都有目共睹,取得了突出成績。湖北重新站在整個時代自信騰飛的起點,開啟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的新徵程。

從“光灰城市”到“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早在3000多年前,黃石人便開始了銅礦的開採和冶煉,被譽為“青銅古都”。由於依賴礦產資源導致產業結構單一,礦產資源長期無休止的開採,一度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生態赤字,包括400多個開山塘口、150多座尾礦庫、幾十萬畝工礦廢棄地、大面積湖泊汙染以及一頂“光灰城市”的帽子。現如今,黃石堅持“生態立市”,全面建設“綠色新城”。

大冶有色著力實施“五大發展戰略”,調整產品結構,成立大冶有色稀貴金屬廠。陽極泥是銅電解生產過程中生成的含有有價金屬尾料,通俗來講,可稱為“銅渣”,稀貴金屬廠通過對“銅渣”二次加工冶煉,從中回收黃金、白銀、二氧化硒、精碲等11種貴金屬。

該廠黨委書記李春發驕傲的說,“我們廠生產的碲錠品位達到了99.996%,成為國內為數不多能夠生產高品精製碲的企業之一,海綿鉑品位達到99.88%,海綿鈀品位達到99.99%,‘大江’牌白銀先後在倫敦貴金屬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註冊交易,‘大江’牌標準金錠獲得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交割的指定品牌,‘大江’牌12.5公斤金錠倫敦貴金屬交易所(LMBA)註冊成功”。

作為綜合利用企業,稀貴金屬廠按照減量化原則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先後實施了粗煉分銀擴能改造、銀轉爐收塵改造、焙燒脫硫系統改造、汙水應急事故池改造等工作。其中焙燒脫硫系統的改造升級,使用亞硫酸鈉法取代傳統的鹼液噴淋法,焙燒尾氣二氧化硫含量由500~1000毫克/標準立方米下降到50~100毫克/標準立方米,從根本上解決了二氧化硫超標排放問題,同時由於吸收液用於製取亞硫酸鈉,不再排放至汙水處理系統,大幅減少了系統汙水排放量。可以說大冶金屬廠緊緊圍繞“吃幹榨盡“的目標,在提升產能的同時踐行綠色發展。

“對黑色GDP做‘減法’,更要對綠色GDP做‘加法’。”黃石市經信委主任張煥明介紹說,在產業轉型上,黃石在傳統產業升級的同時,大力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隨著總投資7億元的西普電子在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產,落戶黃石的電子信息企業已達30家,總投資超過500億元,一條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條正強勢崛起。這些企業產品將廣泛應用於思科、愛立信、華為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手機、通訊、汽車、智能穿戴等領域。

2011年以來,滬士電子、欣興電子、上達電子等一批國際國內行業翹楚紛紛落子黃石,光電子產品、電子基礎材料、應用電子、嵌入式軟件等配套項目接踵而至。目前,黃石PCB(印製電路板)產業產能總規模超過2000萬平方米/年,成為華中區域PCB產業綜合實力最強、產能規模最大、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區,也是繼珠三角、長三角後國內第三大PCB產業集聚區。根據規劃,到2020年,黃石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力爭超過1000億元;到2025年,力爭打造成黃石第一支柱產業。

黃石市市長董衛民表示,堅持“著綠”,制定實施振興黃石製造計劃,投資600多億元對傳統產業生態化改造,實現“老樹發新芽”,讓天更藍、水更綠、城更美,讓綠色沁潤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和日常的生活細節,讓“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新型綠色港口讓黃金水道“活”起來

湖北位於長江中游,長江湖北段流程1062公里,佔黃金水道約三分之一,在實現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建設秀美長江,還江岸於民,黃石全面加快非法碼頭的整治和拆除工作,截至2016年5月23日,黃石已拆除全部123個無經營許可證、不符合規劃、佔用優良岸線、危及航運安全、破壞生態環境的非法泊位。

富池鎮金堡村依山臨江,山上開採石場,江岸建碼頭,開山採石、汽車轉運、船舶外銷,參與者大多是當地村民,碼頭整治阻力重重。“村辦碼頭時間長了,設備舊了,環保標準難達標了。”“必須先拆除,再規劃建設。只有符合國家政策,才能謀求長遠利益。”村支部書記陳建新先是說服親朋好友,又上門做鄉鄰的工作,讓碼頭整治工作順利推進。昔日滿目瘡痍的長江岸線逐步恢復生機,乾淨和寧靜重回沿江市民生活。

用黃石十分之一的岸線,就完成了目前黃石老港及眾多小碼頭的運能總和,真正實現了長江岸線的高效集約利用。黃石新港建設伊始就採用變頻控制、多傳動整流回饋系統、油電混合動力、封閉式輸送帶等環保新技術、新產品,同時投資約2300萬元建設防風抑塵、雨汙分流體系,減汙降耗成效顯著,新型生態港口已現雛型。

黃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介紹說,“港口以前使用門機的時候,像1.5萬噸的船卸載作業要4天,現在我們使用新設備,只要10個小時就能完成整個卸載作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耗,還減少了揚塵汙染,保護了環境”。

黃石新港上游130公里的武漢新港,是長江中上游集裝箱樞紐中心,據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郭文川介紹,武漢新港於2010年正式成立,由武漢、鄂州、黃岡、咸寧4市港口岸線統一規劃建設而成,目標是“億噸大港、千萬標箱”。現有從武漢到上海沿途不停靠任何港口的“漢—申”直達專線班輪;從武漢直達洋山港的“江海直達班輪”;武漢到重慶沿途各港的“漢—渝”班輪;武漢到上海沿途各港的“漢—申”班輪。通過內支線航線與國際航線如歐線、美線、地中海線、中東、東南亞、非洲等航線相連接,使湖北武漢地區的外貿貨物能直接進出口。

另外,武漢新港還推出了網上預約受理平臺,為內外貿干支線船公司、船代、貨代、拖車公司提供提箱受理、海關查驗、國檢查驗等6種服務。將以前排隊等候辦單、四處奔走的繁雜程序簡化為動動手指幾秒鐘就能完成,實現了一站式服務,無紙化辦公操作。

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陽邏港園區與武漢新港無縫對接,“境內關外”的陽邏港園區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於一身,是目前中國內地開發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特殊功能區,也是湖北省唯一進境糧食、進口水果、進口肉類指定口岸。“依港而建,區港聯動”讓武漢新港從單純的物流港轉變為金融港、貿易港,扼守長江中游、舞動長江金腰帶的武漢新港,正成為中部面向世界的第一門戶。

長江主軸打造世界級城市文明景觀帶

今年初,武漢市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正式提出,“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重點圍繞主城區長江段,集中展示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開展“長江主軸”工作規劃。

“世界上偉大的城市,總是有它獨一無二的城市軸線。”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黃煥介紹說,“例如,巴黎城市軸線、倫敦泰晤士河兩岸、紐約哈德遜河沿岸、香港維多利亞港、上海浦江兩岸等,都集中展示了城市的文化和品質,成為城市的地標和最亮點區片。”

長江主軸以“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為理念,夯實市域“兩軸兩環,六楔多廊”生態格局,對長江沿線生態濱水岸線、重要景觀廊道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延展和提升兩岸江灘公園,推進“四水共治”和海綿城市建設,打造江城輝映的生態文明共享體驗區。

長江主軸主城段規劃範圍:西至沿江大道-晴川橋-濱江大道、東抵臨江大道、南達白沙洲、北至天興洲,總面積73.68平方公里,長江江段長約25.3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為28.23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為45.45平方公里。600公頃的江灘公園,是世界最大的與中心城區融合的帶狀濱水生態公園,包含最高效的交通體系與最宜人的慢行交通有序銜接兼具交通、觀景、遊憩綜合功能的濱水景觀大道,蘊含知音文化、三國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凸顯生態景觀,傳承文化精髓。同時串聯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漢正街中央服務區、四新國博片、武昌濱江商務區片、青山濱江商務區片等五大商務功能區,打造高端服務業集聚區。遠期進一步向市域範圍拓展,整合沿線功能及產業,形成全域覆蓋的長江經濟帶“中部脊樑”。

武漢將在今年內全面完成長江主軸的規劃體系構建,完成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兩年內初步完成長江左右岸大道的樣板示範段建設工程,同步完成樣板示範段周邊的城市陽臺、長江綠道等項目的建設;五年內,“長江主軸”系統性工程基本完成,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軸、經濟軸、文化軸、生態軸和景觀軸,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顯著提升,經濟帶動作用明顯發揮;十年內,“長江主軸”主城段全部建成,並向拓展段延伸,基本建成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湖北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在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下,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生態長江、涵養文化長江、繁榮經濟長江”的戰略部署,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王郭驥)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