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心理健康 李玫瑾 大學 早期教育 教育 芭芭瑪瑪育兒學堂 2019-02-27

李玫瑾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在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以來都在青少年領域進行研究,對培養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今天我們把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有關性格和能力的觀點歸結出來供大家參考:

李玫瑾教授: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很多家長以為,性格是天生的,後天很難改變,但其實不是。李玫瑾教授說:“個性有先天的,而性格不是。”

同時還強調——“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長期以來,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是重視了孩子的能力發展,而忽視了孩子的性格培養和心理健康。

李玫瑾教授: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例如,從孩子小的時候起,有的家長會培養孩子的藝術能力,會給孩子報班學習書法、繪畫、音樂,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考試的能力比較重要,就會讓孩子上各種英語、數學等課外的補課機構,增加孩子的負擔!

李玫瑾教授: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誠然,這些能力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但是,能力只是孩子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且能力是孩子拔高的表現,決定孩子未來的是孩子的性格

李玫瑾教授: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性格決定命運。

為什麼這樣說呢?

李玫瑾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不少出問題的幹部很聰明,能力都很強,工作表現都很優秀,人際關係也很不錯。為什麼會出現腐敗行為?那是因為他們是在誘惑面前沒有及時停下來。如果他們能在誘惑面前剋制自己、抵制誘惑,他就沒有這個危險。”

李玫瑾教授: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說:“能力的東西我認為它更多的是天賦,所以一個孩子有沒有能力,父母不要去逼他,如果他有能力,那麼他到時候就會顯現出來,而我們真正要關注的使孩子性格,什麼叫性格?在心理學上給它一個定義就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

李玫瑾教授: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認為,性格是沒有先天的,個性有,但是這個性格是後天培養的,不存在什麼天生的性格,她說:“性格和什麼現象最為相似呢?和言語特別相似,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會說話,把你生在哪你就說什麼話,性格也是一樣,把你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形成近似的性格”。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呢?

李教授提出了三點建議:

1、

在三歲上下對孩子說不,此時他大不了給你打滾,你不要12歲之後再說,那個時候再說他就直接離家出走了。

對孩子說不,是在告訴他們,父母很愛你,但是對你的愛是有原則的。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也會成為有原則的人。

2、

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告訴孩子有什麼話要好好說,要學會溝通。

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自怨自賤,進而出現退縮性的心理障礙都與語言表達能力有關。

3、

培養孩子如何抵制誘惑,如何克服自己的衝動。誘惑在社會中非常多,在兒童時期,可能玩手機就是誘惑,對青少年,可能打遊戲就是誘惑,等等。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面臨很多的誘惑,如果你知道這個事不對你可以停下來,這是你一生安全的保障。

剛才提到的衝動是什麼呢?做這個事我馬上就要做,等不及,類似這樣的問題如果在6歲之前,要讓他知道,要得到一個東西可能需要等待的,這個等待的過程當中你還要表現好。

因為在社會生活當中,我們很多事情不能馬上實現,一個人沒有耐性做不了大事,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品質。

李玫瑾教授: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以上三點,培養的就是孩子的性格,性格完全是後天養成的。

感謝關注,持續分享實用育兒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