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為什麼新零售不僅僅是無人零售?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為什麼新零售不僅僅是無人零售?未來會智能零售嗎?

無人零售最早是2016 年12 月亞馬遜在西雅圖建立的首家無人便利店Amazon Go,名噪一時!與此同時,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

新零售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經歷了10多年的互聯網電商的變革之後,當淘寶們徹底把街頭小店打得落花流水之後,互聯網線上的天花板也漸漸顯露出來,馬雲們首次將線下體驗加入到大變革浪潮。巨大的線下零售存量市場,正式開啟了大變革時代。隨著阿里、騰訊以及家樂福等零售廠商介入,目前新零售行業基本形成以互聯網巨頭、零售商以及創業團隊三種背景玩家參與的態勢。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為什麼新零售不僅僅是無人零售?


互聯網巨頭以物聯網加人工智能為核心構建無人零售網絡。互聯網公司擁有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佈局的是高級態的人工智能化的無人零售,消費數據是他們想要的,目前處於測試階段。傳統零售商以RFID為核心改善零售網絡。零售商是主要的推動者,他們在規模化的連鎖商超等運營對人力成本較為敏感。

創業公司以二維碼成本最低方案試水無人零售。創業公司主要涉及貼近消費者如辦公類、社區類的無人售貨機之類的小單元,規模一般來說相對較小,他們大多是對便利店或商超的截流,本身是流量模式而非零售模式。

三種業態中,以AI為基礎、互聯網巨頭推動的無人零售方案為終極趨勢。那麼無人零售是什麼?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為什麼新零售不僅僅是無人零售?


無人零售總體來說經過了三個階段:

從歷史發展來看包括多品類、有人售賣的便利店1.0 模式;

以少品類、標準化的自動售貨機2.0模式;

而3.0模式的無人零售則是融合前2 種零售業態優點的一種新興業態,其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收銀、安保等線下門店人員,用戶在坐落於社區、街邊等地的無人零售門店選購商品後自行結賬付款即可完成消費購買。

消費流程主要分為:掃碼認證或人臉識別、挑選商品、根據數據自動結算、結算離開四個環節。

零售1.0:便利店、超市等——傳統模式:

特點:多品類、面積大;

缺點:人員成本高。

零售2.0:自動售貨機——互補模式

特點:無人化、標準化產品;

缺點:面積小,需及時補庫存。

零售3.0:無人零售——終極形態!

特點:無人化、精準服務;快捷,體驗完美。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為什麼新零售不僅僅是無人零售?


無人零售最直接的好處節省成本。從目前來看,通過管理和運作,人工成本尚未影響企業利潤,但是在可預見的2 年內,人工成本將決定企業的利潤,所以無人零售是零售商始於成本端的一次探索,當然無人零售真正順利實行也將提供提高更快捷的收銀效率和購物體驗。

通過分析永輝和家樂福的財務我們發現:人工成本是超市行業最大的成本,例如永輝2016 年,人工成本佔營收7.41%,佔毛利的37%;人均用工成本在持續上漲,中國勞動力稀缺;在現有的營業能力下,超市用工效率導致人工負擔進一步加重。除了最直接節省成本以外,拿到消費數據、實現全渠道零售是無人零售的內在驅動力。

數據驅動的零售業中,速度乃是重中之重。快速瞭解隱藏在眾多渠道數百萬日常交易背後的模式,有助於讓購物者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獲得所需商品,從而最終提高銷售收入。

天貓等網上商城的火爆顛覆了傳統零售行業,讓數據驅動的零售行業取得了變革的第一步。實時業務需要實時數據和分析,全渠道零售正在迅速成為零售業的新常態。各大品牌正在將實體渠道和數字渠道整合到單一平臺上,以便提供消費者渴望的無縫、一致的全渠道零售體驗。在這一演變過程中,無人零售變得尤為重要的一環,正向的“任何地方、全天候的銷售商品”、逆向的“回收消費者信息與商品信息”,形成新零售的完美閉環。

無人售貨機被譽為“線下零售網絡的毛細血管”,將是實現無人零售全覆蓋的重要基石之一。

傳統自動售貨機以PLC為核心控制系統(MCU、存儲器等硬件構成);從傳統自動售貨機向智能售貨機轉變,三大升級方向包括處理器+存儲、通訊模塊、顯示大屏。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為什麼新零售不僅僅是無人零售?


以RFID為基礎的物聯網路線正在轉型機器視覺方案。盒子便利店內每件商品上均貼有RFID(無線射頻技術)標籤,用於結賬收款,顧客離開時重力傳感器被觸發,門禁控制主機激活RFID標籤讀取器和微波雷達工作。

當消費者通過防盜門時,RFID讀取器將讀取相關商品信息,查詢後臺服務器檢測商品是否已完全結算。

當微波雷達檢測到消費者的運動方向靠近大門時,並且商品已全部完成結算時,門禁控制主機控制大門驅動器打開大門。

當檢測出不存在未結算商品,然而微波傳感器檢測消費者半路折返時,系統認為消費者選擇繼續購物,提示燈和音箱不會提醒消費者有未結商品,同時大門不打開。總體來看,其結算的核心源自於RFID射頻標籤。

無人零售龍頭­—Amazon Go,其交易過程可分為6步。

第一,消費者用手機像地鐵刷卡那樣,進入店鋪,與此同時,位於入口處的攝像頭會進行人臉識別,識別的技術主要是 Amazon Rekognition;

第二,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下來時,攝像頭會捕捉並記錄消費者拿起的商品,以及再次放回去的那些;

第三,放置在貨架上的攝像頭會通過手勢識別,消費者是拿起了一件商品(購買)還是拿起一件商品看了看又放回貨架(不購買);

第四,店內麥克風會根據周圍環境聲音判斷消費者所處的位置;

第五,貨架上的紅外傳感器、壓力感應裝置(記錄商品被取走),以及荷載傳感器(記錄商品被放回)會記錄下消費者取走了哪些商品以及放回了多少商品。

同時,這些數據會實時傳輸給 Amazon Go 商店的信息中樞,每位顧客都不會有延遲;

第六,離店時,傳感器會掃描並記錄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同時自動在消費者的賬戶上結算金額。

與智能識別相對比,RFID標籤成本較高,不利於大規模推廣,且難以實現即拿即走的用戶體驗,RFID標籤目前行業成本基本在0.2-0.5元之間,對於客單價低的商品來說,很難承受。

此外,對於B端商家來說,要為每個商品植入RFID標籤需耗費諸多人力。而且由於RFID標籤的射頻屬性,還會受到介質的影響,如牛奶、罐裝飲料等金屬、鋁箔紙包裝利用RFID標籤可能無法讀取商品信息。

隨後基於人工智能+無人零售解決方案陸續推出,圖像識別技術取代了此前廣泛使用的RFID電子標籤,可以節省商品貼標籤的人工和成本,並且改造成本極低。智能收銀臺通過圖像識別、超聲波、傳感器等多重交叉驗證提高準確率。

Amazon Go核心硬件構成包括服務器、識別攝像頭、傳感器以及人臉識別一體機等。Amzon Go用到了計算機視覺、感應器融合和深度學習,前兩者主要用於採集數據,後者用於數據分析和識別,主要用的硬件有攝像頭(包括深度感知攝像頭)/紅外或重力感應器/麥克風/藍牙發送器。

主要過程是通過監控分析物品的運動,判斷用戶是否購買,感應器採集數據,通過分析進一步印證判斷,最後通過藍牙進行發送。

人臉識別在基於人工智能的機器視覺技術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而背後是龐大的服務器體系作為支撐。

未來無人售貨機會變成一個在特定場景下百米內觸達用戶的mini超市,利用智能硬件+IOT的優勢與用戶交互,完成一次雲+端的重構。

有點像iphone+APP的大爆炸!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期待的未來!無人售貨機本質是就是超微型便利店,從商場-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無人售貨的發展路徑,銷售網絡越來越密集,使用的硬件越來越多,同時承載越來越多種類的商品。

我們認為,無人售貨機將是實現無人零售全覆蓋的重要基石之一。此外,無人售貨店遍佈線下各地之後,可以利用渠道優勢,精準的投放廣告,包括機身、顯示屏、支付跳轉界面等方式。

無人售貨機將在未來快速佈局,中國無人售貨機發展空間巨大。日本已有560萬臺無人售貨機,其出售商品多達6000餘種;美國擁有680萬臺無人售貨機,平均每35人一臺,歐洲平均每60人一臺。

而中國目前無人售貨機只有19萬臺,市場空間巨大!隨著無人零售的爆發,未來我們將看到國內包括互聯網、品牌商以及傳媒等各大巨頭的強勢介入。

中美日歐四地區無人售貨機覆蓋情況,中國平均4500人擁有一臺,歐洲平均50-120人擁有一臺,美國平均40人擁有一臺,日本平均25人擁有一臺。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9億,我們按日本無人售貨機密度進行測算,未來中國將安放5500萬個無人售貨機。

中美日三國每百萬人便利店覆蓋情況,中國71個/百萬人、日本443個/百萬人、美國478個/百萬人。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9億,我們按美國便利店密度進行測算,未來中國將實現66萬個無人便利店(超市)的覆蓋。5500萬的無人售貨機加上66萬個無人便利店將是未來智能零售世界的基石,也為我們帶來了驚喜!

不管是新零售,還是無人零售,最終選擇都是智能零售!商機無限,你在哪裡?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為什麼新零售不僅僅是無人零售?


未來將是物聯世界,讓我們相約2019年11月19-21日,相約2019(第三屆)全球物聯網大會—尋找思考者!

——————本文完——————

聲明:本文系《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系列文章第四十七篇,旨在希望通過系統性與行業專業視角就物聯網產業當前發展現狀與經濟潛力予以分析和分享。IOT物聯網,萬物互聯,互聯萬物。


洞悉物聯網發展1000問之為什麼新零售不僅僅是無人零售?


作者:王正偉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祕書長 全球物聯網大會主席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頭條號-新社匯and微會動袁帥 授權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