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十四年過去了,“小香玉”還是“小香玉”。

但也希望,不管多少年過去,戲曲藝術還是戲曲藝術,不被篡改。

常香玉,豫劇皇后,“常派”創始人。

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

常香玉的名段“誰說女子不如男”,堪稱戲曲中的流行歌曲;那句帶著河南味兒的“戲比天大”,亦被很多藝人視為座右銘;還有抗美援朝期間為國家捐了一架飛機的義舉……無不讓人豎起大拇指。

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帶眾人義演,購買飛機捐獻給中國人民志願軍

陳百玲,常香玉孫女,常香玉為她起了個藝名——小香玉

因為上世紀末起頻頻出現在央視春晚舞臺,小香玉開始為人熟知,成為大家眼中繼承常派藝術的豫劇名家。至今,她也依舊活躍在各大電視臺的各種節目。

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小香玉

曾幾何時,這對祖孫的藝術傳承,被許多人津津樂道。然而2005年,一份常香玉的生前聲明,激起千層浪——常香玉要收回陳百玲對“小香玉”這個藝名的繼承權和使用權

據媒體報道,這份聲明是2004年5月中旬常香玉委託給律師的,內容如下:

當初我曾給孫女陳百玲,起了個藝名叫小香玉,意思是要求她通過經常上演《拷紅》《白蛇傳》《花木蘭》,我這三個代表劇目,把我的豫劇藝術流派,即人們通常說的常派豫劇表演藝術,繼承和發展下去。

當時她也表示決心這樣做,可是她從1997年開始,就不按照這個承諾辦事了。為此,我曾兩次到她家和她談這件事,要求她回到原先的承諾上來,可她根本聽不進去。還對我說:“奶奶,現在時代變了,豫劇沒有發展前途了,我不能再搞你那一套了。”

時至今日,她走的路,與當時對我的承諾南轅北轍。既然這樣,“小香玉”這個藝名,對她已經名不符實。因此,我決定從今日起,收回陳百玲對“小香玉”這個藝名的繼承權和使用權。

不少戲迷都知道,小香玉並不是常香玉的親孫女。小香玉的父親,是小香玉爺爺與前妻的孩子。

小香玉本叫陳百玲,1976年考入鄭州市戲曲學校,1980年畢業後在鄭州市豫劇團演出《木蘭從軍》等劇目。就在常香玉正苦惱於孩子與弟子不能很好地繼承常派藝術時,她發現了伶俐、聰明的孫女陳百玲。於是,常香玉寄希望於陳百玲,重點培養她,並且給她起了“小香玉”這個藝名,想讓她繼承衣缽,把常派藝術、豫劇藝術繼續發揚下去。

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和小香玉

在藝術繼承上,小香玉的確沒有辜負老人的期望。她繼承了奶奶“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細膩傳神、規範精到、富有陽剛之氣”的藝術特點。常香玉唯一的男弟子、現中國曲協副主席範軍說過:小香玉身上,真的有常老師的衣缽。她繼承了很多常老師的藝術。

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常香玉與範軍

既然是常香玉親自挑選的繼承人,在繼承上也確實做得不錯,那為什麼還要收回小香玉藝名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小香玉成名後,在各類活動中曝光率不斷攀升,而且還創辦了小香玉藝術學校。但是,小香玉整臺大戲的演出,卻十分少見。筆者關注豫劇不多,但看戲二十多年來,對小香玉的印象基本都是片段演出、清唱節目、跨界合作,乃至近年頻頻在綜藝節目上當嘉賓、評委。

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小香玉(中)

如果像常香玉聲明中所說,是要求小香玉“通過經常上演《拷紅》《白蛇傳》《花木蘭》我這三個代表劇目”來傳承豫劇和常派藝術,顯然,小香玉做的不盡人意。

那麼,筆者大膽揣測,常香玉在世時,就對小香玉的行為不滿,但出於對晚輩的愛護,並未在公開場合表示。

這又要說到那個年代的戲曲狀況了。

戲曲藝術曾一度毫無市場。那個時候,很多優秀的戲曲演員剛展露頭角,就會有人來挖牆腳:“你嗓子這麼好,來唱歌吧!”

歌星唱一首歌,幾萬塊;戲曲演員唱一臺大戲,可能只有幾百塊。回報如此懸殊,誰說不誘人?活躍在當今娛樂、影視圈的一些明星,有的就是戲曲科班出身。

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李沁,崑曲專業出身

如果說小香玉揹負著傳承的責任,至少她還沒有離開戲曲道路。

關於小香玉的種種創新之舉,她曾表示,中國戲曲最好最優秀的東西,需要讓90後、00後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知道。但是,一定要用更加新穎的手法和形式,與時俱進地讓更多年輕人喜歡。只要是新方法,能拿進戲曲裡,就拿進來,這是當務之急。趕快讓戲曲大眾化、年輕化,然後流傳開來。

給國家捐飛機,卻“捨不得”一個名字?也說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藝名

小香玉(左)

戲曲是傳統的,可傳統不等於守舊,梅蘭芳大師就是成功的戲曲改革先驅。現在,很多戲曲人也在想辦法,希望把古老的戲曲變得潮流(比如某衛視某節目,把流行歌曲改編成戲曲唱法來演繹)。

但是別忘了,追逐潮流的前提是不能改變本質。正所謂“移步不換形”,我們要傳承發揚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國戲曲。如果給後輩人呈現的,不是“真正”的戲曲,而是“篡改”的戲曲,那還不如讓這優秀的民族藝術,原原本本躺在博物館裡,以為瞻仰。

十四年過去了,“小香玉”還是“小香玉”。

但也希望,不管多少年過去,戲曲藝術還是戲曲藝術。

更多戲曲資訊,歡迎關注【文化叨叨令】,一個有營養的文化頭條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