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翻閱上市銀行的年報,記者發現,各行對金融科技著墨較多,加快科技創新,推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銀行發展的核心戰略。以建行為例,早在2011年就開始佈局“TOP+”(Technology+Open+Platform)戰略,迅速進入金融科技的快車道。2018年4月,建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五大國有行中首家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行。展望2019年時,針對中國銀行(601988)業面臨的挑戰,建行提到,金融科技巨頭加快由客戶端向商戶端滲透,搭建信用、支付、理財、保險等服務生態,逐漸形成資金閉環,跨界競爭趨勢更加明顯。

事實上,除了波動加劇的金融市場和科技巨頭跨界來分一杯羹對銀行經營帶來挑戰,增長放緩和分化嚴重也激勵銀行不得不探索新的發展戰略。麥肯錫近日發佈的中國金融行業發展報告中顯示,2018年中國商業銀行的平均淨利潤增速僅為6%,遠低於2014年之前的水平,ROE和淨息差加速下滑,而不良率卻不斷攀升。A股上市的30家銀行中,市淨率表現最好的銀行和最差的銀行之間的差距,從2014年的1.5倍,擴大到2018年的2.3倍;在優質藍籌股和白馬股表現強勢的2017年,表現最好的銀行的市淨率是表現最差銀行的三倍還多。

麥肯錫:中國銀行業分化嚴重 科技成轉型“核動力”

其實,在這一行業分化背景下,表現突出的還是是踐行科技賦能戰略,並且不吝投入資源的銀行。以業績優異,估值一枝獨秀的招行為例,2018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65.02億元,同比增長35.17%,是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的2.78%,同比提高0.46個百分點。另一家表現比較典型的是平安銀行(000001),IT資本性支出25.75億元,同比增長82%;年末全行科技人力擴充到近6000人,較上年末增長超過44%。

麥肯錫在報告中也提出,若要獲取高於市場增速的增長,且保持長期、系統性的價值創造,中國金融企業未來應該關注包括數據驅動與科技引領在內的八大戰略。“隨著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同質化,未來商業銀行的真正比拼將是大數據和新技術在精準營銷、全渠道客戶體驗、端到端風險管理、精細化資源配置和垂直化管理等方面的應用能力比拼。”

除了增大對科技的投入,目前已經有6家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興業銀行旗下的興業數金是興業銀行(601166)與其他三家科技公司合資成立,興業銀行處於控股地位,另外五家都是銀行或銀行母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麥肯錫:中國銀行業分化嚴重 科技成轉型“核動力”

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主要做金融雲和金融行業應用等,依託母公司的優勢,建立產品體系,為企業提供科技支撐、戰略規劃、內部管理等諮詢服務。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致力於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已推出智能銀行雲、智能保險雲、智能投資雲等領先科技,目前已累計服務了441家銀行客戶,38家保險客戶以及超過2100家其他金融機構客戶。最早成立的興業數金則形成分了別針對小型銀行、政企客戶和小微企業、非銀金融機構和麵向興業銀行集團的四種產品體系。目前興業數金在金融雲方面的合作銀行客戶超過300家,這些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都佈局在數金的雲端。

中信建投(601066)銀行業分析師楊榮在點評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時稱:“銀行業務越來越多地遷移至網絡。銀行既是雲服務的需求者,也是雲服務的提供者,銀行提供的雲服務除IT支撐外,還有全面的金融服務方案,這令銀行雲服務的內涵更加豐富。”然而,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同樣在摸索新的商業模式,企圖通過金融科技的輸出增加收入來源。依託龐大的活躍用戶數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互聯網系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有著燎原之態。目前,螞蟻金服估值已超萬億,與中行市值相當。

民生銀行(600016)研究院報告認為,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組織靈敏度、場景深入度及底層技術開發度等方面仍達不到BATJ等互聯網企業旗下的金融公司的水平。因此,許多銀行選擇與外部科技公司合作,迅速提升自身相關能力。但如何將科研部門由傳統的成本中心轉化為利潤中心,拓展銀行盈利範圍,仍是銀行開展科技引領戰略時應該思考的重點。(景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