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觀讚賞、點贊、留言、分享與轉發

文章 文學 藝術 小說 東海郡上徐頌翔 2017-04-11

我之觀讚賞、點贊、留言、分享與轉發

開篇語

自2006至今,我寫了大量的文章,題材涉及愛情、婚姻、教育、骨肉情、親情、友情、人物、城市、鄉土、旅遊、職場、校園及心靈感悟等等,文體涉及散文、現代詩歌、古體詩歌、賦體、長篇小說、隨筆等等。之前,亦曾想過去主流純文學雜誌發表的問題,但發表何其難矣!曾在網絡上找過《北京文學》《人民文學》《十月》《芙蓉》《百花洲》《山花》《廣州文藝》《作品》《天涯》等傳統雜誌所公開的電子郵箱,但投過去往往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後來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我一介漂泊於廣東的草根,既不認識一個雜誌編輯,也不苦心孤詣去混那個圈子,也就從此作罷,轉向虛擬的網絡空間。網絡的好處就是門檻低,平臺多,效率高,傳播速度快,而且不用求人,不像主流雜誌那樣需要一審、二審、三審,審稿週期相當漫長,而且不允許一稿多投,對於草根作家來說,的確傷不起,也耗不起,因為養家餬口才是第一要務。

當然,我的作品也並不是從沒有在雜誌報刊過發表過,譬如我曾在《羊城晚報》(刊登過《與算命先生同居的日子》)《長安報》《長安文學》《西南作家文學》《郴州風》《蓉城》《重慶財政》《文化天地》等紙質媒體上發表過,亦曾在一些至今想不起來的內刊上發表過。之前的我很隨性,從不去求人家發表一篇文章,你愛要就要,不要拉倒,就這麼著吧,我也不想討好你,更別談請你吃飯喝酒啥的,之前的我就是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既然耗費一定的時間、精力與腦力將作品寫出來,總不能藏著掖著將其永遠地儲存在電腦的硬盤裡吧,還得找個途徑分享一下,於是我將其搬上了網絡。開始時選擇了紅袖添香文學網站,繼而選擇了新浪博客,再後來,兩者都放棄了,選擇了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這兩個自媒體渠道,以前者為主,以後者為輔。有一件事情要單獨說一下,2010年至2011年,我創作了長篇印刷職場小說《廣東,一個孕育滄桑的子宮》,並將其搬上了新浪讀書,記得當時還簽了合作協議書,但後來迫於生計,我只寫了16萬字便草草收尾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根本就沒有賺到一分錢。再後來,也不想再續寫了,直到某一天,我發現那部長篇小說已經被網站和諧掉了,根本就搜索不出來,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幸虧又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互聯網時代,在自媒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崛起的內容創業時代,我又擁有了一個展示自我作品的平臺。倒不是說我的作品有多好,好不好留給讀者評判,這不是我的事情,反正我只知道,我的作品從此不會再遭雪藏,讓它們靜靜地躺在某個角落永遠不見天日,而如今,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湘南徐工的傳播,我的作品早已走向中國乃至世界。一言之,我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成就瞭如今的我。若果放在之前,按照我的性格,可能一輩子默默無聞,乏人問津,最終齎志而沒。

還是重點來說一說微信公眾號吧。我是於2013年在微信後臺註冊公眾號的,並取名為湘南徐公,只是今年才聽從別人的諫言,將其易名為湘南徐工的。老實說,自2013年至2015年,我幾乎就沒有打理過,當時也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一點也不重視。直至2015年下半年,我才將之前所寫的大量作品通過公眾號斷斷續續地推送出去。畢竟前幾年寫了大量的作品,在電腦裡囤積了太多的存貨,假如每天推送一篇文章,估計也能維持一年時光吧!

不得不說,一個人取得成功是需要執著精神的,也就是堅持不懈,這種精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則難矣,畢竟我們都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人活著有太多的俗務與無奈,尤其是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

就這樣,我不斷地堅持著,直至2016年的某一天,突然發現公眾號後臺多了一個留言功能,再後來又多了一個原創保護標籤功能,再後來又多了一個讚賞功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竟然多出三個意想不到的功能,這令我大為驚訝,也讓我重新拾回寫作的自信心,這是公眾號平臺對我的肯定、認可與犒賞,我付出那麼多心血、精力與時間,平臺賜予我一些特殊功能無可厚非,尤其是賜予我讚賞功能,其意義不言而喻,道理你懂的,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話。

關於讚賞

讚賞的本意是讚美並賞賜一下,用口語來說就是打賞。大家都知道,文人恥談錢,又說什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這個東西說出來的確很俗,但人人都喜歡,而且金錢還是一種很微妙的中介,這種微妙關係說不清道不明,它既可以讓朋友變成敵人,也可以讓敵人變成朋友;它既可以讓主人變成奴才,也可以讓奴才變成主人;它既可以讓主動變成被動,也可以讓被動變成主動,哎!不說了,點到為止。我說文人不愛財那肯定是假的,畢竟太虛偽,說什麼視金錢為糞土畢竟太矯情,從內心裡而言,文人還是蠻愛財的,但絕不貪婪,更要命的是,還不好意思說出口,也不願討價還價,也就是不擅長做生意,寧願吃啞巴虧,似乎也要維持其清高的光輝形象。

你閱讀了我的作品,並打賞了,或1元,或5元,或10元,或20元,或50元,或80元,或100元,或200元,千萬別指望我對你感恩戴德,也就是說我欠了你的人情似的。你要這樣想,我花時間和精力寫出這篇文章,我是傷了神熬了夜費了腦的,這是一份無形的精神食糧,它可能讓你懷舊,它可能讓你想起一些美好的回憶或事物,它可能讓你有所啟迪,它可能讓你的精神感到愉悅,但絕不會填飽你的肚子,或像做愛一樣直接給你帶來很爽的感官刺激。可能基於這些因素,你打賞了這篇文章,我表示感謝,但我感謝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你的審美情趣,也就是你欣賞這篇文章的想法與態度,共鳴也罷,交集也罷,愉悅也好,人情也罷,薄面也罷,同情也罷,憐憫也罷,我並不知道你內心的真實想法,畢竟我在明處,你在暗處。總之,你是自願的,所打賞金額也是你自己決定的,我沒有左右你的意見,我沒有私下裡將文章單獨轉發給你並厚顏無恥地說一句“打賞一?”吧,所以說我並沒有欠你的人情,我唯一感動的是,衷心感謝你看得起我所寫的這篇文章,記住,是針對作品,不是本人。

我的朋友圈主要以親人、小學同學、初中同學、初中校友、高中同學、高中校友、大學同學、大學校友、桂陽老鄉、老同事和文友為主,也就是說我的作品的閱讀對象以這些人為主。自古文人相輕,一般來說,文友是不會打賞的,他只會抱著剽竊、借鑑、學習至多是欣賞的態度躲在暗處靜靜地閱讀你的文章。至於其他人,什麼人經常會打賞?什麼人偶爾會打賞?什麼人從來不打賞?這是一個複雜的命題,人心隔肚皮,誰知道呢?但總的來說,打賞與共鳴有關,與文采無關;與交集有關,與友情無關;與價值觀有關,與溝通無關;與興趣有關,與喝酒無關。我發現,偶爾打賞我文章的那些人往往是那些沒有見過面的人,也就是那些交情不深甚至沒有交情的朋友,而那些對我比較熟悉甚至知根知底的同班同學幾乎不打賞。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想不通為什麼會是這樣,並不是我的文章寫得不夠好,並不是我的文章不能引起他(她)的共鳴,那他(她)為什麼就不願意進行有償閱讀呢?也就是為優質內容付費,為優質文章意思一下。

至於打賞金額多寡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你打賞我一元我也開心,你打賞我兩百元我反而就有點受寵若驚了。記得我在推送完《四維時空言長理,兩湖兩嶺踞星城》(長理三部曲之三),有一個老師就打賞了兩百元,至今令我誠怕誠恐。但是,當你打賞低於一元的時候,我就有點不開心了我想,我的文章不至於那麼賤那麼廉價吧?你也不至於那麼摳門那麼吝嗇吧?你還別說,還真有人打賞角錢的,好像他是刻意的,帶著一種淡淡的報復性質,似在用另一種方式來汙辱我的人品與文章。這年頭,角幣幾乎都沒啥用了,我也不至於窮到那個份上,要接受你一角錢的嗟來之食似的。

最後,再補充一句,別以為我靠打賞發了一筆大財,我寫的是實打實的純文學,摻不得半點假。從2016年至今,靠文章所賺取的打賞收入也就是6179.38元(截至2017年4月7日),信不信由你,反正出家人不打誑語,我是絕對說了真話的,現在你該知道寫作這碗飯不好吃了吧!

關於點贊、留言、分享與轉發

因為打賞涉及到真金白銀,而金錢又是一個敏感話題,所以在讚賞部分不惜濃墨重彩多說了一些,至於點贊、留言、分享與轉發,這只是一個舉手之勞的問題,不妨集中在一起來說。

曾記得世界上有三難,哪三難呢?第一難,讓別人接受你的思想;第二難,將別人口袋裡的錢轉移至你的口袋;第三難,讓別人的老婆爬上你的床。當然,這裡針對的是第二難。

關於點贊,你看了我的文章,確實覺得好,引起了你的共鳴,但不願意放點血,不值得這樣做也罷,吝嗇也罷,那是你的權利與自由,我左右不來,但你覺得過意不去,還是輕輕地按了一下點贊,我表示感謝,但這對我並沒有什麼實惠,唯一的好處就是,至少這個小小的舉動讓我知道,你是欣賞我的,僅此而已,我心存感謝,是真的!

關於留言,你看了我的文章,確實覺得好,也引起了你的共鳴,可能打賞了,也可能點讚了,而且還有閒情逸致與作者我本人互動一下,於是噼哩啦啦也打了幾個字,引起了我的注意,站在作者的角度,與粉絲交流一下思想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這樣的人少之又少,似乎大家都很忙,光看不寫,也懶得發言與說話。

關於分享,這裡說的分享就是將你喜歡的文章分享至你的朋友圈。朋友圈這個東西,說到底就是一種個人獨家佔有的稀缺資源,因為他在朋友圈所分享的任何東西是要在他的朋友面前公開的,這代表著他的品位、內涵、修養、興趣、學識、氣質與人脈。也或許,他嫉妒你的才華或學識,出於某種需要,不願意用你的作品搶佔他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人脈資源。一般來說,要麼礙於人情,要麼出於某種利益需要,要麼確實是他發自肺腑所喜歡的文章,否則,他是斷不會分享的。世態炎涼,人情綿綿,人心確實是一個很複雜的難以察覺的東西,就算是天天在一起喝酒的兄弟姐妹,他(她)也未必樂意幫你分享一些東西。

關於轉發,這裡說的轉發就是將你所喜歡的文章轉發至你欲分享的微信群或其他網絡渠道,而不是轉發至你的私人朋友圈。當然,轉發渠道主要還是微信群,畢竟微信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產物,這年頭,誰沒有加入幾十個微信群呢?我發現,很多人更樂於轉發而不是分享,為什麼呢?因為朋友圈比較複雜,什麼人都有,容易暴露某些潛在的信息,讓別人判斷出一些不利於他的因素。而微信群則不然,它是以圈子而匯聚的,具有某種共同的屬性或標籤,也就是說,大家都是同道中人,讓你知道這回事於他而言並無大礙,這種人一般以體制內的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的微友為主,我的分析不一定正確,但八九不離十,大抵如此。

好了,此文就寫到這裡吧,此乃我通過長時間的琢磨與觀察所領悟出來的一些個人見解,這些見解在書本上肯定是找不到的,真知灼見倒談不上,各位讀者權當作笑料吧!

PS:更多精彩原創內容,敬請關注作者之微信公眾號:xusongxiang2013;若需溝通與交流,請加私人微信:xusongxiang197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