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賣不出去咋辦?你“看不懂”的新造車企業有他們另類的賺錢方式'

"
"
車賣不出去咋辦?你“看不懂”的新造車企業有他們另類的賺錢方式

每個新造車企業都有自己一套的邏輯。蔚來是以用戶為核心,認為服務即一切商業模式的源頭,因而在蔚來的商業邏輯中,其一切佈局都是圍繞著用戶來的。從品牌店到充電車,再到車主俱樂部,蔚來大思路是做服務。威馬的想法有一點不一樣,威馬先將產品做到極致,這個極致是成本與品質的平衡,其優秀的產品成本控制能力甚至將一些傳統的大集團甩在後面。優秀的產品獲得人戶認可,繼而實現良性互動,威馬的基本邏輯是做產品。如此,在眾多的新造車企業中,每一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商業邏輯。

有一些企業,在商業邏輯中,目標已經不是造車。比如華人運通,造車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車只是一個小環節,他們的目標是拿下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的建設。簡單來說,C端的消費可能不是目標,而獲得來自政府的訂單,從B端賺錢才是真實的意圖。華人運通說,在這一塊他們成立才一年多就賺錢了,是不是很意外?這可能是新造車企業中第一個真正賺到錢的公司。

還有很大一部分公司,他們造車的目的是來實現自己商業的閉環或者說是延伸。比如大華控股,這個做監控全球第二的企業,前不久還出現在美國製裁中國企業名單中。大華的創始人來造車,當然不會少了大華的支持,也更不會少了大華的技術。他們的所建立的名為“零跑”的汽車,其中最驕傲的部門就是大華的技術,這主要體現在圖像處理技術等方面。零跑對面公開稱,大華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研究院、芯片研究院以及5000多科研人員,是零跑的“智庫”。

從僅僅在B端獲得政府採購等大客戶市場已經不夠,大華與零跑之間技術延伸也是未來的業務延伸。同樣的,還有董明珠和格力,董明珠想把格力的空調技術用在汽車上,實現業務板塊的擴大。而諸如恆大、寶能等、華夏幸福等,他們也在試圖將小鎮經營和汽車概念結合。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鵬汽車的目標也是阿里戰線擴張。作為阿里系造車的典型代表,小鵬被認為是阿里在BAT搶奪汽車入口的關鍵佈局。小鵬汽車是斑馬、高德之後,在汽車領域的接口搶佔著。

作為業務線延伸的另一個代表是神州租車。這個每年消耗龐大汽車的汽車出行公司,在2017年決意自己造車。神州的盤算是,一年自己消耗的汽車至少超過5萬輛,反正都是要買的,為什麼不買自己造的車呢?於是先要入股長江汽車,後來花費百億元買下了寶沃汽車。其實寶能旗下也有一個出行公司,寶能的邏輯和神州有相似之處,但具體商業模式不一樣。

"
車賣不出去咋辦?你“看不懂”的新造車企業有他們另類的賺錢方式

每個新造車企業都有自己一套的邏輯。蔚來是以用戶為核心,認為服務即一切商業模式的源頭,因而在蔚來的商業邏輯中,其一切佈局都是圍繞著用戶來的。從品牌店到充電車,再到車主俱樂部,蔚來大思路是做服務。威馬的想法有一點不一樣,威馬先將產品做到極致,這個極致是成本與品質的平衡,其優秀的產品成本控制能力甚至將一些傳統的大集團甩在後面。優秀的產品獲得人戶認可,繼而實現良性互動,威馬的基本邏輯是做產品。如此,在眾多的新造車企業中,每一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商業邏輯。

有一些企業,在商業邏輯中,目標已經不是造車。比如華人運通,造車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車只是一個小環節,他們的目標是拿下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的建設。簡單來說,C端的消費可能不是目標,而獲得來自政府的訂單,從B端賺錢才是真實的意圖。華人運通說,在這一塊他們成立才一年多就賺錢了,是不是很意外?這可能是新造車企業中第一個真正賺到錢的公司。

還有很大一部分公司,他們造車的目的是來實現自己商業的閉環或者說是延伸。比如大華控股,這個做監控全球第二的企業,前不久還出現在美國製裁中國企業名單中。大華的創始人來造車,當然不會少了大華的支持,也更不會少了大華的技術。他們的所建立的名為“零跑”的汽車,其中最驕傲的部門就是大華的技術,這主要體現在圖像處理技術等方面。零跑對面公開稱,大華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研究院、芯片研究院以及5000多科研人員,是零跑的“智庫”。

從僅僅在B端獲得政府採購等大客戶市場已經不夠,大華與零跑之間技術延伸也是未來的業務延伸。同樣的,還有董明珠和格力,董明珠想把格力的空調技術用在汽車上,實現業務板塊的擴大。而諸如恆大、寶能等、華夏幸福等,他們也在試圖將小鎮經營和汽車概念結合。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鵬汽車的目標也是阿里戰線擴張。作為阿里系造車的典型代表,小鵬被認為是阿里在BAT搶奪汽車入口的關鍵佈局。小鵬汽車是斑馬、高德之後,在汽車領域的接口搶佔著。

作為業務線延伸的另一個代表是神州租車。這個每年消耗龐大汽車的汽車出行公司,在2017年決意自己造車。神州的盤算是,一年自己消耗的汽車至少超過5萬輛,反正都是要買的,為什麼不買自己造的車呢?於是先要入股長江汽車,後來花費百億元買下了寶沃汽車。其實寶能旗下也有一個出行公司,寶能的邏輯和神州有相似之處,但具體商業模式不一樣。

車賣不出去咋辦?你“看不懂”的新造車企業有他們另類的賺錢方式

同理,造汽車零部件的也希望造車,做汽車軟件的也希望硬件自己來,汽車原材料上下游的也對此蠢蠢欲動。典型的代表是多氟多、京威股份等,但這兩個造車的命運都不太好,如今一個陷入困境一個已經放棄了造車。在造車的邏輯上,還有一些出乎意料外的事情,比如新特汽車,這家新造車企業將自己定位在深耕西南三省。這對於大多數吧目標瞄準全球的車企來說,有點意外。

新特有一些很另類的想法,除了聚焦在西南三省,其在出行戰略上也和其他企業試圖打造自己的出行平臺想法不一樣。新特在這三個省拿下了網約車牌照,這家公司認為牌照未來會比較稀缺,而掌握車隊將是資源所在。新特的出行是建立車隊,併為出行平臺提供在本地的“司機+車隊”。這是可能讓外界有點迷惑,這到底是一家怎樣的新造車企業?

如果說多達上百家的造車企業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什麼,第一個就是新商業模式。他們幾乎每一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並將之付諸實踐,這是走向電動車時代很好的嘗試,並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但擺在面前的問題並不簡單的是商業模式,要讓一個商業模式完成的運轉,中國汽車仍需要技術的突破。在商業模式探索之外,我們希望能夠有企業能夠在技術上實現突圍,並由此脫穎而出。

"
車賣不出去咋辦?你“看不懂”的新造車企業有他們另類的賺錢方式

每個新造車企業都有自己一套的邏輯。蔚來是以用戶為核心,認為服務即一切商業模式的源頭,因而在蔚來的商業邏輯中,其一切佈局都是圍繞著用戶來的。從品牌店到充電車,再到車主俱樂部,蔚來大思路是做服務。威馬的想法有一點不一樣,威馬先將產品做到極致,這個極致是成本與品質的平衡,其優秀的產品成本控制能力甚至將一些傳統的大集團甩在後面。優秀的產品獲得人戶認可,繼而實現良性互動,威馬的基本邏輯是做產品。如此,在眾多的新造車企業中,每一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商業邏輯。

有一些企業,在商業邏輯中,目標已經不是造車。比如華人運通,造車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車只是一個小環節,他們的目標是拿下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的建設。簡單來說,C端的消費可能不是目標,而獲得來自政府的訂單,從B端賺錢才是真實的意圖。華人運通說,在這一塊他們成立才一年多就賺錢了,是不是很意外?這可能是新造車企業中第一個真正賺到錢的公司。

還有很大一部分公司,他們造車的目的是來實現自己商業的閉環或者說是延伸。比如大華控股,這個做監控全球第二的企業,前不久還出現在美國製裁中國企業名單中。大華的創始人來造車,當然不會少了大華的支持,也更不會少了大華的技術。他們的所建立的名為“零跑”的汽車,其中最驕傲的部門就是大華的技術,這主要體現在圖像處理技術等方面。零跑對面公開稱,大華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研究院、芯片研究院以及5000多科研人員,是零跑的“智庫”。

從僅僅在B端獲得政府採購等大客戶市場已經不夠,大華與零跑之間技術延伸也是未來的業務延伸。同樣的,還有董明珠和格力,董明珠想把格力的空調技術用在汽車上,實現業務板塊的擴大。而諸如恆大、寶能等、華夏幸福等,他們也在試圖將小鎮經營和汽車概念結合。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鵬汽車的目標也是阿里戰線擴張。作為阿里系造車的典型代表,小鵬被認為是阿里在BAT搶奪汽車入口的關鍵佈局。小鵬汽車是斑馬、高德之後,在汽車領域的接口搶佔著。

作為業務線延伸的另一個代表是神州租車。這個每年消耗龐大汽車的汽車出行公司,在2017年決意自己造車。神州的盤算是,一年自己消耗的汽車至少超過5萬輛,反正都是要買的,為什麼不買自己造的車呢?於是先要入股長江汽車,後來花費百億元買下了寶沃汽車。其實寶能旗下也有一個出行公司,寶能的邏輯和神州有相似之處,但具體商業模式不一樣。

車賣不出去咋辦?你“看不懂”的新造車企業有他們另類的賺錢方式

同理,造汽車零部件的也希望造車,做汽車軟件的也希望硬件自己來,汽車原材料上下游的也對此蠢蠢欲動。典型的代表是多氟多、京威股份等,但這兩個造車的命運都不太好,如今一個陷入困境一個已經放棄了造車。在造車的邏輯上,還有一些出乎意料外的事情,比如新特汽車,這家新造車企業將自己定位在深耕西南三省。這對於大多數吧目標瞄準全球的車企來說,有點意外。

新特有一些很另類的想法,除了聚焦在西南三省,其在出行戰略上也和其他企業試圖打造自己的出行平臺想法不一樣。新特在這三個省拿下了網約車牌照,這家公司認為牌照未來會比較稀缺,而掌握車隊將是資源所在。新特的出行是建立車隊,併為出行平臺提供在本地的“司機+車隊”。這是可能讓外界有點迷惑,這到底是一家怎樣的新造車企業?

如果說多達上百家的造車企業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什麼,第一個就是新商業模式。他們幾乎每一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並將之付諸實踐,這是走向電動車時代很好的嘗試,並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但擺在面前的問題並不簡單的是商業模式,要讓一個商業模式完成的運轉,中國汽車仍需要技術的突破。在商業模式探索之外,我們希望能夠有企業能夠在技術上實現突圍,並由此脫穎而出。

車賣不出去咋辦?你“看不懂”的新造車企業有他們另類的賺錢方式

新造車企業目前的交付量都不太高,由於統計口徑不同,排名有所不同。保監會最近公佈的造車企業機動車交強險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威馬EX5以累計交強險上牌量8548輛的成績位居第一,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緊隨其後。其中,小鵬汽車G3上半年累計交強險上牌量為8494輛,位居第二;蔚來汽車ES6、ES8兩款車的上半年累計上牌量為7656輛;哪吒N01累計交強險上牌量3814輛,排在第四,而其他車型均未超過1000輛。

值得注意的是,在乘聯會統計的2018年上半年銷量中,新造車企業銷量僅為4544輛,在整個新能源汽車中僅佔比1.3%。其中,雲度和電咖汽車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半年銷量分別達2261輛和1953輛。在2019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企業整體銷量有所增長,這緣於交付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截至目前,已經實現交付的有9家,包括蔚來、威馬、小鵬、合眾、新特、雲度、前程、電咖和零跑汽車。

不過,從商業模式來看,別人不賣車似乎也是可以賺錢,從製造端來賺錢似乎是最傳統的方式,畢竟這是一個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時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