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小升初不迷茫,這些方面讓孩子順利過渡轉換期


進入小升初不迷茫,這些方面讓孩子順利過渡轉換期


01

習方法:從傳授性到理解性

提前改變: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

進入初中以後,學生的學習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

因此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相應做出調整。而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眼看、手寫、記住,而到了初中,要求學生對知識充分理解,並學會用思維去分析這些知識點。

因為小學本身知識量少且時間充裕,所以小學老師的教學進度較慢,講解也更詳細具體。

但初中科目增多,每個老師的講課時間都是規定好的,老師必然要改變授課方式。

因此,建議家長從現在開始就要培養孩子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的學習習慣。

01

學習要求:從指令性到計劃性

提前改變:學會預習,提高學習主動性

從小學升入初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學生只要完成寫字、造句、背課文這些老師下達的簡單“學習指令”就行。但初中則要求學生自覺主動並且有計劃地學習。

一般的學生只是單純完成學校和老師交給的作業就覺得完成了學習任務,而優秀的學生基本上都有預習課本的學習習慣。從小學升入初中要求學生的學習態度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03

學習行為:從隨意性到目標性

提前改變:培養孩子做一週學習安排

進入初中以後,由於學習內容和學科的變化,原先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要隨之改變。原本可能通過短計劃就能實現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到了初中之後則要求學生有一個“長安排”的計劃,才能實現。

建議家長現在就開始培養孩子制定一週學習計劃和安排一週學習任務的習慣。


04

學習時間:從短時性到長時性

提前改變:擇校也要考慮路途因素

現在小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基本上是“4+2”,即在學校花4個小時學習,在家裡花2個小時學習。而升到初中後,學習時間就要變成“8+4”。到校時間提前了,下課時間又推遲了,家長要做好學習時間調整的準備。

學習時間增長了,家長也要對那些比較好動的小孩進行習慣上的糾正,比如之前孩子只能在位置上坐10分鐘,現在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安靜地坐上15分鐘甚至20分鐘。


05

學習內容不同:從單純性到多樣化

提前改變:別偏科,多看看基礎科學

小學和初中面臨的任務和學科學習的內容差異很大。總體來看,小學的課堂教學容量小,作業量小,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大學科的學習。

到了初中,多出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幾大學科,而且知識系統性比較強,需要孩子課後花時間去消化,不然很容易導致成績下降。

進入小升初不迷茫,這些方面讓孩子順利過渡轉換期

建議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果偏科現象過於嚴重,現在就應開始糾正孩子的偏科習慣,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多看看與基礎科學相關的書籍,涉獵這方面的知識。

家長甚至可以讓孩子多翻翻十萬個為什麼之類的指導讀物。

面對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的不一致,孩子們,要學會換腦啦!

家長要鼓勵孩子扔掉“小學思維”和“小學的學習方法”,用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去對待新一階段的學習。

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在小學時,當學習“用簡便方法計算式”時,方法無非就是那樣幾種,老師也會帶著學生多次練習在這種重複的練習中,孩子很容易就會明白這種題目的解題方法。

但到了七八年級,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也許一節課,孩子僅僅就學習了這樣一個數學概念:多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度但當孩子看到對應的練習題目時還會不知所措,如“已知一個多邊形的每一個外角都不小於60度,問這個多邊形至少會有多少條邊。”

這是八年級數學中的一道題目,這道題目的考查點只有一個,就是“多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度”,但它考查更多的是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是一個“換腦”的學科,它能把孩子的“小學生思維”轉變成“成人思維”。

初中數學的“換腦”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孩子思維不嚴謹時,通過初中數學的學習和訓練,孩子的思維就會變得十分嚴謹。

2、當孩子的反應不靈敏時,通過初中數學的學習和鍛練,孩子的反應就會變得十分靈敏。

3、當孩子的思維沒有邏輯性時,通過初中數學的學習和練習,孩子的思維就會變得邏輯性極強。

由以上三點看來,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知識範圍與思維方式兩個方面,要學好初中數學,一定要讓自己的思維更富邏輯性,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當然,初中的語文也和小學語文有很大差別。


06

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的區別

1. 能力要求的區別

小學語文是一個感性啟蒙的階段,培養學生的拼讀識記能力。小學生圍繞拼音、字詞、句段、標點以及簡單的修辭進行大量的背誦、抄寫、反覆訓練,目標是能夠拼讀識記基礎的語言文字知識,又在誦讀識記的基礎上,通過一些小故事培養孩子對生活對世界的感性認識。

而初中語文側重培養孩子的理性認識能力。所謂理性認識就是“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也就是我們不僅能夠知道某個事物是什麼,還能理解它背後的深意,並且能夠分析、欣賞、並綜合運用這個事物。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力和初中生的理性認識能力的體現。

2、學習內容的區別

看完能力方面的區別,接下來我們看看學習內容上的區別。

進入小升初不迷茫,這些方面讓孩子順利過渡轉換期

小學語文課文篇幅短,知識點主要圍繞拼音、字詞、句段、修辭展開,所以內容少也比較容易,但是初中課文不僅篇幅長,而且知識點更加廣泛,需要學生理解的也更加深刻,正如我們上文所說的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深入地“知其所以然”。具體來看:

(1)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只有小六下冊語文課本第一單元的《文言文兩篇》,《學奕》和《兩小兒辯日》。這兩篇課文分別都只有六七十字,篇幅很短,知識點很少,只是作為開胃小菜讓孩子大體認識一下文言文。

但是到了初中,學生正式起步學習文言文,文言文從每單元一課,到一整個單元甚至整整兩個單元的量出現,而且根據現在中高考改革的趨勢以及前陣子教材改革的新聞,古詩文的量還將繼續增加。

進入小升初不迷茫,這些方面讓孩子順利過渡轉換期

由此可見,文言文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這也決定了它是考試的重點,不管是單元考還是最後的中考,它的分值有20-30分,部分城市比如上海中考,文言文分值甚至接近40分。

(2)古詩詞

還沒上小學前,孩子們就開始搖頭晃腦背“唐詩三百首”了,一直背到小學六年級。小學生學習古詩詞是為了在反覆誦讀中培養語感,感性認識古詩詞或者古典文學的魅力。到了初中,初中生要在感受古典美的同時,能夠理性賞析古詩詞的美,比如鑑賞古詩詞的主題思想,賞析千古名句所使用的藝術手法等。

(3)現代文閱讀

小學生通過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簡單記敘文學習閱讀,主要在故事中學習字詞,但是初中生學習閱讀,不僅要學習記敘文,還要學習說明文、議論文等多種文體。記敘文不再只是以學習字詞為主,而是更強調文學性。

說明文強調科學性,比如學習“天上的雲”,小學生學習的是“天上的雲朵奇形怪狀,有的像大象,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奔跑的小綿羊。”

而初中生會學習天上的雲是如何形成的,晴天的雲和陰天的雲有什麼區別,如何通過判斷雲朵而判斷天氣等等這些科學原理。這些牛逼又實用的說明文,可以調動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學習議論文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邏輯性。比如,爸媽喜歡跟孩子說“做人要有骨氣”,那我們就來“談談骨氣”,學習“骨氣”是什麼?為什麼做人要有骨氣?怎麼樣做才是有骨氣的人?如此“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地講解課文,就是在學習議論文表達的邏輯性。

(4)作文

小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只要能講清楚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就可以,也就是隻要清楚地“記流水賬”就可以了,但是初中生的作文除了要講清楚一件事,還要表達出寫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是想表達什麼想法或者情感,也就是要有明確的中心思想。

同時,中學生的作文還要有精彩的描寫,描寫人物、描寫場面、描寫環境等,而不是枯燥地記流水賬。


06

初中語文學什麼&如何學?

瞭解了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在學習內容上的區別後,大家基本也就瞭解了初中語文該學些什麼了。我們從文言文、古詩詞、現代文閱讀、三方面具體分析。

進入小升初不迷茫,這些方面讓孩子順利過渡轉換期

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一門外語一樣,除了要了解每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最主要的是要學習文言字詞的意思、簡單的文言語法和準確的翻譯。所以就像學習英語一樣,字詞意思的背誦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王道,沒有投機取巧的方式。

而且初中文言字詞的積累也直接影響高中語文的學習,因為高中語文有更多更難的文言文需要學習。因為文言文的重要性,所以精齡老師的新初一起跑課程將對文言文新課進行精講預習,並總結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2. 古詩詞

古詩詞需要背誦默寫,需要理解詩詞的主旨情感,還要學會賞析古詩詞的詩境美。我們的起跑課程也將通過精講預習教學生賞析古詩詞。

3.現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的學習內容很多,但它不是簡單分割開的學習過程,而是要通過時間及實踐的積累逐步提升的,所以我們將通過起跑課程整體導讀現代文閱讀的要領,再通過同步課程逐步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