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
"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7月28日,以“先人一步 智聯萬物”為主題的廣汽智能科技大會在深圳舉行。本次科技大會上,廣汽集團發佈了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包含了ADiGO自動駕駛系統、ADiGO智能物聯繫統,未來還將陸續推出ADiGO雲平臺、ADiGO大數據平臺等子系統;是一個由廣汽主導,騰訊、華為等多個戰略合作伙伴支持,自主研發的,集智能工廠生態、自動駕駛系統、物聯繫統於一身的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在會議前,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分享了對產業發展趨勢判斷、新能源市場分析和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三個方面的看法。會後,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先生;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先生接受了現場記者的採訪。

以下是演講和媒體採訪內容,高工車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做了部分修改。

"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7月28日,以“先人一步 智聯萬物”為主題的廣汽智能科技大會在深圳舉行。本次科技大會上,廣汽集團發佈了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包含了ADiGO自動駕駛系統、ADiGO智能物聯繫統,未來還將陸續推出ADiGO雲平臺、ADiGO大數據平臺等子系統;是一個由廣汽主導,騰訊、華為等多個戰略合作伙伴支持,自主研發的,集智能工廠生態、自動駕駛系統、物聯繫統於一身的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在會議前,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分享了對產業發展趨勢判斷、新能源市場分析和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三個方面的看法。會後,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先生;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先生接受了現場記者的採訪。

以下是演講和媒體採訪內容,高工車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做了部分修改。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古惠南:廣汽新能源這兩年經歷了很多,但行業的變化更多。我實事求是的跟大家講,這兩年的發展速度比我兩年前想得要快得多。

現在,我跟大家分享這兩年發生了什麼?我們對行業的變化有什麼思考?以及廣汽新能源有什麼付諸實踐的動作?

第一,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1、第四次科技革命

大家都知道,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數據、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科技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於汽車而言可能是顛覆性的革命,只不過我們好像感覺步伐沒那麼快,馬上我給大家看一些數據,你會發現比你想得快。

2、汽車產業“四化”變革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我們首先看一下“四化”。兩年前我做新能源的時候談“四化”,跟媒體溝通時,我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大家覺得“四化”未必是一個成熟的方向。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同行也未必完全同意“四化”。但是到了今天,你不同意也得同意,因為行業的發展步伐又變了。

補貼層面:前兩年新能源汽車主要依賴於政府補貼,現在補貼退坡了,靠補貼活不了。

技術層面:電動化剛剛起步,油改電車型,大家很多抱怨,充電要很久,充10個小時還充不滿,充十個小時跑一、兩百公里,所以在兩三年前,我覺得純電動車沒奔頭。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方面: 那時候L1只涉及車輛部分場景預警和單向運動的控制。比如,車道偏離及ACC等技術,ACC定速巡航其實就是“跟車技術”。兩年前我在德國開ACC,前車都拐彎了,它還在往前走,這就是兩年前的水平。現在L2級自動駕駛,只要有車道線,比如我們的AionS車型,它自己就可以跟隨,而且能實現單車道居中保持功能。

產品層面:前兩年沒有“純電動好車”,但現在部分新能源車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用戶層面:過去幾年純電動車沒有市場剛需,大多數用戶是因為搖不到燃油車號牌,只能買電動車。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主動買電動車的人多了。我到銷售店去,過去教師、律師、IT、公務員主動上門買自主品牌的很少,現在他們也來買了。

產業資本:社會資本曾經大量湧入新能源汽車,現在開始撤離。為什麼?因為補貼沒有了,就沒錢賺了,這個行業就變虛了。所以現在開始洗牌。

這是過去幾年行業內的變化。

3、電動化存在的五大痛點,已經陸續解決:

未來是多能源並存的局面,其中純電驅動是大勢所趨。現在有PHEV、HUV和FCV幾種類型,今天再來看,未來幾年繼續跑贏大勢的將是EV,這是我的判斷。為什麼我們覺得EV會跑贏大勢?兩年前我和各位媒體交流的時候,我說新能源車有五大痛點:續航、充電、成本、殘值、質量。兩年過去,整個行業發生很大變化。

第一個:續航里程,車端續航、快充問題已基本解決。

2017年主打300公里;2018年主打400公里;2019年Aion S主打500公里,9月份要推出超過600續航的AionLX。

總體來看,500公里NEDC續航里程將成為今年的主流。過去大家覺得新能源車不能超越燃油車,是因為續航里程問題解決不了。也有人說續航里程搞那麼長幹嘛?城裡300-400公里就夠了。但我們還是堅持一定要把續航里程搞上去,不搞上去,大家覺得這是因為技術是不過關,心中的焦慮就消除不了。現在擁有500公里,甚至600公里續航之後大家還有焦慮嗎?因此,我個人認為六百公里不一定成為主流,但是這個工作我們必須做,我們就是為了消除焦慮。

第二:快速充電,充電便利性問題是當前主要矛盾。過去磷酸鐵鋰時代,充一兩個小時跑一兩百公里,現在充電半小時可能就跑幾百公里。

從行業看,過去兩年電動車裡程快速增長、快充技術快速進步,解決了快充的問題,但因為快充需要充電樁配合,電網的配合,所以矛盾轉移到了充電上,並不是充電樁不夠,現在充電樁其實也很多,但充電樁的佈局不合理,造成充電不便利的問題。

比如有的城市多、有的城市少,有的一個區多,另外一個城市沒有,搞得很不方便。如果用戶家家有充電樁,電動車三、四百公里也夠用,但往往是出去找不到充電樁,現在隨著每個月一萬多個充電樁的增加,這個矛盾可以得到快速的改善。

總體上我認為這些解決還需要解決充電樁進小區的問題,只要政府下決心,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

第三:成本,電動車的成本高和殘值低的問題比較凸顯,但未來會逐步解決。

大家知道電動車和燃油車是翹翹板關係。燃油車隨著國IV到來,要增加整車製造成本,如果將來的油耗要達到4升以內的話,成本會增加更多。反觀純電動車,隨著技術進步規模擴大,它的成本逐步降低,一高一低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許再過三五年的時間,就會造成成本差距大幅減小。

電動車殘值問題可以隨著電池實現梯隊利用,能源安全得到改善,有效提升,這也是產業政策需要的。國家為什麼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國策?除了進步可期,也是未來智能化的需要和能源安全的需要。

第四:質量,質量痛點將逐步得到明顯改善

最近,新能源汽車的質量成了焦點的問題。其實新能源車出了很多的問題,是由於社會資本的介入,他們把新能源汽車作為載體來炒作,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得行業變得很亂。

以前,很多車企的電動車,為了增加續航里程,加上國家的補貼政策與能量密度掛鉤很深,很多的企業為了獲取補貼,同時為了快速迭代,很多技術不夠成熟,造成過去有很多的質量問題。

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隨著國家調整戰略,補貼退坡,白名單取消,電池行業可以讓全世界的電池技術資源在中國進行競爭,最後隨著能量密度和補貼掛鉤減少,續航充電問題得進一步解決。現在更好,這給了各個汽車廠一個機會,我們不用追求電池快速的迭代,而是利用現有的技術做得更安全、更成熟,同時通過規模效應把成本降下來。

我認為,今年補貼政策的退坡,同時開放電池技術與引入給全世界,給改善車的質量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第五:智能化,5G將加速自動駕駛和萬物互聯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天生就是做自動駕駛最好的載體。隨著5G的到來,會加速自動駕駛和推進萬物互聯,這個速度會比我們預想得快。未來將會是電動車EV+智能網聯ICV,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結合將會成為未來技術的主流。

ICV將是智能生態系統,關鍵是流量。現在的智能網聯,是初級階段,真正的智能網聯要等到5G部署,而5G,關鍵要看流量。

現在汽車上有很多互聯繫統,但是賺不了錢,送給老百姓可以,加錢他就不要。未來是如何解決實時流量的問題,讓用戶願意花錢消費,否則這個技術的進步也是白搭。

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需要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大家知道無人駕駛的到來、智能網聯的到來、智能汽車就不僅僅是一臺汽車。無人駕駛的到來,伴隨的是國家對於高清地圖、智能網絡系統的國家的管理。汽車廠應該做什麼?汽車廠將會主導自動駕駛的軟件技術、硬件技術和數據。我個人認為只是汽車廠來主導數據也是做不到的,大數據也應該交給國家,交給私人企業,我想國家也會認為不安全。

無人駕駛之後才有真正意義的共享出行。無人駕駛以後,真正實現V2X。如果完全的共享汽車,像摩拜單車的運營方式,就必須是無人駕駛的到來。

共享汽車會不會變成交通局管理的公共汽車?可能是不用你開的公共小車?我們講個性化,也可能大部分沒有個性設計,小部分有個性設計。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我覺得有十年時間差不多。共享炒了幾年沒起來,現在大家在進軍移動出行,應該算“半共享”,真正的共享要等到無人駕駛。

第二,新能源市場情況分析:

目前,新能源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那廣汽新能源在做什麼?我們推出以我們為代表的Aion車型,它已經全面超越燃油車的性能。

新能源汽車行業現在已經進入高質量的發展階段。而消費已經升級,過去A0級為主的市場,轉向A0以及A1的市場,市場在升級。

區域看,主要市場在六大城市,但其它地區增長加快。北上廣深杭津是主流市場,新興市場行業客戶崛起,帶動更多地區新能源發展。

用戶類型來看,行業客戶依然是主流,目前,出租車、網約車還佔很多,私人市場爆發點還有賴於痛點的解決,可能需要三年、五年,未來幾年新能源車的增長是肯定的

政策上看,補貼大幅退坡,白名單廢止,行業加速洗牌。最近一段時期,貴金屬成本下降很快,以前各種資本炒上游原材料成本虛高,現在很多車廠開始不行了,原材料不用搶購,原材料的成本降低,這會加速洗牌的到來。

第三、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

創新讓廣汽新能源走到了時代前沿。在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通過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我們在傳祺時代的積累,自主品牌廣汽已經超過十年。廣汽新能源並不是只有兩年的歷史,我們有十幾年的歷史沉澱。我們通過這兩年專人專職做專事以後,我們進入新制造、新生態、新科技、新體系、新產品的“五新”時代。今天我把“五新”展開,幾大痛點怎麼做,我會分享給大家。

第一:打造純電專屬平臺GEP,擺脫“油改電”限制。

續航里程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包括主流的專家說,你續航長一點有什麼難的,裝多點電池不就行嗎?這是他把問題簡單化了。電池不是你想裝的就裝的,裝不了。裝完就算成功了嗎?電池不合格不安全。為什麼市場上出現一些電池安全問題?就是因為想走捷徑,認為改裝一下就可以。

兩年前我們在琢磨,裝多點電池不行嗎?市場上還有很多油改電車型是座椅下放電池,電池是不規則的,導致坐在車上腿都伸不直。

最早我們的研究院也是這樣做的,我說,這樣的車送給我我都不要,以犧牲用戶的舒適性為基礎的產品,能賣給誰呢?

現在,我們的電池是平的,電池平整以後,底盤比較均勻,更安全,車的性能也更好。而且也有利於外型設計,為什麼專屬平臺的車看起來特別好看?就像女孩子的腿比人家長,一樣的道理。

第二:用科技創新解決痛點,並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為什麼廣汽新造自己的專用平臺?廣汽新能源的電動車不用裝那麼多的電池,為什麼續航里程還那麼長?補貼退坡以後很多車不賣了,我們的車還在大賣?因為我們在做技術創新。

比如風阻只有0.245,大家都明白風阻減少0.001的風阻,就能增加里程4公里。我為什麼做這樣的事情?不是我們傻,我們是提前應對補貼退坡。我們帶給老百姓的純電車比燃油車好。

兩年前我們預測,未來將如何考核電動車?我認為會考核“電耗”,就像燃油車考核油耗。電耗肯定是下一步新能源車的考核指標。兩年前我們就在研究這個問題,能不能我們的電耗比別人低,電耗的效率比人家高?現在我們推出領先的三合一的電驅,我沒有電纜連接,我的效率比人家高,重量比人家輕。

全球最領先的三合一電驅,我們和日本、歐洲兩家最先進的技術夥伴合作,所以我們是全球唯一的三合一的電驅。

第三:領先的動力電池和管理系統。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很多在座的記者是北京來的,冬天北京零下20度,電池就零下20度。大家知道電池怕冷,那麼電池就需要溫控系統。我們從一開始,就要電池工作溫度在25度,因此花了很多的錢做研發。

冗餘式設計:汽車電池向人一樣,又怕飽又怕餓,我們的管理系統是控制車不過充、不過放。現在大家為了追求快速充電,那麼快,想證明什麼?電池跟人一樣,慢慢充是可以的,充快了不行。因為跑百米跑不久,電池也是這樣,不能總跑百米。

總體上,電池充電不是速度快就好,也不是快就不行。電池只有10%到20%電量的時候,要慢充;如果到電量有90%的時候,要慢充。中間電量的時候,可以快一點,電快滿的時候,就慢慢充。

做安全的純電動車,BMS管理系統很重要。舉個例子,我們的車插到充電樁,首先測出來的電壓和電流穩不穩,如果不穩的話,馬上斷掉不充,現在我們的每一臺車的電壓、電池、溫度、衰減多少我們都清清楚楚,因為我們做了遠程技術數據監控。現在有多少個廠家有能力監控這個數據?我們如果發現的電池有異常,可以實現提前召回。前幾天,我們監控到一臺車電池溫度異常,反饋給經銷商通知用戶,發現他們的電池果然出問題了,及時得到了維護,避免了道路風險。

第四: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隨著資本的退出,隨著無序競爭企業的淘汰,剩下的企業都會把質量做好。

例如廣汽在輕量化技術方面的研究。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車的核心成本是電機、電控、以及電池電控相關的管理系統,佔了絕大部分。如果材料價格降下來,就可以少裝電池,電耗的效率可以提升。所以對輕量化技術研究有利於開發出更好的車輛。

但多種材料也會帶來一些技術難題,我們用的新材料,焊接工藝不一樣、塗裝工藝不一樣,都需要下功夫。

總體上來看,廣汽新建新能源工廠做全新的新能源汽車。我們不是比別人高明什麼,我們希望讓中國汽車行業一下子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抱負!老百姓們也不傻,他們看得出我們的誠意。

剛才花了很多時間講質量,歡迎各位有時間到我們工廠,跟大家詳細介紹我們的質量體系,會對我們有更好的瞭解。

第五:開創大規模互動式定製新模式。

這兩年我們還做了一個創新--定製化。很多記者問定製化是不是個噱頭,真的可以做到嗎?

我現在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做成了,並且已經在交付,我們有超過1萬多個定製選擇方式,在座可以嘗試一下定製功能,下載一個廣汽新能源APP就可以定製,我現在已經做了。

大家會說,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我認為,現在是後工業時代,現在的工業已經滿足甚至超越人的需求。我們都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有個性化,個性化對於車的追求就是需要個性化的定製。

我們所做的東西全部都是對應用戶的需求考量。大家別小看這個問題,你要定製車的設計,要滿足定製,裝這個燈和不裝這個燈,線數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座椅,主機廠不是換皮革就行,還要看安全氣囊可不可以爆,能不能保證十年不變色,或是變色是否符合標準,不能像市場上改裝一樣,改完以後,好不好是車主自己的事,我們要對消費者的安全負責、環保負責,所以要做大量的試驗。

第六:打造全球領先智能生態標杆工廠。

因為需要有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我們建了現代化工廠。像鋼鋁車身、數字化自主決策、互動式定製、能源綜合利用。我們的太陽能可以供給工廠15%的用電,我們的幾十臺員工的交通車都是電動大巴。

第七:創新營銷服務新生態,開創用戶關係新模式。

營銷服務創新也是我們思考很多的問題,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生態,大家有機會可以去一下北京25小時體驗店。

客戶到4S店可以改變他的消費模式、購買模式和體驗模式,以及跟客戶聯繫的新紐帶。我們希望建立這樣的生態。當然我們這個生態現在還在不斷的建設中,現在各個店都在不斷建設、不斷改進,我們希望打造成能讓客戶每天多一個小時的生活體驗,所以我們叫做“25小時體驗中心“。

第八:APP服務價值不斷延伸,成為傳遞價值的核心平臺。

我們為什麼要打造APP?大家現在總想線上代替線下,我們本意並沒有想通過APP把我們的實體店取消,或是代替它。

我們早期的思想,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汽車廠,當你買了車的之後,你覺得這個車廠有提供過服務給你嗎?給你提供服務的是4S店,4S店是主機廠嗎?不是,他只是合作方。

到目前為止,世界絕大多數的車廠都沒有提供服務給用戶,主機廠口口聲聲說服務客戶,車子有問題了,他讓4S店出面,他怕處理不好消費者關係。

我們現在的APP打通了客戶聯繫,你買了我的車,你下載我的APP,我就給你註冊一個賬號,至少有四個人在同時為你提供服務,主機廠可以直接服務到客戶,你的抱怨不僅到廠,甚至總經理都可以知道,服務體驗更好。

總體上,我們本意是通過APP,提供給用戶最新、最好、最貼心的服務。

通過實踐的結果,超出了預期,現在很多的客戶會到APP上談他的想法、他的建議,提供了很多的數據,這是我們的額外收穫,這是我們以前沒想到的。

我認為這是創新的結果,也給廣汽新能源未來的提升創造了很好的基礎,通過價值不斷的延伸成為傳遞價值的核心平臺。

借這個機會談談我個人的願望,希望這個企業成為世界領先和社會信賴的綠色智慧移動價值創造者,同時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我們在這個行業甚至在全球,我們能夠在汽車“四化”方面實現引領。

媒體問答環節:

古總、肖總好,我們看到今天活動的主題是“728Aion Day”,Aion是不是會成為廣汽新能源獨立的品牌?或是我們廣汽新能源的品牌就叫Aion?吉利的新能源品牌大家也都知道,長城也有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廣汽對外宣傳是廣汽新能源,未來品牌有沒有新的考量?

古惠南:集團發展新能源的時候還是希望把傳祺品牌做大。我們共同的品牌還是廣汽傳祺,我們的車尾標還是廣汽傳祺。今天為什麼叫做“Aion Day”,它是新能源車的標誌,我們希望把新能源車作為燃油車的區分,我們還是希望帶給用戶這樣的概念和印象,獨立出來重點宣傳Aion,可以對新能源車有獨立宣傳的渠道,目前還是希望通過新能源車襯托廣汽傳祺品牌的發展,這是基本的思路,謝謝大家!

問:現在很多人都將新能源定為第二選擇,只適合於城市代步,不適合遠行出遊,主要是續航里程帶來的焦慮。新能源什麼時候才能與燃油車並肩成為家庭首選?

肖勇:里程焦慮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我們續航里程希望越來越高、越高越好的水平,到了一定峰值,比如說充電的便捷以及充電時長、充電效率是相掛鉤的,可能就會迴歸到比較理性的狀態。就像您剛才所說的,在城市裡使用300公里續航里程就夠了,每天50公里,一個星期300公里不到,已經實現一週一充。

您提到的里程焦慮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還會有其他因素影響到家庭客戶選擇電動汽車,將純電動汽車作為第二輛車的選擇,我覺得代表一部分客戶的需求。

比如說我們拿手機舉例,不同的時間段,有階段性的需求。

現在智能手機出來,很多人詬病的是電池不能更換,它是固定的電池。還有一些品牌,充一次電可以用二十天,所謂的超長待機,電池可以支持手機使用多長時間是很重要的賣點。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出現以後,每天都要充電,甚至衍生出充電寶。即使有這些痛點,它們也取代了老爺機。

續航里程只是暫時的痛點,未來會成為最基本的要求。

續航到500、600、700公里,大家已經沒有這個焦慮了,但是電池續航里程越長,成本越高,這個時候誰願意花大價錢揹著一塊電池滿城市跑?像普通燃油車200升的油箱,就算能跑1200公里,又能代表什麼呢?不能代表先進。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續航里程越高越好,到了600、700就要回歸理性,和他真實使用的場景就會有很大的關係。

到了2019年,續航里程才400起步,我們500 公里已經領先了一步,接下來會有很多500公里的產品出來,這個時候就會發現,續航里程不是客戶的首選,他選的重點是“你的車夠不夠科技、夠不夠智能?

智能手機為什麼可以取代老爺機?它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智能化、科技感是贏得消費者未來選擇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關鍵。現階段看起來續航里程很重要,兩三年以後我認為這是基本的要求,反而科技感、智能化是打動消費者最重要的方式。

問:廣新上半年產銷量相比國內同行是比較幸福的,現在很多用戶是需要等待提車的,對於高品質的交付是不是造成用戶等待的因素之一?交付什麼時候可以跟得上訂單增長的需求?

肖勇:現在經常宣佈某個造車新勢力交付終於實現1萬臺了,我想問,1萬臺真的很多嗎?做汽車的都知道,沒有10萬臺年銷規模,品牌的生存都是個問題。汽車產業和其他的行業不太一樣,規模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在這裡講,萬臺交付對於我們來說,三個月就可以實現。周老師也提到,任何一個新產品上市時都會經歷產能爬坡的階段,不代表我不能生產出來,而是要保證質量和保證客戶需求的情況下,給客戶交付放心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我們的產能規劃是非常透明、非常科學的。

我們從6月份開始,每個月2000、3000、5000,我們爭取下個月可以做到5000,對我們的客戶既是負責任的態度,也是能及時交付給他們的態度。

再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插曲:

【1】到目前為止,所有交付給客戶的產品都是630系列的產品,這個數據是百分之百。很多同行的產品有500公里版本的,也有400公里版本的,一查數據,大部分賣的是400公里版本的,應該說超過60%甚至70%、80%比例,甚至有的公司百分之百都是400公里。

我們非常自豪的說,我們到目前為止交付給客戶的都是500公里的產品。400公里的產品我為什麼要說一下,我們需要到9月份以後才能交付給大家,這是生產組織和排期的問題。

【2】到目前為止我們交付的是510公里的產品,大家知道這是一個高端產品,我們的定製化率達到70%。大家關心你的定製化實現沒有?是噱頭還是真實在交付?目前70%的客戶是定製化的產品,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定製化不是噱頭。

問:我分別問古總、肖總各一個問題。我問古總的問題是,這些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基本上是自主品牌在競爭,今年車展之後,跨國汽車公司、合資公司的純電動車陸續要登臺了,您認為他們紛紛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廣汽新能源會如何應對?

我問肖總的問題,電動化、智能化,導致售後業務大幅度減少,傳統燃油車主要靠售後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廣汽新能源如果保證經銷商和合作夥伴的利潤空間?

古惠南:各大合資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內心也是挺歡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果要打開,肯定要搶燃油車的飯碗。新能源車到目前為止還是政策市場,如果政策不鼓勵,現在就完了。如果他們也介入,一定會帶來原材料供應格局會改變,配套設施會改變,原來孤軍奮戰,現在大家一起做,我走在前面的肯定撿便宜。像充電樁,那麼多人做,到時候別人建好的,也可以給我用,我不用全部建,電池、電機、電控,別人家建了我也可以共享。

汽車是共享資源很重要的行業,我希望他們趕快進入把這個行業帶動起來。

到目前為止不是和新能源汽車公司競爭,總有一天是要跟燃油車競爭,站在這個行業來說,我是歡迎的,打天下可以共享。

肖勇:作為您說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是營銷服務生態的重建的問題。老調重談,相信行業裡媒體老師在關心4S的模式到底能生存多久的問題。我相信所有的從業人員都有危機感,這種模式到底還能生存多久,或是他成為主流還有多長的時間?

目前,廣汽新能源的營銷模式已經在變化了。我們之前公開講過的,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已經在打造線上APP、線下25小時體驗中心。城市站、社區店的太陽月亮星星的佈局,加上線上APP的模式,相信這種模式也不是最終的模式,未來的營銷模式還包括新零售。我個人認為還沒有定型,還處於摸索的狀態,還不是最終的狀態,只不過大家邁出這一步,探索未來更高效,給客戶帶來更直接、更貼身的服務,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和事實。

這點來說,我們和經銷商夥伴做了很多的嘗試和創新,相信我們的經銷商夥伴可以轉變角色,不再是簡單的中間商和代理商,而是真正的做服務商,不僅僅是ToC端,還希望做To B端的業務轉型,都是要面臨的變化。

大家經常說以客戶為中心,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客戶為中心,只要負責銷售的人都會講“以客戶為中心”,知行合一真的做到這一點,遠遠比講這句話難得多。客戶是千變萬化的,要以客戶為中心,隨時響應他的需求。

傳統燃油車銷售不掙錢,靠售後服務賺錢,我認為未來的模式一定會變化。首先就是在這上面進行顛覆性的變化。還是以大家能理解的手機營銷模式進行比喻,你聽說哪一個手機品牌是靠售後服務養活的?其實已經指明瞭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所謂的後市場服務養活一個品牌,在這個時代不會存活太久。

未來科技、智能等創新引領客戶,刺激客戶新的消費點和願意買單的甜點,這樣的品牌模式,才會有生命力和發展下去。不是現在4S店就沒有未來和沒有活路,只是我們這個時候要開始思考還有多長時間,在什麼時候要進行變革。大家都在邁出這一步,有的人會說、有的人不說而已。有一點是要改變的,光靠售後服務的盈利是沒辦法支撐的。

問:剛才聽古總介紹對於質量的把控和造車的敬畏之心,非常值得尊重,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提升保值率的問題?

古惠南:保值率這兩年變化很快,現在新能源市場誕生的二手車公司跟前兩年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前幾年大家感覺新能源不保值?是因為電池的衰減太厲害。

早幾年電動車的發展,有換電的模式,早期很多人換掉,是因為電池不能快充,其次能量密度不行,里程衰減嚴重,大家用了一年、兩年以後,里程越來越少,衰減了。

那為什麼換電模式不行?就像自己家裡的電池,願意跟別人共用嗎?電池和煤氣罐不一樣,新煤氣罐和舊煤氣罐裝的容量是一樣的,老電池和新電池裝的容量卻是不一樣的。

以前電池佔車價值的比例很大,是因為電池不保值,不是因為車不保值。現在的電池技術發展,各項表現都很好了,所以怎麼樣提升殘值?主要看電池保不保值、電池的里程夠不夠。

問:古總、肖總好,當前主機廠造車的優勢是產業鏈整合和車型標定,大多數主機廠是通過與供應商(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智能汽車。未來發展的利潤點不是賣車,可能是以自動駕駛為基礎的交通出行、以車聯網用戶數據為主的新型發動機,主機廠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是怎樣的?傳統主機廠如何在發展中、變革中牢牢掌握話語權?新勢力標榜自動駕駛技術自己研發,車聯網用戶數據自己掌握,發展到一定程度,傳統主機廠和新勢力造車會不會形成衝突,這個時候如何應對新勢力造車的崛起?

古惠南: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首先,我認為目前新勢力都沒有在自己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無人駕駛會涉及到硬件、軟件,軟件首先是操作系統,我們國內誰有無人駕駛的操作系統?可能沒有,現在大家在做,還沒有應用。華為在做,相信華為可以做出來,在國家主導下做操作系統。

再說硬件,很多新勢力 PPT 造車的,哪個硬件是他自己工廠製作的?毫米波雷達、攝象頭還是激光雷達?誰有?都沒有。沒有,那嚴格來說就並不是自己做的。

我們實實在在思考這個行業怎麼發展。前幾天,趙福全院長跟我們交流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很有意思,“很多新勢力現在忽視硬件只做軟件,著不了地(因為自己沒有實體工廠的製造支撐);如果只有硬件沒軟件飛不起來(因為沒有軟件能力的新能源車是不能夠叫智能汽車的)。“未來怎麼發展?應該是尊重現在的汽車發展及製造規律、尊重生命安全、尊重這些技術現實,而且我們要提醒大家,要特別尊重硬件公司、尊重實體經濟,硬件公司跟軟件公司結合才有新能源車的未來,而不是單一隻是依靠一家做完。

"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7月28日,以“先人一步 智聯萬物”為主題的廣汽智能科技大會在深圳舉行。本次科技大會上,廣汽集團發佈了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包含了ADiGO自動駕駛系統、ADiGO智能物聯繫統,未來還將陸續推出ADiGO雲平臺、ADiGO大數據平臺等子系統;是一個由廣汽主導,騰訊、華為等多個戰略合作伙伴支持,自主研發的,集智能工廠生態、自動駕駛系統、物聯繫統於一身的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在會議前,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分享了對產業發展趨勢判斷、新能源市場分析和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三個方面的看法。會後,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先生;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先生接受了現場記者的採訪。

以下是演講和媒體採訪內容,高工車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做了部分修改。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古惠南:廣汽新能源這兩年經歷了很多,但行業的變化更多。我實事求是的跟大家講,這兩年的發展速度比我兩年前想得要快得多。

現在,我跟大家分享這兩年發生了什麼?我們對行業的變化有什麼思考?以及廣汽新能源有什麼付諸實踐的動作?

第一,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1、第四次科技革命

大家都知道,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數據、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科技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於汽車而言可能是顛覆性的革命,只不過我們好像感覺步伐沒那麼快,馬上我給大家看一些數據,你會發現比你想得快。

2、汽車產業“四化”變革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我們首先看一下“四化”。兩年前我做新能源的時候談“四化”,跟媒體溝通時,我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大家覺得“四化”未必是一個成熟的方向。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同行也未必完全同意“四化”。但是到了今天,你不同意也得同意,因為行業的發展步伐又變了。

補貼層面:前兩年新能源汽車主要依賴於政府補貼,現在補貼退坡了,靠補貼活不了。

技術層面:電動化剛剛起步,油改電車型,大家很多抱怨,充電要很久,充10個小時還充不滿,充十個小時跑一、兩百公里,所以在兩三年前,我覺得純電動車沒奔頭。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方面: 那時候L1只涉及車輛部分場景預警和單向運動的控制。比如,車道偏離及ACC等技術,ACC定速巡航其實就是“跟車技術”。兩年前我在德國開ACC,前車都拐彎了,它還在往前走,這就是兩年前的水平。現在L2級自動駕駛,只要有車道線,比如我們的AionS車型,它自己就可以跟隨,而且能實現單車道居中保持功能。

產品層面:前兩年沒有“純電動好車”,但現在部分新能源車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用戶層面:過去幾年純電動車沒有市場剛需,大多數用戶是因為搖不到燃油車號牌,只能買電動車。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主動買電動車的人多了。我到銷售店去,過去教師、律師、IT、公務員主動上門買自主品牌的很少,現在他們也來買了。

產業資本:社會資本曾經大量湧入新能源汽車,現在開始撤離。為什麼?因為補貼沒有了,就沒錢賺了,這個行業就變虛了。所以現在開始洗牌。

這是過去幾年行業內的變化。

3、電動化存在的五大痛點,已經陸續解決:

未來是多能源並存的局面,其中純電驅動是大勢所趨。現在有PHEV、HUV和FCV幾種類型,今天再來看,未來幾年繼續跑贏大勢的將是EV,這是我的判斷。為什麼我們覺得EV會跑贏大勢?兩年前我和各位媒體交流的時候,我說新能源車有五大痛點:續航、充電、成本、殘值、質量。兩年過去,整個行業發生很大變化。

第一個:續航里程,車端續航、快充問題已基本解決。

2017年主打300公里;2018年主打400公里;2019年Aion S主打500公里,9月份要推出超過600續航的AionLX。

總體來看,500公里NEDC續航里程將成為今年的主流。過去大家覺得新能源車不能超越燃油車,是因為續航里程問題解決不了。也有人說續航里程搞那麼長幹嘛?城裡300-400公里就夠了。但我們還是堅持一定要把續航里程搞上去,不搞上去,大家覺得這是因為技術是不過關,心中的焦慮就消除不了。現在擁有500公里,甚至600公里續航之後大家還有焦慮嗎?因此,我個人認為六百公里不一定成為主流,但是這個工作我們必須做,我們就是為了消除焦慮。

第二:快速充電,充電便利性問題是當前主要矛盾。過去磷酸鐵鋰時代,充一兩個小時跑一兩百公里,現在充電半小時可能就跑幾百公里。

從行業看,過去兩年電動車裡程快速增長、快充技術快速進步,解決了快充的問題,但因為快充需要充電樁配合,電網的配合,所以矛盾轉移到了充電上,並不是充電樁不夠,現在充電樁其實也很多,但充電樁的佈局不合理,造成充電不便利的問題。

比如有的城市多、有的城市少,有的一個區多,另外一個城市沒有,搞得很不方便。如果用戶家家有充電樁,電動車三、四百公里也夠用,但往往是出去找不到充電樁,現在隨著每個月一萬多個充電樁的增加,這個矛盾可以得到快速的改善。

總體上我認為這些解決還需要解決充電樁進小區的問題,只要政府下決心,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

第三:成本,電動車的成本高和殘值低的問題比較凸顯,但未來會逐步解決。

大家知道電動車和燃油車是翹翹板關係。燃油車隨著國IV到來,要增加整車製造成本,如果將來的油耗要達到4升以內的話,成本會增加更多。反觀純電動車,隨著技術進步規模擴大,它的成本逐步降低,一高一低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許再過三五年的時間,就會造成成本差距大幅減小。

電動車殘值問題可以隨著電池實現梯隊利用,能源安全得到改善,有效提升,這也是產業政策需要的。國家為什麼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國策?除了進步可期,也是未來智能化的需要和能源安全的需要。

第四:質量,質量痛點將逐步得到明顯改善

最近,新能源汽車的質量成了焦點的問題。其實新能源車出了很多的問題,是由於社會資本的介入,他們把新能源汽車作為載體來炒作,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得行業變得很亂。

以前,很多車企的電動車,為了增加續航里程,加上國家的補貼政策與能量密度掛鉤很深,很多的企業為了獲取補貼,同時為了快速迭代,很多技術不夠成熟,造成過去有很多的質量問題。

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隨著國家調整戰略,補貼退坡,白名單取消,電池行業可以讓全世界的電池技術資源在中國進行競爭,最後隨著能量密度和補貼掛鉤減少,續航充電問題得進一步解決。現在更好,這給了各個汽車廠一個機會,我們不用追求電池快速的迭代,而是利用現有的技術做得更安全、更成熟,同時通過規模效應把成本降下來。

我認為,今年補貼政策的退坡,同時開放電池技術與引入給全世界,給改善車的質量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第五:智能化,5G將加速自動駕駛和萬物互聯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天生就是做自動駕駛最好的載體。隨著5G的到來,會加速自動駕駛和推進萬物互聯,這個速度會比我們預想得快。未來將會是電動車EV+智能網聯ICV,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結合將會成為未來技術的主流。

ICV將是智能生態系統,關鍵是流量。現在的智能網聯,是初級階段,真正的智能網聯要等到5G部署,而5G,關鍵要看流量。

現在汽車上有很多互聯繫統,但是賺不了錢,送給老百姓可以,加錢他就不要。未來是如何解決實時流量的問題,讓用戶願意花錢消費,否則這個技術的進步也是白搭。

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需要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大家知道無人駕駛的到來、智能網聯的到來、智能汽車就不僅僅是一臺汽車。無人駕駛的到來,伴隨的是國家對於高清地圖、智能網絡系統的國家的管理。汽車廠應該做什麼?汽車廠將會主導自動駕駛的軟件技術、硬件技術和數據。我個人認為只是汽車廠來主導數據也是做不到的,大數據也應該交給國家,交給私人企業,我想國家也會認為不安全。

無人駕駛之後才有真正意義的共享出行。無人駕駛以後,真正實現V2X。如果完全的共享汽車,像摩拜單車的運營方式,就必須是無人駕駛的到來。

共享汽車會不會變成交通局管理的公共汽車?可能是不用你開的公共小車?我們講個性化,也可能大部分沒有個性設計,小部分有個性設計。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我覺得有十年時間差不多。共享炒了幾年沒起來,現在大家在進軍移動出行,應該算“半共享”,真正的共享要等到無人駕駛。

第二,新能源市場情況分析:

目前,新能源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那廣汽新能源在做什麼?我們推出以我們為代表的Aion車型,它已經全面超越燃油車的性能。

新能源汽車行業現在已經進入高質量的發展階段。而消費已經升級,過去A0級為主的市場,轉向A0以及A1的市場,市場在升級。

區域看,主要市場在六大城市,但其它地區增長加快。北上廣深杭津是主流市場,新興市場行業客戶崛起,帶動更多地區新能源發展。

用戶類型來看,行業客戶依然是主流,目前,出租車、網約車還佔很多,私人市場爆發點還有賴於痛點的解決,可能需要三年、五年,未來幾年新能源車的增長是肯定的

政策上看,補貼大幅退坡,白名單廢止,行業加速洗牌。最近一段時期,貴金屬成本下降很快,以前各種資本炒上游原材料成本虛高,現在很多車廠開始不行了,原材料不用搶購,原材料的成本降低,這會加速洗牌的到來。

第三、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

創新讓廣汽新能源走到了時代前沿。在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通過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我們在傳祺時代的積累,自主品牌廣汽已經超過十年。廣汽新能源並不是只有兩年的歷史,我們有十幾年的歷史沉澱。我們通過這兩年專人專職做專事以後,我們進入新制造、新生態、新科技、新體系、新產品的“五新”時代。今天我把“五新”展開,幾大痛點怎麼做,我會分享給大家。

第一:打造純電專屬平臺GEP,擺脫“油改電”限制。

續航里程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包括主流的專家說,你續航長一點有什麼難的,裝多點電池不就行嗎?這是他把問題簡單化了。電池不是你想裝的就裝的,裝不了。裝完就算成功了嗎?電池不合格不安全。為什麼市場上出現一些電池安全問題?就是因為想走捷徑,認為改裝一下就可以。

兩年前我們在琢磨,裝多點電池不行嗎?市場上還有很多油改電車型是座椅下放電池,電池是不規則的,導致坐在車上腿都伸不直。

最早我們的研究院也是這樣做的,我說,這樣的車送給我我都不要,以犧牲用戶的舒適性為基礎的產品,能賣給誰呢?

現在,我們的電池是平的,電池平整以後,底盤比較均勻,更安全,車的性能也更好。而且也有利於外型設計,為什麼專屬平臺的車看起來特別好看?就像女孩子的腿比人家長,一樣的道理。

第二:用科技創新解決痛點,並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為什麼廣汽新造自己的專用平臺?廣汽新能源的電動車不用裝那麼多的電池,為什麼續航里程還那麼長?補貼退坡以後很多車不賣了,我們的車還在大賣?因為我們在做技術創新。

比如風阻只有0.245,大家都明白風阻減少0.001的風阻,就能增加里程4公里。我為什麼做這樣的事情?不是我們傻,我們是提前應對補貼退坡。我們帶給老百姓的純電車比燃油車好。

兩年前我們預測,未來將如何考核電動車?我認為會考核“電耗”,就像燃油車考核油耗。電耗肯定是下一步新能源車的考核指標。兩年前我們就在研究這個問題,能不能我們的電耗比別人低,電耗的效率比人家高?現在我們推出領先的三合一的電驅,我沒有電纜連接,我的效率比人家高,重量比人家輕。

全球最領先的三合一電驅,我們和日本、歐洲兩家最先進的技術夥伴合作,所以我們是全球唯一的三合一的電驅。

第三:領先的動力電池和管理系統。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很多在座的記者是北京來的,冬天北京零下20度,電池就零下20度。大家知道電池怕冷,那麼電池就需要溫控系統。我們從一開始,就要電池工作溫度在25度,因此花了很多的錢做研發。

冗餘式設計:汽車電池向人一樣,又怕飽又怕餓,我們的管理系統是控制車不過充、不過放。現在大家為了追求快速充電,那麼快,想證明什麼?電池跟人一樣,慢慢充是可以的,充快了不行。因為跑百米跑不久,電池也是這樣,不能總跑百米。

總體上,電池充電不是速度快就好,也不是快就不行。電池只有10%到20%電量的時候,要慢充;如果到電量有90%的時候,要慢充。中間電量的時候,可以快一點,電快滿的時候,就慢慢充。

做安全的純電動車,BMS管理系統很重要。舉個例子,我們的車插到充電樁,首先測出來的電壓和電流穩不穩,如果不穩的話,馬上斷掉不充,現在我們的每一臺車的電壓、電池、溫度、衰減多少我們都清清楚楚,因為我們做了遠程技術數據監控。現在有多少個廠家有能力監控這個數據?我們如果發現的電池有異常,可以實現提前召回。前幾天,我們監控到一臺車電池溫度異常,反饋給經銷商通知用戶,發現他們的電池果然出問題了,及時得到了維護,避免了道路風險。

第四: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隨著資本的退出,隨著無序競爭企業的淘汰,剩下的企業都會把質量做好。

例如廣汽在輕量化技術方面的研究。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車的核心成本是電機、電控、以及電池電控相關的管理系統,佔了絕大部分。如果材料價格降下來,就可以少裝電池,電耗的效率可以提升。所以對輕量化技術研究有利於開發出更好的車輛。

但多種材料也會帶來一些技術難題,我們用的新材料,焊接工藝不一樣、塗裝工藝不一樣,都需要下功夫。

總體上來看,廣汽新建新能源工廠做全新的新能源汽車。我們不是比別人高明什麼,我們希望讓中國汽車行業一下子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抱負!老百姓們也不傻,他們看得出我們的誠意。

剛才花了很多時間講質量,歡迎各位有時間到我們工廠,跟大家詳細介紹我們的質量體系,會對我們有更好的瞭解。

第五:開創大規模互動式定製新模式。

這兩年我們還做了一個創新--定製化。很多記者問定製化是不是個噱頭,真的可以做到嗎?

我現在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做成了,並且已經在交付,我們有超過1萬多個定製選擇方式,在座可以嘗試一下定製功能,下載一個廣汽新能源APP就可以定製,我現在已經做了。

大家會說,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我認為,現在是後工業時代,現在的工業已經滿足甚至超越人的需求。我們都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有個性化,個性化對於車的追求就是需要個性化的定製。

我們所做的東西全部都是對應用戶的需求考量。大家別小看這個問題,你要定製車的設計,要滿足定製,裝這個燈和不裝這個燈,線數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座椅,主機廠不是換皮革就行,還要看安全氣囊可不可以爆,能不能保證十年不變色,或是變色是否符合標準,不能像市場上改裝一樣,改完以後,好不好是車主自己的事,我們要對消費者的安全負責、環保負責,所以要做大量的試驗。

第六:打造全球領先智能生態標杆工廠。

因為需要有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我們建了現代化工廠。像鋼鋁車身、數字化自主決策、互動式定製、能源綜合利用。我們的太陽能可以供給工廠15%的用電,我們的幾十臺員工的交通車都是電動大巴。

第七:創新營銷服務新生態,開創用戶關係新模式。

營銷服務創新也是我們思考很多的問題,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生態,大家有機會可以去一下北京25小時體驗店。

客戶到4S店可以改變他的消費模式、購買模式和體驗模式,以及跟客戶聯繫的新紐帶。我們希望建立這樣的生態。當然我們這個生態現在還在不斷的建設中,現在各個店都在不斷建設、不斷改進,我們希望打造成能讓客戶每天多一個小時的生活體驗,所以我們叫做“25小時體驗中心“。

第八:APP服務價值不斷延伸,成為傳遞價值的核心平臺。

我們為什麼要打造APP?大家現在總想線上代替線下,我們本意並沒有想通過APP把我們的實體店取消,或是代替它。

我們早期的思想,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汽車廠,當你買了車的之後,你覺得這個車廠有提供過服務給你嗎?給你提供服務的是4S店,4S店是主機廠嗎?不是,他只是合作方。

到目前為止,世界絕大多數的車廠都沒有提供服務給用戶,主機廠口口聲聲說服務客戶,車子有問題了,他讓4S店出面,他怕處理不好消費者關係。

我們現在的APP打通了客戶聯繫,你買了我的車,你下載我的APP,我就給你註冊一個賬號,至少有四個人在同時為你提供服務,主機廠可以直接服務到客戶,你的抱怨不僅到廠,甚至總經理都可以知道,服務體驗更好。

總體上,我們本意是通過APP,提供給用戶最新、最好、最貼心的服務。

通過實踐的結果,超出了預期,現在很多的客戶會到APP上談他的想法、他的建議,提供了很多的數據,這是我們的額外收穫,這是我們以前沒想到的。

我認為這是創新的結果,也給廣汽新能源未來的提升創造了很好的基礎,通過價值不斷的延伸成為傳遞價值的核心平臺。

借這個機會談談我個人的願望,希望這個企業成為世界領先和社會信賴的綠色智慧移動價值創造者,同時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我們在這個行業甚至在全球,我們能夠在汽車“四化”方面實現引領。

媒體問答環節:

古總、肖總好,我們看到今天活動的主題是“728Aion Day”,Aion是不是會成為廣汽新能源獨立的品牌?或是我們廣汽新能源的品牌就叫Aion?吉利的新能源品牌大家也都知道,長城也有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廣汽對外宣傳是廣汽新能源,未來品牌有沒有新的考量?

古惠南:集團發展新能源的時候還是希望把傳祺品牌做大。我們共同的品牌還是廣汽傳祺,我們的車尾標還是廣汽傳祺。今天為什麼叫做“Aion Day”,它是新能源車的標誌,我們希望把新能源車作為燃油車的區分,我們還是希望帶給用戶這樣的概念和印象,獨立出來重點宣傳Aion,可以對新能源車有獨立宣傳的渠道,目前還是希望通過新能源車襯托廣汽傳祺品牌的發展,這是基本的思路,謝謝大家!

問:現在很多人都將新能源定為第二選擇,只適合於城市代步,不適合遠行出遊,主要是續航里程帶來的焦慮。新能源什麼時候才能與燃油車並肩成為家庭首選?

肖勇:里程焦慮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我們續航里程希望越來越高、越高越好的水平,到了一定峰值,比如說充電的便捷以及充電時長、充電效率是相掛鉤的,可能就會迴歸到比較理性的狀態。就像您剛才所說的,在城市裡使用300公里續航里程就夠了,每天50公里,一個星期300公里不到,已經實現一週一充。

您提到的里程焦慮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還會有其他因素影響到家庭客戶選擇電動汽車,將純電動汽車作為第二輛車的選擇,我覺得代表一部分客戶的需求。

比如說我們拿手機舉例,不同的時間段,有階段性的需求。

現在智能手機出來,很多人詬病的是電池不能更換,它是固定的電池。還有一些品牌,充一次電可以用二十天,所謂的超長待機,電池可以支持手機使用多長時間是很重要的賣點。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出現以後,每天都要充電,甚至衍生出充電寶。即使有這些痛點,它們也取代了老爺機。

續航里程只是暫時的痛點,未來會成為最基本的要求。

續航到500、600、700公里,大家已經沒有這個焦慮了,但是電池續航里程越長,成本越高,這個時候誰願意花大價錢揹著一塊電池滿城市跑?像普通燃油車200升的油箱,就算能跑1200公里,又能代表什麼呢?不能代表先進。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續航里程越高越好,到了600、700就要回歸理性,和他真實使用的場景就會有很大的關係。

到了2019年,續航里程才400起步,我們500 公里已經領先了一步,接下來會有很多500公里的產品出來,這個時候就會發現,續航里程不是客戶的首選,他選的重點是“你的車夠不夠科技、夠不夠智能?

智能手機為什麼可以取代老爺機?它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智能化、科技感是贏得消費者未來選擇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關鍵。現階段看起來續航里程很重要,兩三年以後我認為這是基本的要求,反而科技感、智能化是打動消費者最重要的方式。

問:廣新上半年產銷量相比國內同行是比較幸福的,現在很多用戶是需要等待提車的,對於高品質的交付是不是造成用戶等待的因素之一?交付什麼時候可以跟得上訂單增長的需求?

肖勇:現在經常宣佈某個造車新勢力交付終於實現1萬臺了,我想問,1萬臺真的很多嗎?做汽車的都知道,沒有10萬臺年銷規模,品牌的生存都是個問題。汽車產業和其他的行業不太一樣,規模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在這裡講,萬臺交付對於我們來說,三個月就可以實現。周老師也提到,任何一個新產品上市時都會經歷產能爬坡的階段,不代表我不能生產出來,而是要保證質量和保證客戶需求的情況下,給客戶交付放心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我們的產能規劃是非常透明、非常科學的。

我們從6月份開始,每個月2000、3000、5000,我們爭取下個月可以做到5000,對我們的客戶既是負責任的態度,也是能及時交付給他們的態度。

再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插曲:

【1】到目前為止,所有交付給客戶的產品都是630系列的產品,這個數據是百分之百。很多同行的產品有500公里版本的,也有400公里版本的,一查數據,大部分賣的是400公里版本的,應該說超過60%甚至70%、80%比例,甚至有的公司百分之百都是400公里。

我們非常自豪的說,我們到目前為止交付給客戶的都是500公里的產品。400公里的產品我為什麼要說一下,我們需要到9月份以後才能交付給大家,這是生產組織和排期的問題。

【2】到目前為止我們交付的是510公里的產品,大家知道這是一個高端產品,我們的定製化率達到70%。大家關心你的定製化實現沒有?是噱頭還是真實在交付?目前70%的客戶是定製化的產品,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定製化不是噱頭。

問:我分別問古總、肖總各一個問題。我問古總的問題是,這些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基本上是自主品牌在競爭,今年車展之後,跨國汽車公司、合資公司的純電動車陸續要登臺了,您認為他們紛紛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廣汽新能源會如何應對?

我問肖總的問題,電動化、智能化,導致售後業務大幅度減少,傳統燃油車主要靠售後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廣汽新能源如果保證經銷商和合作夥伴的利潤空間?

古惠南:各大合資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內心也是挺歡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果要打開,肯定要搶燃油車的飯碗。新能源車到目前為止還是政策市場,如果政策不鼓勵,現在就完了。如果他們也介入,一定會帶來原材料供應格局會改變,配套設施會改變,原來孤軍奮戰,現在大家一起做,我走在前面的肯定撿便宜。像充電樁,那麼多人做,到時候別人建好的,也可以給我用,我不用全部建,電池、電機、電控,別人家建了我也可以共享。

汽車是共享資源很重要的行業,我希望他們趕快進入把這個行業帶動起來。

到目前為止不是和新能源汽車公司競爭,總有一天是要跟燃油車競爭,站在這個行業來說,我是歡迎的,打天下可以共享。

肖勇:作為您說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是營銷服務生態的重建的問題。老調重談,相信行業裡媒體老師在關心4S的模式到底能生存多久的問題。我相信所有的從業人員都有危機感,這種模式到底還能生存多久,或是他成為主流還有多長的時間?

目前,廣汽新能源的營銷模式已經在變化了。我們之前公開講過的,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已經在打造線上APP、線下25小時體驗中心。城市站、社區店的太陽月亮星星的佈局,加上線上APP的模式,相信這種模式也不是最終的模式,未來的營銷模式還包括新零售。我個人認為還沒有定型,還處於摸索的狀態,還不是最終的狀態,只不過大家邁出這一步,探索未來更高效,給客戶帶來更直接、更貼身的服務,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和事實。

這點來說,我們和經銷商夥伴做了很多的嘗試和創新,相信我們的經銷商夥伴可以轉變角色,不再是簡單的中間商和代理商,而是真正的做服務商,不僅僅是ToC端,還希望做To B端的業務轉型,都是要面臨的變化。

大家經常說以客戶為中心,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客戶為中心,只要負責銷售的人都會講“以客戶為中心”,知行合一真的做到這一點,遠遠比講這句話難得多。客戶是千變萬化的,要以客戶為中心,隨時響應他的需求。

傳統燃油車銷售不掙錢,靠售後服務賺錢,我認為未來的模式一定會變化。首先就是在這上面進行顛覆性的變化。還是以大家能理解的手機營銷模式進行比喻,你聽說哪一個手機品牌是靠售後服務養活的?其實已經指明瞭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所謂的後市場服務養活一個品牌,在這個時代不會存活太久。

未來科技、智能等創新引領客戶,刺激客戶新的消費點和願意買單的甜點,這樣的品牌模式,才會有生命力和發展下去。不是現在4S店就沒有未來和沒有活路,只是我們這個時候要開始思考還有多長時間,在什麼時候要進行變革。大家都在邁出這一步,有的人會說、有的人不說而已。有一點是要改變的,光靠售後服務的盈利是沒辦法支撐的。

問:剛才聽古總介紹對於質量的把控和造車的敬畏之心,非常值得尊重,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提升保值率的問題?

古惠南:保值率這兩年變化很快,現在新能源市場誕生的二手車公司跟前兩年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前幾年大家感覺新能源不保值?是因為電池的衰減太厲害。

早幾年電動車的發展,有換電的模式,早期很多人換掉,是因為電池不能快充,其次能量密度不行,里程衰減嚴重,大家用了一年、兩年以後,里程越來越少,衰減了。

那為什麼換電模式不行?就像自己家裡的電池,願意跟別人共用嗎?電池和煤氣罐不一樣,新煤氣罐和舊煤氣罐裝的容量是一樣的,老電池和新電池裝的容量卻是不一樣的。

以前電池佔車價值的比例很大,是因為電池不保值,不是因為車不保值。現在的電池技術發展,各項表現都很好了,所以怎麼樣提升殘值?主要看電池保不保值、電池的里程夠不夠。

問:古總、肖總好,當前主機廠造車的優勢是產業鏈整合和車型標定,大多數主機廠是通過與供應商(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智能汽車。未來發展的利潤點不是賣車,可能是以自動駕駛為基礎的交通出行、以車聯網用戶數據為主的新型發動機,主機廠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是怎樣的?傳統主機廠如何在發展中、變革中牢牢掌握話語權?新勢力標榜自動駕駛技術自己研發,車聯網用戶數據自己掌握,發展到一定程度,傳統主機廠和新勢力造車會不會形成衝突,這個時候如何應對新勢力造車的崛起?

古惠南: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首先,我認為目前新勢力都沒有在自己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無人駕駛會涉及到硬件、軟件,軟件首先是操作系統,我們國內誰有無人駕駛的操作系統?可能沒有,現在大家在做,還沒有應用。華為在做,相信華為可以做出來,在國家主導下做操作系統。

再說硬件,很多新勢力 PPT 造車的,哪個硬件是他自己工廠製作的?毫米波雷達、攝象頭還是激光雷達?誰有?都沒有。沒有,那嚴格來說就並不是自己做的。

我們實實在在思考這個行業怎麼發展。前幾天,趙福全院長跟我們交流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很有意思,“很多新勢力現在忽視硬件只做軟件,著不了地(因為自己沒有實體工廠的製造支撐);如果只有硬件沒軟件飛不起來(因為沒有軟件能力的新能源車是不能夠叫智能汽車的)。“未來怎麼發展?應該是尊重現在的汽車發展及製造規律、尊重生命安全、尊重這些技術現實,而且我們要提醒大家,要特別尊重硬件公司、尊重實體經濟,硬件公司跟軟件公司結合才有新能源車的未來,而不是單一隻是依靠一家做完。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7月28日,以“先人一步 智聯萬物”為主題的廣汽智能科技大會在深圳舉行。本次科技大會上,廣汽集團發佈了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包含了ADiGO自動駕駛系統、ADiGO智能物聯繫統,未來還將陸續推出ADiGO雲平臺、ADiGO大數據平臺等子系統;是一個由廣汽主導,騰訊、華為等多個戰略合作伙伴支持,自主研發的,集智能工廠生態、自動駕駛系統、物聯繫統於一身的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在會議前,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分享了對產業發展趨勢判斷、新能源市場分析和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三個方面的看法。會後,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先生;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先生接受了現場記者的採訪。

以下是演講和媒體採訪內容,高工車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做了部分修改。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古惠南:廣汽新能源這兩年經歷了很多,但行業的變化更多。我實事求是的跟大家講,這兩年的發展速度比我兩年前想得要快得多。

現在,我跟大家分享這兩年發生了什麼?我們對行業的變化有什麼思考?以及廣汽新能源有什麼付諸實踐的動作?

第一,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1、第四次科技革命

大家都知道,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數據、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科技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於汽車而言可能是顛覆性的革命,只不過我們好像感覺步伐沒那麼快,馬上我給大家看一些數據,你會發現比你想得快。

2、汽車產業“四化”變革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我們首先看一下“四化”。兩年前我做新能源的時候談“四化”,跟媒體溝通時,我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大家覺得“四化”未必是一個成熟的方向。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同行也未必完全同意“四化”。但是到了今天,你不同意也得同意,因為行業的發展步伐又變了。

補貼層面:前兩年新能源汽車主要依賴於政府補貼,現在補貼退坡了,靠補貼活不了。

技術層面:電動化剛剛起步,油改電車型,大家很多抱怨,充電要很久,充10個小時還充不滿,充十個小時跑一、兩百公里,所以在兩三年前,我覺得純電動車沒奔頭。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方面: 那時候L1只涉及車輛部分場景預警和單向運動的控制。比如,車道偏離及ACC等技術,ACC定速巡航其實就是“跟車技術”。兩年前我在德國開ACC,前車都拐彎了,它還在往前走,這就是兩年前的水平。現在L2級自動駕駛,只要有車道線,比如我們的AionS車型,它自己就可以跟隨,而且能實現單車道居中保持功能。

產品層面:前兩年沒有“純電動好車”,但現在部分新能源車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用戶層面:過去幾年純電動車沒有市場剛需,大多數用戶是因為搖不到燃油車號牌,只能買電動車。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主動買電動車的人多了。我到銷售店去,過去教師、律師、IT、公務員主動上門買自主品牌的很少,現在他們也來買了。

產業資本:社會資本曾經大量湧入新能源汽車,現在開始撤離。為什麼?因為補貼沒有了,就沒錢賺了,這個行業就變虛了。所以現在開始洗牌。

這是過去幾年行業內的變化。

3、電動化存在的五大痛點,已經陸續解決:

未來是多能源並存的局面,其中純電驅動是大勢所趨。現在有PHEV、HUV和FCV幾種類型,今天再來看,未來幾年繼續跑贏大勢的將是EV,這是我的判斷。為什麼我們覺得EV會跑贏大勢?兩年前我和各位媒體交流的時候,我說新能源車有五大痛點:續航、充電、成本、殘值、質量。兩年過去,整個行業發生很大變化。

第一個:續航里程,車端續航、快充問題已基本解決。

2017年主打300公里;2018年主打400公里;2019年Aion S主打500公里,9月份要推出超過600續航的AionLX。

總體來看,500公里NEDC續航里程將成為今年的主流。過去大家覺得新能源車不能超越燃油車,是因為續航里程問題解決不了。也有人說續航里程搞那麼長幹嘛?城裡300-400公里就夠了。但我們還是堅持一定要把續航里程搞上去,不搞上去,大家覺得這是因為技術是不過關,心中的焦慮就消除不了。現在擁有500公里,甚至600公里續航之後大家還有焦慮嗎?因此,我個人認為六百公里不一定成為主流,但是這個工作我們必須做,我們就是為了消除焦慮。

第二:快速充電,充電便利性問題是當前主要矛盾。過去磷酸鐵鋰時代,充一兩個小時跑一兩百公里,現在充電半小時可能就跑幾百公里。

從行業看,過去兩年電動車裡程快速增長、快充技術快速進步,解決了快充的問題,但因為快充需要充電樁配合,電網的配合,所以矛盾轉移到了充電上,並不是充電樁不夠,現在充電樁其實也很多,但充電樁的佈局不合理,造成充電不便利的問題。

比如有的城市多、有的城市少,有的一個區多,另外一個城市沒有,搞得很不方便。如果用戶家家有充電樁,電動車三、四百公里也夠用,但往往是出去找不到充電樁,現在隨著每個月一萬多個充電樁的增加,這個矛盾可以得到快速的改善。

總體上我認為這些解決還需要解決充電樁進小區的問題,只要政府下決心,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

第三:成本,電動車的成本高和殘值低的問題比較凸顯,但未來會逐步解決。

大家知道電動車和燃油車是翹翹板關係。燃油車隨著國IV到來,要增加整車製造成本,如果將來的油耗要達到4升以內的話,成本會增加更多。反觀純電動車,隨著技術進步規模擴大,它的成本逐步降低,一高一低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許再過三五年的時間,就會造成成本差距大幅減小。

電動車殘值問題可以隨著電池實現梯隊利用,能源安全得到改善,有效提升,這也是產業政策需要的。國家為什麼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國策?除了進步可期,也是未來智能化的需要和能源安全的需要。

第四:質量,質量痛點將逐步得到明顯改善

最近,新能源汽車的質量成了焦點的問題。其實新能源車出了很多的問題,是由於社會資本的介入,他們把新能源汽車作為載體來炒作,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得行業變得很亂。

以前,很多車企的電動車,為了增加續航里程,加上國家的補貼政策與能量密度掛鉤很深,很多的企業為了獲取補貼,同時為了快速迭代,很多技術不夠成熟,造成過去有很多的質量問題。

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隨著國家調整戰略,補貼退坡,白名單取消,電池行業可以讓全世界的電池技術資源在中國進行競爭,最後隨著能量密度和補貼掛鉤減少,續航充電問題得進一步解決。現在更好,這給了各個汽車廠一個機會,我們不用追求電池快速的迭代,而是利用現有的技術做得更安全、更成熟,同時通過規模效應把成本降下來。

我認為,今年補貼政策的退坡,同時開放電池技術與引入給全世界,給改善車的質量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第五:智能化,5G將加速自動駕駛和萬物互聯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天生就是做自動駕駛最好的載體。隨著5G的到來,會加速自動駕駛和推進萬物互聯,這個速度會比我們預想得快。未來將會是電動車EV+智能網聯ICV,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結合將會成為未來技術的主流。

ICV將是智能生態系統,關鍵是流量。現在的智能網聯,是初級階段,真正的智能網聯要等到5G部署,而5G,關鍵要看流量。

現在汽車上有很多互聯繫統,但是賺不了錢,送給老百姓可以,加錢他就不要。未來是如何解決實時流量的問題,讓用戶願意花錢消費,否則這個技術的進步也是白搭。

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需要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大家知道無人駕駛的到來、智能網聯的到來、智能汽車就不僅僅是一臺汽車。無人駕駛的到來,伴隨的是國家對於高清地圖、智能網絡系統的國家的管理。汽車廠應該做什麼?汽車廠將會主導自動駕駛的軟件技術、硬件技術和數據。我個人認為只是汽車廠來主導數據也是做不到的,大數據也應該交給國家,交給私人企業,我想國家也會認為不安全。

無人駕駛之後才有真正意義的共享出行。無人駕駛以後,真正實現V2X。如果完全的共享汽車,像摩拜單車的運營方式,就必須是無人駕駛的到來。

共享汽車會不會變成交通局管理的公共汽車?可能是不用你開的公共小車?我們講個性化,也可能大部分沒有個性設計,小部分有個性設計。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我覺得有十年時間差不多。共享炒了幾年沒起來,現在大家在進軍移動出行,應該算“半共享”,真正的共享要等到無人駕駛。

第二,新能源市場情況分析:

目前,新能源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那廣汽新能源在做什麼?我們推出以我們為代表的Aion車型,它已經全面超越燃油車的性能。

新能源汽車行業現在已經進入高質量的發展階段。而消費已經升級,過去A0級為主的市場,轉向A0以及A1的市場,市場在升級。

區域看,主要市場在六大城市,但其它地區增長加快。北上廣深杭津是主流市場,新興市場行業客戶崛起,帶動更多地區新能源發展。

用戶類型來看,行業客戶依然是主流,目前,出租車、網約車還佔很多,私人市場爆發點還有賴於痛點的解決,可能需要三年、五年,未來幾年新能源車的增長是肯定的

政策上看,補貼大幅退坡,白名單廢止,行業加速洗牌。最近一段時期,貴金屬成本下降很快,以前各種資本炒上游原材料成本虛高,現在很多車廠開始不行了,原材料不用搶購,原材料的成本降低,這會加速洗牌的到來。

第三、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

創新讓廣汽新能源走到了時代前沿。在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通過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我們在傳祺時代的積累,自主品牌廣汽已經超過十年。廣汽新能源並不是只有兩年的歷史,我們有十幾年的歷史沉澱。我們通過這兩年專人專職做專事以後,我們進入新制造、新生態、新科技、新體系、新產品的“五新”時代。今天我把“五新”展開,幾大痛點怎麼做,我會分享給大家。

第一:打造純電專屬平臺GEP,擺脫“油改電”限制。

續航里程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包括主流的專家說,你續航長一點有什麼難的,裝多點電池不就行嗎?這是他把問題簡單化了。電池不是你想裝的就裝的,裝不了。裝完就算成功了嗎?電池不合格不安全。為什麼市場上出現一些電池安全問題?就是因為想走捷徑,認為改裝一下就可以。

兩年前我們在琢磨,裝多點電池不行嗎?市場上還有很多油改電車型是座椅下放電池,電池是不規則的,導致坐在車上腿都伸不直。

最早我們的研究院也是這樣做的,我說,這樣的車送給我我都不要,以犧牲用戶的舒適性為基礎的產品,能賣給誰呢?

現在,我們的電池是平的,電池平整以後,底盤比較均勻,更安全,車的性能也更好。而且也有利於外型設計,為什麼專屬平臺的車看起來特別好看?就像女孩子的腿比人家長,一樣的道理。

第二:用科技創新解決痛點,並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為什麼廣汽新造自己的專用平臺?廣汽新能源的電動車不用裝那麼多的電池,為什麼續航里程還那麼長?補貼退坡以後很多車不賣了,我們的車還在大賣?因為我們在做技術創新。

比如風阻只有0.245,大家都明白風阻減少0.001的風阻,就能增加里程4公里。我為什麼做這樣的事情?不是我們傻,我們是提前應對補貼退坡。我們帶給老百姓的純電車比燃油車好。

兩年前我們預測,未來將如何考核電動車?我認為會考核“電耗”,就像燃油車考核油耗。電耗肯定是下一步新能源車的考核指標。兩年前我們就在研究這個問題,能不能我們的電耗比別人低,電耗的效率比人家高?現在我們推出領先的三合一的電驅,我沒有電纜連接,我的效率比人家高,重量比人家輕。

全球最領先的三合一電驅,我們和日本、歐洲兩家最先進的技術夥伴合作,所以我們是全球唯一的三合一的電驅。

第三:領先的動力電池和管理系統。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很多在座的記者是北京來的,冬天北京零下20度,電池就零下20度。大家知道電池怕冷,那麼電池就需要溫控系統。我們從一開始,就要電池工作溫度在25度,因此花了很多的錢做研發。

冗餘式設計:汽車電池向人一樣,又怕飽又怕餓,我們的管理系統是控制車不過充、不過放。現在大家為了追求快速充電,那麼快,想證明什麼?電池跟人一樣,慢慢充是可以的,充快了不行。因為跑百米跑不久,電池也是這樣,不能總跑百米。

總體上,電池充電不是速度快就好,也不是快就不行。電池只有10%到20%電量的時候,要慢充;如果到電量有90%的時候,要慢充。中間電量的時候,可以快一點,電快滿的時候,就慢慢充。

做安全的純電動車,BMS管理系統很重要。舉個例子,我們的車插到充電樁,首先測出來的電壓和電流穩不穩,如果不穩的話,馬上斷掉不充,現在我們的每一臺車的電壓、電池、溫度、衰減多少我們都清清楚楚,因為我們做了遠程技術數據監控。現在有多少個廠家有能力監控這個數據?我們如果發現的電池有異常,可以實現提前召回。前幾天,我們監控到一臺車電池溫度異常,反饋給經銷商通知用戶,發現他們的電池果然出問題了,及時得到了維護,避免了道路風險。

第四: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隨著資本的退出,隨著無序競爭企業的淘汰,剩下的企業都會把質量做好。

例如廣汽在輕量化技術方面的研究。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車的核心成本是電機、電控、以及電池電控相關的管理系統,佔了絕大部分。如果材料價格降下來,就可以少裝電池,電耗的效率可以提升。所以對輕量化技術研究有利於開發出更好的車輛。

但多種材料也會帶來一些技術難題,我們用的新材料,焊接工藝不一樣、塗裝工藝不一樣,都需要下功夫。

總體上來看,廣汽新建新能源工廠做全新的新能源汽車。我們不是比別人高明什麼,我們希望讓中國汽車行業一下子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抱負!老百姓們也不傻,他們看得出我們的誠意。

剛才花了很多時間講質量,歡迎各位有時間到我們工廠,跟大家詳細介紹我們的質量體系,會對我們有更好的瞭解。

第五:開創大規模互動式定製新模式。

這兩年我們還做了一個創新--定製化。很多記者問定製化是不是個噱頭,真的可以做到嗎?

我現在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做成了,並且已經在交付,我們有超過1萬多個定製選擇方式,在座可以嘗試一下定製功能,下載一個廣汽新能源APP就可以定製,我現在已經做了。

大家會說,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我認為,現在是後工業時代,現在的工業已經滿足甚至超越人的需求。我們都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有個性化,個性化對於車的追求就是需要個性化的定製。

我們所做的東西全部都是對應用戶的需求考量。大家別小看這個問題,你要定製車的設計,要滿足定製,裝這個燈和不裝這個燈,線數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座椅,主機廠不是換皮革就行,還要看安全氣囊可不可以爆,能不能保證十年不變色,或是變色是否符合標準,不能像市場上改裝一樣,改完以後,好不好是車主自己的事,我們要對消費者的安全負責、環保負責,所以要做大量的試驗。

第六:打造全球領先智能生態標杆工廠。

因為需要有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我們建了現代化工廠。像鋼鋁車身、數字化自主決策、互動式定製、能源綜合利用。我們的太陽能可以供給工廠15%的用電,我們的幾十臺員工的交通車都是電動大巴。

第七:創新營銷服務新生態,開創用戶關係新模式。

營銷服務創新也是我們思考很多的問題,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生態,大家有機會可以去一下北京25小時體驗店。

客戶到4S店可以改變他的消費模式、購買模式和體驗模式,以及跟客戶聯繫的新紐帶。我們希望建立這樣的生態。當然我們這個生態現在還在不斷的建設中,現在各個店都在不斷建設、不斷改進,我們希望打造成能讓客戶每天多一個小時的生活體驗,所以我們叫做“25小時體驗中心“。

第八:APP服務價值不斷延伸,成為傳遞價值的核心平臺。

我們為什麼要打造APP?大家現在總想線上代替線下,我們本意並沒有想通過APP把我們的實體店取消,或是代替它。

我們早期的思想,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汽車廠,當你買了車的之後,你覺得這個車廠有提供過服務給你嗎?給你提供服務的是4S店,4S店是主機廠嗎?不是,他只是合作方。

到目前為止,世界絕大多數的車廠都沒有提供服務給用戶,主機廠口口聲聲說服務客戶,車子有問題了,他讓4S店出面,他怕處理不好消費者關係。

我們現在的APP打通了客戶聯繫,你買了我的車,你下載我的APP,我就給你註冊一個賬號,至少有四個人在同時為你提供服務,主機廠可以直接服務到客戶,你的抱怨不僅到廠,甚至總經理都可以知道,服務體驗更好。

總體上,我們本意是通過APP,提供給用戶最新、最好、最貼心的服務。

通過實踐的結果,超出了預期,現在很多的客戶會到APP上談他的想法、他的建議,提供了很多的數據,這是我們的額外收穫,這是我們以前沒想到的。

我認為這是創新的結果,也給廣汽新能源未來的提升創造了很好的基礎,通過價值不斷的延伸成為傳遞價值的核心平臺。

借這個機會談談我個人的願望,希望這個企業成為世界領先和社會信賴的綠色智慧移動價值創造者,同時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我們在這個行業甚至在全球,我們能夠在汽車“四化”方面實現引領。

媒體問答環節:

古總、肖總好,我們看到今天活動的主題是“728Aion Day”,Aion是不是會成為廣汽新能源獨立的品牌?或是我們廣汽新能源的品牌就叫Aion?吉利的新能源品牌大家也都知道,長城也有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廣汽對外宣傳是廣汽新能源,未來品牌有沒有新的考量?

古惠南:集團發展新能源的時候還是希望把傳祺品牌做大。我們共同的品牌還是廣汽傳祺,我們的車尾標還是廣汽傳祺。今天為什麼叫做“Aion Day”,它是新能源車的標誌,我們希望把新能源車作為燃油車的區分,我們還是希望帶給用戶這樣的概念和印象,獨立出來重點宣傳Aion,可以對新能源車有獨立宣傳的渠道,目前還是希望通過新能源車襯托廣汽傳祺品牌的發展,這是基本的思路,謝謝大家!

問:現在很多人都將新能源定為第二選擇,只適合於城市代步,不適合遠行出遊,主要是續航里程帶來的焦慮。新能源什麼時候才能與燃油車並肩成為家庭首選?

肖勇:里程焦慮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我們續航里程希望越來越高、越高越好的水平,到了一定峰值,比如說充電的便捷以及充電時長、充電效率是相掛鉤的,可能就會迴歸到比較理性的狀態。就像您剛才所說的,在城市裡使用300公里續航里程就夠了,每天50公里,一個星期300公里不到,已經實現一週一充。

您提到的里程焦慮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還會有其他因素影響到家庭客戶選擇電動汽車,將純電動汽車作為第二輛車的選擇,我覺得代表一部分客戶的需求。

比如說我們拿手機舉例,不同的時間段,有階段性的需求。

現在智能手機出來,很多人詬病的是電池不能更換,它是固定的電池。還有一些品牌,充一次電可以用二十天,所謂的超長待機,電池可以支持手機使用多長時間是很重要的賣點。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出現以後,每天都要充電,甚至衍生出充電寶。即使有這些痛點,它們也取代了老爺機。

續航里程只是暫時的痛點,未來會成為最基本的要求。

續航到500、600、700公里,大家已經沒有這個焦慮了,但是電池續航里程越長,成本越高,這個時候誰願意花大價錢揹著一塊電池滿城市跑?像普通燃油車200升的油箱,就算能跑1200公里,又能代表什麼呢?不能代表先進。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續航里程越高越好,到了600、700就要回歸理性,和他真實使用的場景就會有很大的關係。

到了2019年,續航里程才400起步,我們500 公里已經領先了一步,接下來會有很多500公里的產品出來,這個時候就會發現,續航里程不是客戶的首選,他選的重點是“你的車夠不夠科技、夠不夠智能?

智能手機為什麼可以取代老爺機?它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智能化、科技感是贏得消費者未來選擇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關鍵。現階段看起來續航里程很重要,兩三年以後我認為這是基本的要求,反而科技感、智能化是打動消費者最重要的方式。

問:廣新上半年產銷量相比國內同行是比較幸福的,現在很多用戶是需要等待提車的,對於高品質的交付是不是造成用戶等待的因素之一?交付什麼時候可以跟得上訂單增長的需求?

肖勇:現在經常宣佈某個造車新勢力交付終於實現1萬臺了,我想問,1萬臺真的很多嗎?做汽車的都知道,沒有10萬臺年銷規模,品牌的生存都是個問題。汽車產業和其他的行業不太一樣,規模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在這裡講,萬臺交付對於我們來說,三個月就可以實現。周老師也提到,任何一個新產品上市時都會經歷產能爬坡的階段,不代表我不能生產出來,而是要保證質量和保證客戶需求的情況下,給客戶交付放心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我們的產能規劃是非常透明、非常科學的。

我們從6月份開始,每個月2000、3000、5000,我們爭取下個月可以做到5000,對我們的客戶既是負責任的態度,也是能及時交付給他們的態度。

再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插曲:

【1】到目前為止,所有交付給客戶的產品都是630系列的產品,這個數據是百分之百。很多同行的產品有500公里版本的,也有400公里版本的,一查數據,大部分賣的是400公里版本的,應該說超過60%甚至70%、80%比例,甚至有的公司百分之百都是400公里。

我們非常自豪的說,我們到目前為止交付給客戶的都是500公里的產品。400公里的產品我為什麼要說一下,我們需要到9月份以後才能交付給大家,這是生產組織和排期的問題。

【2】到目前為止我們交付的是510公里的產品,大家知道這是一個高端產品,我們的定製化率達到70%。大家關心你的定製化實現沒有?是噱頭還是真實在交付?目前70%的客戶是定製化的產品,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定製化不是噱頭。

問:我分別問古總、肖總各一個問題。我問古總的問題是,這些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基本上是自主品牌在競爭,今年車展之後,跨國汽車公司、合資公司的純電動車陸續要登臺了,您認為他們紛紛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廣汽新能源會如何應對?

我問肖總的問題,電動化、智能化,導致售後業務大幅度減少,傳統燃油車主要靠售後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廣汽新能源如果保證經銷商和合作夥伴的利潤空間?

古惠南:各大合資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內心也是挺歡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果要打開,肯定要搶燃油車的飯碗。新能源車到目前為止還是政策市場,如果政策不鼓勵,現在就完了。如果他們也介入,一定會帶來原材料供應格局會改變,配套設施會改變,原來孤軍奮戰,現在大家一起做,我走在前面的肯定撿便宜。像充電樁,那麼多人做,到時候別人建好的,也可以給我用,我不用全部建,電池、電機、電控,別人家建了我也可以共享。

汽車是共享資源很重要的行業,我希望他們趕快進入把這個行業帶動起來。

到目前為止不是和新能源汽車公司競爭,總有一天是要跟燃油車競爭,站在這個行業來說,我是歡迎的,打天下可以共享。

肖勇:作為您說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是營銷服務生態的重建的問題。老調重談,相信行業裡媒體老師在關心4S的模式到底能生存多久的問題。我相信所有的從業人員都有危機感,這種模式到底還能生存多久,或是他成為主流還有多長的時間?

目前,廣汽新能源的營銷模式已經在變化了。我們之前公開講過的,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已經在打造線上APP、線下25小時體驗中心。城市站、社區店的太陽月亮星星的佈局,加上線上APP的模式,相信這種模式也不是最終的模式,未來的營銷模式還包括新零售。我個人認為還沒有定型,還處於摸索的狀態,還不是最終的狀態,只不過大家邁出這一步,探索未來更高效,給客戶帶來更直接、更貼身的服務,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和事實。

這點來說,我們和經銷商夥伴做了很多的嘗試和創新,相信我們的經銷商夥伴可以轉變角色,不再是簡單的中間商和代理商,而是真正的做服務商,不僅僅是ToC端,還希望做To B端的業務轉型,都是要面臨的變化。

大家經常說以客戶為中心,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客戶為中心,只要負責銷售的人都會講“以客戶為中心”,知行合一真的做到這一點,遠遠比講這句話難得多。客戶是千變萬化的,要以客戶為中心,隨時響應他的需求。

傳統燃油車銷售不掙錢,靠售後服務賺錢,我認為未來的模式一定會變化。首先就是在這上面進行顛覆性的變化。還是以大家能理解的手機營銷模式進行比喻,你聽說哪一個手機品牌是靠售後服務養活的?其實已經指明瞭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所謂的後市場服務養活一個品牌,在這個時代不會存活太久。

未來科技、智能等創新引領客戶,刺激客戶新的消費點和願意買單的甜點,這樣的品牌模式,才會有生命力和發展下去。不是現在4S店就沒有未來和沒有活路,只是我們這個時候要開始思考還有多長時間,在什麼時候要進行變革。大家都在邁出這一步,有的人會說、有的人不說而已。有一點是要改變的,光靠售後服務的盈利是沒辦法支撐的。

問:剛才聽古總介紹對於質量的把控和造車的敬畏之心,非常值得尊重,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提升保值率的問題?

古惠南:保值率這兩年變化很快,現在新能源市場誕生的二手車公司跟前兩年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前幾年大家感覺新能源不保值?是因為電池的衰減太厲害。

早幾年電動車的發展,有換電的模式,早期很多人換掉,是因為電池不能快充,其次能量密度不行,里程衰減嚴重,大家用了一年、兩年以後,里程越來越少,衰減了。

那為什麼換電模式不行?就像自己家裡的電池,願意跟別人共用嗎?電池和煤氣罐不一樣,新煤氣罐和舊煤氣罐裝的容量是一樣的,老電池和新電池裝的容量卻是不一樣的。

以前電池佔車價值的比例很大,是因為電池不保值,不是因為車不保值。現在的電池技術發展,各項表現都很好了,所以怎麼樣提升殘值?主要看電池保不保值、電池的里程夠不夠。

問:古總、肖總好,當前主機廠造車的優勢是產業鏈整合和車型標定,大多數主機廠是通過與供應商(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智能汽車。未來發展的利潤點不是賣車,可能是以自動駕駛為基礎的交通出行、以車聯網用戶數據為主的新型發動機,主機廠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是怎樣的?傳統主機廠如何在發展中、變革中牢牢掌握話語權?新勢力標榜自動駕駛技術自己研發,車聯網用戶數據自己掌握,發展到一定程度,傳統主機廠和新勢力造車會不會形成衝突,這個時候如何應對新勢力造車的崛起?

古惠南: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首先,我認為目前新勢力都沒有在自己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無人駕駛會涉及到硬件、軟件,軟件首先是操作系統,我們國內誰有無人駕駛的操作系統?可能沒有,現在大家在做,還沒有應用。華為在做,相信華為可以做出來,在國家主導下做操作系統。

再說硬件,很多新勢力 PPT 造車的,哪個硬件是他自己工廠製作的?毫米波雷達、攝象頭還是激光雷達?誰有?都沒有。沒有,那嚴格來說就並不是自己做的。

我們實實在在思考這個行業怎麼發展。前幾天,趙福全院長跟我們交流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很有意思,“很多新勢力現在忽視硬件只做軟件,著不了地(因為自己沒有實體工廠的製造支撐);如果只有硬件沒軟件飛不起來(因為沒有軟件能力的新能源車是不能夠叫智能汽車的)。“未來怎麼發展?應該是尊重現在的汽車發展及製造規律、尊重生命安全、尊重這些技術現實,而且我們要提醒大家,要特別尊重硬件公司、尊重實體經濟,硬件公司跟軟件公司結合才有新能源車的未來,而不是單一隻是依靠一家做完。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7月28日,以“先人一步 智聯萬物”為主題的廣汽智能科技大會在深圳舉行。本次科技大會上,廣汽集團發佈了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包含了ADiGO自動駕駛系統、ADiGO智能物聯繫統,未來還將陸續推出ADiGO雲平臺、ADiGO大數據平臺等子系統;是一個由廣汽主導,騰訊、華為等多個戰略合作伙伴支持,自主研發的,集智能工廠生態、自動駕駛系統、物聯繫統於一身的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在會議前,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分享了對產業發展趨勢判斷、新能源市場分析和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三個方面的看法。會後,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先生;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先生接受了現場記者的採訪。

以下是演講和媒體採訪內容,高工車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做了部分修改。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古惠南:廣汽新能源這兩年經歷了很多,但行業的變化更多。我實事求是的跟大家講,這兩年的發展速度比我兩年前想得要快得多。

現在,我跟大家分享這兩年發生了什麼?我們對行業的變化有什麼思考?以及廣汽新能源有什麼付諸實踐的動作?

第一,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1、第四次科技革命

大家都知道,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數據、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科技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於汽車而言可能是顛覆性的革命,只不過我們好像感覺步伐沒那麼快,馬上我給大家看一些數據,你會發現比你想得快。

2、汽車產業“四化”變革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我們首先看一下“四化”。兩年前我做新能源的時候談“四化”,跟媒體溝通時,我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大家覺得“四化”未必是一個成熟的方向。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同行也未必完全同意“四化”。但是到了今天,你不同意也得同意,因為行業的發展步伐又變了。

補貼層面:前兩年新能源汽車主要依賴於政府補貼,現在補貼退坡了,靠補貼活不了。

技術層面:電動化剛剛起步,油改電車型,大家很多抱怨,充電要很久,充10個小時還充不滿,充十個小時跑一、兩百公里,所以在兩三年前,我覺得純電動車沒奔頭。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方面: 那時候L1只涉及車輛部分場景預警和單向運動的控制。比如,車道偏離及ACC等技術,ACC定速巡航其實就是“跟車技術”。兩年前我在德國開ACC,前車都拐彎了,它還在往前走,這就是兩年前的水平。現在L2級自動駕駛,只要有車道線,比如我們的AionS車型,它自己就可以跟隨,而且能實現單車道居中保持功能。

產品層面:前兩年沒有“純電動好車”,但現在部分新能源車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用戶層面:過去幾年純電動車沒有市場剛需,大多數用戶是因為搖不到燃油車號牌,只能買電動車。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主動買電動車的人多了。我到銷售店去,過去教師、律師、IT、公務員主動上門買自主品牌的很少,現在他們也來買了。

產業資本:社會資本曾經大量湧入新能源汽車,現在開始撤離。為什麼?因為補貼沒有了,就沒錢賺了,這個行業就變虛了。所以現在開始洗牌。

這是過去幾年行業內的變化。

3、電動化存在的五大痛點,已經陸續解決:

未來是多能源並存的局面,其中純電驅動是大勢所趨。現在有PHEV、HUV和FCV幾種類型,今天再來看,未來幾年繼續跑贏大勢的將是EV,這是我的判斷。為什麼我們覺得EV會跑贏大勢?兩年前我和各位媒體交流的時候,我說新能源車有五大痛點:續航、充電、成本、殘值、質量。兩年過去,整個行業發生很大變化。

第一個:續航里程,車端續航、快充問題已基本解決。

2017年主打300公里;2018年主打400公里;2019年Aion S主打500公里,9月份要推出超過600續航的AionLX。

總體來看,500公里NEDC續航里程將成為今年的主流。過去大家覺得新能源車不能超越燃油車,是因為續航里程問題解決不了。也有人說續航里程搞那麼長幹嘛?城裡300-400公里就夠了。但我們還是堅持一定要把續航里程搞上去,不搞上去,大家覺得這是因為技術是不過關,心中的焦慮就消除不了。現在擁有500公里,甚至600公里續航之後大家還有焦慮嗎?因此,我個人認為六百公里不一定成為主流,但是這個工作我們必須做,我們就是為了消除焦慮。

第二:快速充電,充電便利性問題是當前主要矛盾。過去磷酸鐵鋰時代,充一兩個小時跑一兩百公里,現在充電半小時可能就跑幾百公里。

從行業看,過去兩年電動車裡程快速增長、快充技術快速進步,解決了快充的問題,但因為快充需要充電樁配合,電網的配合,所以矛盾轉移到了充電上,並不是充電樁不夠,現在充電樁其實也很多,但充電樁的佈局不合理,造成充電不便利的問題。

比如有的城市多、有的城市少,有的一個區多,另外一個城市沒有,搞得很不方便。如果用戶家家有充電樁,電動車三、四百公里也夠用,但往往是出去找不到充電樁,現在隨著每個月一萬多個充電樁的增加,這個矛盾可以得到快速的改善。

總體上我認為這些解決還需要解決充電樁進小區的問題,只要政府下決心,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

第三:成本,電動車的成本高和殘值低的問題比較凸顯,但未來會逐步解決。

大家知道電動車和燃油車是翹翹板關係。燃油車隨著國IV到來,要增加整車製造成本,如果將來的油耗要達到4升以內的話,成本會增加更多。反觀純電動車,隨著技術進步規模擴大,它的成本逐步降低,一高一低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許再過三五年的時間,就會造成成本差距大幅減小。

電動車殘值問題可以隨著電池實現梯隊利用,能源安全得到改善,有效提升,這也是產業政策需要的。國家為什麼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國策?除了進步可期,也是未來智能化的需要和能源安全的需要。

第四:質量,質量痛點將逐步得到明顯改善

最近,新能源汽車的質量成了焦點的問題。其實新能源車出了很多的問題,是由於社會資本的介入,他們把新能源汽車作為載體來炒作,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得行業變得很亂。

以前,很多車企的電動車,為了增加續航里程,加上國家的補貼政策與能量密度掛鉤很深,很多的企業為了獲取補貼,同時為了快速迭代,很多技術不夠成熟,造成過去有很多的質量問題。

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隨著國家調整戰略,補貼退坡,白名單取消,電池行業可以讓全世界的電池技術資源在中國進行競爭,最後隨著能量密度和補貼掛鉤減少,續航充電問題得進一步解決。現在更好,這給了各個汽車廠一個機會,我們不用追求電池快速的迭代,而是利用現有的技術做得更安全、更成熟,同時通過規模效應把成本降下來。

我認為,今年補貼政策的退坡,同時開放電池技術與引入給全世界,給改善車的質量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第五:智能化,5G將加速自動駕駛和萬物互聯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天生就是做自動駕駛最好的載體。隨著5G的到來,會加速自動駕駛和推進萬物互聯,這個速度會比我們預想得快。未來將會是電動車EV+智能網聯ICV,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結合將會成為未來技術的主流。

ICV將是智能生態系統,關鍵是流量。現在的智能網聯,是初級階段,真正的智能網聯要等到5G部署,而5G,關鍵要看流量。

現在汽車上有很多互聯繫統,但是賺不了錢,送給老百姓可以,加錢他就不要。未來是如何解決實時流量的問題,讓用戶願意花錢消費,否則這個技術的進步也是白搭。

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需要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大家知道無人駕駛的到來、智能網聯的到來、智能汽車就不僅僅是一臺汽車。無人駕駛的到來,伴隨的是國家對於高清地圖、智能網絡系統的國家的管理。汽車廠應該做什麼?汽車廠將會主導自動駕駛的軟件技術、硬件技術和數據。我個人認為只是汽車廠來主導數據也是做不到的,大數據也應該交給國家,交給私人企業,我想國家也會認為不安全。

無人駕駛之後才有真正意義的共享出行。無人駕駛以後,真正實現V2X。如果完全的共享汽車,像摩拜單車的運營方式,就必須是無人駕駛的到來。

共享汽車會不會變成交通局管理的公共汽車?可能是不用你開的公共小車?我們講個性化,也可能大部分沒有個性設計,小部分有個性設計。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我覺得有十年時間差不多。共享炒了幾年沒起來,現在大家在進軍移動出行,應該算“半共享”,真正的共享要等到無人駕駛。

第二,新能源市場情況分析:

目前,新能源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那廣汽新能源在做什麼?我們推出以我們為代表的Aion車型,它已經全面超越燃油車的性能。

新能源汽車行業現在已經進入高質量的發展階段。而消費已經升級,過去A0級為主的市場,轉向A0以及A1的市場,市場在升級。

區域看,主要市場在六大城市,但其它地區增長加快。北上廣深杭津是主流市場,新興市場行業客戶崛起,帶動更多地區新能源發展。

用戶類型來看,行業客戶依然是主流,目前,出租車、網約車還佔很多,私人市場爆發點還有賴於痛點的解決,可能需要三年、五年,未來幾年新能源車的增長是肯定的

政策上看,補貼大幅退坡,白名單廢止,行業加速洗牌。最近一段時期,貴金屬成本下降很快,以前各種資本炒上游原材料成本虛高,現在很多車廠開始不行了,原材料不用搶購,原材料的成本降低,這會加速洗牌的到來。

第三、廣汽新能源的創新發展:

創新讓廣汽新能源走到了時代前沿。在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通過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我們在傳祺時代的積累,自主品牌廣汽已經超過十年。廣汽新能源並不是只有兩年的歷史,我們有十幾年的歷史沉澱。我們通過這兩年專人專職做專事以後,我們進入新制造、新生態、新科技、新體系、新產品的“五新”時代。今天我把“五新”展開,幾大痛點怎麼做,我會分享給大家。

第一:打造純電專屬平臺GEP,擺脫“油改電”限制。

續航里程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包括主流的專家說,你續航長一點有什麼難的,裝多點電池不就行嗎?這是他把問題簡單化了。電池不是你想裝的就裝的,裝不了。裝完就算成功了嗎?電池不合格不安全。為什麼市場上出現一些電池安全問題?就是因為想走捷徑,認為改裝一下就可以。

兩年前我們在琢磨,裝多點電池不行嗎?市場上還有很多油改電車型是座椅下放電池,電池是不規則的,導致坐在車上腿都伸不直。

最早我們的研究院也是這樣做的,我說,這樣的車送給我我都不要,以犧牲用戶的舒適性為基礎的產品,能賣給誰呢?

現在,我們的電池是平的,電池平整以後,底盤比較均勻,更安全,車的性能也更好。而且也有利於外型設計,為什麼專屬平臺的車看起來特別好看?就像女孩子的腿比人家長,一樣的道理。

第二:用科技創新解決痛點,並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為什麼廣汽新造自己的專用平臺?廣汽新能源的電動車不用裝那麼多的電池,為什麼續航里程還那麼長?補貼退坡以後很多車不賣了,我們的車還在大賣?因為我們在做技術創新。

比如風阻只有0.245,大家都明白風阻減少0.001的風阻,就能增加里程4公里。我為什麼做這樣的事情?不是我們傻,我們是提前應對補貼退坡。我們帶給老百姓的純電車比燃油車好。

兩年前我們預測,未來將如何考核電動車?我認為會考核“電耗”,就像燃油車考核油耗。電耗肯定是下一步新能源車的考核指標。兩年前我們就在研究這個問題,能不能我們的電耗比別人低,電耗的效率比人家高?現在我們推出領先的三合一的電驅,我沒有電纜連接,我的效率比人家高,重量比人家輕。

全球最領先的三合一電驅,我們和日本、歐洲兩家最先進的技術夥伴合作,所以我們是全球唯一的三合一的電驅。

第三:領先的動力電池和管理系統。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很多在座的記者是北京來的,冬天北京零下20度,電池就零下20度。大家知道電池怕冷,那麼電池就需要溫控系統。我們從一開始,就要電池工作溫度在25度,因此花了很多的錢做研發。

冗餘式設計:汽車電池向人一樣,又怕飽又怕餓,我們的管理系統是控制車不過充、不過放。現在大家為了追求快速充電,那麼快,想證明什麼?電池跟人一樣,慢慢充是可以的,充快了不行。因為跑百米跑不久,電池也是這樣,不能總跑百米。

總體上,電池充電不是速度快就好,也不是快就不行。電池只有10%到20%電量的時候,要慢充;如果到電量有90%的時候,要慢充。中間電量的時候,可以快一點,電快滿的時候,就慢慢充。

做安全的純電動車,BMS管理系統很重要。舉個例子,我們的車插到充電樁,首先測出來的電壓和電流穩不穩,如果不穩的話,馬上斷掉不充,現在我們的每一臺車的電壓、電池、溫度、衰減多少我們都清清楚楚,因為我們做了遠程技術數據監控。現在有多少個廠家有能力監控這個數據?我們如果發現的電池有異常,可以實現提前召回。前幾天,我們監控到一臺車電池溫度異常,反饋給經銷商通知用戶,發現他們的電池果然出問題了,及時得到了維護,避免了道路風險。

第四: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隨著資本的退出,隨著無序競爭企業的淘汰,剩下的企業都會把質量做好。

例如廣汽在輕量化技術方面的研究。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車的核心成本是電機、電控、以及電池電控相關的管理系統,佔了絕大部分。如果材料價格降下來,就可以少裝電池,電耗的效率可以提升。所以對輕量化技術研究有利於開發出更好的車輛。

但多種材料也會帶來一些技術難題,我們用的新材料,焊接工藝不一樣、塗裝工藝不一樣,都需要下功夫。

總體上來看,廣汽新建新能源工廠做全新的新能源汽車。我們不是比別人高明什麼,我們希望讓中國汽車行業一下子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抱負!老百姓們也不傻,他們看得出我們的誠意。

剛才花了很多時間講質量,歡迎各位有時間到我們工廠,跟大家詳細介紹我們的質量體系,會對我們有更好的瞭解。

第五:開創大規模互動式定製新模式。

這兩年我們還做了一個創新--定製化。很多記者問定製化是不是個噱頭,真的可以做到嗎?

我現在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做成了,並且已經在交付,我們有超過1萬多個定製選擇方式,在座可以嘗試一下定製功能,下載一個廣汽新能源APP就可以定製,我現在已經做了。

大家會說,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我認為,現在是後工業時代,現在的工業已經滿足甚至超越人的需求。我們都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有個性化,個性化對於車的追求就是需要個性化的定製。

我們所做的東西全部都是對應用戶的需求考量。大家別小看這個問題,你要定製車的設計,要滿足定製,裝這個燈和不裝這個燈,線數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座椅,主機廠不是換皮革就行,還要看安全氣囊可不可以爆,能不能保證十年不變色,或是變色是否符合標準,不能像市場上改裝一樣,改完以後,好不好是車主自己的事,我們要對消費者的安全負責、環保負責,所以要做大量的試驗。

第六:打造全球領先智能生態標杆工廠。

因為需要有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我們建了現代化工廠。像鋼鋁車身、數字化自主決策、互動式定製、能源綜合利用。我們的太陽能可以供給工廠15%的用電,我們的幾十臺員工的交通車都是電動大巴。

第七:創新營銷服務新生態,開創用戶關係新模式。

營銷服務創新也是我們思考很多的問題,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生態,大家有機會可以去一下北京25小時體驗店。

客戶到4S店可以改變他的消費模式、購買模式和體驗模式,以及跟客戶聯繫的新紐帶。我們希望建立這樣的生態。當然我們這個生態現在還在不斷的建設中,現在各個店都在不斷建設、不斷改進,我們希望打造成能讓客戶每天多一個小時的生活體驗,所以我們叫做“25小時體驗中心“。

第八:APP服務價值不斷延伸,成為傳遞價值的核心平臺。

我們為什麼要打造APP?大家現在總想線上代替線下,我們本意並沒有想通過APP把我們的實體店取消,或是代替它。

我們早期的思想,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汽車廠,當你買了車的之後,你覺得這個車廠有提供過服務給你嗎?給你提供服務的是4S店,4S店是主機廠嗎?不是,他只是合作方。

到目前為止,世界絕大多數的車廠都沒有提供服務給用戶,主機廠口口聲聲說服務客戶,車子有問題了,他讓4S店出面,他怕處理不好消費者關係。

我們現在的APP打通了客戶聯繫,你買了我的車,你下載我的APP,我就給你註冊一個賬號,至少有四個人在同時為你提供服務,主機廠可以直接服務到客戶,你的抱怨不僅到廠,甚至總經理都可以知道,服務體驗更好。

總體上,我們本意是通過APP,提供給用戶最新、最好、最貼心的服務。

通過實踐的結果,超出了預期,現在很多的客戶會到APP上談他的想法、他的建議,提供了很多的數據,這是我們的額外收穫,這是我們以前沒想到的。

我認為這是創新的結果,也給廣汽新能源未來的提升創造了很好的基礎,通過價值不斷的延伸成為傳遞價值的核心平臺。

借這個機會談談我個人的願望,希望這個企業成為世界領先和社會信賴的綠色智慧移動價值創造者,同時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我們在這個行業甚至在全球,我們能夠在汽車“四化”方面實現引領。

媒體問答環節:

古總、肖總好,我們看到今天活動的主題是“728Aion Day”,Aion是不是會成為廣汽新能源獨立的品牌?或是我們廣汽新能源的品牌就叫Aion?吉利的新能源品牌大家也都知道,長城也有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廣汽對外宣傳是廣汽新能源,未來品牌有沒有新的考量?

古惠南:集團發展新能源的時候還是希望把傳祺品牌做大。我們共同的品牌還是廣汽傳祺,我們的車尾標還是廣汽傳祺。今天為什麼叫做“Aion Day”,它是新能源車的標誌,我們希望把新能源車作為燃油車的區分,我們還是希望帶給用戶這樣的概念和印象,獨立出來重點宣傳Aion,可以對新能源車有獨立宣傳的渠道,目前還是希望通過新能源車襯托廣汽傳祺品牌的發展,這是基本的思路,謝謝大家!

問:現在很多人都將新能源定為第二選擇,只適合於城市代步,不適合遠行出遊,主要是續航里程帶來的焦慮。新能源什麼時候才能與燃油車並肩成為家庭首選?

肖勇:里程焦慮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我們續航里程希望越來越高、越高越好的水平,到了一定峰值,比如說充電的便捷以及充電時長、充電效率是相掛鉤的,可能就會迴歸到比較理性的狀態。就像您剛才所說的,在城市裡使用300公里續航里程就夠了,每天50公里,一個星期300公里不到,已經實現一週一充。

您提到的里程焦慮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還會有其他因素影響到家庭客戶選擇電動汽車,將純電動汽車作為第二輛車的選擇,我覺得代表一部分客戶的需求。

比如說我們拿手機舉例,不同的時間段,有階段性的需求。

現在智能手機出來,很多人詬病的是電池不能更換,它是固定的電池。還有一些品牌,充一次電可以用二十天,所謂的超長待機,電池可以支持手機使用多長時間是很重要的賣點。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出現以後,每天都要充電,甚至衍生出充電寶。即使有這些痛點,它們也取代了老爺機。

續航里程只是暫時的痛點,未來會成為最基本的要求。

續航到500、600、700公里,大家已經沒有這個焦慮了,但是電池續航里程越長,成本越高,這個時候誰願意花大價錢揹著一塊電池滿城市跑?像普通燃油車200升的油箱,就算能跑1200公里,又能代表什麼呢?不能代表先進。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續航里程越高越好,到了600、700就要回歸理性,和他真實使用的場景就會有很大的關係。

到了2019年,續航里程才400起步,我們500 公里已經領先了一步,接下來會有很多500公里的產品出來,這個時候就會發現,續航里程不是客戶的首選,他選的重點是“你的車夠不夠科技、夠不夠智能?

智能手機為什麼可以取代老爺機?它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智能化、科技感是贏得消費者未來選擇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關鍵。現階段看起來續航里程很重要,兩三年以後我認為這是基本的要求,反而科技感、智能化是打動消費者最重要的方式。

問:廣新上半年產銷量相比國內同行是比較幸福的,現在很多用戶是需要等待提車的,對於高品質的交付是不是造成用戶等待的因素之一?交付什麼時候可以跟得上訂單增長的需求?

肖勇:現在經常宣佈某個造車新勢力交付終於實現1萬臺了,我想問,1萬臺真的很多嗎?做汽車的都知道,沒有10萬臺年銷規模,品牌的生存都是個問題。汽車產業和其他的行業不太一樣,規模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在這裡講,萬臺交付對於我們來說,三個月就可以實現。周老師也提到,任何一個新產品上市時都會經歷產能爬坡的階段,不代表我不能生產出來,而是要保證質量和保證客戶需求的情況下,給客戶交付放心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我們的產能規劃是非常透明、非常科學的。

我們從6月份開始,每個月2000、3000、5000,我們爭取下個月可以做到5000,對我們的客戶既是負責任的態度,也是能及時交付給他們的態度。

再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插曲:

【1】到目前為止,所有交付給客戶的產品都是630系列的產品,這個數據是百分之百。很多同行的產品有500公里版本的,也有400公里版本的,一查數據,大部分賣的是400公里版本的,應該說超過60%甚至70%、80%比例,甚至有的公司百分之百都是400公里。

我們非常自豪的說,我們到目前為止交付給客戶的都是500公里的產品。400公里的產品我為什麼要說一下,我們需要到9月份以後才能交付給大家,這是生產組織和排期的問題。

【2】到目前為止我們交付的是510公里的產品,大家知道這是一個高端產品,我們的定製化率達到70%。大家關心你的定製化實現沒有?是噱頭還是真實在交付?目前70%的客戶是定製化的產品,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定製化不是噱頭。

問:我分別問古總、肖總各一個問題。我問古總的問題是,這些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基本上是自主品牌在競爭,今年車展之後,跨國汽車公司、合資公司的純電動車陸續要登臺了,您認為他們紛紛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廣汽新能源會如何應對?

我問肖總的問題,電動化、智能化,導致售後業務大幅度減少,傳統燃油車主要靠售後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廣汽新能源如果保證經銷商和合作夥伴的利潤空間?

古惠南:各大合資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內心也是挺歡迎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果要打開,肯定要搶燃油車的飯碗。新能源車到目前為止還是政策市場,如果政策不鼓勵,現在就完了。如果他們也介入,一定會帶來原材料供應格局會改變,配套設施會改變,原來孤軍奮戰,現在大家一起做,我走在前面的肯定撿便宜。像充電樁,那麼多人做,到時候別人建好的,也可以給我用,我不用全部建,電池、電機、電控,別人家建了我也可以共享。

汽車是共享資源很重要的行業,我希望他們趕快進入把這個行業帶動起來。

到目前為止不是和新能源汽車公司競爭,總有一天是要跟燃油車競爭,站在這個行業來說,我是歡迎的,打天下可以共享。

肖勇:作為您說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是營銷服務生態的重建的問題。老調重談,相信行業裡媒體老師在關心4S的模式到底能生存多久的問題。我相信所有的從業人員都有危機感,這種模式到底還能生存多久,或是他成為主流還有多長的時間?

目前,廣汽新能源的營銷模式已經在變化了。我們之前公開講過的,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已經在打造線上APP、線下25小時體驗中心。城市站、社區店的太陽月亮星星的佈局,加上線上APP的模式,相信這種模式也不是最終的模式,未來的營銷模式還包括新零售。我個人認為還沒有定型,還處於摸索的狀態,還不是最終的狀態,只不過大家邁出這一步,探索未來更高效,給客戶帶來更直接、更貼身的服務,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和事實。

這點來說,我們和經銷商夥伴做了很多的嘗試和創新,相信我們的經銷商夥伴可以轉變角色,不再是簡單的中間商和代理商,而是真正的做服務商,不僅僅是ToC端,還希望做To B端的業務轉型,都是要面臨的變化。

大家經常說以客戶為中心,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客戶為中心,只要負責銷售的人都會講“以客戶為中心”,知行合一真的做到這一點,遠遠比講這句話難得多。客戶是千變萬化的,要以客戶為中心,隨時響應他的需求。

傳統燃油車銷售不掙錢,靠售後服務賺錢,我認為未來的模式一定會變化。首先就是在這上面進行顛覆性的變化。還是以大家能理解的手機營銷模式進行比喻,你聽說哪一個手機品牌是靠售後服務養活的?其實已經指明瞭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所謂的後市場服務養活一個品牌,在這個時代不會存活太久。

未來科技、智能等創新引領客戶,刺激客戶新的消費點和願意買單的甜點,這樣的品牌模式,才會有生命力和發展下去。不是現在4S店就沒有未來和沒有活路,只是我們這個時候要開始思考還有多長時間,在什麼時候要進行變革。大家都在邁出這一步,有的人會說、有的人不說而已。有一點是要改變的,光靠售後服務的盈利是沒辦法支撐的。

問:剛才聽古總介紹對於質量的把控和造車的敬畏之心,非常值得尊重,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提升保值率的問題?

古惠南:保值率這兩年變化很快,現在新能源市場誕生的二手車公司跟前兩年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前幾年大家感覺新能源不保值?是因為電池的衰減太厲害。

早幾年電動車的發展,有換電的模式,早期很多人換掉,是因為電池不能快充,其次能量密度不行,里程衰減嚴重,大家用了一年、兩年以後,里程越來越少,衰減了。

那為什麼換電模式不行?就像自己家裡的電池,願意跟別人共用嗎?電池和煤氣罐不一樣,新煤氣罐和舊煤氣罐裝的容量是一樣的,老電池和新電池裝的容量卻是不一樣的。

以前電池佔車價值的比例很大,是因為電池不保值,不是因為車不保值。現在的電池技術發展,各項表現都很好了,所以怎麼樣提升殘值?主要看電池保不保值、電池的里程夠不夠。

問:古總、肖總好,當前主機廠造車的優勢是產業鏈整合和車型標定,大多數主機廠是通過與供應商(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智能汽車。未來發展的利潤點不是賣車,可能是以自動駕駛為基礎的交通出行、以車聯網用戶數據為主的新型發動機,主機廠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是怎樣的?傳統主機廠如何在發展中、變革中牢牢掌握話語權?新勢力標榜自動駕駛技術自己研發,車聯網用戶數據自己掌握,發展到一定程度,傳統主機廠和新勢力造車會不會形成衝突,這個時候如何應對新勢力造車的崛起?

古惠南: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首先,我認為目前新勢力都沒有在自己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無人駕駛會涉及到硬件、軟件,軟件首先是操作系統,我們國內誰有無人駕駛的操作系統?可能沒有,現在大家在做,還沒有應用。華為在做,相信華為可以做出來,在國家主導下做操作系統。

再說硬件,很多新勢力 PPT 造車的,哪個硬件是他自己工廠製作的?毫米波雷達、攝象頭還是激光雷達?誰有?都沒有。沒有,那嚴格來說就並不是自己做的。

我們實實在在思考這個行業怎麼發展。前幾天,趙福全院長跟我們交流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很有意思,“很多新勢力現在忽視硬件只做軟件,著不了地(因為自己沒有實體工廠的製造支撐);如果只有硬件沒軟件飛不起來(因為沒有軟件能力的新能源車是不能夠叫智能汽車的)。“未來怎麼發展?應該是尊重現在的汽車發展及製造規律、尊重生命安全、尊重這些技術現實,而且我們要提醒大家,要特別尊重硬件公司、尊重實體經濟,硬件公司跟軟件公司結合才有新能源車的未來,而不是單一隻是依靠一家做完。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新能源汽車要高質量發展了,這家企業先火一把,看他怎麼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