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

觀照內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

觀照內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本期攝影/原鳥兒

愛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相互無條件地愛對方,“我怎麼樣都可以,只要你快樂”;親子之間最感天動地的是父母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綿延一生的付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信賴與眷戀;“有我呢”,是朋友間最暖心的語言和行動。這些愛的互動是無價的,也是不計回報的。

只是,能量必須守恆。你是否想過人際之間不求回報、無以回報的互動如何守恆?那些起點美好的愛情、親情、友情,最終無法越來越情深義重的原因就是沒有守恆。愛不求回報,但須有迴應,只有迴應才能讓愛的互動歷久彌新。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

觀照內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本期攝影/原鳥兒

愛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相互無條件地愛對方,“我怎麼樣都可以,只要你快樂”;親子之間最感天動地的是父母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綿延一生的付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信賴與眷戀;“有我呢”,是朋友間最暖心的語言和行動。這些愛的互動是無價的,也是不計回報的。

只是,能量必須守恆。你是否想過人際之間不求回報、無以回報的互動如何守恆?那些起點美好的愛情、親情、友情,最終無法越來越情深義重的原因就是沒有守恆。愛不求回報,但須有迴應,只有迴應才能讓愛的互動歷久彌新。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自我觀察

你的人際互動能量守恆嗎?請你完成以下自測,找出最符合自己行為習慣的選擇。

情景1

假設你的孩子正值牙牙學語時期,他一邊玩玩具,一邊無意識地叫著“媽媽”“爸爸”。這時,你最可能的做法是:

A.對孩子說:“別喊了,自己玩。”

B.假裝沒聽到。

C.對孩子笑笑。

D.用很溫柔的聲調、語氣迴應:“寶寶,媽媽(爸爸)在。”

情景2

母親大聲說“開飯了”,招呼全家吃飯。你走到餐桌前,一般會怎麼做?

A.對飯菜挑毛病。

B.坐下低頭吃飯。

C.對媽媽笑笑。

D.一邊笑著對媽媽說“好香啊”,一邊走到媽媽身邊,觀察一下是否有需要自己幫忙的。

情景3

你和愛人帶著孩子在餐廳用餐,等上菜的過程中,以下哪一種情形最常出現?

A.數落、批評孩子,或者大人之間發生爭執。

B.給孩子一個手機玩。

C.大家很隨意地聊聊天。

D.你有意識地引導並促進大家歡聲笑語地交流。

情景4

愛人在廚房忙碌準備飯菜,你一般會怎麼做?

A.催促快一點兒開飯或提醒愛人容易忽略的事。

B.自己太忙,顧不上過問這些。

C.隔空問一句是否需要幫忙。

D.在廚房待一會兒,做些類似洗菜等輔助性工作,或者在廚房和愛人說會兒話。

情景5

母親節/父親節時,孩子用零花錢買了一束花送給你,你一般會怎麼做?

A.感覺孩子瞎花錢,教育孩子以後要務實,告訴孩子自己最想要的禮物是看著他全心全意努力學習。

B.不置可否,讓孩子找個瓶子放進去。

C.對孩子說謝謝。

D.接過花,認真地聞一聞,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對孩子說:“寶貝,我今天居然收到了專門屬於自己的花,好幸福!”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

觀照內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本期攝影/原鳥兒

愛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相互無條件地愛對方,“我怎麼樣都可以,只要你快樂”;親子之間最感天動地的是父母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綿延一生的付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信賴與眷戀;“有我呢”,是朋友間最暖心的語言和行動。這些愛的互動是無價的,也是不計回報的。

只是,能量必須守恆。你是否想過人際之間不求回報、無以回報的互動如何守恆?那些起點美好的愛情、親情、友情,最終無法越來越情深義重的原因就是沒有守恆。愛不求回報,但須有迴應,只有迴應才能讓愛的互動歷久彌新。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自我觀察

你的人際互動能量守恆嗎?請你完成以下自測,找出最符合自己行為習慣的選擇。

情景1

假設你的孩子正值牙牙學語時期,他一邊玩玩具,一邊無意識地叫著“媽媽”“爸爸”。這時,你最可能的做法是:

A.對孩子說:“別喊了,自己玩。”

B.假裝沒聽到。

C.對孩子笑笑。

D.用很溫柔的聲調、語氣迴應:“寶寶,媽媽(爸爸)在。”

情景2

母親大聲說“開飯了”,招呼全家吃飯。你走到餐桌前,一般會怎麼做?

A.對飯菜挑毛病。

B.坐下低頭吃飯。

C.對媽媽笑笑。

D.一邊笑著對媽媽說“好香啊”,一邊走到媽媽身邊,觀察一下是否有需要自己幫忙的。

情景3

你和愛人帶著孩子在餐廳用餐,等上菜的過程中,以下哪一種情形最常出現?

A.數落、批評孩子,或者大人之間發生爭執。

B.給孩子一個手機玩。

C.大家很隨意地聊聊天。

D.你有意識地引導並促進大家歡聲笑語地交流。

情景4

愛人在廚房忙碌準備飯菜,你一般會怎麼做?

A.催促快一點兒開飯或提醒愛人容易忽略的事。

B.自己太忙,顧不上過問這些。

C.隔空問一句是否需要幫忙。

D.在廚房待一會兒,做些類似洗菜等輔助性工作,或者在廚房和愛人說會兒話。

情景5

母親節/父親節時,孩子用零花錢買了一束花送給你,你一般會怎麼做?

A.感覺孩子瞎花錢,教育孩子以後要務實,告訴孩子自己最想要的禮物是看著他全心全意努力學習。

B.不置可否,讓孩子找個瓶子放進去。

C.對孩子說謝謝。

D.接過花,認真地聞一聞,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對孩子說:“寶貝,我今天居然收到了專門屬於自己的花,好幸福!”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分析

愛不需要回報,卻需要回應。很多孩子表現的各種行為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父母長期迴應不當造成的;很多夫妻之間出現的問題,也是由於缺乏觀察彼此的互動,缺乏有意識的、適合對方的迴應方式造成的。

心理學意義的迴應分三種方式:否定型迴應、忽視型迴應和迴應型迴應。

1.否定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A選項都屬於否定型迴應。

否定型迴應就是用批評、質疑等方式做迴應。否定一個人的觀念、情緒和行為中的任何一項,都是在否定這個人。孩子哭了,告訴孩子不許哭;孩子大聲笑了,又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笑;輔導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做遊戲時不斷管教、指責、提要求,孩子每彈奏一遍練習曲都被指出指法、節奏等各種錯誤……這些都是否定型迴應。

孩子長期被父母否定,內在心理結構就會發生扭曲,自我價值感降低,表現出自卑、退縮、逆反等,這就是孩子問題行為、不良性格逐漸形成的過程。在否定型迴應中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是自卑退縮的,也有可能習慣性地對外界一切都否定,變成忠實的否定型迴應接班人。

愛人之間也是一樣,當愛人下班回家進門說“我回來了”,得到的不是微笑,也不是親暱,而是被撇了一眼或者被吼了一聲“大喊大叫什麼?”諸如此類否定型迴應都是在傷害愛人,進而傷害彼此的情分。

孩子哭了,就允許他先釋放,只是接著要帶領孩子完成對情緒的一系列處理過程,並學習相應的處理方法。

家越能接納每位家庭成員的情緒、思維,就越溫暖、幸福。在家庭中實在沒必要有那麼多對情緒、認知、思考的不許。很多所謂“不許”,其實是大人不接納,或者能力不夠接不住。

2.忽視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B選項都屬於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就是孩子想把自己的感受、發現告訴父母時,被大人忽視。那些在低頭忙著擺弄手機的父母,那些忙著工作無暇和孩子交流、嬉戲的父母,那些用手機電視給孩子當保姆的父母,都是用忽略型迴應對待孩子。當小孩子一臉興奮要告訴父母自己發現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而大人毫無反應時,孩子的心裡就被澆了一瓢冷水。被冷水澆的次數多了,孩子就學會了不再流露內心,甚至懶得去探索外界。

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卻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其實,在孩子的心理世界,吃穿用的物件都是冰涼沒有溫度的,只有父母的迴應是暖的。總是得不到暖迴應的孩子,有的就會用物質迴應自我滿足。雖然物質迴應沒有溫度,但有總比沒有好百倍。於是,他們變得物質化。還有很多父母泣不成聲地哭訴說自己之所以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卻一臉冷漠不以為然。人們指責現在的孩子怎麼能如此不懂事。其實,追溯到每一天的親子互動,追溯到孩子還是一個寶寶的時候,不難發現,他們的父母幾乎全部是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比否定型迴應更可怕,傷害度更大。忽視型迴應是用事實教育孩子:你不僅這一刻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而且不論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得到父母的喜愛。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否定,是對孩子整個人的否定——他不值得父母為他轉過眼珠。所以,忽視型迴應是包含了否定型迴應的,是對人際關係的重度打擊。

下面這個例子是一個家庭互動片段,其中包括否定型迴應和忽視型迴應。

甲先生接了孩子一起回家,一打開門孩子說:“媽媽,我回來了。”媽媽在廚房大聲說:“快去寫作業,今天還要洗澡。老公,你趕緊來洗菜做飯!”孩子說:“我今天得了一張獎狀!”爸爸媽媽誰都沒有反應。孩子跑到廚房對媽媽再次重複了一遍:“我得獎狀了!”媽媽說:“快寫作業去,課外班的獎狀都是騙你們玩的,有本事這個月的月考考進前十名!”孩子悻悻地走開。甲先生剝開一個橘子、把其中一瓣兒送進愛人嘴裡,說:“老婆,辛苦了!”老婆大叫:“你洗手沒有啊!以後你的襪子不許亂扔了,最好你自己洗,憑什麼我給你洗襪子?”甲先生耐著性子繼續說:“好啦,不生氣啊,我給你捏捏背!”結果老婆一臉厭棄地擰了擰身子,執拗地用沉默冰封住自己。

你覺得長此以往,這位甲先生以及孩子再打開門進家,還會有主動親近的舉動嗎?

生活除了沒完沒了的瑣事,還有每個當下的感受。當災難讓生活和瑣事全部戛然而止時,我們發現原來重要的是人,是每個當下溫暖的感受。在愛人之間千萬不要用否定型、忽視型的迴應,它會撲滅曾經熾熱的愛的火苗。當愛人跟你說話時,哪怕是你聽了一萬遍的嘮叨,哪怕是你非常反感的情緒,哪怕你心裡堆著一萬件事,也請你用微笑、用注視、用點頭、用坦誠的表達做迴應,因為不迴應的本質是鄙視,是告訴愛人在你心目中他/她有多麼“不值得”。當愛人為你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時,哪怕你不喜歡,也請你不要冷漠地隨手扔在一邊。那樣做雖然能表達你的情緒和態度,但成本是傷不起的情分。

不懂得迴應別人以及習慣性忽視別人的人,往往在童年是被忽視的,沒有得到來自父母或者養育人的關注。小時候沒有學會好的迴應方式,現在恰好是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成長和完善,是對未來幸福、美好的把握。

3.迴應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C、D兩個選項都屬於迴應型迴應。

迴應是最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當孩子舉著一個玩具對你說“媽媽看”時,你微笑著迴應“媽媽看到了”“快給媽媽講講”;當孩子每一次叫媽媽時,你會迴應“寶寶,媽媽在”;當孩子一臉沮喪時,你會拍拍他的肩膀問:“怎麼了?跟媽媽說說。”……這些都叫回應型迴應。

迴應型迴應是能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並且跟對方的內心世界保持一致,很好地去感受、共情,再用自己的語言、表情、行動、態度給予恰當的接納,也就是給予對方他需要的迴應。

被迴應型迴應之後,人們會感受到“被在乎”“被關懷”。經常被迴應型迴應的孩子,內心是滿足的。這種滿足感每一次出現,都在助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得到發育。

一個人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時,能有愛人用迴應型迴應分擔,是人世間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迴應型迴應永遠都是最高品質的愛情表現。

請你對比以下兩種互動:

當愛人說“今天煩死我了”。方案一:你一邊看著愛人一邊非常認真地說:“誰讓我最愛的人生氣,我跟他沒完!”方案二:你不屑地說“誰不煩啊”,或者你繼續看手機玩遊戲。你覺得兩個不同的方案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當愛人說“今天太棒了”。方案一:你走過去抱住愛人,認真地說“快跟我說說”;方案二:你很不以為然,不做迴應。你覺得兩個方案日復一日重複很多遍以後,會產生怎樣的差異?

如何很好地去感受對方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是對成年朋友的一個巨大的要求。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

觀照內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本期攝影/原鳥兒

愛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相互無條件地愛對方,“我怎麼樣都可以,只要你快樂”;親子之間最感天動地的是父母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綿延一生的付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信賴與眷戀;“有我呢”,是朋友間最暖心的語言和行動。這些愛的互動是無價的,也是不計回報的。

只是,能量必須守恆。你是否想過人際之間不求回報、無以回報的互動如何守恆?那些起點美好的愛情、親情、友情,最終無法越來越情深義重的原因就是沒有守恆。愛不求回報,但須有迴應,只有迴應才能讓愛的互動歷久彌新。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自我觀察

你的人際互動能量守恆嗎?請你完成以下自測,找出最符合自己行為習慣的選擇。

情景1

假設你的孩子正值牙牙學語時期,他一邊玩玩具,一邊無意識地叫著“媽媽”“爸爸”。這時,你最可能的做法是:

A.對孩子說:“別喊了,自己玩。”

B.假裝沒聽到。

C.對孩子笑笑。

D.用很溫柔的聲調、語氣迴應:“寶寶,媽媽(爸爸)在。”

情景2

母親大聲說“開飯了”,招呼全家吃飯。你走到餐桌前,一般會怎麼做?

A.對飯菜挑毛病。

B.坐下低頭吃飯。

C.對媽媽笑笑。

D.一邊笑著對媽媽說“好香啊”,一邊走到媽媽身邊,觀察一下是否有需要自己幫忙的。

情景3

你和愛人帶著孩子在餐廳用餐,等上菜的過程中,以下哪一種情形最常出現?

A.數落、批評孩子,或者大人之間發生爭執。

B.給孩子一個手機玩。

C.大家很隨意地聊聊天。

D.你有意識地引導並促進大家歡聲笑語地交流。

情景4

愛人在廚房忙碌準備飯菜,你一般會怎麼做?

A.催促快一點兒開飯或提醒愛人容易忽略的事。

B.自己太忙,顧不上過問這些。

C.隔空問一句是否需要幫忙。

D.在廚房待一會兒,做些類似洗菜等輔助性工作,或者在廚房和愛人說會兒話。

情景5

母親節/父親節時,孩子用零花錢買了一束花送給你,你一般會怎麼做?

A.感覺孩子瞎花錢,教育孩子以後要務實,告訴孩子自己最想要的禮物是看著他全心全意努力學習。

B.不置可否,讓孩子找個瓶子放進去。

C.對孩子說謝謝。

D.接過花,認真地聞一聞,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對孩子說:“寶貝,我今天居然收到了專門屬於自己的花,好幸福!”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分析

愛不需要回報,卻需要回應。很多孩子表現的各種行為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父母長期迴應不當造成的;很多夫妻之間出現的問題,也是由於缺乏觀察彼此的互動,缺乏有意識的、適合對方的迴應方式造成的。

心理學意義的迴應分三種方式:否定型迴應、忽視型迴應和迴應型迴應。

1.否定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A選項都屬於否定型迴應。

否定型迴應就是用批評、質疑等方式做迴應。否定一個人的觀念、情緒和行為中的任何一項,都是在否定這個人。孩子哭了,告訴孩子不許哭;孩子大聲笑了,又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笑;輔導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做遊戲時不斷管教、指責、提要求,孩子每彈奏一遍練習曲都被指出指法、節奏等各種錯誤……這些都是否定型迴應。

孩子長期被父母否定,內在心理結構就會發生扭曲,自我價值感降低,表現出自卑、退縮、逆反等,這就是孩子問題行為、不良性格逐漸形成的過程。在否定型迴應中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是自卑退縮的,也有可能習慣性地對外界一切都否定,變成忠實的否定型迴應接班人。

愛人之間也是一樣,當愛人下班回家進門說“我回來了”,得到的不是微笑,也不是親暱,而是被撇了一眼或者被吼了一聲“大喊大叫什麼?”諸如此類否定型迴應都是在傷害愛人,進而傷害彼此的情分。

孩子哭了,就允許他先釋放,只是接著要帶領孩子完成對情緒的一系列處理過程,並學習相應的處理方法。

家越能接納每位家庭成員的情緒、思維,就越溫暖、幸福。在家庭中實在沒必要有那麼多對情緒、認知、思考的不許。很多所謂“不許”,其實是大人不接納,或者能力不夠接不住。

2.忽視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B選項都屬於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就是孩子想把自己的感受、發現告訴父母時,被大人忽視。那些在低頭忙著擺弄手機的父母,那些忙著工作無暇和孩子交流、嬉戲的父母,那些用手機電視給孩子當保姆的父母,都是用忽略型迴應對待孩子。當小孩子一臉興奮要告訴父母自己發現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而大人毫無反應時,孩子的心裡就被澆了一瓢冷水。被冷水澆的次數多了,孩子就學會了不再流露內心,甚至懶得去探索外界。

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卻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其實,在孩子的心理世界,吃穿用的物件都是冰涼沒有溫度的,只有父母的迴應是暖的。總是得不到暖迴應的孩子,有的就會用物質迴應自我滿足。雖然物質迴應沒有溫度,但有總比沒有好百倍。於是,他們變得物質化。還有很多父母泣不成聲地哭訴說自己之所以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卻一臉冷漠不以為然。人們指責現在的孩子怎麼能如此不懂事。其實,追溯到每一天的親子互動,追溯到孩子還是一個寶寶的時候,不難發現,他們的父母幾乎全部是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比否定型迴應更可怕,傷害度更大。忽視型迴應是用事實教育孩子:你不僅這一刻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而且不論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得到父母的喜愛。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否定,是對孩子整個人的否定——他不值得父母為他轉過眼珠。所以,忽視型迴應是包含了否定型迴應的,是對人際關係的重度打擊。

下面這個例子是一個家庭互動片段,其中包括否定型迴應和忽視型迴應。

甲先生接了孩子一起回家,一打開門孩子說:“媽媽,我回來了。”媽媽在廚房大聲說:“快去寫作業,今天還要洗澡。老公,你趕緊來洗菜做飯!”孩子說:“我今天得了一張獎狀!”爸爸媽媽誰都沒有反應。孩子跑到廚房對媽媽再次重複了一遍:“我得獎狀了!”媽媽說:“快寫作業去,課外班的獎狀都是騙你們玩的,有本事這個月的月考考進前十名!”孩子悻悻地走開。甲先生剝開一個橘子、把其中一瓣兒送進愛人嘴裡,說:“老婆,辛苦了!”老婆大叫:“你洗手沒有啊!以後你的襪子不許亂扔了,最好你自己洗,憑什麼我給你洗襪子?”甲先生耐著性子繼續說:“好啦,不生氣啊,我給你捏捏背!”結果老婆一臉厭棄地擰了擰身子,執拗地用沉默冰封住自己。

你覺得長此以往,這位甲先生以及孩子再打開門進家,還會有主動親近的舉動嗎?

生活除了沒完沒了的瑣事,還有每個當下的感受。當災難讓生活和瑣事全部戛然而止時,我們發現原來重要的是人,是每個當下溫暖的感受。在愛人之間千萬不要用否定型、忽視型的迴應,它會撲滅曾經熾熱的愛的火苗。當愛人跟你說話時,哪怕是你聽了一萬遍的嘮叨,哪怕是你非常反感的情緒,哪怕你心裡堆著一萬件事,也請你用微笑、用注視、用點頭、用坦誠的表達做迴應,因為不迴應的本質是鄙視,是告訴愛人在你心目中他/她有多麼“不值得”。當愛人為你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時,哪怕你不喜歡,也請你不要冷漠地隨手扔在一邊。那樣做雖然能表達你的情緒和態度,但成本是傷不起的情分。

不懂得迴應別人以及習慣性忽視別人的人,往往在童年是被忽視的,沒有得到來自父母或者養育人的關注。小時候沒有學會好的迴應方式,現在恰好是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成長和完善,是對未來幸福、美好的把握。

3.迴應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C、D兩個選項都屬於迴應型迴應。

迴應是最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當孩子舉著一個玩具對你說“媽媽看”時,你微笑著迴應“媽媽看到了”“快給媽媽講講”;當孩子每一次叫媽媽時,你會迴應“寶寶,媽媽在”;當孩子一臉沮喪時,你會拍拍他的肩膀問:“怎麼了?跟媽媽說說。”……這些都叫回應型迴應。

迴應型迴應是能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並且跟對方的內心世界保持一致,很好地去感受、共情,再用自己的語言、表情、行動、態度給予恰當的接納,也就是給予對方他需要的迴應。

被迴應型迴應之後,人們會感受到“被在乎”“被關懷”。經常被迴應型迴應的孩子,內心是滿足的。這種滿足感每一次出現,都在助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得到發育。

一個人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時,能有愛人用迴應型迴應分擔,是人世間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迴應型迴應永遠都是最高品質的愛情表現。

請你對比以下兩種互動:

當愛人說“今天煩死我了”。方案一:你一邊看著愛人一邊非常認真地說:“誰讓我最愛的人生氣,我跟他沒完!”方案二:你不屑地說“誰不煩啊”,或者你繼續看手機玩遊戲。你覺得兩個不同的方案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當愛人說“今天太棒了”。方案一:你走過去抱住愛人,認真地說“快跟我說說”;方案二:你很不以為然,不做迴應。你覺得兩個方案日復一日重複很多遍以後,會產生怎樣的差異?

如何很好地去感受對方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是對成年朋友的一個巨大的要求。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師的建議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都是D,那麼,你是人間的小太陽,習慣用迴應型迴應他人。能遇到你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以C為主,那麼,建議你更用心地感受對方的內心,尋找更適合對方的反應並積極付諸行動。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以A、B為主,那麼,建議你現在做個決定:要不要成為人際互動的貢獻者?要不要讓自己的親情、友情、愛情更溫暖?要不要從現在開始就行動?

請讓自己養成這些習慣:

  • 對周圍的人豎起拇指表達贊同的習慣。

  • 臉上帶著微笑的習慣。

  • 專注地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 多說鼓勵和安慰話的習慣。

  • 用善意的眼光注視他人的習慣。

  • 為周圍的人做事的習慣。

我們給不了父母、愛人、孩子、好朋友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給他們遠超過物質的、無價的愛。用迴應型迴應實現全部人際互動的能量守恆吧,從現在開始!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

觀照內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本期攝影/原鳥兒

愛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相互無條件地愛對方,“我怎麼樣都可以,只要你快樂”;親子之間最感天動地的是父母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綿延一生的付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信賴與眷戀;“有我呢”,是朋友間最暖心的語言和行動。這些愛的互動是無價的,也是不計回報的。

只是,能量必須守恆。你是否想過人際之間不求回報、無以回報的互動如何守恆?那些起點美好的愛情、親情、友情,最終無法越來越情深義重的原因就是沒有守恆。愛不求回報,但須有迴應,只有迴應才能讓愛的互動歷久彌新。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自我觀察

你的人際互動能量守恆嗎?請你完成以下自測,找出最符合自己行為習慣的選擇。

情景1

假設你的孩子正值牙牙學語時期,他一邊玩玩具,一邊無意識地叫著“媽媽”“爸爸”。這時,你最可能的做法是:

A.對孩子說:“別喊了,自己玩。”

B.假裝沒聽到。

C.對孩子笑笑。

D.用很溫柔的聲調、語氣迴應:“寶寶,媽媽(爸爸)在。”

情景2

母親大聲說“開飯了”,招呼全家吃飯。你走到餐桌前,一般會怎麼做?

A.對飯菜挑毛病。

B.坐下低頭吃飯。

C.對媽媽笑笑。

D.一邊笑著對媽媽說“好香啊”,一邊走到媽媽身邊,觀察一下是否有需要自己幫忙的。

情景3

你和愛人帶著孩子在餐廳用餐,等上菜的過程中,以下哪一種情形最常出現?

A.數落、批評孩子,或者大人之間發生爭執。

B.給孩子一個手機玩。

C.大家很隨意地聊聊天。

D.你有意識地引導並促進大家歡聲笑語地交流。

情景4

愛人在廚房忙碌準備飯菜,你一般會怎麼做?

A.催促快一點兒開飯或提醒愛人容易忽略的事。

B.自己太忙,顧不上過問這些。

C.隔空問一句是否需要幫忙。

D.在廚房待一會兒,做些類似洗菜等輔助性工作,或者在廚房和愛人說會兒話。

情景5

母親節/父親節時,孩子用零花錢買了一束花送給你,你一般會怎麼做?

A.感覺孩子瞎花錢,教育孩子以後要務實,告訴孩子自己最想要的禮物是看著他全心全意努力學習。

B.不置可否,讓孩子找個瓶子放進去。

C.對孩子說謝謝。

D.接過花,認真地聞一聞,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對孩子說:“寶貝,我今天居然收到了專門屬於自己的花,好幸福!”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分析

愛不需要回報,卻需要回應。很多孩子表現的各種行為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父母長期迴應不當造成的;很多夫妻之間出現的問題,也是由於缺乏觀察彼此的互動,缺乏有意識的、適合對方的迴應方式造成的。

心理學意義的迴應分三種方式:否定型迴應、忽視型迴應和迴應型迴應。

1.否定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A選項都屬於否定型迴應。

否定型迴應就是用批評、質疑等方式做迴應。否定一個人的觀念、情緒和行為中的任何一項,都是在否定這個人。孩子哭了,告訴孩子不許哭;孩子大聲笑了,又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笑;輔導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做遊戲時不斷管教、指責、提要求,孩子每彈奏一遍練習曲都被指出指法、節奏等各種錯誤……這些都是否定型迴應。

孩子長期被父母否定,內在心理結構就會發生扭曲,自我價值感降低,表現出自卑、退縮、逆反等,這就是孩子問題行為、不良性格逐漸形成的過程。在否定型迴應中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是自卑退縮的,也有可能習慣性地對外界一切都否定,變成忠實的否定型迴應接班人。

愛人之間也是一樣,當愛人下班回家進門說“我回來了”,得到的不是微笑,也不是親暱,而是被撇了一眼或者被吼了一聲“大喊大叫什麼?”諸如此類否定型迴應都是在傷害愛人,進而傷害彼此的情分。

孩子哭了,就允許他先釋放,只是接著要帶領孩子完成對情緒的一系列處理過程,並學習相應的處理方法。

家越能接納每位家庭成員的情緒、思維,就越溫暖、幸福。在家庭中實在沒必要有那麼多對情緒、認知、思考的不許。很多所謂“不許”,其實是大人不接納,或者能力不夠接不住。

2.忽視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B選項都屬於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就是孩子想把自己的感受、發現告訴父母時,被大人忽視。那些在低頭忙著擺弄手機的父母,那些忙著工作無暇和孩子交流、嬉戲的父母,那些用手機電視給孩子當保姆的父母,都是用忽略型迴應對待孩子。當小孩子一臉興奮要告訴父母自己發現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而大人毫無反應時,孩子的心裡就被澆了一瓢冷水。被冷水澆的次數多了,孩子就學會了不再流露內心,甚至懶得去探索外界。

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卻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其實,在孩子的心理世界,吃穿用的物件都是冰涼沒有溫度的,只有父母的迴應是暖的。總是得不到暖迴應的孩子,有的就會用物質迴應自我滿足。雖然物質迴應沒有溫度,但有總比沒有好百倍。於是,他們變得物質化。還有很多父母泣不成聲地哭訴說自己之所以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卻一臉冷漠不以為然。人們指責現在的孩子怎麼能如此不懂事。其實,追溯到每一天的親子互動,追溯到孩子還是一個寶寶的時候,不難發現,他們的父母幾乎全部是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比否定型迴應更可怕,傷害度更大。忽視型迴應是用事實教育孩子:你不僅這一刻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而且不論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得到父母的喜愛。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否定,是對孩子整個人的否定——他不值得父母為他轉過眼珠。所以,忽視型迴應是包含了否定型迴應的,是對人際關係的重度打擊。

下面這個例子是一個家庭互動片段,其中包括否定型迴應和忽視型迴應。

甲先生接了孩子一起回家,一打開門孩子說:“媽媽,我回來了。”媽媽在廚房大聲說:“快去寫作業,今天還要洗澡。老公,你趕緊來洗菜做飯!”孩子說:“我今天得了一張獎狀!”爸爸媽媽誰都沒有反應。孩子跑到廚房對媽媽再次重複了一遍:“我得獎狀了!”媽媽說:“快寫作業去,課外班的獎狀都是騙你們玩的,有本事這個月的月考考進前十名!”孩子悻悻地走開。甲先生剝開一個橘子、把其中一瓣兒送進愛人嘴裡,說:“老婆,辛苦了!”老婆大叫:“你洗手沒有啊!以後你的襪子不許亂扔了,最好你自己洗,憑什麼我給你洗襪子?”甲先生耐著性子繼續說:“好啦,不生氣啊,我給你捏捏背!”結果老婆一臉厭棄地擰了擰身子,執拗地用沉默冰封住自己。

你覺得長此以往,這位甲先生以及孩子再打開門進家,還會有主動親近的舉動嗎?

生活除了沒完沒了的瑣事,還有每個當下的感受。當災難讓生活和瑣事全部戛然而止時,我們發現原來重要的是人,是每個當下溫暖的感受。在愛人之間千萬不要用否定型、忽視型的迴應,它會撲滅曾經熾熱的愛的火苗。當愛人跟你說話時,哪怕是你聽了一萬遍的嘮叨,哪怕是你非常反感的情緒,哪怕你心裡堆著一萬件事,也請你用微笑、用注視、用點頭、用坦誠的表達做迴應,因為不迴應的本質是鄙視,是告訴愛人在你心目中他/她有多麼“不值得”。當愛人為你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時,哪怕你不喜歡,也請你不要冷漠地隨手扔在一邊。那樣做雖然能表達你的情緒和態度,但成本是傷不起的情分。

不懂得迴應別人以及習慣性忽視別人的人,往往在童年是被忽視的,沒有得到來自父母或者養育人的關注。小時候沒有學會好的迴應方式,現在恰好是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成長和完善,是對未來幸福、美好的把握。

3.迴應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C、D兩個選項都屬於迴應型迴應。

迴應是最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當孩子舉著一個玩具對你說“媽媽看”時,你微笑著迴應“媽媽看到了”“快給媽媽講講”;當孩子每一次叫媽媽時,你會迴應“寶寶,媽媽在”;當孩子一臉沮喪時,你會拍拍他的肩膀問:“怎麼了?跟媽媽說說。”……這些都叫回應型迴應。

迴應型迴應是能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並且跟對方的內心世界保持一致,很好地去感受、共情,再用自己的語言、表情、行動、態度給予恰當的接納,也就是給予對方他需要的迴應。

被迴應型迴應之後,人們會感受到“被在乎”“被關懷”。經常被迴應型迴應的孩子,內心是滿足的。這種滿足感每一次出現,都在助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得到發育。

一個人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時,能有愛人用迴應型迴應分擔,是人世間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迴應型迴應永遠都是最高品質的愛情表現。

請你對比以下兩種互動:

當愛人說“今天煩死我了”。方案一:你一邊看著愛人一邊非常認真地說:“誰讓我最愛的人生氣,我跟他沒完!”方案二:你不屑地說“誰不煩啊”,或者你繼續看手機玩遊戲。你覺得兩個不同的方案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當愛人說“今天太棒了”。方案一:你走過去抱住愛人,認真地說“快跟我說說”;方案二:你很不以為然,不做迴應。你覺得兩個方案日復一日重複很多遍以後,會產生怎樣的差異?

如何很好地去感受對方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是對成年朋友的一個巨大的要求。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師的建議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都是D,那麼,你是人間的小太陽,習慣用迴應型迴應他人。能遇到你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以C為主,那麼,建議你更用心地感受對方的內心,尋找更適合對方的反應並積極付諸行動。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以A、B為主,那麼,建議你現在做個決定:要不要成為人際互動的貢獻者?要不要讓自己的親情、友情、愛情更溫暖?要不要從現在開始就行動?

請讓自己養成這些習慣:

  • 對周圍的人豎起拇指表達贊同的習慣。

  • 臉上帶著微笑的習慣。

  • 專注地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 多說鼓勵和安慰話的習慣。

  • 用善意的眼光注視他人的習慣。

  • 為周圍的人做事的習慣。

我們給不了父母、愛人、孩子、好朋友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給他們遠超過物質的、無價的愛。用迴應型迴應實現全部人際互動的能量守恆吧,從現在開始!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方舟

(心理學博士,北京格榮斯新世紀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諮詢師、培訓師)

本文系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

觀照內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本期攝影/原鳥兒

愛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相互無條件地愛對方,“我怎麼樣都可以,只要你快樂”;親子之間最感天動地的是父母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綿延一生的付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信賴與眷戀;“有我呢”,是朋友間最暖心的語言和行動。這些愛的互動是無價的,也是不計回報的。

只是,能量必須守恆。你是否想過人際之間不求回報、無以回報的互動如何守恆?那些起點美好的愛情、親情、友情,最終無法越來越情深義重的原因就是沒有守恆。愛不求回報,但須有迴應,只有迴應才能讓愛的互動歷久彌新。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自我觀察

你的人際互動能量守恆嗎?請你完成以下自測,找出最符合自己行為習慣的選擇。

情景1

假設你的孩子正值牙牙學語時期,他一邊玩玩具,一邊無意識地叫著“媽媽”“爸爸”。這時,你最可能的做法是:

A.對孩子說:“別喊了,自己玩。”

B.假裝沒聽到。

C.對孩子笑笑。

D.用很溫柔的聲調、語氣迴應:“寶寶,媽媽(爸爸)在。”

情景2

母親大聲說“開飯了”,招呼全家吃飯。你走到餐桌前,一般會怎麼做?

A.對飯菜挑毛病。

B.坐下低頭吃飯。

C.對媽媽笑笑。

D.一邊笑著對媽媽說“好香啊”,一邊走到媽媽身邊,觀察一下是否有需要自己幫忙的。

情景3

你和愛人帶著孩子在餐廳用餐,等上菜的過程中,以下哪一種情形最常出現?

A.數落、批評孩子,或者大人之間發生爭執。

B.給孩子一個手機玩。

C.大家很隨意地聊聊天。

D.你有意識地引導並促進大家歡聲笑語地交流。

情景4

愛人在廚房忙碌準備飯菜,你一般會怎麼做?

A.催促快一點兒開飯或提醒愛人容易忽略的事。

B.自己太忙,顧不上過問這些。

C.隔空問一句是否需要幫忙。

D.在廚房待一會兒,做些類似洗菜等輔助性工作,或者在廚房和愛人說會兒話。

情景5

母親節/父親節時,孩子用零花錢買了一束花送給你,你一般會怎麼做?

A.感覺孩子瞎花錢,教育孩子以後要務實,告訴孩子自己最想要的禮物是看著他全心全意努力學習。

B.不置可否,讓孩子找個瓶子放進去。

C.對孩子說謝謝。

D.接過花,認真地聞一聞,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對孩子說:“寶貝,我今天居然收到了專門屬於自己的花,好幸福!”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分析

愛不需要回報,卻需要回應。很多孩子表現的各種行為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父母長期迴應不當造成的;很多夫妻之間出現的問題,也是由於缺乏觀察彼此的互動,缺乏有意識的、適合對方的迴應方式造成的。

心理學意義的迴應分三種方式:否定型迴應、忽視型迴應和迴應型迴應。

1.否定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A選項都屬於否定型迴應。

否定型迴應就是用批評、質疑等方式做迴應。否定一個人的觀念、情緒和行為中的任何一項,都是在否定這個人。孩子哭了,告訴孩子不許哭;孩子大聲笑了,又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笑;輔導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做遊戲時不斷管教、指責、提要求,孩子每彈奏一遍練習曲都被指出指法、節奏等各種錯誤……這些都是否定型迴應。

孩子長期被父母否定,內在心理結構就會發生扭曲,自我價值感降低,表現出自卑、退縮、逆反等,這就是孩子問題行為、不良性格逐漸形成的過程。在否定型迴應中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是自卑退縮的,也有可能習慣性地對外界一切都否定,變成忠實的否定型迴應接班人。

愛人之間也是一樣,當愛人下班回家進門說“我回來了”,得到的不是微笑,也不是親暱,而是被撇了一眼或者被吼了一聲“大喊大叫什麼?”諸如此類否定型迴應都是在傷害愛人,進而傷害彼此的情分。

孩子哭了,就允許他先釋放,只是接著要帶領孩子完成對情緒的一系列處理過程,並學習相應的處理方法。

家越能接納每位家庭成員的情緒、思維,就越溫暖、幸福。在家庭中實在沒必要有那麼多對情緒、認知、思考的不許。很多所謂“不許”,其實是大人不接納,或者能力不夠接不住。

2.忽視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B選項都屬於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就是孩子想把自己的感受、發現告訴父母時,被大人忽視。那些在低頭忙著擺弄手機的父母,那些忙著工作無暇和孩子交流、嬉戲的父母,那些用手機電視給孩子當保姆的父母,都是用忽略型迴應對待孩子。當小孩子一臉興奮要告訴父母自己發現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而大人毫無反應時,孩子的心裡就被澆了一瓢冷水。被冷水澆的次數多了,孩子就學會了不再流露內心,甚至懶得去探索外界。

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卻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其實,在孩子的心理世界,吃穿用的物件都是冰涼沒有溫度的,只有父母的迴應是暖的。總是得不到暖迴應的孩子,有的就會用物質迴應自我滿足。雖然物質迴應沒有溫度,但有總比沒有好百倍。於是,他們變得物質化。還有很多父母泣不成聲地哭訴說自己之所以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卻一臉冷漠不以為然。人們指責現在的孩子怎麼能如此不懂事。其實,追溯到每一天的親子互動,追溯到孩子還是一個寶寶的時候,不難發現,他們的父母幾乎全部是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比否定型迴應更可怕,傷害度更大。忽視型迴應是用事實教育孩子:你不僅這一刻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而且不論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得到父母的喜愛。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否定,是對孩子整個人的否定——他不值得父母為他轉過眼珠。所以,忽視型迴應是包含了否定型迴應的,是對人際關係的重度打擊。

下面這個例子是一個家庭互動片段,其中包括否定型迴應和忽視型迴應。

甲先生接了孩子一起回家,一打開門孩子說:“媽媽,我回來了。”媽媽在廚房大聲說:“快去寫作業,今天還要洗澡。老公,你趕緊來洗菜做飯!”孩子說:“我今天得了一張獎狀!”爸爸媽媽誰都沒有反應。孩子跑到廚房對媽媽再次重複了一遍:“我得獎狀了!”媽媽說:“快寫作業去,課外班的獎狀都是騙你們玩的,有本事這個月的月考考進前十名!”孩子悻悻地走開。甲先生剝開一個橘子、把其中一瓣兒送進愛人嘴裡,說:“老婆,辛苦了!”老婆大叫:“你洗手沒有啊!以後你的襪子不許亂扔了,最好你自己洗,憑什麼我給你洗襪子?”甲先生耐著性子繼續說:“好啦,不生氣啊,我給你捏捏背!”結果老婆一臉厭棄地擰了擰身子,執拗地用沉默冰封住自己。

你覺得長此以往,這位甲先生以及孩子再打開門進家,還會有主動親近的舉動嗎?

生活除了沒完沒了的瑣事,還有每個當下的感受。當災難讓生活和瑣事全部戛然而止時,我們發現原來重要的是人,是每個當下溫暖的感受。在愛人之間千萬不要用否定型、忽視型的迴應,它會撲滅曾經熾熱的愛的火苗。當愛人跟你說話時,哪怕是你聽了一萬遍的嘮叨,哪怕是你非常反感的情緒,哪怕你心裡堆著一萬件事,也請你用微笑、用注視、用點頭、用坦誠的表達做迴應,因為不迴應的本質是鄙視,是告訴愛人在你心目中他/她有多麼“不值得”。當愛人為你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時,哪怕你不喜歡,也請你不要冷漠地隨手扔在一邊。那樣做雖然能表達你的情緒和態度,但成本是傷不起的情分。

不懂得迴應別人以及習慣性忽視別人的人,往往在童年是被忽視的,沒有得到來自父母或者養育人的關注。小時候沒有學會好的迴應方式,現在恰好是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成長和完善,是對未來幸福、美好的把握。

3.迴應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C、D兩個選項都屬於迴應型迴應。

迴應是最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當孩子舉著一個玩具對你說“媽媽看”時,你微笑著迴應“媽媽看到了”“快給媽媽講講”;當孩子每一次叫媽媽時,你會迴應“寶寶,媽媽在”;當孩子一臉沮喪時,你會拍拍他的肩膀問:“怎麼了?跟媽媽說說。”……這些都叫回應型迴應。

迴應型迴應是能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並且跟對方的內心世界保持一致,很好地去感受、共情,再用自己的語言、表情、行動、態度給予恰當的接納,也就是給予對方他需要的迴應。

被迴應型迴應之後,人們會感受到“被在乎”“被關懷”。經常被迴應型迴應的孩子,內心是滿足的。這種滿足感每一次出現,都在助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得到發育。

一個人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時,能有愛人用迴應型迴應分擔,是人世間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迴應型迴應永遠都是最高品質的愛情表現。

請你對比以下兩種互動:

當愛人說“今天煩死我了”。方案一:你一邊看著愛人一邊非常認真地說:“誰讓我最愛的人生氣,我跟他沒完!”方案二:你不屑地說“誰不煩啊”,或者你繼續看手機玩遊戲。你覺得兩個不同的方案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當愛人說“今天太棒了”。方案一:你走過去抱住愛人,認真地說“快跟我說說”;方案二:你很不以為然,不做迴應。你覺得兩個方案日復一日重複很多遍以後,會產生怎樣的差異?

如何很好地去感受對方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是對成年朋友的一個巨大的要求。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師的建議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都是D,那麼,你是人間的小太陽,習慣用迴應型迴應他人。能遇到你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以C為主,那麼,建議你更用心地感受對方的內心,尋找更適合對方的反應並積極付諸行動。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以A、B為主,那麼,建議你現在做個決定:要不要成為人際互動的貢獻者?要不要讓自己的親情、友情、愛情更溫暖?要不要從現在開始就行動?

請讓自己養成這些習慣:

  • 對周圍的人豎起拇指表達贊同的習慣。

  • 臉上帶著微笑的習慣。

  • 專注地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 多說鼓勵和安慰話的習慣。

  • 用善意的眼光注視他人的習慣。

  • 為周圍的人做事的習慣。

我們給不了父母、愛人、孩子、好朋友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給他們遠超過物質的、無價的愛。用迴應型迴應實現全部人際互動的能量守恆吧,從現在開始!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方舟

(心理學博士,北京格榮斯新世紀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諮詢師、培訓師)

本文系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語——

觀照內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本期攝影/原鳥兒

愛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相互無條件地愛對方,“我怎麼樣都可以,只要你快樂”;親子之間最感天動地的是父母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綿延一生的付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信賴與眷戀;“有我呢”,是朋友間最暖心的語言和行動。這些愛的互動是無價的,也是不計回報的。

只是,能量必須守恆。你是否想過人際之間不求回報、無以回報的互動如何守恆?那些起點美好的愛情、親情、友情,最終無法越來越情深義重的原因就是沒有守恆。愛不求回報,但須有迴應,只有迴應才能讓愛的互動歷久彌新。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自我觀察

你的人際互動能量守恆嗎?請你完成以下自測,找出最符合自己行為習慣的選擇。

情景1

假設你的孩子正值牙牙學語時期,他一邊玩玩具,一邊無意識地叫著“媽媽”“爸爸”。這時,你最可能的做法是:

A.對孩子說:“別喊了,自己玩。”

B.假裝沒聽到。

C.對孩子笑笑。

D.用很溫柔的聲調、語氣迴應:“寶寶,媽媽(爸爸)在。”

情景2

母親大聲說“開飯了”,招呼全家吃飯。你走到餐桌前,一般會怎麼做?

A.對飯菜挑毛病。

B.坐下低頭吃飯。

C.對媽媽笑笑。

D.一邊笑著對媽媽說“好香啊”,一邊走到媽媽身邊,觀察一下是否有需要自己幫忙的。

情景3

你和愛人帶著孩子在餐廳用餐,等上菜的過程中,以下哪一種情形最常出現?

A.數落、批評孩子,或者大人之間發生爭執。

B.給孩子一個手機玩。

C.大家很隨意地聊聊天。

D.你有意識地引導並促進大家歡聲笑語地交流。

情景4

愛人在廚房忙碌準備飯菜,你一般會怎麼做?

A.催促快一點兒開飯或提醒愛人容易忽略的事。

B.自己太忙,顧不上過問這些。

C.隔空問一句是否需要幫忙。

D.在廚房待一會兒,做些類似洗菜等輔助性工作,或者在廚房和愛人說會兒話。

情景5

母親節/父親節時,孩子用零花錢買了一束花送給你,你一般會怎麼做?

A.感覺孩子瞎花錢,教育孩子以後要務實,告訴孩子自己最想要的禮物是看著他全心全意努力學習。

B.不置可否,讓孩子找個瓶子放進去。

C.對孩子說謝謝。

D.接過花,認真地聞一聞,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對孩子說:“寶貝,我今天居然收到了專門屬於自己的花,好幸福!”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分析

愛不需要回報,卻需要回應。很多孩子表現的各種行為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父母長期迴應不當造成的;很多夫妻之間出現的問題,也是由於缺乏觀察彼此的互動,缺乏有意識的、適合對方的迴應方式造成的。

心理學意義的迴應分三種方式:否定型迴應、忽視型迴應和迴應型迴應。

1.否定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A選項都屬於否定型迴應。

否定型迴應就是用批評、質疑等方式做迴應。否定一個人的觀念、情緒和行為中的任何一項,都是在否定這個人。孩子哭了,告訴孩子不許哭;孩子大聲笑了,又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笑;輔導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做遊戲時不斷管教、指責、提要求,孩子每彈奏一遍練習曲都被指出指法、節奏等各種錯誤……這些都是否定型迴應。

孩子長期被父母否定,內在心理結構就會發生扭曲,自我價值感降低,表現出自卑、退縮、逆反等,這就是孩子問題行為、不良性格逐漸形成的過程。在否定型迴應中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是自卑退縮的,也有可能習慣性地對外界一切都否定,變成忠實的否定型迴應接班人。

愛人之間也是一樣,當愛人下班回家進門說“我回來了”,得到的不是微笑,也不是親暱,而是被撇了一眼或者被吼了一聲“大喊大叫什麼?”諸如此類否定型迴應都是在傷害愛人,進而傷害彼此的情分。

孩子哭了,就允許他先釋放,只是接著要帶領孩子完成對情緒的一系列處理過程,並學習相應的處理方法。

家越能接納每位家庭成員的情緒、思維,就越溫暖、幸福。在家庭中實在沒必要有那麼多對情緒、認知、思考的不許。很多所謂“不許”,其實是大人不接納,或者能力不夠接不住。

2.忽視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B選項都屬於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就是孩子想把自己的感受、發現告訴父母時,被大人忽視。那些在低頭忙著擺弄手機的父母,那些忙著工作無暇和孩子交流、嬉戲的父母,那些用手機電視給孩子當保姆的父母,都是用忽略型迴應對待孩子。當小孩子一臉興奮要告訴父母自己發現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而大人毫無反應時,孩子的心裡就被澆了一瓢冷水。被冷水澆的次數多了,孩子就學會了不再流露內心,甚至懶得去探索外界。

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卻認為父母不愛自己。其實,在孩子的心理世界,吃穿用的物件都是冰涼沒有溫度的,只有父母的迴應是暖的。總是得不到暖迴應的孩子,有的就會用物質迴應自我滿足。雖然物質迴應沒有溫度,但有總比沒有好百倍。於是,他們變得物質化。還有很多父母泣不成聲地哭訴說自己之所以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卻一臉冷漠不以為然。人們指責現在的孩子怎麼能如此不懂事。其實,追溯到每一天的親子互動,追溯到孩子還是一個寶寶的時候,不難發現,他們的父母幾乎全部是忽視型迴應。

忽視型迴應比否定型迴應更可怕,傷害度更大。忽視型迴應是用事實教育孩子:你不僅這一刻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而且不論怎麼努力你都無法得到父母的喜愛。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否定,是對孩子整個人的否定——他不值得父母為他轉過眼珠。所以,忽視型迴應是包含了否定型迴應的,是對人際關係的重度打擊。

下面這個例子是一個家庭互動片段,其中包括否定型迴應和忽視型迴應。

甲先生接了孩子一起回家,一打開門孩子說:“媽媽,我回來了。”媽媽在廚房大聲說:“快去寫作業,今天還要洗澡。老公,你趕緊來洗菜做飯!”孩子說:“我今天得了一張獎狀!”爸爸媽媽誰都沒有反應。孩子跑到廚房對媽媽再次重複了一遍:“我得獎狀了!”媽媽說:“快寫作業去,課外班的獎狀都是騙你們玩的,有本事這個月的月考考進前十名!”孩子悻悻地走開。甲先生剝開一個橘子、把其中一瓣兒送進愛人嘴裡,說:“老婆,辛苦了!”老婆大叫:“你洗手沒有啊!以後你的襪子不許亂扔了,最好你自己洗,憑什麼我給你洗襪子?”甲先生耐著性子繼續說:“好啦,不生氣啊,我給你捏捏背!”結果老婆一臉厭棄地擰了擰身子,執拗地用沉默冰封住自己。

你覺得長此以往,這位甲先生以及孩子再打開門進家,還會有主動親近的舉動嗎?

生活除了沒完沒了的瑣事,還有每個當下的感受。當災難讓生活和瑣事全部戛然而止時,我們發現原來重要的是人,是每個當下溫暖的感受。在愛人之間千萬不要用否定型、忽視型的迴應,它會撲滅曾經熾熱的愛的火苗。當愛人跟你說話時,哪怕是你聽了一萬遍的嘮叨,哪怕是你非常反感的情緒,哪怕你心裡堆著一萬件事,也請你用微笑、用注視、用點頭、用坦誠的表達做迴應,因為不迴應的本質是鄙視,是告訴愛人在你心目中他/她有多麼“不值得”。當愛人為你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時,哪怕你不喜歡,也請你不要冷漠地隨手扔在一邊。那樣做雖然能表達你的情緒和態度,但成本是傷不起的情分。

不懂得迴應別人以及習慣性忽視別人的人,往往在童年是被忽視的,沒有得到來自父母或者養育人的關注。小時候沒有學會好的迴應方式,現在恰好是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成長和完善,是對未來幸福、美好的把握。

3.迴應型迴應

上述5個情景中的C、D兩個選項都屬於迴應型迴應。

迴應是最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當孩子舉著一個玩具對你說“媽媽看”時,你微笑著迴應“媽媽看到了”“快給媽媽講講”;當孩子每一次叫媽媽時,你會迴應“寶寶,媽媽在”;當孩子一臉沮喪時,你會拍拍他的肩膀問:“怎麼了?跟媽媽說說。”……這些都叫回應型迴應。

迴應型迴應是能感受到對方的內心世界,並且跟對方的內心世界保持一致,很好地去感受、共情,再用自己的語言、表情、行動、態度給予恰當的接納,也就是給予對方他需要的迴應。

被迴應型迴應之後,人們會感受到“被在乎”“被關懷”。經常被迴應型迴應的孩子,內心是滿足的。這種滿足感每一次出現,都在助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得到發育。

一個人遇到了困難和挫折時,能有愛人用迴應型迴應分擔,是人世間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迴應型迴應永遠都是最高品質的愛情表現。

請你對比以下兩種互動:

當愛人說“今天煩死我了”。方案一:你一邊看著愛人一邊非常認真地說:“誰讓我最愛的人生氣,我跟他沒完!”方案二:你不屑地說“誰不煩啊”,或者你繼續看手機玩遊戲。你覺得兩個不同的方案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當愛人說“今天太棒了”。方案一:你走過去抱住愛人,認真地說“快跟我說說”;方案二:你很不以為然,不做迴應。你覺得兩個方案日復一日重複很多遍以後,會產生怎樣的差異?

如何很好地去感受對方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是對成年朋友的一個巨大的要求。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心理師的建議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都是D,那麼,你是人間的小太陽,習慣用迴應型迴應他人。能遇到你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以C為主,那麼,建議你更用心地感受對方的內心,尋找更適合對方的反應並積極付諸行動。

如果你在三個情景中的選項以A、B為主,那麼,建議你現在做個決定:要不要成為人際互動的貢獻者?要不要讓自己的親情、友情、愛情更溫暖?要不要從現在開始就行動?

請讓自己養成這些習慣:

  • 對周圍的人豎起拇指表達贊同的習慣。

  • 臉上帶著微笑的習慣。

  • 專注地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 多說鼓勵和安慰話的習慣。

  • 用善意的眼光注視他人的習慣。

  • 為周圍的人做事的習慣。

我們給不了父母、愛人、孩子、好朋友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給他們遠超過物質的、無價的愛。用迴應型迴應實現全部人際互動的能量守恆吧,從現在開始!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方舟

(心理學博士,北京格榮斯新世紀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諮詢師、培訓師)

本文系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心語|中秋團圓,你迴應家人的愛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