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縣菸葉,八零後滿滿的回憶

襄城縣菸葉種植歷史悠久:17世紀中期開始種晒菸,農民稱之為“本煙”;1913年開始引進美種烤煙,為全國三大烤煙發源地之一。

襄城縣種植菸葉歷史悠久。據文獻記載,17世紀中葉,襄城縣就開始種植晾晒菸,清末民初發展烤煙生產,是我國三大烤煙發源地之一。

20年代,英美菸草公司曾將襄城的土樣帶到美國化驗分析,證明其成份、性質與美國烤煙生產的最適宜區——弗吉尼亞州相差無幾。1915年,襄城菸葉被選送美國“舊金山萬國商品博覽會”展出,受到好評。“東方的弗吉尼亞”由此名揚四方。

40年代,中國著名菸草專家張逸賓深入襄城煙區考察後,在1947年出版的《菸草月刊》創刊號撰文指出,“中國菸葉在河南,襄城菸葉甲河南”。

50年代以前,襄城菸葉以其吃味醇和、香氣濃郁,燃燒性好、內在化學成份協調而享譽國內外,曾作為美國高檔卷煙“駱駝”的主料使用;新中國第一次政協會議專用襄城菸葉卷制“衛國”牌香菸,供大會特需;中共“八大”召開前夕,上海菸廠用襄城精選優質菸葉作主料卷制禮品煙,後定名為“熊貓”牌。要知道,五六十年代能經常抽“熊貓”煙的只有5個人:毛澤東、金日成、胡志明、恩維爾·霍查和西哈努克。

回顧昔日的輝煌,見多識廣的襄城人還向記者談及一段插曲:50年代初期,全國最好的煙是“中華”,毛澤東抽的就是這種煙。在“中華”的原料配比中,襄城菸葉必須佔40%。由於運輸緊張,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柯慶施曾向河南省領導提出,要把“中華”菸廠遷到許昌。

六七十年代,襄城菸葉大放異彩。1964年,國務院派出專家組到襄城縣喬莊蹲點,總結出了著名的“喬莊經驗”——菸葉生產“五勻三一致、三表一對照、管理四固定”。當時的輕工部提出“農業學大寨,菸葉學喬莊”。第二年,國家又在王洛煙站總結收購經驗,中國菸草工業公司提出“全國菸葉收購學王洛”。襄城先後向全國各地派出數以萬計的菸葉生產技術員,每個村平均有幾十人之多,並派出技術人員支援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烤煙生產。襄縣菸葉也吸引了20多個國家的參觀考察團。

80年代,襄城縣菸葉生產迅猛發展,最多時曾種植25萬畝,收購73萬擔,產量佔河南的1/10,佔全國總產的1/30,“菸葉王國”的地位無人可與之比肩,全國各大煙廠都以使用襄城菸葉為榮。因此,當時流行一種說法:襄城菸葉如果感冒了,全國的菸廠都要跟著打噴嚏。

菸草界普遍的共識是,許昌菸葉具有獨特的濃香型風格,而襄城菸葉則是濃香型菸葉風格的典型代表,菸葉理化、感觀指標優異,特別是有害物質少,具有不可替代性。襄城菸葉吃味醇和,香氣濃郁,勁頭大,燃燒性好,菸灰潔白,內在化學成分協調,被專家視為“煙中珍品”,被國內外菸葉市場列為“高級捲菸最佳原料”。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駱駝”香菸曾用襄城菸葉做主料。20世紀50年代,襄城菸葉曾出口到俄、美、日、英、德、巴西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佔總產量的17.18%。上海菸廠則將襄城菸葉作為“熊貓”、“中華”的主料。

1964年,國務院確定襄城縣裡川區域為“高級捲菸原料基地”。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襄城菸葉質量達到新水平。1985年,上海菸廠反映,襄城縣中一級煙可選出7%的“熊貓”原料,中二級煙可選出30%的“中華”原料。

近幾年來,襄城菸葉獲得進一步發展,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隨著科技的發展,捲菸生產廠家生產工藝日益改進,大多開始使用高溫膨化菸絲,但菸葉香氣下降,唯獨襄城菸葉香氣量不減,受到捲菸生產廠家和消費者的歡迎。 [1]

菸葉是襄城縣的主要經濟作物,其重要地位在當地有一種形象的說法:菸葉是政府的“財柱子”,是菸農的“錢袋子”。據不完全統計,1988~2007年,種植菸葉使襄城縣菸農獲得近14億元的收益,縣財政稅收達4億元。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2008年,襄城縣把發展現代菸草農業提上了議事日程,確立了“一鄉一村”的現代菸草農業示範區建設格局,“一鄉”即汾陳現代菸草農業示範鄉,“一村”即王洛鎮閆寨現代菸草農業示範村,力爭達到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險能防,保證土地兩年輪作,打造全國第一的現代菸草農業示範鄉、示範村。

菸葉王國,面對市場經濟和入世以後的國際大市場, 襄城人民已經走出了迷茫,正在接受挑戰。

襄城縣菸葉,八零後滿滿的回憶


襄城縣菸葉,八零後滿滿的回憶


襄城縣菸葉,八零後滿滿的回憶


襄城縣菸葉,八零後滿滿的回憶


襄城縣菸葉,八零後滿滿的回憶


襄城縣菸葉,八零後滿滿的回憶


襄城縣菸葉,八零後滿滿的回憶


分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