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小吃 沙縣小吃 歐洲 肉夾饃 肉丸 貓左先生 2018-11-29
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文:貓左先生 | 攝影:貓左先生

第一次吃土耳其烤肉,是在緊鄰地中海的一座叫博德魯姆的港口城市。

那天我和小牙籤坐了大半天車從棉花堡趕到博德魯姆。

沒吃午飯,放下行李就出去覓食了。

剛走進他們的巴扎(土耳其的市場),就聞到一陣香味,那是肉類經過炙烤後散發出來的焦香。

我和小牙籤吞了下口水,對視一眼,馬上打起精神加快步伐循著那股香味奔去。

找到肉香源頭,是一家土耳其烤肉館。

落座,深情的看了一眼門口正在旋轉的烤肉架子,我戳著菜單要了五份做法不同的烤肉。

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土耳其大叔可能以為自己幻聽了,扒拉著自己的手指頭說:“one,two,three,four,five?”

我假裝淡然的點點頭。

他特別嚴肅的對我說:“你們吃不了這麼多!”

我也特別篤定的告訴他:“我們沒吃午飯,肯定吃得了。”

他還是搖頭,說:“你們真的吃不完。”

我說:“我們特別餓!”

大叔一臉不可思議的去下單了。後來每次回想起那一幕,我都覺得有點兒難為情。

難為情不是因為我點了五份烤肉,而是後來我們真的把菜都吃完了。

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結賬的時候,土耳其大叔對我們說:“You're so crazy!”(你們太瘋狂了!)

我也跟他說:“我們為你的烤肉而瘋狂。”

那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旋轉烤肉。

1

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當然,旋轉烤肉只是土耳其烤肉的一種。

在土耳其,烤肉類料理被總稱為Kebab。

據說,烤肉這種烹飪方式最先開始出現在中東,有記載的歷史能追溯到幾十萬年前。

後來,阿拉伯人四處征戰,行軍路上帶著鍋碗瓢盆也不現實啊,所以士兵就把肉串在劍上烤著吃。

再後來,這種加量版的“紅柳大串”傳到了土耳其。

土耳其人覺得這種烤串確實好吃,但是為了擼串兒還得配把劍把肉串在一起,這飲食成本實在有點兒高呀。

於是他們就進行了一些改良:把劍換成一根鐵棍,把肉穿在鐵棍上,然後把鐵棍架在火上,橫著烤。

是的,最早的土耳其烤肉其實是橫著的。

後來為什麼變成豎著烤了呢?

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我覺得是因為懶吧(個人看法,不同意可以往我身上扔烤串)。

你看看,把肉切成片,一片一片的豎著串在烤架上,讓它自己在那兒旋轉,這多節省人工啊。

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除了旋轉烤肉Doner Kebab,在土耳其還有另外一種肉餡製作的肉丸,這種肉丸一般被做成長條狀或者塊狀,搭配著各種醃製的蔬菜被端上桌子。

口感和散發焦香的旋轉烤肉完全不同,鮮嫩多汁,一口下去,哇哦!心花怒放。

2

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一開始,Kebab也只是在本國火爆。火爆了100年都沒能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後來土耳其烤肉之所以能在歐洲成為和麥當勞一樣的快餐擔當,始於上世紀60年代德國和土耳其簽訂勞工協議。

這段歷史我就不細說了,反正就是當時西德勞動力不足,然後就跟土耳其簽了為期2年的勞工協議,讓土國人去西德工作。本來協議到期,是要回國的,但是當時大批的土耳其外勞滯留不歸,乾脆就在德國定居了。

一般外來人口進入,肯定也會帶來外來文化,當然也包括飲食文化了。

其中有一個叫卡迪爾·努爾曼的土耳其人,把土耳其烤肉做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這個努爾曼當時在柏林開餐館,專賣烤肉,生意做到一定程度,看看用戶反饋不錯,他就開始琢磨擴張和節約成本的問題了。要知道,在土耳其,Kebab是一道清真菜,所以食材一般都選用牛羊肉身上比較好的部分。

但是努爾曼把烤肉架做了改良,食材也進行了降級處理,一層肥肉一層瘦肉的疊放,據說會發生美拉德反應。

這個美拉德反應通俗點說就是能讓食物產生誘人的色澤和香味,但同時也有可能降低食物的營養成分。

現在歐洲滿大街的Kebab快餐店裡烤架上的肉,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價格低廉的肉坯。

3

土耳其烤肉傳奇,國家進不了歐盟,烤肉卻成了歐洲版的沙縣小吃

這麼橫的肉肉,卻沒在我大中華火起來。

我記得以前北京西單明珠小商品市場門口有個賣土耳其烤肉的攤位,聽吃過的朋友評價,味道很一般。後來又看到有改良版的烤肉肉夾饃出現,也是弄個架子在那兒旋轉,但已經失去土耳其烤肉原有的食物DNA了。

講真,食物也是有基因的,在有臘汁肉夾饃跟河間驢肉火燒的大中華,土耳其Kebab其實很難閃耀舌尖。

金庸先生說過:很多菜只能在當地吃,出了這個地方就再吃不到這個味了,所以廣東廚子做不好上海菜,上海廚子做不好廣東菜。

所以吃飯路上,我總是把金庸先生那句話當成宗旨,一定要去當地吃當地的食物!


+關注貓左先生,看更多旅行故事和攻略

copyright 2018 貓左先生

已加入版權保護計劃,謝絕任何未經授權的文章轉載行為和用圖行為,一旦發現,勢必維權死磕到底,原創不易,請體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