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歷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夏朝歷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17.1夏代疆域圖

根據史書記載,禹(姓姒,名文命,號禹,傳說是顓頊的曾孫,黃帝的六世玄孫)因為治理天下水患立下大功,被世人尊稱為"大禹"。帝舜因禹賢能選為繼承人,舜年老之後將王位禪讓給禹。

禹在位期間,征伐不聽教化、多次叛亂的三苗,收服西部的有扈氏部落,震懾東南的九夷部落,將勢力範圍從中原之地擴張到西北地區及江淮流域。禹通過塗山大會和苗山大會會盟諸侯,鑄九鼎、劃九州,稱國號"夏",故而禹又被稱為"夏禹"。

夏朝歷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17.2大禹治水圖

"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后氏"為首,因此建立王朝時就以"夏"為國號。

禹即位之初曾想保持禪讓制,可惜他推舉的繼承人皋陶不久後病逝。其後禹一直未指定繼承人,隨著王位日益鞏固,禹禪讓的想法開始動搖。當時夏朝有一名賢臣伯益,政績卓著、威望極高,深受百姓愛戴,禹不得不指定伯益為繼承人,協助禹處理政務,不過禹同時也讓自己的兒子啟參與治理國事。

夏朝歷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17.3禹貢九州圖

在禹的幫助和指導下,啟獲得大量展示才能的機會,在政務方面表現卓越,而缺乏資源的伯益政績則相形見絀。禹死後,啟順勢接掌王權,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

伯益或為維持禪讓制,或為自身爭取利益,他在啟繼位後不久帶領東夷部族進攻啟,但是啟的勢力龐大,伯益兵敗飲恨。啟打敗伯益後,在鈞臺(今河南禹州)舉行盛大宴會,宣佈自己為夏朝第二代國君,從此"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就被王位世襲製取代,開啟了中國近四千年的"家天下"模式。

夏啟實行王位世襲制,表明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制度開始瓦解,中國從原始社會跨入了奴隸制社會,這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進步。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使人們的生活異常艱難,而奴隸社會農業和手工業有了分工,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高,人們的生活隨之得到改善,同時也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所以夏啟還是有歷史功績的。

夏朝歷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17.4夏啟奪權家天下

夏朝自夏禹開始,總共傳承了十四代,十七後 (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四百七十一年,最終為商朝所滅。國人喜歡以"華夏兒女"自稱,其中"夏"就是對夏朝的記憶和崇敬。

由於現存的與夏朝的史料較少且零散,多是春秋至西漢時期的文人和史官整理,筆者對現存的史料進行整理排序(多為正統史料,少量採信《竹書紀年》記錄,剔除了百科上的謬誤),將夏王朝的帝王世系表呈現給大家。

夏朝歷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夏朝歷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關於夏朝的歷史故事很多,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查閱。)

筆者在整理夏朝資料時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

堯帝活了118歲,舜帝活了100歲,禹帝活了108歲;

夏朝471年,歷17帝,平均在位時間27.7年;

商朝554年,歷31帝,平均在位時間17.87年;

周朝791年,歷37帝,平均在位時間21.37年。

皇帝制度確立後,後輩君王的在位時間比起夏商周的君王更加相形見絀。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歷經2133年,中國共出過422位皇帝(另有死後追封為皇帝73人不計入)。

中國歷史上皇帝平均在位時間:2133/422=5.054年。

夏朝歷史考(二)--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17.5軒轅黃帝的龍之黃金血脈

筆者不得不感嘆遠古君王的壽命真長、政局如此穩定,看來夏商周君王身上流淌的真是黃帝的黃金血脈,所以在那麼艱苦的歲月中還能如此長壽,而秦漢之後的君王血脈混雜,所以壽命和在位時間越來越短了。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果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