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行唐:千年古縣裡的兩個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關

河北張家口有一個蔚縣,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不知道的人極有可能念成“wei”縣,如蔚藍、蔚為壯觀、蔚成風氣等等,老陽就曾經犯過這個錯誤。其實讀錯也難怪,這個字也就用作地名時才念“yu”。

河北行唐:千年古縣裡的兩個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關

邯和鄲是地名專用字,老陽曾經以為這兩個字“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後來知道除了邯鄲市外,河南還有一個鄲城縣,所以並非邯鄲所專用。

那麼有沒有專用且排他的地名用字呢?確實有,比如“差取”,這是按讀音抓來的代用字,其實是“更差”“更取”。老陽實在打不出“更差”“更取”這兩個字,也實在沒見過這兩個字。

現在的字典上也沒有這兩個字,要想找到它們,只有去翻《康熙字典》,釋義僅一條:行唐縣東一惡村。

河北行唐:千年古縣裡的兩個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關

行唐縣是聯合國認定的“千年古縣”,現為石家莊市所轄。那麼,這個叫“差取”的村如何會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名字,又是如何被冠以“惡村”之名的呢?

相傳,歷史上的“差取”村人人習武,民風彪悍,官府白天抓壯丁,常常會遭遇村民的群起反抗,於是就改成半夜悄悄拿人,即“二更取差”。後來有人把這四個字巧妙組合,就是現在村名的由來。

過去老百姓反抗官府,“以暴制暴”,但在官府看來,那就是“惡”。直到現在,“差取”人對《康熙字典》的釋義仍耿耿於懷,不願再提及。

河北行唐:千年古縣裡的兩個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關

行唐縣還有一條河,過去叫郜河,現在把名字改了,叫穎水河。改名不稀奇,徽州不是改名黃山了嗎?好像是看中了黃山的知名度。穎水河的知名度並不高,那改名又因為什麼呢?

原來,過去郜河的上游曾經是兩條河,一條叫潁水,一條叫江河。兩河之間原有一戶人家的祖墳,常因穎河發大水而受淹。後來,這戶人家出了一個當官的,為保護祖墳,就把穎水截斷,改道入江河。

他們家祖墳是保住了,可兩河並一河,再發大水,河邊的村莊就遭了殃。眼看著房屋遭毀,農田被淹,老百姓聯合起來,就把那戶當官的人家給告了。

從縣裡告到府裡,最後告到京城,終於朝廷也知道了這件事,一時龍顏大怒,以“倚仗權勢,欺壓鄉民”將那戶人家治了罪。

河北行唐:千年古縣裡的兩個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關

治理後的穎水河

為紀念“告狀”取得勝利,後來,人們就把這條河改名為“告河”。再後來,有位行唐縣令不喜歡告狀的“告”字,就給它加了個耳朵,說是要“廣聽民聲”,於是成了“郜河”。

又是多少年過去了,老百姓告狀已經不叫告狀,叫上訪,但還是有官員聽到“告”字就不爽,郜河於是再次改名,叫了穎水河。

鄭板橋有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不喜歡“告”,就算加上了耳朵,也未必聽得進百姓的疾苦聲。帶耳朵也好,不帶耳朵也罷,總歸是那個音;聽得進也好,聽不進也罷,想要耳根清淨總是不可取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