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棗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吃食,但是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卻不多見。有資料縣市,中國大地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只有山東的棗莊、湖北的棗陽和河北衡水市的棗強。

今天我們單談河北的棗強縣。

"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棗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吃食,但是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卻不多見。有資料縣市,中國大地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只有山東的棗莊、湖北的棗陽和河北衡水市的棗強。

今天我們單談河北的棗強縣。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棗強縣城

這座現今以皮革業著稱的縣其實在古代真的是紅棗產區,還曾是重要的紅棗深加工和製糖基地。在歷史上,棗強得名原因正是因為本地“棗木強盛”。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又有諸多入海河流的滋養,棗強一帶歷來植被茂盛,棗樹眾多。高大粗壯的棗樹在平原地帶分外顯眼,這裡所在的城區也就被命名為了“棗強”。

當地人就地取材才,以紅棗為食,進行紅棗的深加工製造。古代的食糖加工產業原材料有限,北方又缺乏甘蔗,所以本地人就地取材進行煮棗加工,製作果脯並熬製食糖。所以,在棗強境內,還有因為煮棗加工而得名的“煮棗城”。

"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棗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吃食,但是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卻不多見。有資料縣市,中國大地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只有山東的棗莊、湖北的棗陽和河北衡水市的棗強。

今天我們單談河北的棗強縣。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棗強縣城

這座現今以皮革業著稱的縣其實在古代真的是紅棗產區,還曾是重要的紅棗深加工和製糖基地。在歷史上,棗強得名原因正是因為本地“棗木強盛”。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又有諸多入海河流的滋養,棗強一帶歷來植被茂盛,棗樹眾多。高大粗壯的棗樹在平原地帶分外顯眼,這裡所在的城區也就被命名為了“棗強”。

當地人就地取材才,以紅棗為食,進行紅棗的深加工製造。古代的食糖加工產業原材料有限,北方又缺乏甘蔗,所以本地人就地取材進行煮棗加工,製作果脯並熬製食糖。所以,在棗強境內,還有因為煮棗加工而得名的“煮棗城”。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根據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載:煮棗故城...漢煮棗侯國城,六國時於此煮棗油,後魏及齊以為故事,每煮棗油,即於此城。文中所說的六國時代就是戰國時期,而後魏和齊則是南北朝時代。由此可見,棗強一帶進行煮棗加工的手工業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一直延續到北齊的公元六世紀後期,時間跨度達到了1000年以上。

而因煮棗聚城,足見加工規模有多大,以棗強一帶為近古到中古時期河北西部的紅棗深加工基地,想來是沒錯的。

在古代,看似平常的紅棗經過細緻的加工,口味也會大不相同。這看似平常的吃食也會成為王公貴族享受的高級食材,估計寒苦百姓只能遠觀流口水,人間難得幾回聞吧。例如有故事說,趙惠文王曾在古棘津品嚐“煮棗”。

"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棗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吃食,但是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卻不多見。有資料縣市,中國大地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只有山東的棗莊、湖北的棗陽和河北衡水市的棗強。

今天我們單談河北的棗強縣。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棗強縣城

這座現今以皮革業著稱的縣其實在古代真的是紅棗產區,還曾是重要的紅棗深加工和製糖基地。在歷史上,棗強得名原因正是因為本地“棗木強盛”。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又有諸多入海河流的滋養,棗強一帶歷來植被茂盛,棗樹眾多。高大粗壯的棗樹在平原地帶分外顯眼,這裡所在的城區也就被命名為了“棗強”。

當地人就地取材才,以紅棗為食,進行紅棗的深加工製造。古代的食糖加工產業原材料有限,北方又缺乏甘蔗,所以本地人就地取材進行煮棗加工,製作果脯並熬製食糖。所以,在棗強境內,還有因為煮棗加工而得名的“煮棗城”。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根據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載:煮棗故城...漢煮棗侯國城,六國時於此煮棗油,後魏及齊以為故事,每煮棗油,即於此城。文中所說的六國時代就是戰國時期,而後魏和齊則是南北朝時代。由此可見,棗強一帶進行煮棗加工的手工業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一直延續到北齊的公元六世紀後期,時間跨度達到了1000年以上。

而因煮棗聚城,足見加工規模有多大,以棗強一帶為近古到中古時期河北西部的紅棗深加工基地,想來是沒錯的。

在古代,看似平常的紅棗經過細緻的加工,口味也會大不相同。這看似平常的吃食也會成為王公貴族享受的高級食材,估計寒苦百姓只能遠觀流口水,人間難得幾回聞吧。例如有故事說,趙惠文王曾在古棘津品嚐“煮棗”。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到了西漢劉向的《列仙傳》中,“煮棗”已經被賦予了神異的色彩:蓬萊仙人安期生 ,食仙棗大如瓜。在大河之南,煮三日始熟。香聞十里,死者生,病者起,其人食之,白日上升。神仙吃棗都要經“煮棗”步驟,足見這玩意有多難得。

說完了這些,那所謂的“煮棗油”和紅棗的深加工大概是怎樣一個流程和步驟呢?

煮棗的第一個步驟是採摘紅棗,並進行分類。部分甜脆紅棗採摘即食,另外的則風乾保存,或者簡單飄煮後晾乾,留待後用。待原料準備妥當後,加工工人開始生火置鍋,用沸水熬製。

"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棗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吃食,但是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卻不多見。有資料縣市,中國大地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只有山東的棗莊、湖北的棗陽和河北衡水市的棗強。

今天我們單談河北的棗強縣。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棗強縣城

這座現今以皮革業著稱的縣其實在古代真的是紅棗產區,還曾是重要的紅棗深加工和製糖基地。在歷史上,棗強得名原因正是因為本地“棗木強盛”。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又有諸多入海河流的滋養,棗強一帶歷來植被茂盛,棗樹眾多。高大粗壯的棗樹在平原地帶分外顯眼,這裡所在的城區也就被命名為了“棗強”。

當地人就地取材才,以紅棗為食,進行紅棗的深加工製造。古代的食糖加工產業原材料有限,北方又缺乏甘蔗,所以本地人就地取材進行煮棗加工,製作果脯並熬製食糖。所以,在棗強境內,還有因為煮棗加工而得名的“煮棗城”。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根據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載:煮棗故城...漢煮棗侯國城,六國時於此煮棗油,後魏及齊以為故事,每煮棗油,即於此城。文中所說的六國時代就是戰國時期,而後魏和齊則是南北朝時代。由此可見,棗強一帶進行煮棗加工的手工業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一直延續到北齊的公元六世紀後期,時間跨度達到了1000年以上。

而因煮棗聚城,足見加工規模有多大,以棗強一帶為近古到中古時期河北西部的紅棗深加工基地,想來是沒錯的。

在古代,看似平常的紅棗經過細緻的加工,口味也會大不相同。這看似平常的吃食也會成為王公貴族享受的高級食材,估計寒苦百姓只能遠觀流口水,人間難得幾回聞吧。例如有故事說,趙惠文王曾在古棘津品嚐“煮棗”。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到了西漢劉向的《列仙傳》中,“煮棗”已經被賦予了神異的色彩:蓬萊仙人安期生 ,食仙棗大如瓜。在大河之南,煮三日始熟。香聞十里,死者生,病者起,其人食之,白日上升。神仙吃棗都要經“煮棗”步驟,足見這玩意有多難得。

說完了這些,那所謂的“煮棗油”和紅棗的深加工大概是怎樣一個流程和步驟呢?

煮棗的第一個步驟是採摘紅棗,並進行分類。部分甜脆紅棗採摘即食,另外的則風乾保存,或者簡單飄煮後晾乾,留待後用。待原料準備妥當後,加工工人開始生火置鍋,用沸水熬製。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胡兵版漢武帝

煮棗的第一種成品是煮棗油,也就是熬製糖稀,把紅棗中糖分提煉提純到一種粘稠液體狀態,供人們食用。第二種成品是製作蜜餞,紅棗煮熟後再拌上蜂蜜供人食用。第三種是製作“飴”,把糖稀加上食物澱粉進行再加工,製成一種類似軟糖的東西。

就這樣,原本時令性的鮮食紅棗進攻熬製加工就能成為不同種類的甜食。棗強一帶河道密佈交通較為便利。人們再把這些加工完畢的紅棗製品運輸到各地銷售,或直接供王公貴族享用。棗強紅棗名揚天下,煮棗城也因此得名。

聚落形成年代早,自然而然,煮棗城和棗強也會成為王侯的封地。根據記載,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曾封開國功臣留盼為棗強侯,封棘朱為煮棗侯。漢景帝時期,曾封他的第11個兒子劉越為廣川惠王,封國在今天衡水滄州一帶。

"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棗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吃食,但是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卻不多見。有資料縣市,中國大地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只有山東的棗莊、湖北的棗陽和河北衡水市的棗強。

今天我們單談河北的棗強縣。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棗強縣城

這座現今以皮革業著稱的縣其實在古代真的是紅棗產區,還曾是重要的紅棗深加工和製糖基地。在歷史上,棗強得名原因正是因為本地“棗木強盛”。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又有諸多入海河流的滋養,棗強一帶歷來植被茂盛,棗樹眾多。高大粗壯的棗樹在平原地帶分外顯眼,這裡所在的城區也就被命名為了“棗強”。

當地人就地取材才,以紅棗為食,進行紅棗的深加工製造。古代的食糖加工產業原材料有限,北方又缺乏甘蔗,所以本地人就地取材進行煮棗加工,製作果脯並熬製食糖。所以,在棗強境內,還有因為煮棗加工而得名的“煮棗城”。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根據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載:煮棗故城...漢煮棗侯國城,六國時於此煮棗油,後魏及齊以為故事,每煮棗油,即於此城。文中所說的六國時代就是戰國時期,而後魏和齊則是南北朝時代。由此可見,棗強一帶進行煮棗加工的手工業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一直延續到北齊的公元六世紀後期,時間跨度達到了1000年以上。

而因煮棗聚城,足見加工規模有多大,以棗強一帶為近古到中古時期河北西部的紅棗深加工基地,想來是沒錯的。

在古代,看似平常的紅棗經過細緻的加工,口味也會大不相同。這看似平常的吃食也會成為王公貴族享受的高級食材,估計寒苦百姓只能遠觀流口水,人間難得幾回聞吧。例如有故事說,趙惠文王曾在古棘津品嚐“煮棗”。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到了西漢劉向的《列仙傳》中,“煮棗”已經被賦予了神異的色彩:蓬萊仙人安期生 ,食仙棗大如瓜。在大河之南,煮三日始熟。香聞十里,死者生,病者起,其人食之,白日上升。神仙吃棗都要經“煮棗”步驟,足見這玩意有多難得。

說完了這些,那所謂的“煮棗油”和紅棗的深加工大概是怎樣一個流程和步驟呢?

煮棗的第一個步驟是採摘紅棗,並進行分類。部分甜脆紅棗採摘即食,另外的則風乾保存,或者簡單飄煮後晾乾,留待後用。待原料準備妥當後,加工工人開始生火置鍋,用沸水熬製。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胡兵版漢武帝

煮棗的第一種成品是煮棗油,也就是熬製糖稀,把紅棗中糖分提煉提純到一種粘稠液體狀態,供人們食用。第二種成品是製作蜜餞,紅棗煮熟後再拌上蜂蜜供人食用。第三種是製作“飴”,把糖稀加上食物澱粉進行再加工,製成一種類似軟糖的東西。

就這樣,原本時令性的鮮食紅棗進攻熬製加工就能成為不同種類的甜食。棗強一帶河道密佈交通較為便利。人們再把這些加工完畢的紅棗製品運輸到各地銷售,或直接供王公貴族享用。棗強紅棗名揚天下,煮棗城也因此得名。

聚落形成年代早,自然而然,煮棗城和棗強也會成為王侯的封地。根據記載,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曾封開國功臣留盼為棗強侯,封棘朱為煮棗侯。漢景帝時期,曾封他的第11個兒子劉越為廣川惠王,封國在今天衡水滄州一帶。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漢景帝影視形象

公元前126年,劉越四兒子劉宴被封棗強侯,宴死無後,國除。昔日棗強侯國國都就在今天東舊城村一帶,村以城名,只惜風物不再,歷史語焉不詳,諸位將軍、宗室在此有何做為,今人已無從知曉。

後世,棗強縣境的煮棗故城和棗強故城位列本縣十大古蹟行列,成為這座得名於西漢的千年古城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見證。可惜的是,歷史悠久以棗聞名的衡水棗強縣最終未能名列“千年古縣”的行列,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棗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吃食,但是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卻不多見。有資料縣市,中國大地名字裡有“棗”的縣市只有山東的棗莊、湖北的棗陽和河北衡水市的棗強。

今天我們單談河北的棗強縣。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棗強縣城

這座現今以皮革業著稱的縣其實在古代真的是紅棗產區,還曾是重要的紅棗深加工和製糖基地。在歷史上,棗強得名原因正是因為本地“棗木強盛”。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又有諸多入海河流的滋養,棗強一帶歷來植被茂盛,棗樹眾多。高大粗壯的棗樹在平原地帶分外顯眼,這裡所在的城區也就被命名為了“棗強”。

當地人就地取材才,以紅棗為食,進行紅棗的深加工製造。古代的食糖加工產業原材料有限,北方又缺乏甘蔗,所以本地人就地取材進行煮棗加工,製作果脯並熬製食糖。所以,在棗強境內,還有因為煮棗加工而得名的“煮棗城”。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根據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載:煮棗故城...漢煮棗侯國城,六國時於此煮棗油,後魏及齊以為故事,每煮棗油,即於此城。文中所說的六國時代就是戰國時期,而後魏和齊則是南北朝時代。由此可見,棗強一帶進行煮棗加工的手工業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一直延續到北齊的公元六世紀後期,時間跨度達到了1000年以上。

而因煮棗聚城,足見加工規模有多大,以棗強一帶為近古到中古時期河北西部的紅棗深加工基地,想來是沒錯的。

在古代,看似平常的紅棗經過細緻的加工,口味也會大不相同。這看似平常的吃食也會成為王公貴族享受的高級食材,估計寒苦百姓只能遠觀流口水,人間難得幾回聞吧。例如有故事說,趙惠文王曾在古棘津品嚐“煮棗”。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到了西漢劉向的《列仙傳》中,“煮棗”已經被賦予了神異的色彩:蓬萊仙人安期生 ,食仙棗大如瓜。在大河之南,煮三日始熟。香聞十里,死者生,病者起,其人食之,白日上升。神仙吃棗都要經“煮棗”步驟,足見這玩意有多難得。

說完了這些,那所謂的“煮棗油”和紅棗的深加工大概是怎樣一個流程和步驟呢?

煮棗的第一個步驟是採摘紅棗,並進行分類。部分甜脆紅棗採摘即食,另外的則風乾保存,或者簡單飄煮後晾乾,留待後用。待原料準備妥當後,加工工人開始生火置鍋,用沸水熬製。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胡兵版漢武帝

煮棗的第一種成品是煮棗油,也就是熬製糖稀,把紅棗中糖分提煉提純到一種粘稠液體狀態,供人們食用。第二種成品是製作蜜餞,紅棗煮熟後再拌上蜂蜜供人食用。第三種是製作“飴”,把糖稀加上食物澱粉進行再加工,製成一種類似軟糖的東西。

就這樣,原本時令性的鮮食紅棗進攻熬製加工就能成為不同種類的甜食。棗強一帶河道密佈交通較為便利。人們再把這些加工完畢的紅棗製品運輸到各地銷售,或直接供王公貴族享用。棗強紅棗名揚天下,煮棗城也因此得名。

聚落形成年代早,自然而然,煮棗城和棗強也會成為王侯的封地。根據記載,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曾封開國功臣留盼為棗強侯,封棘朱為煮棗侯。漢景帝時期,曾封他的第11個兒子劉越為廣川惠王,封國在今天衡水滄州一帶。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漢景帝影視形象

公元前126年,劉越四兒子劉宴被封棗強侯,宴死無後,國除。昔日棗強侯國國都就在今天東舊城村一帶,村以城名,只惜風物不再,歷史語焉不詳,諸位將軍、宗室在此有何做為,今人已無從知曉。

後世,棗強縣境的煮棗故城和棗強故城位列本縣十大古蹟行列,成為這座得名於西漢的千年古城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見證。可惜的是,歷史悠久以棗聞名的衡水棗強縣最終未能名列“千年古縣”的行列,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以紅棗加工著稱,讓吃貨眼饞,河北這個縣落選“千年古縣”太可惜

東故縣村在棗強縣大致位置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佈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文相關參考及引用資料:《元和郡縣圖志》、《煮棗城考》等。

注:文中煮棗侯國國址,本文采用《元和郡縣圖志》和《大清一統志》中說法,另一說認為是在山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