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三國·魏 “關中侯印”金印

2.4釐米×2.4釐米×2釐米

而談到閒章收藏,類似的故事 更多。韓天衡藏有一方6釐米見方的齊白石大印,印文為“百梅樓”。“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過,因為總有人說是假的,它原來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印人技藝和史料的熟悉。“這方印章是齊白石為民國初期財政部次長凌直之所刻,‘百梅樓’是因為凌喜畫梅花,並且這印章原為一對。”那是大約20年前,對方要5000元,韓天衡沒有猶豫就收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三國·魏 “關中侯印”金印

2.4釐米×2.4釐米×2釐米

而談到閒章收藏,類似的故事 更多。韓天衡藏有一方6釐米見方的齊白石大印,印文為“百梅樓”。“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過,因為總有人說是假的,它原來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印人技藝和史料的熟悉。“這方印章是齊白石為民國初期財政部次長凌直之所刻,‘百梅樓’是因為凌喜畫梅花,並且這印章原為一對。”那是大約20年前,對方要5000元,韓天衡沒有猶豫就收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凌直之刻“百梅樓”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三國·魏 “關中侯印”金印

2.4釐米×2.4釐米×2釐米

而談到閒章收藏,類似的故事 更多。韓天衡藏有一方6釐米見方的齊白石大印,印文為“百梅樓”。“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過,因為總有人說是假的,它原來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印人技藝和史料的熟悉。“這方印章是齊白石為民國初期財政部次長凌直之所刻,‘百梅樓’是因為凌喜畫梅花,並且這印章原為一對。”那是大約20年前,對方要5000元,韓天衡沒有猶豫就收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凌直之刻“百梅樓”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百梅樓”印邊款

“在收藏圈,還是要有點自信的,不能人云亦云。”韓天衡作為篆刻家,熟悉從古至今每位篆刻家在不同時期的技法風格。因此,每次遇到喜歡的藏品,他都能憑著多年 來磨練出來的敏銳眼力迅速做出判斷,而不受他人言論的干擾。

1986年,他到廣州集古齋開畫展。在展館的櫃檯裡他看到兩方吳昌碩大印,一方為“汝綸之印”白文印,一方為“摯父”朱文印,標價3000元。當他表示要購買的時候,經理說前段時間來了幾位日本篆刻大家,都說這是假的。韓天衡不以為然,還是買了下來。“這是吳昌碩30歲時刻給國學大師吳汝綸的印章。此人字摯父,比吳昌碩大四歲, 其子為國學大師吳闓生。後來我在吳昌碩的舊印譜裡找到了這兩方印 章。”韓天衡再一次依靠對篆刻藝術的超強感知力收穫至寶。對此,他幽默地總結道:“造假的人不可能都研究得那麼透,如果研究透了就不必專去做假印章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三國·魏 “關中侯印”金印

2.4釐米×2.4釐米×2釐米

而談到閒章收藏,類似的故事 更多。韓天衡藏有一方6釐米見方的齊白石大印,印文為“百梅樓”。“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過,因為總有人說是假的,它原來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印人技藝和史料的熟悉。“這方印章是齊白石為民國初期財政部次長凌直之所刻,‘百梅樓’是因為凌喜畫梅花,並且這印章原為一對。”那是大約20年前,對方要5000元,韓天衡沒有猶豫就收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凌直之刻“百梅樓”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百梅樓”印邊款

“在收藏圈,還是要有點自信的,不能人云亦云。”韓天衡作為篆刻家,熟悉從古至今每位篆刻家在不同時期的技法風格。因此,每次遇到喜歡的藏品,他都能憑著多年 來磨練出來的敏銳眼力迅速做出判斷,而不受他人言論的干擾。

1986年,他到廣州集古齋開畫展。在展館的櫃檯裡他看到兩方吳昌碩大印,一方為“汝綸之印”白文印,一方為“摯父”朱文印,標價3000元。當他表示要購買的時候,經理說前段時間來了幾位日本篆刻大家,都說這是假的。韓天衡不以為然,還是買了下來。“這是吳昌碩30歲時刻給國學大師吳汝綸的印章。此人字摯父,比吳昌碩大四歲, 其子為國學大師吳闓生。後來我在吳昌碩的舊印譜裡找到了這兩方印 章。”韓天衡再一次依靠對篆刻藝術的超強感知力收穫至寶。對此,他幽默地總結道:“造假的人不可能都研究得那麼透,如果研究透了就不必專去做假印章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汝綸之印”及邊款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三國·魏 “關中侯印”金印

2.4釐米×2.4釐米×2釐米

而談到閒章收藏,類似的故事 更多。韓天衡藏有一方6釐米見方的齊白石大印,印文為“百梅樓”。“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過,因為總有人說是假的,它原來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印人技藝和史料的熟悉。“這方印章是齊白石為民國初期財政部次長凌直之所刻,‘百梅樓’是因為凌喜畫梅花,並且這印章原為一對。”那是大約20年前,對方要5000元,韓天衡沒有猶豫就收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凌直之刻“百梅樓”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百梅樓”印邊款

“在收藏圈,還是要有點自信的,不能人云亦云。”韓天衡作為篆刻家,熟悉從古至今每位篆刻家在不同時期的技法風格。因此,每次遇到喜歡的藏品,他都能憑著多年 來磨練出來的敏銳眼力迅速做出判斷,而不受他人言論的干擾。

1986年,他到廣州集古齋開畫展。在展館的櫃檯裡他看到兩方吳昌碩大印,一方為“汝綸之印”白文印,一方為“摯父”朱文印,標價3000元。當他表示要購買的時候,經理說前段時間來了幾位日本篆刻大家,都說這是假的。韓天衡不以為然,還是買了下來。“這是吳昌碩30歲時刻給國學大師吳汝綸的印章。此人字摯父,比吳昌碩大四歲, 其子為國學大師吳闓生。後來我在吳昌碩的舊印譜裡找到了這兩方印 章。”韓天衡再一次依靠對篆刻藝術的超強感知力收穫至寶。對此,他幽默地總結道:“造假的人不可能都研究得那麼透,如果研究透了就不必專去做假印章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汝綸之印”及邊款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摯父”及邊款

· 從碎玻璃裡撿鑽石 ·

多年的收藏 經驗,讓韓天衡練就了識假辨假的能力。“身懷絕技”,也經常能為他帶來意外收穫。講起這些趣事兒,連他自己都忍俊不禁。

去年年初,韓天衡在日本正好趕上一家拍賣行在辦預展。閒逛中, 有16方印章吸引了他。“這一批印章作為一個標的,以無底價形式拍賣。它們看似不起眼,但我看到了裡面的寶貝。”隨行的學生看出了老師的心思,便問其心裡的價格底線是多 少。“上不封頂”,韓天衡很堅決,叮囑學生一定要替他把東西拿下來。學生雖然不解,但見拍場人多,也就沒有再問。

第二天,學生打來電話,說以20 萬日元拍下了這16方印章。此時,韓天衡的心終於踏實下來。當學生將東西拿到韓天衡面前時,終於忍不住了,問:“您到底看到了什麼?”韓天衡拿起其中一方印文為“芳草王孫”的印章,說道:“你看,這是明代大篆刻家、流派印章創始人之一何震的真品。我就看上了它,其餘15方你拿回去練習篆刻吧。”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三國·魏 “關中侯印”金印

2.4釐米×2.4釐米×2釐米

而談到閒章收藏,類似的故事 更多。韓天衡藏有一方6釐米見方的齊白石大印,印文為“百梅樓”。“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過,因為總有人說是假的,它原來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印人技藝和史料的熟悉。“這方印章是齊白石為民國初期財政部次長凌直之所刻,‘百梅樓’是因為凌喜畫梅花,並且這印章原為一對。”那是大約20年前,對方要5000元,韓天衡沒有猶豫就收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凌直之刻“百梅樓”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百梅樓”印邊款

“在收藏圈,還是要有點自信的,不能人云亦云。”韓天衡作為篆刻家,熟悉從古至今每位篆刻家在不同時期的技法風格。因此,每次遇到喜歡的藏品,他都能憑著多年 來磨練出來的敏銳眼力迅速做出判斷,而不受他人言論的干擾。

1986年,他到廣州集古齋開畫展。在展館的櫃檯裡他看到兩方吳昌碩大印,一方為“汝綸之印”白文印,一方為“摯父”朱文印,標價3000元。當他表示要購買的時候,經理說前段時間來了幾位日本篆刻大家,都說這是假的。韓天衡不以為然,還是買了下來。“這是吳昌碩30歲時刻給國學大師吳汝綸的印章。此人字摯父,比吳昌碩大四歲, 其子為國學大師吳闓生。後來我在吳昌碩的舊印譜裡找到了這兩方印 章。”韓天衡再一次依靠對篆刻藝術的超強感知力收穫至寶。對此,他幽默地總結道:“造假的人不可能都研究得那麼透,如果研究透了就不必專去做假印章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汝綸之印”及邊款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摯父”及邊款

· 從碎玻璃裡撿鑽石 ·

多年的收藏 經驗,讓韓天衡練就了識假辨假的能力。“身懷絕技”,也經常能為他帶來意外收穫。講起這些趣事兒,連他自己都忍俊不禁。

去年年初,韓天衡在日本正好趕上一家拍賣行在辦預展。閒逛中, 有16方印章吸引了他。“這一批印章作為一個標的,以無底價形式拍賣。它們看似不起眼,但我看到了裡面的寶貝。”隨行的學生看出了老師的心思,便問其心裡的價格底線是多 少。“上不封頂”,韓天衡很堅決,叮囑學生一定要替他把東西拿下來。學生雖然不解,但見拍場人多,也就沒有再問。

第二天,學生打來電話,說以20 萬日元拍下了這16方印章。此時,韓天衡的心終於踏實下來。當學生將東西拿到韓天衡面前時,終於忍不住了,問:“您到底看到了什麼?”韓天衡拿起其中一方印文為“芳草王孫”的印章,說道:“你看,這是明代大篆刻家、流派印章創始人之一何震的真品。我就看上了它,其餘15方你拿回去練習篆刻吧。”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明 何震刻“芳草王孫”

何震字主臣、號雪漁,與明代開啟流派印“吳門派”的文彭並稱“文何”,兩人同被尊為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他曾遊遍邊塞,結交不少將官,當時從將軍到士兵都以得到一方他的印章為榮。而其死後一方印與金同價,足見其影響力。而像何震、汪關、朱簡這樣的明代大篆刻家作品,據說如今不會超過二三十方。韓天衡對篆刻史瞭如指掌,怎麼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他說:“這叫從碎玻璃裡撿鑽石!”

同樣的例子還有不少。上世紀 90年代初,那時候上海的古董攤非常多。韓天衡是常客,很多人都主動送東西給他看。1994年的一天,一個在慈溪路設古玩攤的年輕人拿來一方齊白石的印,韓天衡看後當即收下。本以為交易完成了,不想攤主賣起關子,說還有一方齊白石的印, 現在在德國,問韓先生是否有興趣。

深諳古董圈各種套路的韓天衡立刻就明白了,這兩方齊白石印章本出自一處,被自己買下的這一方應是試探,後面的一方很可能是一件重要作品,而且基本能斷定為真。

攤主開價1.4萬元,韓天衡預感到在德國的那方印章應該來頭不小,且價格能接受,於是很爽快地答應了。兩個月後,印章從德國寄來。此印石材很一般,是普通的昌化石。再看印文,刻了十幾個字,“前生浙江杭州觀音寺僧圓淨”,邊款則為 “庚申初秋白石翁為虎公刊時同居京師”。“庚申”為1920年,“虎公” 是民國政界的風雲人物楊度。其與齊白石為同鄉,也曾在一代名儒王闓運處為同窗。印章背後的人物關係弄明白了,但它為什麼會漂洋過海去了德國呢?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三國·魏 “關中侯印”金印

2.4釐米×2.4釐米×2釐米

而談到閒章收藏,類似的故事 更多。韓天衡藏有一方6釐米見方的齊白石大印,印文為“百梅樓”。“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過,因為總有人說是假的,它原來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印人技藝和史料的熟悉。“這方印章是齊白石為民國初期財政部次長凌直之所刻,‘百梅樓’是因為凌喜畫梅花,並且這印章原為一對。”那是大約20年前,對方要5000元,韓天衡沒有猶豫就收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凌直之刻“百梅樓”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百梅樓”印邊款

“在收藏圈,還是要有點自信的,不能人云亦云。”韓天衡作為篆刻家,熟悉從古至今每位篆刻家在不同時期的技法風格。因此,每次遇到喜歡的藏品,他都能憑著多年 來磨練出來的敏銳眼力迅速做出判斷,而不受他人言論的干擾。

1986年,他到廣州集古齋開畫展。在展館的櫃檯裡他看到兩方吳昌碩大印,一方為“汝綸之印”白文印,一方為“摯父”朱文印,標價3000元。當他表示要購買的時候,經理說前段時間來了幾位日本篆刻大家,都說這是假的。韓天衡不以為然,還是買了下來。“這是吳昌碩30歲時刻給國學大師吳汝綸的印章。此人字摯父,比吳昌碩大四歲, 其子為國學大師吳闓生。後來我在吳昌碩的舊印譜裡找到了這兩方印 章。”韓天衡再一次依靠對篆刻藝術的超強感知力收穫至寶。對此,他幽默地總結道:“造假的人不可能都研究得那麼透,如果研究透了就不必專去做假印章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汝綸之印”及邊款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摯父”及邊款

· 從碎玻璃裡撿鑽石 ·

多年的收藏 經驗,讓韓天衡練就了識假辨假的能力。“身懷絕技”,也經常能為他帶來意外收穫。講起這些趣事兒,連他自己都忍俊不禁。

去年年初,韓天衡在日本正好趕上一家拍賣行在辦預展。閒逛中, 有16方印章吸引了他。“這一批印章作為一個標的,以無底價形式拍賣。它們看似不起眼,但我看到了裡面的寶貝。”隨行的學生看出了老師的心思,便問其心裡的價格底線是多 少。“上不封頂”,韓天衡很堅決,叮囑學生一定要替他把東西拿下來。學生雖然不解,但見拍場人多,也就沒有再問。

第二天,學生打來電話,說以20 萬日元拍下了這16方印章。此時,韓天衡的心終於踏實下來。當學生將東西拿到韓天衡面前時,終於忍不住了,問:“您到底看到了什麼?”韓天衡拿起其中一方印文為“芳草王孫”的印章,說道:“你看,這是明代大篆刻家、流派印章創始人之一何震的真品。我就看上了它,其餘15方你拿回去練習篆刻吧。”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明 何震刻“芳草王孫”

何震字主臣、號雪漁,與明代開啟流派印“吳門派”的文彭並稱“文何”,兩人同被尊為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他曾遊遍邊塞,結交不少將官,當時從將軍到士兵都以得到一方他的印章為榮。而其死後一方印與金同價,足見其影響力。而像何震、汪關、朱簡這樣的明代大篆刻家作品,據說如今不會超過二三十方。韓天衡對篆刻史瞭如指掌,怎麼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他說:“這叫從碎玻璃裡撿鑽石!”

同樣的例子還有不少。上世紀 90年代初,那時候上海的古董攤非常多。韓天衡是常客,很多人都主動送東西給他看。1994年的一天,一個在慈溪路設古玩攤的年輕人拿來一方齊白石的印,韓天衡看後當即收下。本以為交易完成了,不想攤主賣起關子,說還有一方齊白石的印, 現在在德國,問韓先生是否有興趣。

深諳古董圈各種套路的韓天衡立刻就明白了,這兩方齊白石印章本出自一處,被自己買下的這一方應是試探,後面的一方很可能是一件重要作品,而且基本能斷定為真。

攤主開價1.4萬元,韓天衡預感到在德國的那方印章應該來頭不小,且價格能接受,於是很爽快地答應了。兩個月後,印章從德國寄來。此印石材很一般,是普通的昌化石。再看印文,刻了十幾個字,“前生浙江杭州觀音寺僧圓淨”,邊款則為 “庚申初秋白石翁為虎公刊時同居京師”。“庚申”為1920年,“虎公” 是民國政界的風雲人物楊度。其與齊白石為同鄉,也曾在一代名儒王闓運處為同窗。印章背後的人物關係弄明白了,但它為什麼會漂洋過海去了德國呢?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楊度刻“前生浙江杭州觀音寺僧圓淨”

原來,這方印章的攤主認為在國外會比國內賣得價高,可不想德國人根本不認識齊白石,更不熟悉什麼是篆刻,根本沒有市場,所以只能回頭再從國內找買家。聽完這個經過,韓天衡也是心中竊笑:“白石老一生沒出過國,所刻這方印章倒是遠遊歐洲,還打了個來回。”

· 交學費在所難免 ·

其實,韓天衡在收藏上也是交過學費的,而且可以用“損失慘重” 來形容。上世紀50年代後期,有一 次他見到了15方印章,個個都是名家之作,對方開價35元。1957年參加工作時,他的工資是60元,在當時絕對稱得上高薪。因為有這樣的收入,年輕的他面對“高價”並沒有猶豫,豪爽地購入15方印章。認為自己買到了“寶貝”,他興沖沖地拿到老師那裡希望得到點評,但老師告訴他那都是假的。

用大半月工資換回了一堆爛石頭,這學費交的可算慘痛。要知道,以當時的市場行情,吳昌碩的印章大概10元一方、一副對聯在文物商店才4元至6元。損失了35元,卻讓韓天衡暗下決心,一定要向更深層面進行研究。“下決心做功課,讓學生轉正為師傅,不僅是避免自己再受損失,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識幫助更多熱愛收藏的人。”

韓天衡願意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更多藏友,因此他一般不拒絕好友找他看東西。前不久,有一位年輕的朋友通過別人聯繫找到他,希望幫忙鑑定一方印章韓天衡一看印章,是吳昌碩刻給客居中國的朝鮮外戚權臣閔園丁的,有5釐米見方。“吳昌碩在50歲以後的十幾年間為閔園丁治印超過200方,但這方是根據印蛻用電腦技術複製的。”為了說服他,韓天衡拿出印譜給他看。“雖然看上去印蛻一模一樣,但用刀刻與用機器刻會有不同的效果,況且與吳的刻技毫不搭界。”140萬元的價實對於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來說不是小錢,他連說十幾句“您救了我”表達感激之情。“講到底,對一個篆刻家藝術認識的深度,決定你收藏的水平。”韓天衡語重心長地說。

還有一次,韓天衡來到一家文物商店。經理拿出一批乾隆時期的名家印章給他看,並神祕兮兮地說:“韓先生,這批印章已經被博物館訂了,您看看可以,但不能買走。”韓天衡看後告訴經理:“我不會買走的,因為這全是假的。而且您要告訴博物館不能買,別給國家造成損失。” 經理覺得不可思議,以為韓天衡在故弄玄虛。其實是韓天衡找出了致命的硬傷, “這批印章中大多數是用的巴林石,而巴林石作為印章材料是1940年以後的事情,這些乾隆時期的印人怎麼可能用上巴林石材呢?這就好比乾隆帶過上海牌手錶一樣滑稽。”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 趙玉國

圖 | 韓天衡

從周秦兩漢到明清民國,近兩千方印章的宏富收藏足可以勾勒出一部中國篆刻史。而每一方印章背後的收藏故事,也足能彙集成一部 “藏印心經”。

韓天衡,當代書畫印三藝兼擅的藝術大家。尤其在篆刻方面,其作品以新穎、奇崛、鮮靈、雄渾、生辣著稱,在當代印壇獨樹一幟。

在藝術之外,韓天衡的收藏也令人豔羨。作為篆刻大家,印章自是其收藏中的重中之重。從十幾歲開始,他玩印章收藏60餘年,看遍了古代先賢的篆刻精品。同時,面對收藏圈的各種招數,身經百戰的他經常 “化險為夷”,並且收穫滿滿。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韓天衡,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長等。

韓天衡的收藏並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玩,而是希望將這些好東西留住,現在已將很多珍貴的璽印捐給了國有美術館,供大家分享。聽他講自己的收藏故事,趣味橫生,會讓你認識另一個韓天衡。

用他的話說:“一輩子就喜歡這個東西。”

· 別人說假我也買 ·

在韓天衡的收藏中,最有名的當屬三國時期魏國的“關中侯印”金印,那可是連兩岸故宮都沒有的稀世珍品。1995年,有人拿著這方金印找到韓天衡,對其開出1.2萬美元的高價。“東西真好,但當時我猶豫的不是價格,而是這種文物是否可以被私人收藏。我就講,如果是假的我就要了,真的卻不敢要。”來人看出了韓天衡的態度,表示已經找 某大型博物館鑑定過為偽品,但這並不足以讓韓天衡相信。兩週後,此人居然拿著博物館的一紙證明書再次登門,證明書上認為此作為假。但韓天衡心裡明白,這是好東西,出於對珍品的喜愛,以及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意識,他還是將此印留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三國·魏 “關中侯印”金印

2.4釐米×2.4釐米×2釐米

而談到閒章收藏,類似的故事 更多。韓天衡藏有一方6釐米見方的齊白石大印,印文為“百梅樓”。“這方印章曾有很多人看過,因為總有人說是假的,它原來的主人一直未能出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 他的自信來自於對印人技藝和史料的熟悉。“這方印章是齊白石為民國初期財政部次長凌直之所刻,‘百梅樓’是因為凌喜畫梅花,並且這印章原為一對。”那是大約20年前,對方要5000元,韓天衡沒有猶豫就收下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凌直之刻“百梅樓”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百梅樓”印邊款

“在收藏圈,還是要有點自信的,不能人云亦云。”韓天衡作為篆刻家,熟悉從古至今每位篆刻家在不同時期的技法風格。因此,每次遇到喜歡的藏品,他都能憑著多年 來磨練出來的敏銳眼力迅速做出判斷,而不受他人言論的干擾。

1986年,他到廣州集古齋開畫展。在展館的櫃檯裡他看到兩方吳昌碩大印,一方為“汝綸之印”白文印,一方為“摯父”朱文印,標價3000元。當他表示要購買的時候,經理說前段時間來了幾位日本篆刻大家,都說這是假的。韓天衡不以為然,還是買了下來。“這是吳昌碩30歲時刻給國學大師吳汝綸的印章。此人字摯父,比吳昌碩大四歲, 其子為國學大師吳闓生。後來我在吳昌碩的舊印譜裡找到了這兩方印 章。”韓天衡再一次依靠對篆刻藝術的超強感知力收穫至寶。對此,他幽默地總結道:“造假的人不可能都研究得那麼透,如果研究透了就不必專去做假印章了。”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汝綸之印”及邊款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刻“摯父”及邊款

· 從碎玻璃裡撿鑽石 ·

多年的收藏 經驗,讓韓天衡練就了識假辨假的能力。“身懷絕技”,也經常能為他帶來意外收穫。講起這些趣事兒,連他自己都忍俊不禁。

去年年初,韓天衡在日本正好趕上一家拍賣行在辦預展。閒逛中, 有16方印章吸引了他。“這一批印章作為一個標的,以無底價形式拍賣。它們看似不起眼,但我看到了裡面的寶貝。”隨行的學生看出了老師的心思,便問其心裡的價格底線是多 少。“上不封頂”,韓天衡很堅決,叮囑學生一定要替他把東西拿下來。學生雖然不解,但見拍場人多,也就沒有再問。

第二天,學生打來電話,說以20 萬日元拍下了這16方印章。此時,韓天衡的心終於踏實下來。當學生將東西拿到韓天衡面前時,終於忍不住了,問:“您到底看到了什麼?”韓天衡拿起其中一方印文為“芳草王孫”的印章,說道:“你看,這是明代大篆刻家、流派印章創始人之一何震的真品。我就看上了它,其餘15方你拿回去練習篆刻吧。”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明 何震刻“芳草王孫”

何震字主臣、號雪漁,與明代開啟流派印“吳門派”的文彭並稱“文何”,兩人同被尊為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他曾遊遍邊塞,結交不少將官,當時從將軍到士兵都以得到一方他的印章為榮。而其死後一方印與金同價,足見其影響力。而像何震、汪關、朱簡這樣的明代大篆刻家作品,據說如今不會超過二三十方。韓天衡對篆刻史瞭如指掌,怎麼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他說:“這叫從碎玻璃裡撿鑽石!”

同樣的例子還有不少。上世紀 90年代初,那時候上海的古董攤非常多。韓天衡是常客,很多人都主動送東西給他看。1994年的一天,一個在慈溪路設古玩攤的年輕人拿來一方齊白石的印,韓天衡看後當即收下。本以為交易完成了,不想攤主賣起關子,說還有一方齊白石的印, 現在在德國,問韓先生是否有興趣。

深諳古董圈各種套路的韓天衡立刻就明白了,這兩方齊白石印章本出自一處,被自己買下的這一方應是試探,後面的一方很可能是一件重要作品,而且基本能斷定為真。

攤主開價1.4萬元,韓天衡預感到在德國的那方印章應該來頭不小,且價格能接受,於是很爽快地答應了。兩個月後,印章從德國寄來。此印石材很一般,是普通的昌化石。再看印文,刻了十幾個字,“前生浙江杭州觀音寺僧圓淨”,邊款則為 “庚申初秋白石翁為虎公刊時同居京師”。“庚申”為1920年,“虎公” 是民國政界的風雲人物楊度。其與齊白石為同鄉,也曾在一代名儒王闓運處為同窗。印章背後的人物關係弄明白了,但它為什麼會漂洋過海去了德國呢?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齊白石為楊度刻“前生浙江杭州觀音寺僧圓淨”

原來,這方印章的攤主認為在國外會比國內賣得價高,可不想德國人根本不認識齊白石,更不熟悉什麼是篆刻,根本沒有市場,所以只能回頭再從國內找買家。聽完這個經過,韓天衡也是心中竊笑:“白石老一生沒出過國,所刻這方印章倒是遠遊歐洲,還打了個來回。”

· 交學費在所難免 ·

其實,韓天衡在收藏上也是交過學費的,而且可以用“損失慘重” 來形容。上世紀50年代後期,有一 次他見到了15方印章,個個都是名家之作,對方開價35元。1957年參加工作時,他的工資是60元,在當時絕對稱得上高薪。因為有這樣的收入,年輕的他面對“高價”並沒有猶豫,豪爽地購入15方印章。認為自己買到了“寶貝”,他興沖沖地拿到老師那裡希望得到點評,但老師告訴他那都是假的。

用大半月工資換回了一堆爛石頭,這學費交的可算慘痛。要知道,以當時的市場行情,吳昌碩的印章大概10元一方、一副對聯在文物商店才4元至6元。損失了35元,卻讓韓天衡暗下決心,一定要向更深層面進行研究。“下決心做功課,讓學生轉正為師傅,不僅是避免自己再受損失,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識幫助更多熱愛收藏的人。”

韓天衡願意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更多藏友,因此他一般不拒絕好友找他看東西。前不久,有一位年輕的朋友通過別人聯繫找到他,希望幫忙鑑定一方印章韓天衡一看印章,是吳昌碩刻給客居中國的朝鮮外戚權臣閔園丁的,有5釐米見方。“吳昌碩在50歲以後的十幾年間為閔園丁治印超過200方,但這方是根據印蛻用電腦技術複製的。”為了說服他,韓天衡拿出印譜給他看。“雖然看上去印蛻一模一樣,但用刀刻與用機器刻會有不同的效果,況且與吳的刻技毫不搭界。”140萬元的價實對於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來說不是小錢,他連說十幾句“您救了我”表達感激之情。“講到底,對一個篆刻家藝術認識的深度,決定你收藏的水平。”韓天衡語重心長地說。

還有一次,韓天衡來到一家文物商店。經理拿出一批乾隆時期的名家印章給他看,並神祕兮兮地說:“韓先生,這批印章已經被博物館訂了,您看看可以,但不能買走。”韓天衡看後告訴經理:“我不會買走的,因為這全是假的。而且您要告訴博物館不能買,別給國家造成損失。” 經理覺得不可思議,以為韓天衡在故弄玄虛。其實是韓天衡找出了致命的硬傷, “這批印章中大多數是用的巴林石,而巴林石作為印章材料是1940年以後的事情,這些乾隆時期的印人怎麼可能用上巴林石材呢?這就好比乾隆帶過上海牌手錶一樣滑稽。”

聽幾段故事 讓你遇見另一個韓天衡

吳昌碩為閔園丁刻“閔氏千尋竹齋石尊者七里香莊蘭阜農”

· 馬雲的雞血石印 ·

前不久,韓天衡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三張雞血石的圖片,並配文:“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如今很少見到的昌化雞血佳章。”這是他在讚美圖中的兩方雞血石是難得佳品。

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當微信好友們點開大圖一看,邊款顯示原來這是韓天衡為馬雲刻的兩方印章,書畫篆刻圈頓時沸騰了。“韓天衡的潤格是一方印30萬,兩方是60萬。這對價值不菲的雞血石,據說100萬。”“韓天衡給馬雲刻了兩枚印,共160萬,料子一方50萬,刻工一枚30 萬,有錢人的世界啊!”“也只有馬老師敢用,也只有韓天衡敢刻!”一時間,各種猜測紛至沓來。

“我的本意並不是想宣傳什麼,只是經常有人拿雞血石讓我看,偽劣的太多,我原意是發一下不大的朋友圈,讓他們看看什麼是好的雞血石。但我有一點做得不夠周到, 就是不該把刻有邊款的一面發出去,加上有些朋友竟轉發了,否則就不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了。”一向低調的韓天衡,為自己的一個小失誤感到不安。而馬雲在得知此事後還來安慰他:“這是大家對雞血石文化的一種熱愛所致,不是壞事。”

至於眾多網友猜測的兩方印章的價格,韓天衡表示那只是別人的揣測,出來澄清也沒有意義。據韓天衡介紹, 他經手過很多雞血石,有時會有人拿著價值百萬元的雞血石來找他刻印,但石質鋼硬,根本刻不動。“雞血石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價值幾百萬元,有的幾塊錢就能買到。之所以想讓大家看那兩方雞血石,本意是因為很多人沒見過好的雞血石。”

“齊白石一輩子沒怎麼用過好的印章石材,因為他是大寫意印風,石頭在手裡噼裡啪啦一通敲,價值高的石頭怎麼可能捨得這樣刻。”韓天衡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當下的印章收藏者,好石材固然難得,但弄清楚篆刻藝術本身的來龍去脈,比擁有一塊好石材更顯重要。

本文選自

2019年第7期《中國收藏》雜誌

欲知詳情請移步微店購買當期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