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同盟國熱衷於尋找通往中國路線,以便為中國提供軍事物資。美國陸軍軍官伊利亞·托爾斯泰中校和布魯克·多蘭上尉從印度被派往西藏,探索通過西藏向中國政府提供軍事物資的可能性。這些照片是1942年至1943年美國托爾斯泰探險隊成員在西藏拍攝的。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湛舞,是大祈禱節期間,藏人通常向觀眾表演的節目。舞蹈被認為是一種冥想形式,也是向眾神獻祭的形式。舞蹈伴隨著僧侶使用傳統西藏樂器演奏的音樂而進行。大祈禱節是當年最重要的藏傳佛教慶典。在第一個西藏農曆月的第四天至第十一天。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祈禱節於1409年由大聖喇嘛(亦稱洛桑德拉帕)建立,並首次在西藏首府拉薩舉行。主要目的是為所有神聖大師的長壽祈禱,為所有眾生的思想中傳播佛法。共同的祈禱,以堅定的信念和奉獻精神,幫助克服和平的障礙,為每個人和睦相處創造有利條件。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江孜,位置在喜馬拉雅山(西藏日喀則)下,原名叫做傑卡爾孜,意思是至高無上的王宮;是歷史上西藏第3大城市。9世紀時,吐蕃王朝的後裔在此地設置宗堡。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薩迦王朝(14世紀)時,重修了宗堡、宮殿。江孜是傑孜藏語變音(後為地名)。清朝時期,宮堡內為江孜宗政府。清朝光緒30年(1904年),在半山上曾經修建了炮臺等防禦工事來抗擊英國軍隊的進犯。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覆缽式塔,又稱喇嘛塔、佛舍利塔,是藏傳佛教常見的佛塔,藏地稱呼為“曲登”;主要流傳於南亞的尼泊爾、印度,我國的西藏、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區,佛塔是直接來源於卒塔婆(印度)。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在雲岡石窟中(北魏時期)出現過覆缽式塔的造型;流入西藏後又傳至其他地區。在元代,隨著藏傳佛教的興盛,開始大量出現在漢族聚居地區。建於元代的北京妙應寺白塔,是(中國)現存的最大覆缽式塔。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拉薩布達拉宮,布達拉(普陀珞珈)是梵文Potalaka音譯,意為光明海島、小白花樹等等。在佛教傳說中,是觀世音菩薩的常住道場。公元七世紀初,鬆讚的吐蕃政權,定都於拉薩。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公元十一、十二世紀,藏族逐漸形成。使用藏文、藏語。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喜飲青稞酒、酥油茶。牧區藏民使用帳篷,城鎮住宅多為碉房。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藏傳佛教對藏族人民的文化與社會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除了本身宗教思想的研究外,佛教寺廟還參與並壟斷了藏地的文學、藝術、科技、教育等各類文化事業,產生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其信仰活動深入到藏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其宗教教義深刻影響了藏族的思想觀念。

抗戰時期美國人鏡頭下的西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