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新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週年題寫賀匾“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凝聚了全國人民的美好祝願和期盼。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全區各族幹部群眾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

烏魯木齊:打造絲路國際醫療服務中心

“中亞5國患者對我們康復醫學的關注度和信賴度都比較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陸晨介紹,該院在加強跨境遠程醫療服務系統等硬件建設的同時,特別注重人才培養,提升重點科室的診療水平,以滿足國際醫療服務需要。

新疆地處我國向西開放前沿,首府烏魯木齊位於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方圓1500公里範圍內最大的城市。對內地城市來說,具備區位優勢;對中亞諸國而言,具備醫療技術優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烏魯木齊醫療衛生系統內提質量、外樹品牌,積極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醫療服務中心。

目前,自治區人民醫院、自治區腫瘤醫院、自治區中醫醫院等5家醫院,聯合制定了相關服務流程,並配備專門熟練掌握外語的導醫及護理人員,為外籍患者就診提供便利。截至去年底,5家醫院開放床位共計500張,累計接待外籍患者就診20443人次。

“中國醫生給了我們希望,孩子一定能夠站起來。”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再米熱曾帶著患腦癱的兒子慕名來到烏魯木齊,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醫。醫院派出神經外科專家診治,手術獲得成功,此後患兒積極進行康復訓練,病情明顯好轉,再米熱一直緊揪著的心終於放鬆下來了。

再米熱決定帶兒子來烏魯木齊醫治,緣於一次遠程會診。因新醫大附屬二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國立醫院共同簽訂有跨境遠程醫療服務合作協議,再米熱帶著兒子在奧什州國立醫院就診時,經中國專家遠程會診後,建議患者到烏魯木齊進行手術治療。於是這對母子便有了中國之行,這名腦癱患兒也成了新醫大附屬二院首個經跨境遠程會診轉入線下治療的患兒。

建設跨境遠程醫療服務平臺,是開展便捷、高效國際醫療服務的重要途徑。目前,由烏魯木齊市衛健委主導建設的新疆跨境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已接入北京4家醫療機構、烏魯木齊區域內29家醫院,向境外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等國24家醫院開展常態化遠程會診業務。

烏魯木齊還搭建了醫療旅遊推介平臺,開拓“旅遊+醫療”市場。這一網絡平臺主要面向周邊國家,開設了多語種版本醫療服務,對全市醫院、專科及專家進行重點推介。外國患者可在線上諮詢、提交病例,還可通過線下醫療旅遊服務機構,提供接送機、陪同體檢、就診以及導遊服務。

加強軟硬件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是烏魯木齊開拓國際醫療服務市場的保證。一方面對現有醫療機構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另一方面新建了烏魯木齊國際醫院和友愛醫院。今年1月,國際醫院正式開業運營,致力於對內打造服務疆內百姓的區域醫療服務中心,對外打造惠及周邊國家居民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

此外,烏魯木齊還大力推進健康產業基地建設,吸引國內外知名醫療器械、醫藥研發企業落戶,發展面向疆內外及周邊國家的康養產業,建設新疆國際健康產業園區、南山康養基地、維泰養老社區等項目,為烏魯木齊開拓國際醫療服務市場提供了重要支撐。

“健康新疆”惠及各族群眾

家住新疆喀什市浩罕鄉的夏扎迪姑麗·巴吾東,看著女兒麥迪努爾·依馬木艾山開心地玩耍,臉上掛著微笑。她說:“要不是全民健康體檢,還不知道女兒有嚴重的心臟病。感謝黨的好政策,讓女兒得到及時的治療。”

12歲的麥迪努爾·依馬木艾山在學校組織的全民健康體檢中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3萬多元的手術費讓夏扎迪姑麗·巴吾東倍感壓力,她賣掉了家裡的2頭牛,準備再向親朋好友借點錢為女兒治病。

得知夏扎迪姑麗·巴吾東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立即開通綠色通道,為她的女兒申請了免費先天性心臟病手術項目。手術後,村醫還定期上門隨訪,麥迪努爾·依馬木艾山康復得很快。

從2016年起,新疆連續3年開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工作,累計投入資金約40.68億元,體檢5383萬人次,如今,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已成為“醫療惠民”工程和“健康新疆”建設的名片。隨著這項惠民工程的常態化,新疆各族群眾健康保障方式初步實現了從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的轉變,幸福感不斷提升。

在浩罕鄉香妃村,已有10年村醫經歷的古麗克孜·巴克帶著便攜式血壓計、血糖儀等設備,為患有慢性疾病的村民提供上門醫療服務。經過多次培訓,古麗克孜·巴克掌握了多種醫療設備的使用。

醫療人才緊缺、素質不高是全民健康體檢開展以來亟需破解的難題。為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的能力和水平,新疆實施了免費向農村訂單式培養醫學人才、定向培養中專學歷鄉村醫生、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等項目,為基層醫療機構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972期,培訓人員11.7萬人次。

為了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新疆各地累計投入資金5.53億元,新增大型體檢設備7269臺,全區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率均達到89%以上,鄉鎮衛生院門急診人次逐年上升。

“3年來,各族群眾通過免費體檢,實現了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健康生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新疆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周美林說,按照全民健康體檢政策,新疆籍城鄉居民每年可享受免費體檢一次,體檢費用由新疆財政部門負責統籌解決。目前,新疆共設立固定體檢點1259個,約3.9萬名醫技人員參與到體檢工作中。

做強石油石化全產業鏈

“油稠人不愁!通過科技創新,我們攻克了稠油深加工世界性難題,石化產品結束了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中石油駐疆企業——克拉瑪依石化公司員工楊中建自豪地說。

經過60年的發展,克拉瑪依石化公司已成為中國石油最重要的高檔潤滑油、環烷基特種油、瀝青生產基地。依託稠油資源優勢,在裝置建設、工藝改進、產品研發上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革,一舉拿下在建規模世界最大的汽車試車場——上海大眾吐魯番試車場的道路瀝青訂單。

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的發展變遷是中國石油駐疆企業的縮影。目前,中國石油駐疆企業共34家,主要業務涉及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氣銷售等,在新疆地區已建立了體系完備的石油石化產業鏈,成為西部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油氣儲備基地、工程技術服務保障基地和特色煉油化工基地,建成了油氣資源輸送的西北通道和覆蓋全疆的油氣銷售網絡。

中石油駐疆企業始終堅持將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圍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新疆工作總目標、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守護美麗新疆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統計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有13家駐疆主要單位累計完成投資1135億元,年均增長23.3%;累計繳納稅費1428.1億元,年均增長6.5%,成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

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駐疆油氣田不斷加快油氣勘探開發,在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不斷取得新突破、新發現,近年來在我國油氣勘探十大重要發現中佔據4席。已累計生產原油5587.8萬噸,生產天然氣859.5億立方米。預計到2020年,疆內油氣產量當量將達5000萬噸以上。

獨山子石化、克拉瑪依石化、烏魯木齊石化三大駐疆煉化企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由“燃料型”企業向“材料型”企業升級,已建成西北地區最大最具特色的煉化加工基地。已累計加工原油5612.2萬噸,生產乙烯394.8萬噸,生產汽煤柴油3326.5萬噸。其中,獨山子石化連續6年被評為“全國乙烯生產能效領跑者”第一名。

新疆油田公司黨委副書記邵雨表示,駐疆企業將繼續全力打好油氣勘探開發進攻戰、煉化銷售轉型升級攻堅戰和安全環保主動戰,協同推進石油石化全產業鏈業務,把新疆建設成中國石油穩健發展的主戰場、企地和諧發展的示範區,為中國石油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為推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應有的貢獻。

阿克蘇:“培土引水”壯大實體經濟

與室外溫度一樣,新疆阿克蘇紡織工業城生產車間內“熱浪撲面”,紡織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製訂單。“今年,計劃新增紡紗100萬錠、各類織機1000臺、家紡服裝3000萬件規模。”紡織工業城管委會副主任王永峰介紹。

作為新疆紡織工業“三城七園一中心”的南疆4地州首城,阿克蘇紡織工業城是承接東部紡織服裝產業向西部轉移的示範基地,也是國家西部面向中亞、南亞乃至歐洲的重要紡織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目前,紡織工業城內有企業100家,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91.6億元,增長14%。

紡織工業城是阿克蘇實體經濟的縮影。近年來,該地區通過實施“外圍培土”“金融活水”澆灌模式,讓企業輕裝上陣,不斷壯大實體經濟。

大力開展培訓,滿足企業用工需求,是實施“外圍培土”的重要舉措。對此,阿克蘇地區制定了《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就業培訓方案》,建立“地區統籌、縣市牽頭、鄉鎮落實”的整建制轉移三級聯動工作模式。利用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各類培訓機構,採取統一輸送、統一開班、集中授課、集中就業的方式,開展就業前集中培訓。同時,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了紡織工程系、阿克蘇服裝產業就業培訓中心,為紡織服裝業培養人才。

引進補鏈項目,是阿克蘇地區實施“外圍培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著眼點。今年7月,阿克蘇福瑞棉紡織有限公司與阿克蘇紡織工業城成功簽約,標誌著又一紡織服裝全產業鏈項目落戶工業城。該項目計劃投資11億元,將推動當地紡織服裝全產業鏈進一步發展,彌補織布、服裝等下游產業的不足。

此外,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還搭建了紡織服裝檢驗檢測共享服務平臺,以提高本地紡織服裝業的競爭力。“這一平臺可針對企業不同產品的檢驗檢測需求,提供纖維、紗線、紡織產品國際互認的委託檢驗、仲裁檢驗、新產品鑑定等檢驗檢測服務。”阿克蘇新爵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宏磊介紹,“共享平臺為企業提供免費檢測,減少了企業投入,減輕了企業負擔,對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品牌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引入“金融活水”成為阿克蘇地區壯大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該地區銀行業注重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制定了特色林果業金融服務方案,圍繞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等主體金融需求,創新開發金融產品;以園區農副產品加工及入園企業為目標客戶,構建了產前、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金融服務。

另外,阿克蘇地區銀行業還搭建了重大工程項目信息共享平臺,定期收集、主動跟進重大項目建設信息,用金融活水“滋潤”實體經濟。相關銀行也不斷細化金融服務,通過“一企一策”等方式,優先支持地區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記者喬文匯馬呈忠

原標題: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