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你看看你,髒不羅嗦的,弄得滿身子油漬麻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幹淨?”

“你看看你不好好吃飯,人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胖,你怎麼那麼瘦啊?”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怎麼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你怎麼連對象都找不著?”

“你看看別人家媳婦兒多好,你媳婦兒什麼模樣啊?”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就像影子伴隨著,就像網絡上的一句話:我曾經觸摸過星辰,現如今我活在影子裡光都是別人的。


2、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面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不斷索取,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可有誰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那個可惡的老太婆一樣,只知道對孩子不斷地索取,不斷地要求。

之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滿分如果是十分的話,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你看看你,髒不羅嗦的,弄得滿身子油漬麻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幹淨?”

“你看看你不好好吃飯,人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胖,你怎麼那麼瘦啊?”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怎麼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你怎麼連對象都找不著?”

“你看看別人家媳婦兒多好,你媳婦兒什麼模樣啊?”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就像影子伴隨著,就像網絡上的一句話:我曾經觸摸過星辰,現如今我活在影子裡光都是別人的。


2、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面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不斷索取,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可有誰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那個可惡的老太婆一樣,只知道對孩子不斷地索取,不斷地要求。

之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滿分如果是十分的話,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你看看你,髒不羅嗦的,弄得滿身子油漬麻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幹淨?”

“你看看你不好好吃飯,人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胖,你怎麼那麼瘦啊?”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怎麼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你怎麼連對象都找不著?”

“你看看別人家媳婦兒多好,你媳婦兒什麼模樣啊?”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就像影子伴隨著,就像網絡上的一句話:我曾經觸摸過星辰,現如今我活在影子裡光都是別人的。


2、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面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不斷索取,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可有誰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那個可惡的老太婆一樣,只知道對孩子不斷地索取,不斷地要求。

之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滿分如果是十分的話,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你看看你,髒不羅嗦的,弄得滿身子油漬麻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幹淨?”

“你看看你不好好吃飯,人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胖,你怎麼那麼瘦啊?”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怎麼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你怎麼連對象都找不著?”

“你看看別人家媳婦兒多好,你媳婦兒什麼模樣啊?”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就像影子伴隨著,就像網絡上的一句話:我曾經觸摸過星辰,現如今我活在影子裡光都是別人的。


2、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面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不斷索取,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可有誰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那個可惡的老太婆一樣,只知道對孩子不斷地索取,不斷地要求。

之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滿分如果是十分的話,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在媽媽心目中,孩子用袖子擦嘴巴是問題,不好好吃飯是問題,不吃青菜是問題,一天哭鬧是問題,這些問題全程了媽媽扣分的理由。

輪到孩子們給媽媽打分,無一例外全是十分。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你看看你,髒不羅嗦的,弄得滿身子油漬麻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幹淨?”

“你看看你不好好吃飯,人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胖,你怎麼那麼瘦啊?”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怎麼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你怎麼連對象都找不著?”

“你看看別人家媳婦兒多好,你媳婦兒什麼模樣啊?”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就像影子伴隨著,就像網絡上的一句話:我曾經觸摸過星辰,現如今我活在影子裡光都是別人的。


2、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面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不斷索取,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可有誰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那個可惡的老太婆一樣,只知道對孩子不斷地索取,不斷地要求。

之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滿分如果是十分的話,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在媽媽心目中,孩子用袖子擦嘴巴是問題,不好好吃飯是問題,不吃青菜是問題,一天哭鬧是問題,這些問題全程了媽媽扣分的理由。

輪到孩子們給媽媽打分,無一例外全是十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你看看你,髒不羅嗦的,弄得滿身子油漬麻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幹淨?”

“你看看你不好好吃飯,人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胖,你怎麼那麼瘦啊?”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怎麼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你怎麼連對象都找不著?”

“你看看別人家媳婦兒多好,你媳婦兒什麼模樣啊?”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就像影子伴隨著,就像網絡上的一句話:我曾經觸摸過星辰,現如今我活在影子裡光都是別人的。


2、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面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不斷索取,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可有誰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那個可惡的老太婆一樣,只知道對孩子不斷地索取,不斷地要求。

之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滿分如果是十分的話,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在媽媽心目中,孩子用袖子擦嘴巴是問題,不好好吃飯是問題,不吃青菜是問題,一天哭鬧是問題,這些問題全程了媽媽扣分的理由。

輪到孩子們給媽媽打分,無一例外全是十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你看看你,髒不羅嗦的,弄得滿身子油漬麻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幹淨?”

“你看看你不好好吃飯,人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胖,你怎麼那麼瘦啊?”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怎麼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你怎麼連對象都找不著?”

“你看看別人家媳婦兒多好,你媳婦兒什麼模樣啊?”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就像影子伴隨著,就像網絡上的一句話:我曾經觸摸過星辰,現如今我活在影子裡光都是別人的。


2、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面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不斷索取,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可有誰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那個可惡的老太婆一樣,只知道對孩子不斷地索取,不斷地要求。

之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滿分如果是十分的話,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在媽媽心目中,孩子用袖子擦嘴巴是問題,不好好吃飯是問題,不吃青菜是問題,一天哭鬧是問題,這些問題全程了媽媽扣分的理由。

輪到孩子們給媽媽打分,無一例外全是十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媽媽的頭髮很漂亮,可以滿分;媽媽燒菜很辛苦可以滿分;媽媽的臉像棉花糖,可以滿分;

媽媽笑起來很好看,可以滿分。

為什麼在媽媽心中沒有一個完美的孩子,而還是心中卻總有一個完美的媽媽?

捫心自問:我們完美嗎?我們是不是說話永遠溫柔?我們是不是永遠有耐心?我們是不是永遠不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

恐怕沒有一個媽媽能做到,可為什麼我們家長心中總有一個完美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呢?

尹建莉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藝術中指出:如果陳景潤的爹對他說,你不能光數學好,活在世上,還要和別人交往,報個口才訓練班吧;

趙本山的爸對他說,你光會逗別人笑,那哪能當飯吃,還是把心思放在功課上吧;

牛頓的媽對他說,僅僅功課好,那是書呆子,從今天開始練習做家務,每天必須洗一次碗……這世界是不是很灰暗?

"

1、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好孩子。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這是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女孩兒上臺吐槽她的媽媽,她的話引起了臺下潮水般的掌

女孩兒滿腹委屈說,媽媽每次考完試都要和那個第一名對比,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是最差的。

心理學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感受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而一個內心有羞恥感的孩子又怎能自信呢?

于謙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是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中長大的。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你看看你,髒不羅嗦的,弄得滿身子油漬麻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那麼幹淨?”

“你看看你不好好吃飯,人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胖,你怎麼那麼瘦啊?”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怎麼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你怎麼連對象都找不著?”

“你看看別人家媳婦兒多好,你媳婦兒什麼模樣啊?”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孩子就像影子伴隨著,就像網絡上的一句話:我曾經觸摸過星辰,現如今我活在影子裡光都是別人的。


2、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面的老太婆貪得無厭,不斷索取,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可有誰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像那個可惡的老太婆一樣,只知道對孩子不斷地索取,不斷地要求。

之前有一個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滿分如果是十分的話,你會給孩子打幾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在媽媽心目中,孩子用袖子擦嘴巴是問題,不好好吃飯是問題,不吃青菜是問題,一天哭鬧是問題,這些問題全程了媽媽扣分的理由。

輪到孩子們給媽媽打分,無一例外全是十分。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媽媽的頭髮很漂亮,可以滿分;媽媽燒菜很辛苦可以滿分;媽媽的臉像棉花糖,可以滿分;

媽媽笑起來很好看,可以滿分。

為什麼在媽媽心中沒有一個完美的孩子,而還是心中卻總有一個完美的媽媽?

捫心自問:我們完美嗎?我們是不是說話永遠溫柔?我們是不是永遠有耐心?我們是不是永遠不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

恐怕沒有一個媽媽能做到,可為什麼我們家長心中總有一個完美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呢?

尹建莉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藝術中指出:如果陳景潤的爹對他說,你不能光數學好,活在世上,還要和別人交往,報個口才訓練班吧;

趙本山的爸對他說,你光會逗別人笑,那哪能當飯吃,還是把心思放在功課上吧;

牛頓的媽對他說,僅僅功課好,那是書呆子,從今天開始練習做家務,每天必須洗一次碗……這世界是不是很灰暗?

別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你的孩子”

老子曾說:“大盈若衝,其用不窮。”盈是完美,衝是缺憾,也就是說有缺憾才是真正的完善,才有永續發展的動力。


3、學會欣賞孩子的不完美,是家長一生的必修課。

威廉詹姆斯曾經說:“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有誰不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呢?沒有一隻狗會再打,罵中學會站立,沒有一個孩子會在批評中懂得進步,沒有一對情侶會再指責中增加愛意,也不會有一對朋友會在嘲笑中增進友誼。

因此學會由衷的欣賞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一、對孩子的愛不要附加條件。

一次美聯社的記者去採訪杜魯門總統的母親,他問總統母親:“請問您的兒子在哪裡?我希望能採訪他。”

母親:“請問您要採訪哪一位?我有兩個兒子,如果是做總統的那個,那麼,他在白宮。如果是種土豆的那個,那麼他現在就在地裡挖土豆。”

記者:“您的兒子一個做了總統,另一個卻在中土豆,您是怎麼想的?”

母親:“我有總統這樣的兒子,十分自豪,不過我的另一個兒子,他同樣讓我驕傲。”

這位母親不因為兒子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區別看待,著實令人肅然起敬。

泰戈爾在《審判官》裡說:我愛他並不是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愛孩子,不管他是否優秀,只因為血脈相連,愛他而不需要任何理由。


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

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講過一個故事:美國男子斯科特,從最好的法律院校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但拿到學位的當天,他乘飛機去了西班牙,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

他的父親夢想他做律師,但他以極端的方式羞辱父親——在西班牙一個小島上以販賣毒品為生。原來斯科特根本不想學法律,是父親逼他學的,父親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了斯科特的頭上。

父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願望,他們就失去了自己的成長空間和獨立意識,這就可能導致孩子產生牴觸情緒,甚至會走上歧途。

2017年,劉國樑的大女兒在美國兒童高爾夫世界錦標賽中獲得亞軍,這與劉國樑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作為大滿貫得主,劉國樑並沒有強迫兩個女兒打乒乓球,而是尊重女兒的興趣愛好。姐姐贏贏喜歡體育運動,而妹妹一一喜歡跳舞唱歌,正是因為他沒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女兒身上,而是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女兒,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用同理心去理解和傾聽孩子

梁啟超的女兒樑思莊剛到國外學習,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沒有考上大學,他寫信鼓勵女兒:“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強基越築得厚越好。”

從這三言兩語中就感受到了對孩子真誠的愛與理解。

魯迅家有一次請客,大家吃到的魚丸都是新鮮的,但魯迅的兒子海英說他吃的魚丸不新鮮,妻子許廣平認為孩子不聽話,故意找麻煩。可魯迅卻認為孩子不會瞎說,自己一嘗,果然是不新鮮的。

父母對孩子有同理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想象自己也是孩子用孩子的心感受他的內心世界。父母越有能力去清晰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越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四、自我成長,做孩子的領路人

董卿曾說:“你想要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作用重要,如同在水晶般透明的心底上,折射出來的第一抹光影。

去年,一位49歲的宿管阿姨上了熱搜,她在陪兒子考研的同時,自己也考上了研究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優秀的父母從不放棄自我成長,用獨特的智慧陪伴在孩子的奮鬥旅程中。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自然沒有完美的孩子。你如果欣賞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你如果親是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自卑。別再讓你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來傷害你的孩子,這樣孩子才會生活在燦爛的陽光下。

作者:清歡,一個熱愛閱讀喜歡寫作的寶媽,願寫作伴隨終生,和孩子共同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