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無人機“飛手”月入十萬?這位陝西小夥說沒那麼好乾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廣闊的關中平原上,當下正活躍著一支精幹的無人機飛行隊。天剛亮,植保無人機“飛手”已經到達農田,查看病蟲害發生的種類與程度,在地頭確定防治方案,配製農藥,測量作業面積,一切準備就緒後,無人機起飛開始不知疲倦地工作,但如果氣溫超過30℃,蒸騰量過大影響藥效,就要先暫停一段時間了。一天的工作完畢,有時已經是凌晨兩點了。一個地塊結束後,還要奔赴下一站。這種連軸轉的狀態,植保無人機飛手要從5月一直忙到9月。這支飛行隊屬於陝西渭南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帶頭人是一個叫石宇鋒的“90後”小夥子,真正投身農業僅6年。今年初,石宇鋒就榮獲了“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稱號。

農田無人機“飛手”月入十萬?這位陝西小夥說沒那麼好乾

石宇鋒(中)介紹無人機作業方式。受訪者供圖

剛開始起飛5架“墜毀”3架

2010年,18歲的石宇鋒應徵入伍去了新疆庫車,“正是那段難忘的參軍經歷,鍛鍊了我的意志品質。”直到今天,說起那段軍旅生活帶給自己的歷練,小夥子語氣裡都充滿自豪。

石宇鋒是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人,2012年退伍後,他回到家鄉,沒有過多的糾結猶豫就投身到家裡的農技事業。此時的石宇鋒已經開始接觸無人機領域的病蟲害統防統治,“但當時因為操作中的摔機和維修,大部分投入都算交學費了”。在出現工業化無人機之前,由於沒有定位系統,植保效果全靠無人機飛手的現場操作水平,石宇鋒是當地最好的飛手,但也經歷了不少挫折失敗,“那個時候每次出藥都會‘摔機’,甚至‘炸機’,頭天出去5架,第二天差不多就會有3架送去維修。” 石宇鋒說那個階段合作社在無人機購買維修上就賠了100多萬。

不過那個階段的學費也沒白交,正因為搶先別人一步,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在2013年就入選了陝西省植保總站的航化農機推廣項目。

此後兩年,石宇鋒一邊大量接觸航化機械製造企業,一邊思考合作社運營模式。其間也有過別的選擇,比如單人駕駛的農業小飛機、航空動力傘噴灑、農用直升機等,“各種飛行器在空中打藥、我們在底下放試紙,然後進行大規模走訪調查,瞭解不同航化器械的特點。”反覆試驗比較後,石宇鋒最終還是決心以無人機防治為主要手段。2015年,他組織創建了陝西省首支專業化無人機病蟲害防治隊。

農田無人機“飛手”月入十萬?這位陝西小夥說沒那麼好乾

無人機在農田作業。受訪者供圖

被玉米黏蟲“逼出來”的名氣

在不太遠的將來,身背沉重藥箱、一手加壓一手噴灑農藥的傳統做法,也許只能在懷舊影片或偏遠地區才能出現了,中國的現代農業正在快速擁抱無人機技術。

植保無人機對農業的意義,最主要還是對勞動力的解放。在農田旋耕、插秧、收割、烘乾4個領域實現了機械化後,植保無人機直接取代了大農田手動噴灑農藥的方式,大幅提高植保效率。

“儘管好處明顯,但對農戶來說,在沒有親身感受到效果之前,幾乎沒人能接受無人機噴灑農藥。”石宇鋒從事無人機植保後,首先要面對新方式的推廣門檻。

不過,機會很快出現了,雖然這並不是石宇鋒想要的那種機會。2016年8月,渭南突然暴發玉米黏蟲災害。這種蟲子又叫行軍蟲,以玉米、穀子、高粱葉片為食,經常大規模遷徙,成長過程中多次蛻皮,每次蛻皮食量都增大一些,幼蟲三天之內就能把玉米葉片吃光,蟲害爆發時能直接把整片玉米地吃成光桿,而且因為“行軍”的特點,會造成蟲害不斷擴大,最嚴重的時候,黏蟲多到讓當地村民幾乎無法下腳,大片農田面臨絕產風險。面對空前災情,如果農民手動噴藥無疑杯水車薪,即便是機械化農藥噴灑設備也效率偏低,這時就得靠飛行器力挽狂瀾了。

當時,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接到了政府任務後,迅速出動植保直升機2架、植保無人機38架,連續高強度飛行6900餘架次,作業面積達到10餘萬畝,有效遏制了蟲害,確保了玉米當年仍然實現了豐收。也是從那時起,無人機飛行隊“一飛成名”。

到了2017年,陝西宜川縣秋林村的蘋果被冰雹打壞了,冰雹之後又迎來了高溫天氣,受傷的果實馬上大面積暴發蘋果蛆、果蠅,面對懸在頭上的滅頂之災,當地果農焦急萬分。火燒眉毛的時候,石宇鋒和他的團隊接受了果園防疫任務,不間斷作戰5天之後,蟲害終於得到了控制。

正是這一次次被病蟲害“逼出來”的名氣,讓農民們開始信任小小的無人機能夠發揮大作用,看不懂的高科技,在防治害蟲時效果立竿見影看得到,作為“飛手”帶頭人,石宇鋒的名氣越來越大。

農田無人機“飛手”月入十萬?這位陝西小夥說沒那麼好乾

石宇鋒(左)檢查玉米植保效果。受訪者供圖

“飛手”都能快速拆卸組裝無人機

“我們是最早採用無人機做植保的合作社,2013年用的植保無人機簡直就是個‘大玩具’,其實就是普通航模加藥箱,經常會有飄移、漏噴、重複噴的情況。”

現在和5年前的“畫面”已經完全不同。石宇鋒如今用的是極飛P20,自重大概15公斤,成年人抬動並不費力,整機的性能穩定可靠。“這種無人機已經實現模塊化,比如行走模塊、動力輸出模塊、噴灑模塊等等,都可以單獨拆卸,我們所有‘飛手’都具備把無人機拆成零件再組裝起來的能力。所以,哪部分出問題,都可以單獨進行保養或者替換。” 石宇鋒說,現在合作社能處理一些普通養護維修問題,如果遇到相對複雜的情況,廠商保障團隊會提供維修幫助。

2016年以後,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讓植保無人機真的長上了“眼睛”,可以飛防的作物種類也增加了。無人機技術環節有所突破之後,石宇鋒的精力轉向合作社運作模式上,他提出了“綠盛農服千鄉萬站”模式。這是一個以合作社為依託,吸納創業者加入,雙方共同出資購置無人機,共同承擔小麥一噴三防作業,機械化程度與智能化程度更高了。

山地飛行一塊電池只能作業一畝

作為合夥人之一,米脂縣楚苑林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員常亞東告訴記者,自己是去年加入“綠盛農服千鄉萬站”項目的,出資購買了一架無人機,成為綠色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一員,目前仍在積累山地經濟林的植保經驗。

米脂距離臨渭近600公里,無人機作業地形更多的是山地。據常亞東介紹,對山地裡的蘋果園進行飛行植保時,飛行高度要隨樹冠高度進行調整,速度設定在3米/秒,一塊電池只能作業一畝。山區複雜的地形顯然給飛行作業增加了難度,如果是大面積平整地塊,飛行速度可以達到6米/秒,一塊電池就能作業十畝。

石宇鋒告訴記者,植保無人機飛行看似輕鬆,實際背後包含多學科知識儲備。據介紹,每種作物的飛防標準不同,對作業時間、農藥的品種、數量、作業高度等都有不同要求,需要不斷實驗總結。在瞭解不同農作物的同時,還要掌握地形特點。

現在,綠盛合作社的飛手們都會注意把應用經驗彙集起來,形成一個 “農資+農機+農藝”相結合的龐大的植保數據庫,便於大家隨時交流學習,還能向農戶提供專業化植保服務、耕種服務、測土配肥等綜合性一攬子服務。

農田無人機“飛手”月入十萬?這位陝西小夥說沒那麼好乾

無人機直播水稻,考驗的是無人機精準定位能力。受訪者供圖

用植保無人機飛手刷新農民形象

隨著植保無人機的廣泛使用,飛手的薪酬也受到大家關注。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這些無人機駕駛員月入10萬,是個有面子又有票子的職業”。

真有那麼高薪嗎?對此,常亞東分析道:“月入10萬元其實是最理想的狀態,前提是價格合適、地塊合適,水、藥、電池都在手邊。”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是月入10萬元,按照一個月30天算,一天就需要掙3300元。就算飛一畝掙10元,那也得飛330畝,每天需要工作12小時,“即便是鋼鐵般的年輕人,也受不了這種強度呀”。

常亞東告訴記者:“我的飛手試過,一臺機子,山地最多能飛200畝,同時控制兩臺,才能達到那個畝數。”他說,“作業條件好的農地,不可能有那麼高的價格,收入自然也達不到網傳的數字。”

據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瞭解,目前楚苑林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飛手最多每月收入6000元。

石宇鋒同樣認為,月入10萬元的數據“有點誇大了”。他說:“在渭南,旺季一天飛300畝到500畝比較正常,如果一個飛手兩架飛機可以飛800畝左右,按照8元/畝,一天能夠收入6400元,但是,這種情況不是天天有,旺季持續也就一週時間。”石宇鋒告訴記者,“常規的話一天飛300畝,一個月收入3萬-5萬,是比較客觀的。”

“不過,我還是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農民這個職業不再是貧窮、落後的象徵,這樣才能讓更多年輕人回到農村來。”石宇鋒告訴記者,“我盼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飛手行列,增加專業植保設備使用量,不僅解放了更多勞動力,更主要的是這種方式其實在客觀上減少了單位面積的農藥施用,有利於生態環境提升和農產品質量提高。”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範錦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