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輩子都沒有做出突破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對這個社會有何貢獻

文章 哈羅·沙普利 GPS 研之成理 研之成理 2017-09-01

來源:知乎

所屬專欄:研之成理新聞部

一個一輩子都沒有做出突破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對這個社會有何貢獻

問題:

近日在知乎上,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對於做科學的科研工作者,除了發文章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的產出,假如,一輩子都是在灌水,那麼這些科研工作者對社會有什麼貢獻?

我本人也是一名在讀博士生。現在有些迷茫,我本身是做理論工作的。這個困惑來源於一個老師,那位老師說,假如現在把我所有的文章都燒掉,對科學也沒有任何影響。這句話對我和我的同學都帶來很大的困惑,甚至想轉行。我們討論了很久,發現除了教書育人,傳承知識之外,可能我們對這個社會的並沒有直接貢獻。而科研工作,假如你勞碌一生,並沒有做出什麼突破性的工作,在教科書上,連一個註腳的位置都沒有,你所寫的文章,除了讓你畢業,評職稱之外,似乎並沒有推動科學的發展,甚至可有可無,對於做理論的科研工作者,極有可能面對這樣的問題,正確的理論只有一個,絕大多數的理論文章可能是錯誤的。那麼我們奮鬥一生,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體現在哪裡?

回答:

很快,此貼得到了幾百條回覆。

狐狸先生: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蠻好的,很多人可能都在科研路上想過。

我的文章如果都燒了,確實對世界沒有什麼大影響。但我不知道我未來的文章是否燒了也沒關係。自由探索路上充滿了偶然性。當年加州理工聘請費曼做教授的時候,費曼有點擔心自己不能對的起這個位置。但是僱他的人告訴他:我們招教授其實就好像投資,招一個不行大不了砸手裡,多招幾個總有一個能成事的。研究者學好了技藝,整裝出發在科學世界探險。可能永遠在迷宮裡繞不出來,也可能發現了大寶藏。這些事情都無法逆料。有的人覺得獲得大寶藏的機會太低,於是就退出了。而我看重探索寶藏的刺激性,所以留在這個遊戲裡。這些選擇無所謂對錯,只關乎人價值觀。

我的文章如果都燒掉了,確實對世界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大多數的人文章燒掉了都沒有什麼影響。甚至那些最聰明的大腦,他們的工作也不是非其不可。換一個差不多聰明的人,或者幾個稍微笨點的人就可以了。如果沒有了哈勃,沙普利遲早也會發現河外星系的存在。如果沒有了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微波背景輻射,也許迪克和皮布斯就獲得諾貝爾獎了。如果沒有費曼,量子電動力學還有施溫格,沒了施溫格,還有朝永振一郎,如果這三個都沒了,戴森說不定也能行。抹掉愛因斯坦這樣的人可能有點問題,但狹義相對論郎之萬也能搞出來,廣義相對論嘛,可能麻煩一點,地球人只好預備著晚用GPS 20年吧。

我的文章如果都燒掉了,雖然對世界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至少我通過我的研究活動,保存了我所學到的科研技巧和知識,並主動或被動的傳給他人。想當年丐幫幫主汪劍通一生武藝平平,但要是沒有他,蕭峰如何能學會降龍十八掌呢?路易斯·威滕一生研究理論物理沒有什麼建樹,但如果沒有他又如何有他那個推動了弦論發展的兒子愛德華.威騰?

世界缺了誰都不會停止轉動。我們並不是因為要尋求一個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才來研究科研的。科研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追求英雄史的道路。科學史和科學傳播為了自身的故事性,往往過分誇大了科學家的英雄形象,而忽略了科學發展多人協作的本質,誇大了科學理論發展的邏輯關係,而忽略了科學發現的偶然性。但在現在科學研究高度分工的情形下,大多數人畢生的能力不過是隻能推開科學大廈的一扇窗子。這一點和其他行業的情形並無不同。

最後,我的建議是把科學研究當做一份正經職業去考慮它,如果有興趣,有能力,覺得工資還可以,就研究,如果覺得沒有了樂趣,待遇太低,就想辦法離開。我們都已經過了中二病的年齡了。

少正卯:

量變引發質變,沒有突破是常態,正因為有那麼多沒有突破的人,才會堆積起一些有突破的。

比如湖水錶面的波紋,有波谷才有波峰,還有生物進化,那麼巨大的基因海,才能產出足夠多的變異,沒有變異的是為了變異必須具備的基數,還有原子衰變,雖然單拎出來沒有規律,但是有了大量統計之後就不一樣了。儘自己的努力做好就可以了吧,科研也好,生活各方面也好。

寶來王:

有次跟同事聽完一個諾獎得主的報告,出來時問他,打算啥時候拿諾獎?

他一臉惶恐的說,真的沒想過。

事實就是這樣,那些有突出成就的就像發現第一個發現北美新大陸的人一樣,但發現並不是所有,必須有後續大量的人來做很多枯燥繁瑣的工作。

當你看到元素週期表是這樣的

一個一輩子都沒有做出突破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對這個社會有何貢獻

你覺得呢?有什麼看法來交流一下。

更多精彩內容請移步閱讀原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