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放在博物館門口,一個偶然的發現,專家認定它來自夏朝

此文物放在博物館門口,一個偶然的發現,專家認定它來自夏朝

馳名中外的上海博物館,雖然總體上比不過國博、故宮博物院,但它有著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青銅器的館藏十分豐富。該館收藏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青銅器,號稱文物界“半壁江山”。因此,上博的一樓就是中國古代青銅館,而進門的第一件文物,便充滿著話題。

它就是鑲嵌十字紋方鉞,一件非常古樸而凝重的青銅器。它很早就來到了上博,關於它的出土和傳世的歷程,已經無法考證,但專家根據這件文物的造型和形制,將其定位為商周時期的產物。

此文物放在博物館門口,一個偶然的發現,專家認定它來自夏朝

這個定位,在當時看來是非常準確的。鉞,本來就是斧頭形狀,人們通常認為它是一種兵器,而且在“十八般兵器”中也位列其中。而且,《史記》之中,也將它定為兵器,這才有“湯自把鉞以伐昆吾”的說法。

必須承認,鉞作為兵器是存在的,但其實使用者非常少,這並不是它的主要用途。從一開始,鉞實際上是一種刑具,用以執行斬首刑罰的。也就是因為它的這個功能讓人不寒而慄,有讓人畏懼的效果,所以逐漸成為了權力的象徵,也演變成為禮兵器。

此文物放在博物館門口,一個偶然的發現,專家認定它來自夏朝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商朝墓葬中,經常出土了鉞。比如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就出土了兩件青銅鉞,每件重達9公斤,而且上面有“婦好”兩字銘文,這當然不是女子能夠輕鬆舞動的。由此,在當時,上博的專家將這件鑲嵌十字紋方鉞認定為商周遺物,還是有很充足的道理。

鑲嵌十字紋方鉞長為35.6釐米,寬為33.2釐米,厚為0.9釐米。這樣的尺寸,註定了它並不好殺敵,但看起來厚重而雄渾,讓人有畏懼感。最為驚人的是,它上面還鑲嵌著綠松石。這些綠松石,鑲嵌為十字紋形狀,每三個為一組,一共六組,分佈在中間的圓孔周圍。

此文物放在博物館門口,一個偶然的發現,專家認定它來自夏朝

這些綠松石再加上鉞刃並沒有開鋒,所以更不具備實戰功能,它的作用就是為了顯示君權的威嚴。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洗禮,綠松石並沒有脫落,可見當時工匠高超的技藝。但是,作為文博專家,心裡卻依然不踏實,因為有兩個問題依舊困擾著他們。

第一個問題是,經過無損探測,這件青銅鉞中含鉛量非常高,明顯高於已經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第二個問題是,商周青銅器上各種紋飾都比較多,可就是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十字紋。

此文物放在博物館門口,一個偶然的發現,專家認定它來自夏朝

這兩個問題,對於普通的文物愛好者來說並不算大,但對於專家而言,卻是影響重大。各種文物,雖然千差萬別,但都離不開當時的生產力和審美觀。理論上來說,如果是商周時期的文物,上博的這件鑲嵌十字紋方鉞不應該這麼另類。因此,很多專家在心中對它的年代打上了一個問號,重新開始尋找新的證據。

這個機會說來就來,在1975年時,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了一件夏代青銅器。令人驚奇的是,這件青銅器上面,同樣是有十字紋。這也是目前為止,找到為數不多的十字紋紋飾。更讓人激動的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夏代青銅器雖然並不多,但經過檢測,含鉛量都比較高。這兩個顯著的特徵,正好與鑲嵌十字紋方鉞吻合。因此,這件方鉞,並不是商周文物,而是來自於更為古老悠久的夏朝。這個說法,已經被大部分文物專家接受。

此文物放在博物館門口,一個偶然的發現,專家認定它來自夏朝

此結論一出,鑲嵌十字紋方鉞的身價倍增。但是,又有一個新的問題留下來了。要知道,青銅器上精美的紋飾,並非古人天馬行空的想象,都是有著深刻的含義,那這十字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含有十字紋的文物實在太少,這個問題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相信隨著考古發現的深入,遲早也會讓它水落石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