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幾何 A 的智能配置用起來怎麼樣?

那麼在「智能」的層面呢?

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幾何 A 的大膽和激進主要就集中在車內人機交互方面,交互介質分為三種:一塊 4.2 英寸的儀表屏、一塊 12.3 英寸中控屏,再加上高配車型上的一塊 8 英寸 W-HUD 抬頭顯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幾何 A 的智能配置用起來怎麼樣?

那麼在「智能」的層面呢?

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幾何 A 的大膽和激進主要就集中在車內人機交互方面,交互介質分為三種:一塊 4.2 英寸的儀表屏、一塊 12.3 英寸中控屏,再加上高配車型上的一塊 8 英寸 W-HUD 抬頭顯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實際用下來感覺怎麼樣?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太舒服的地方。前一陣我寫過一篇名為《HUD:路在何方?》的文章,就引用過幾何 A 的例子,它的這塊 HUD,確實在清晰度和顯示內容上做得比較好,同時也和那塊小儀表屏做到了信息顯示上的互補。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幾何 A 的智能配置用起來怎麼樣?

那麼在「智能」的層面呢?

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幾何 A 的大膽和激進主要就集中在車內人機交互方面,交互介質分為三種:一塊 4.2 英寸的儀表屏、一塊 12.3 英寸中控屏,再加上高配車型上的一塊 8 英寸 W-HUD 抬頭顯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實際用下來感覺怎麼樣?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太舒服的地方。前一陣我寫過一篇名為《HUD:路在何方?》的文章,就引用過幾何 A 的例子,它的這塊 HUD,確實在清晰度和顯示內容上做得比較好,同時也和那塊小儀表屏做到了信息顯示上的互補。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但是儀表屏就有點問題。首先,因為屏幕尺寸較小,所以它比我們常見的液晶儀表要「矮」很多,駕駛時如果要看儀表盤,就要把視線更多的下移,往小了說叫「彆扭」,往大了說叫「影響行車安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是建議買標配 HUD 的高配車型。第二,這塊儀表屏不僅具有信息顯示的功能,一些功能設置的操作也要通過它配合方向盤按鍵來完成,比如對駕駛輔助系統的設置。但是操作邏輯有點兒擰巴,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幾何 A 的智能配置用起來怎麼樣?

那麼在「智能」的層面呢?

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幾何 A 的大膽和激進主要就集中在車內人機交互方面,交互介質分為三種:一塊 4.2 英寸的儀表屏、一塊 12.3 英寸中控屏,再加上高配車型上的一塊 8 英寸 W-HUD 抬頭顯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實際用下來感覺怎麼樣?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太舒服的地方。前一陣我寫過一篇名為《HUD:路在何方?》的文章,就引用過幾何 A 的例子,它的這塊 HUD,確實在清晰度和顯示內容上做得比較好,同時也和那塊小儀表屏做到了信息顯示上的互補。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但是儀表屏就有點問題。首先,因為屏幕尺寸較小,所以它比我們常見的液晶儀表要「矮」很多,駕駛時如果要看儀表盤,就要把視線更多的下移,往小了說叫「彆扭」,往大了說叫「影響行車安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是建議買標配 HUD 的高配車型。第二,這塊儀表屏不僅具有信息顯示的功能,一些功能設置的操作也要通過它配合方向盤按鍵來完成,比如對駕駛輔助系統的設置。但是操作邏輯有點兒擰巴,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較小的儀表盤,視覺位置也相對較低)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幾何 A 的智能配置用起來怎麼樣?

那麼在「智能」的層面呢?

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幾何 A 的大膽和激進主要就集中在車內人機交互方面,交互介質分為三種:一塊 4.2 英寸的儀表屏、一塊 12.3 英寸中控屏,再加上高配車型上的一塊 8 英寸 W-HUD 抬頭顯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實際用下來感覺怎麼樣?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太舒服的地方。前一陣我寫過一篇名為《HUD:路在何方?》的文章,就引用過幾何 A 的例子,它的這塊 HUD,確實在清晰度和顯示內容上做得比較好,同時也和那塊小儀表屏做到了信息顯示上的互補。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但是儀表屏就有點問題。首先,因為屏幕尺寸較小,所以它比我們常見的液晶儀表要「矮」很多,駕駛時如果要看儀表盤,就要把視線更多的下移,往小了說叫「彆扭」,往大了說叫「影響行車安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是建議買標配 HUD 的高配車型。第二,這塊儀表屏不僅具有信息顯示的功能,一些功能設置的操作也要通過它配合方向盤按鍵來完成,比如對駕駛輔助系統的設置。但是操作邏輯有點兒擰巴,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較小的儀表盤,視覺位置也相對較低)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儀表盤上同時集成了一些車輛設置功能)

那麼有意思的問題來了,如果這塊小儀表盤和 HUD 只能二選一,拿掉誰,留下誰?

12.3 英寸大屏搭載的實質上是吉利那套 GKUI 系統,不過針對幾何 A 和電動車的特性,在界面和功能上做了一些針對性設計。在最基本的導航等功能上沒太大問題,但音樂曲庫不太完善,一些想聽的歌翻唱版本居多。另外,車機的智能化程度、和車輛的整合度,這兩點個人認為還有提升空間。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幾何 A 的智能配置用起來怎麼樣?

那麼在「智能」的層面呢?

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幾何 A 的大膽和激進主要就集中在車內人機交互方面,交互介質分為三種:一塊 4.2 英寸的儀表屏、一塊 12.3 英寸中控屏,再加上高配車型上的一塊 8 英寸 W-HUD 抬頭顯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實際用下來感覺怎麼樣?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太舒服的地方。前一陣我寫過一篇名為《HUD:路在何方?》的文章,就引用過幾何 A 的例子,它的這塊 HUD,確實在清晰度和顯示內容上做得比較好,同時也和那塊小儀表屏做到了信息顯示上的互補。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但是儀表屏就有點問題。首先,因為屏幕尺寸較小,所以它比我們常見的液晶儀表要「矮」很多,駕駛時如果要看儀表盤,就要把視線更多的下移,往小了說叫「彆扭」,往大了說叫「影響行車安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是建議買標配 HUD 的高配車型。第二,這塊儀表屏不僅具有信息顯示的功能,一些功能設置的操作也要通過它配合方向盤按鍵來完成,比如對駕駛輔助系統的設置。但是操作邏輯有點兒擰巴,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較小的儀表盤,視覺位置也相對較低)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儀表盤上同時集成了一些車輛設置功能)

那麼有意思的問題來了,如果這塊小儀表盤和 HUD 只能二選一,拿掉誰,留下誰?

12.3 英寸大屏搭載的實質上是吉利那套 GKUI 系統,不過針對幾何 A 和電動車的特性,在界面和功能上做了一些針對性設計。在最基本的導航等功能上沒太大問題,但音樂曲庫不太完善,一些想聽的歌翻唱版本居多。另外,車機的智能化程度、和車輛的整合度,這兩點個人認為還有提升空間。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我拿到的這臺頂配幾何 A 也帶有 L2 級別自動輔助駕駛,傳感器採用 3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以及 6 個攝像頭的方案,在這個價位上屬於比較捨得「堆料」的。

在功能和體驗上,它的優點是系統的激活不受車速限制,可以實現低速擁堵場景下的自動跟車和車道保持,另外車子在車道保持狀態下,系統的橫向控制還算穩定,屬於一套「可用」的 L2 系統。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系統人機交互層面,比如在行駛狀態中,你沒辦法在 ACC 和「智能領航系統」(ACC+LKA)之間切換,只能停車,然後通過方向盤按鍵和儀表盤操作,另外,在「智能領航」模式下,如果系統檢測到完整車道線,會自動進入車道居中保持狀態,決策權不在駕駛員手裡,除非……停下車,把駕駛輔助切換到 ACC 模式。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幾何 A 的智能配置用起來怎麼樣?

那麼在「智能」的層面呢?

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幾何 A 的大膽和激進主要就集中在車內人機交互方面,交互介質分為三種:一塊 4.2 英寸的儀表屏、一塊 12.3 英寸中控屏,再加上高配車型上的一塊 8 英寸 W-HUD 抬頭顯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實際用下來感覺怎麼樣?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太舒服的地方。前一陣我寫過一篇名為《HUD:路在何方?》的文章,就引用過幾何 A 的例子,它的這塊 HUD,確實在清晰度和顯示內容上做得比較好,同時也和那塊小儀表屏做到了信息顯示上的互補。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但是儀表屏就有點問題。首先,因為屏幕尺寸較小,所以它比我們常見的液晶儀表要「矮」很多,駕駛時如果要看儀表盤,就要把視線更多的下移,往小了說叫「彆扭」,往大了說叫「影響行車安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是建議買標配 HUD 的高配車型。第二,這塊儀表屏不僅具有信息顯示的功能,一些功能設置的操作也要通過它配合方向盤按鍵來完成,比如對駕駛輔助系統的設置。但是操作邏輯有點兒擰巴,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較小的儀表盤,視覺位置也相對較低)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儀表盤上同時集成了一些車輛設置功能)

那麼有意思的問題來了,如果這塊小儀表盤和 HUD 只能二選一,拿掉誰,留下誰?

12.3 英寸大屏搭載的實質上是吉利那套 GKUI 系統,不過針對幾何 A 和電動車的特性,在界面和功能上做了一些針對性設計。在最基本的導航等功能上沒太大問題,但音樂曲庫不太完善,一些想聽的歌翻唱版本居多。另外,車機的智能化程度、和車輛的整合度,這兩點個人認為還有提升空間。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我拿到的這臺頂配幾何 A 也帶有 L2 級別自動輔助駕駛,傳感器採用 3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以及 6 個攝像頭的方案,在這個價位上屬於比較捨得「堆料」的。

在功能和體驗上,它的優點是系統的激活不受車速限制,可以實現低速擁堵場景下的自動跟車和車道保持,另外車子在車道保持狀態下,系統的橫向控制還算穩定,屬於一套「可用」的 L2 系統。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系統人機交互層面,比如在行駛狀態中,你沒辦法在 ACC 和「智能領航系統」(ACC+LKA)之間切換,只能停車,然後通過方向盤按鍵和儀表盤操作,另外,在「智能領航」模式下,如果系統檢測到完整車道線,會自動進入車道居中保持狀態,決策權不在駕駛員手裡,除非……停下車,把駕駛輔助切換到 ACC 模式。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42 號車庫)

通過以上這三千多字的體驗介紹,可能你會明白幾何 A 的產品思路:想努力把一些激進、創新的元素放進來,但這種激進是相對的,它比吉利以往所有電動車產品都要大膽,甚至在國產電動車裡橫向比,也算標新立異的,但是它又不像 Model 3 一樣走絕對激進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今年上市的國產電動車裡,幾何 A 是特別重磅的一臺——從企業角度,它是吉利新能源的戰略級產品,也肩負著讓品牌和產品形象煥然一新的重任;從用戶角度,幾何 A 的 NEDC 續航站到了 500km 門檻,並且有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我先後去參加了幾何 A 的靜態體驗和在新加坡的上市活動,我同事也去珠海蔘加過它的試駕活動,但我特別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看看這臺車用起來到底怎麼樣。

這種新車一般不太容易借到媒體試駕車,但是當時吉利推出了一個幾何 A 三天免費試駕活動,6 月底,我接到了經銷商的電話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交了 2000 塊違章押金之後,我得到了一輛白色幾何 A 的三天使用權。車是新車,膜還沒撕。

這輛車是 410km 續航版本頂配車型,也就是「高維標準續航冪方版」,補貼前售價 23 萬元,截止 6 月 25 日之前的補貼後價格是 17 萬元。(500km 長續航版據說要到 9 月份才開始交付)

車型基本信息:

車身尺寸:長 4736mm、寬 1804mm、高 1503mm,軸距 2700mm;

NEDC 續航:410km;

電池組容量:51.9kWh;

車重:1650kg;

最高車速:150km/h;

百公里加速:8.8 秒;

電機性能:120kW、250 牛米永磁同步電機。

因為車子在手上時間有限,所以這次我把它當做了「代步車」,而非「試駕車」,沒有系統性的記錄續航里程等數據,也沒有特意做做嚴謹的高速續航測試(不過我也開著它跑了一趟北京郊區)。所以這篇文章,更像是體驗日記,而不是評測。

幾何 A、Aion S 是被公認針鋒相對的兩臺電動車,但它倆的產品思路卻大相徑庭,有著各自鮮明的個性。Aion S 坐進去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氣豪華,而幾何 A 更激進,充滿了對於新技術、新交互模式的探索。

不能說這兩種思路誰更好,但是在 2019 這個時間點上,它們卻都讓人看到中國品牌對電動車品質升級做出的努力。

我算是比較愛嚐鮮的,所以對幾何 A 的這套思路,我還是挺能接受的。

拿到車的時候電量已經不多,所以直奔工體的國家電網充電站,最終到達時剩餘電量已經不足 2%,表顯剩餘續航不足 10km。不過在電量不足時,似乎幾何 A 並不會限制動力輸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這位北汽新能源車主,在充電時不忘小憩一下)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如果沒記錯的話,在我開過的電動車裡,幾何 A 的電量 SOC 應該是唯一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這很工程師思維,但確實沒必要。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在國網 60kW 快充樁上,我們用 51 分鐘充入了 30.28 度電,此時表顯剩餘續航 250km,剩餘電量 61%。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作為「電動車」的幾何 A:一次週末自駕遊

接下來的半天裡,這輛幾何 A 被幾個同事輪番做了高強度動態和靜態體驗,又經歷了堵成姨媽紅的東三環晚高峰,當我第二天(週六)中午準備開著它出發去延慶時,剩餘續航已經掉到了 200km 出頭,而這 40 多 km 續航,只行駛了 20km 的實際里程。

我的目的地是在網上還挺火的「奧倫達部落」,位於延慶古崖居,從東三環勁鬆出發,單程距離約 110km(避免收費的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200km 的剩餘續航肯定無法順利往返。但我早就被各種電動車調教得沒了里程焦慮症,所以一路隨緣。

幾何 A 的車機有一點比較好:在導航路徑的基礎上,我用語音對它說「幫我搜索沿途充電樁」,導航界面會持續顯示出所有搜索結果,一路上,我可以隨時決定去哪兒充電,非常適合我這種「看心情」的玩家。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上圖可見,我要去的目的地附近也有充電站,不過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薛定諤的充電樁」,所以當開到八達嶺奧萊附近時,我選擇「進站充電」,此時我已經開了約 60km,表顯剩餘續航 127km 左右。這一段路程,掉電情況比較樂觀,基本保持在 1:1.2 之內(實際行駛: 表顯掉電)。

插槍、逛街,這次幾何 A 用 49 分鐘充入了 31.66 度電,剩餘電量已經攀升到了 91%,剩餘續航也有 375km。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用時來看,這次充電比前一天效率更高。從 30%多充到 79%,用了 34 分鐘,已經基本接近官方給出的「30 分鐘 30%-80%快充」的指標。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更讓我深感欣慰的是,從 79%充到 91%,也只用了 15 分鐘。在 80%-90%這個區間,實時充電電流還能跑到 72A,90%時,也能達到 48A。如果以功率計算,約 28kW 和 19kW。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我看重這個指標?因為對於長途+高速的場景來說,80%以後的充電速度也非常有用,尤其是當你的 NEDC 續航本來就不高時,更快的 80%-90%充電速度,會幫你節省不少時間。

那又為什麼會對幾何 A 欣慰呢?那是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某新造車團隊的 SUV,在這方面曾經讓我生無可戀,此處就不點名了,有圖為證: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從 SOC 77%充到 93%,用時 47 分鐘……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郊遊,400km+的 NEDC 續航還真是必須的,這樣至少至少能保證 250-300km 的實際續航能力,也不會因為電池組容量較小而影響快充速度。

當我看到儀表盤上 375km 的剩餘里程時,內心非常踏實,我的「郊縣天王」之路更順暢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地圖上標註的充電站還是非常靠譜的,幾十根樁、有快充有慢充,不過我的剩餘電量足夠回到城區,也就沒有再進行充電。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目的地,一水兒的美式小別墅)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通過第二天一早的儀表盤數據計算,在八達嶺奧萊充電之後,我一共跑了 185km,消耗了 45.2%的電量(約 23.5kWh)。這 185km 包括了郊區道路、山路、城區普通道路和城區環路,平均電耗應該在百公里 12-13kWh 左右。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聊聊幾何 A 的駕駛感受。一開始我其實沒對它抱太大希望,但實際開下來的感覺是,這套底子還是很可以的。整車有一定的行駛質感,懸掛沒有過分的軟,而是有一定的韌性,稍微激烈駕駛,也不會讓我覺得心裡沒底,總體來說,不會給人廉價感。

幾何 A 的方向盤直徑比較小,這一點很像 Model 3,屬於「操控友好型」設定。

120kW 功率的永磁電機在國產電動車裡屬於中規中矩的,動力沒什麼驚喜,日常代步超車夠用。蔚來和特斯拉的性能,是不會讓你用這個價位買到的,當然你也別做見誰秒誰的夢。犧牲對加速性能的追求,換來更好的能耗和續航里程,對這個價位的消費者來說,不管怎麼想都是合算的。

總體來說,在「電動」層面,幾何 A 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在「車」這個層面,挑幾點想說的:

1. 內部空間確實沒 Aion S 大。

2. 環保材質座椅,是我喜歡的菜,但顯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

3. 沒有像特斯拉等產品一樣取消車內啟動按鍵,但你仔細看這個按鍵,又和傳統車的「start/stop」不一樣,它把自己定義為「電源鍵」: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4.console 上的透光觸控按鍵,夜晚效果很炫酷,但在白天實在看不清,順便連檔位顯示也看不清了。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幾何 A 的智能配置用起來怎麼樣?

那麼在「智能」的層面呢?

關於這部分,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了很多。幾何 A 的大膽和激進主要就集中在車內人機交互方面,交互介質分為三種:一塊 4.2 英寸的儀表屏、一塊 12.3 英寸中控屏,再加上高配車型上的一塊 8 英寸 W-HUD 抬頭顯示。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實際用下來感覺怎麼樣?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太舒服的地方。前一陣我寫過一篇名為《HUD:路在何方?》的文章,就引用過幾何 A 的例子,它的這塊 HUD,確實在清晰度和顯示內容上做得比較好,同時也和那塊小儀表屏做到了信息顯示上的互補。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但是儀表屏就有點問題。首先,因為屏幕尺寸較小,所以它比我們常見的液晶儀表要「矮」很多,駕駛時如果要看儀表盤,就要把視線更多的下移,往小了說叫「彆扭」,往大了說叫「影響行車安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是建議買標配 HUD 的高配車型。第二,這塊儀表屏不僅具有信息顯示的功能,一些功能設置的操作也要通過它配合方向盤按鍵來完成,比如對駕駛輔助系統的設置。但是操作邏輯有點兒擰巴,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較小的儀表盤,視覺位置也相對較低)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儀表盤上同時集成了一些車輛設置功能)

那麼有意思的問題來了,如果這塊小儀表盤和 HUD 只能二選一,拿掉誰,留下誰?

12.3 英寸大屏搭載的實質上是吉利那套 GKUI 系統,不過針對幾何 A 和電動車的特性,在界面和功能上做了一些針對性設計。在最基本的導航等功能上沒太大問題,但音樂曲庫不太完善,一些想聽的歌翻唱版本居多。另外,車機的智能化程度、和車輛的整合度,這兩點個人認為還有提升空間。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我拿到的這臺頂配幾何 A 也帶有 L2 級別自動輔助駕駛,傳感器採用 3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以及 6 個攝像頭的方案,在這個價位上屬於比較捨得「堆料」的。

在功能和體驗上,它的優點是系統的激活不受車速限制,可以實現低速擁堵場景下的自動跟車和車道保持,另外車子在車道保持狀態下,系統的橫向控制還算穩定,屬於一套「可用」的 L2 系統。不足的地方主要是系統人機交互層面,比如在行駛狀態中,你沒辦法在 ACC 和「智能領航系統」(ACC+LKA)之間切換,只能停車,然後通過方向盤按鍵和儀表盤操作,另外,在「智能領航」模式下,如果系統檢測到完整車道線,會自動進入車道居中保持狀態,決策權不在駕駛員手裡,除非……停下車,把駕駛輔助切換到 ACC 模式。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42 號車庫)

通過以上這三千多字的體驗介紹,可能你會明白幾何 A 的產品思路:想努力把一些激進、創新的元素放進來,但這種激進是相對的,它比吉利以往所有電動車產品都要大膽,甚至在國產電動車裡橫向比,也算標新立異的,但是它又不像 Model 3 一樣走絕對激進路線。

如何評價幾何A?開了三天之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當然,大膽創新意味著用戶體驗要同步跟上,這恰恰是傳統背景造車企業和特斯拉的差距之一。在創新技術的用戶體驗方面,幾何 A 做的還不是那麼完善,幾何品牌後面的產品,應該會更加成熟。

但退一步說,作為一輛「電動車」,幾何 A 是能拿到一個不錯分數的,在創新技術之外,這才是它真正的銷量保障。

作者:劉時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