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新零售系列,如何提高社群轉化率—孔佳的全心物種筆記

全心物種是款神祕的APP,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版塊就是社群。

實體店老闆在上面建了群,有了流量, 最重要的就是:轉化

光有好的內容還不行,還得做好用戶分層,活躍社群

先講一個故事,我有一個朋友,我叫他阿虎

他跟我談了他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學習小米,做一些精品,但是又不同於小米,就是他要下潛,把小米模式跟社群模式結合到一起。

我跟他談了一點,就是小米真的超出了我的想象。

因為我是不會用小米手機的,所以一直都沒看上小米,但是當我去買充電寶,行車記錄儀、車載逆變器時,在一些雜牌與小米之間,我還是選了小米,甚至連這次用的手臺都是小米的,包括無人機,都是小米的。

除了頂級品牌,貌似我們都習慣了使用小米,覺得比雜牌有品質保證。

包括小米手機當初也是這麼定位的,如秦始皇一般,統一了眾多的山寨品牌,同期的錘子手機為什麼白搭?因為瞄準的是顛覆蘋果。

小米,未來肯定會做成生態鏈的。

我問了一點,就是社群營銷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他說,我給你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親妹妹,去年13萬粉絲,後來漲到了50萬,去年4000萬的利潤,我可以給你看看數據。

不用看,因為他妹妹我也認識,不是認識,而是其是知名人士。

我們探討了幾個點:

第一、社交電商的本質是什麼?

99%的,都是在做模式,例如做代理,讓代理再去發展代理,最終必死,為什麼?你的產品有競爭力嗎?

第二、朋友圈的粉與社群粉的區別。

例如過去我都是發朋友圈,發朋友圈其實是深耕了已經熟悉咱的朋友,讓他們對我們的認識更加的立體,這個說有用有用,說沒用沒用,因為沒有增量。

全心物種或許會要超越小米,因為我們鏈接一切,不信你慢慢看我的筆記

行吧,回到標題和開頭,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用戶分層和激活?

如果是我我會:去除社群裡的烏合之眾,找到最有價值的用戶,實現社群商業價值最大化。

社群新零售系列,如何提高社群轉化率—孔佳的全心物種筆記

孔佳的全心物種筆記

首先,一個社群剛開始做的時候,是不需要考慮這一點的。因為那個時候人數還不夠多,群不夠大。

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是快速聚集自己的用戶,先把流量做大,讓魚流進一個用戶池,而且數量越多越好。比如我最近在搭建車友,前期就是流量渠道唯一,猛搞流量,群裡猛進車主。先把群人數撐起來再說。

在人數比較多,群比較大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做用戶分類。因為這麼多人,並且人和人的背景不一樣,消費需求也是不同的。當然,像車友會這樣的高端社群除外,我們蒐集用戶信息只是為了知道他們掌握什麼資源,需求什麼資源。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原本大魚池裡面挖幾個小池,讓水流下來,同時設置幾個不同的篩選條件,讓符合條件的用戶一層一層掉下來,從而形成一個漏斗式的魚池,或者叫倒三角形的用戶結構。

有了這個用戶池,就可以慢慢篩選出更精準的人群 ,比如吳曉波前段時間舉辦了新中產階級分析的一個報告會,我在裡面認識一個人:

他是從 2016 年開始做付費會員的,在頻道的社群裡面,他看到關注吳曉波頻道的人,大部分是家庭年收入在 20-100 萬之間,年齡大概 20-45 歲這個階段的新中產人群。

相對來講,他們在理財和職場方面處於上升階段,處於挖第一桶金或者說實現財富自由的路上。

這群人希望獲得一些被動式的收入,希望獲得一些信息,比如在買房,或者在股票股權投資等方面。

除了這部分人群,他們還有相當一部分比較高淨值收入的人群。

這些人可能是一些公司的企業主或高管人群,他們的需求跟新中產是不太一樣的,因為他們已經有一部人實現了財富自由,有一些被動收入。

根據用戶的這個特點,有了這麼一個三級會員的概念。

我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三級會員的不同,以及每個層級如何運營。這個案例可以複製:


社群新零售系列,如何提高社群轉化率—孔佳的全心物種筆記

孔佳的全心物種筆記


首先最大眾的是“每天聽見吳曉波會員”,針對的是剛才說的那群在實現財富自由路上的人群。

向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一些財經商業知識,獲得財富增長的必備技能,還有一些相關的資訊報告,和一些理財類的直播課程。

相對來說,這群用戶的消費能力還不是特別高,所以會員的價格我們定在每年 180 元。

在此之上,他們還有一檔叫“思想食堂”的會員產品,它針對的是財富消費較自由的一群人,也就是我們說的中產或者中產以上的人。

他們的特點是第一桶金已經賺到了,雖然還不是完全的財富自由,不過有房子、股票,或者是股權等被動收入。

相比起理財類的課程,他們追求的更多是精神和人文方面的東西,希望學習一些能夠提高自己內涵的一些課程。

針對他們,那哥們設計了一個全年 24 場的線下課程產品,叫思想食堂。它能夠讓學員跟不同領域裡的名家大師面對面地接觸,聊人生、談理想。

在這群人之上,哥們還有一個“企投會”會員產品。這個主要面對的人群是有投融資需求的大型公司企業主。

這群人大部分已經完成了原始財富積累,他們手底下可能有一個成百上千人的企業。對他們來講,企業的發展、企業的轉型,以及可能會影響到企業變化的一些宏觀經濟,包括政府的一些政策,這些是他們最關心的點。

基於他們的需求,企投會做了一個全年 6 場線下大課的產品,每一次的授課時間是三天兩夜,除了有老師給你上課以外,還會組織所有的企業主在一起交流,上小班互動課。

為什麼它的授課時間比思想食堂的時間要長呢?

因為這一部分企業主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會形成一個非常有能量的社群。除過產品的價值,這個社群本身的含金量也是巨大的。

除了用收入和圈層劃分用戶以外,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興趣,投其所好。

對於頻道來說,我們用戶以 80 後為主,其次是 70、90 後,我們很長一段時間說我們自己是為 80、90 服務,把這兩群人合二為一,而且提供的是無差別化的服務。

後來隨著越來越多 90 後和 95 後同事的入職,我們才意識到,其實這兩群人從意識形態到消費習慣是很不一樣的。

我們一直認為我們提供的是 80、90 後的業務產品,實際上這個產品是提供給 80 後的,它忽略了 90 後這群人真實的需求。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到線下去參加我們活動的時候,發現在座大多是年齡偏大的用戶。年輕人都去哪兒了呢?

這就通過用戶分層解決了年輕用戶不活躍的問題,於是在群裡做了一個小改變。

在每一次推送內容的時候,加入了年齡的篩選,也就是說,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去選擇適合他的產品,用戶會看到不一樣的頁面和不一樣的內容。

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變化,讓我們社群裡的 90 後用戶的活躍度大大提高。

現在這個社群裡,90 後用戶比例佔 40%,比 80 後用戶高出了 5%。

社群新零售系列,如何提高社群轉化率—孔佳的全心物種筆記

孔佳的全心物種筆記

其實對於用戶的細分,相當於是一個比較精細化運營的過程。

你去了解你的每一個用戶在哪一個池子裡面,屬於哪一部分人群,就更容易知道他們迫切的需求是什麼。

當知道他迫切的需求以後,你再去給他們做定製的產品,就會降低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