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眼中的“人格十醜”,你佔了幾條?

心理學 英國 大學 心理 海上閒話 2018-12-21


心理學家眼中的“人格十醜”,你佔了幾條?


撰文 | 謝利

要談論人性的醜劣,隨手都可以找到精準到位的詞彙來形容,但要參照科學化的統計數據,從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中歸納出共同特徵,則從來沒一套簡單的說法。即將出版“人格學:讓人格科學成為你的優勢”(Personology: Using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Change to Your Advantage)一書的英國心理學家兼作者 Christian Jarrett,近日撰文嘗試提出 10 個令人沮喪的心理學調查結果,以此為線索,揭示了一些人性的黑暗面向。

一、鄙視非我族類

“我們會認為,少數和弱勢群體是等同殘缺的人類。”Christian Jarrett 提到,在 2006 年發表的一項腦掃描研究中,證實了人們這種將某族群視為次等人類、非正常人類的排他思維。該研究掃描了一群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的大腦,與社會地位較高的對象相比,當學生看到一些露宿者或毒癮人士的照片,他們的大腦神經活動會比較少,表示思考對方的程度較淺。反之,運動健將、長輩和企業家的照片,都會大量激發他們的大腦神經活動。

而另一項研究亦表示,抗拒阿拉伯難民的民眾,都傾向於將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打分數評級,因為他們相信對方的文明程度低於平均標準。更重要的是,把人視為非正常人類的傾向,從成長早期已經養成,五歲以下的兒童,會認定來自不同城市或不同性別的孩子,相對自己的群體較為殘缺。

二、幸災樂禍

根據 2013 年的一項研究,人們在大約 4 歲時就會感受到 Schadenfreude —— 德語的意思是指因為別人受到痛苦而感到高興。如果孩子本身認為這個人是罪有應得,必須承受這種痛苦,這種幸災樂禍的感覺會更加強烈而明顯。

三、相信因果報應

有人會認為自己在世界上受到的一切迫害,都是由業力(Karma)導致的因果宿命。1966 年,美國心理學家 Melvin Lerner 和 Carolyn Simmons 在經典的心理學研究首次證明了這種執念,以及它所帶來的不幸後果。參與實驗中的女性,如果答錯問題就會受到電擊懲罰,其後,受驗者的自我認同變得低下,認為自己不再那麼可愛和值得嘉許,尤其是她覺得自己無力避開這種自己一手造成的痛苦。

Christian Jarrett 提到,其後亦有研究表明,人們都樂於認為窮人、被強姦者、艾滋病患者是自作自受的報應,值得責備,以維持我們慣性認定世界是絕對公正的一套想法。

四、盲目武斷

“如果人們真的理性和開放,那麼,只要向他們提出一些事實理據,便可以直接方糾正某人的錯誤觀念。”然而,事與願違,這種做法通常徒勞無功。

Christian Jarrett 引用 1979 年的一項研究,提出“偏見同化”(Biased assimilation)和“態度極化”(Attitude polarization)兩個現象。真理並不會愈辯愈明,反之,默認的理論認知,只會加劇對立,譬如在當年的研究中,強烈支持或反對死刑的受訪者,都會選擇極力忽略那些對自己立場不利的事實,因為它顯然會破壞了大家對某一立場的認同感。“由於過度自信,許多人認為自己對某事物已經理解透徹,但當我們永遠認為自己的觀點優於別人,這變相阻止了我們尋找更多相關知識。”


心理學家眼中的“人格十醜”,你佔了幾條?


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劇照。

五、抗拒獨自思考

來自 2014 年一項有趣而備受爭議的研究,探討現代人對獨自思考這行為的看法。報告提到:“人們會享受來自書本、影像或社交媒體的任何刺激,但前提是永遠都不會寂寞,不會沒有人傾吐,不會無事可做。”獨自思考是一種既不愉快亦不想經歷的事情。在調查對象之中,67% 的男性和 25% 的女性都表示,與其要他們花 15 分鐘與世隔絕,獨自思考,他們情願以觸電並感到輕微痛楚作交換。

六、不自量力

“大多數人總是對自己的實力和品格誇大其辭,例如我們的駕駛技巧、智慧和外表吸引力。”在社會心理學上,這種不自量力的思維,又被稱為烏爾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即是我們的自我評估永遠高於實際水平。而最諷刺的,則是所謂的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最不在行的人,往往都最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覺得自己實力達標。舉例說,部分被監禁的罪犯會認為自己比一般民眾更加心地善良、可靠和誠實。

七、道德偽君子

道德偽君子無處不在,尤其那些極快速極響亮地譴責別人道德失誤的人,更需加以警惕。衛道之士也可能會犯罪,但他們對自己的過失總是寬鬆對待。

同樣地,經過長期研究的行動者 / 觀察者不對稱現象,如 Christian Jarrett 所指,是一種自私的雙重標準。我們傾向將其他人的不良行為(例如伴侶不忠)歸因於他們的性格使然,但同一時間,會將我們自己所做的相同行為,歸因於眼前的客觀情況。“相對於朋友或者我們自身,即使是同一件事,如果犯錯的是陌生人,我們都會用更嚴苛的目光看待,認為那是粗魯或錯誤的行為。”

八、鍵盤俠

Trolls 本指山怪或洞穴巨人,如今又泛指網絡世界裡忿忿不平,經常撩事鬥非的“鍵盤俠”。社交媒體顯然會放大一些人性醜惡的面向,暢所欲言的平臺加上匿名的身份,都增加了這種行為的出現率。特別喜歡在網上拖釣(Trolling)生事的人,日常生活中都帶有一點施虐特質。不過,去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用家心情不好,又剛好被其他人拖釣挑釁,很容易就會導致網上罵戰,少數人的爭執,最終會成為將消極滾大的雪球。

九、擁戴神經質

我們會擁戴有神經質特徵的無能領導者。”美國人格心理學家 Dan McAdams 以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例,指出其明顯的侵略性和侮辱性言行,帶有“原始吸引力”(Primal appeal)。“他的‘煽動式 Twitter 文章’就像一隻雄性黑猩猩擺出‘進攻姿勢’——‘旨在恐嚇’。”

Christian Jarrett 認為這可以延伸到更廣泛層面,在社會中的領袖身上,普遍都會出現一些神經質特徵。例如在紐約金融企業的領導層之中,調查發現他們通常有著很高的神經質傾向,相對地,他們在情商控制方面則低於平均值。他表示,高端神經質和領袖地位之間,確實存在一定而重要的連結,但有一點更重要,就是神經質本身也跟一名領袖的失敗息息相關。

十、沉迷黑暗人格

Christian Jarrett 認為,我們都會被人格的黑暗面所吸引。有證據表明,不論男女,透過表現出自己的黑暗人格(Dark triad)的特徵 —— 如自戀、神經質或不擇手段、有違道德的馬基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都能短暫提升魅力。

有些心理學理論則認為,黑暗人格的特徵在於展示信心和承擔風險的勇氣,某程度上顯示了生物的“擇偶條件”。因此,一項研究發現,當男性表現出其自私、控制慾和麻木不仁的行為時,對女性的吸引力反而會增加。

— END —

海上閒話感謝您的關注、轉發、留言

國際視野 | 本土情懷 | 名家風采 | 清醒同行

心理學家眼中的“人格十醜”,你佔了幾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