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家庭“文化潤家”代代出英才 古稀之年寫“石油大會戰”

文學 最美家庭 報告文學 賀敬之 東北網 2017-06-21

東北網6月19日訊 如今82歲的湯儒勤,每天伏案筆耕,詩文,陪伴了他一生。“好讀書”、“孝與德”、“勤與學”,是湯家的祖訓。“文化潤家,以德育人”是湯家的家風。

記憶中,曾在朝中做過四品官員的祖父,教育兒時的他,讀書時的嚴厲,還清晰在目。秉承祖訓,湯家書香代代傳。如今,他的兒孫個個成材。湯家還被評為“大慶十佳書香家庭”和“龍江最美家庭”。

書香家庭“文化潤家”代代出英才 古稀之年寫“石油大會戰”

古稀之年寫就的石油會戰報告文學,是湯儒勤的驕傲。

四品官祖父很嚴厲

6月9日,大慶新村綠園社區工作站書記魏茵飛帶領記者,來到了湯儒勤的家。

在湯老的家中,一間書房裡,四下都是書櫃,每個書櫃裡都擺滿了書。他家裡還有清朝的書籍,那是曾在清朝做官的祖父,留存下來的。“我祖父十分愛讀書,記得小時候,家裡的書非常多,都是線裝的書籍。”湯老說。

湯老的老家在黑龍江省依安縣。小時候,祖父對他很嚴厲,三四歲時,每天被祖父“綁”在書桌前,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書籍。湯家家風清正,講究孝德與禮儀,祖父給他上的第一課是“傳家二字曰讀與耕,興家二字曰儉與勤”。

正是祖父對他良好的啟蒙教育,給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祖父對他父親更是嚴加管教。記得有一次,父親在外面犯了錯誤,回家後,祖父把門插上,把父親一頓打。在祖父的教導下,父親熟讀詩書,父親少年時,跟一位老先生學中醫,因醫道高明,成為一屆名醫。建國後,被分到依安縣中醫院工作,後來晉升為院長。

會戰中獲25個先進

16歲那年,湯儒勤入伍參軍,隨後跟著部隊去了朝鮮戰場,後來成為助理軍醫。抗美援朝回國後,被分配到遼寧省鞍山胸科醫院。期間,他自學高中課本,考入中國醫科大學放射科。1957年畢業後,繼續留在鞍山胸科醫院工作。

他的妻子,是這家醫院的護士,也是從抗美援朝戰場回國的。有著共同的經歷,二人一見傾心。1960年,大慶油田搞開發建設,急需醫務人員。當時,由於大慶條件非常艱苦,很多人不敢來,湯儒勤是黑龍江人,出於對家鄉的熱愛,讓他不顧一切來到大慶。當時,衛生所在安達3號院,是7間土房。湯儒勤到衛生所後,和醫務人員一起奮戰。幾萬人會戰,衛生所僅有30多個醫務工作者,每天大家都要忙到深夜,他幾次累暈在巡迴醫療的路上。

1965年,鬆遼石油勘探局衛生所,搬到大慶解放村,就是現在的二醫院,湯儒勤和愛人也跟著搬到了大慶。在石油會戰中,他因工作出色,25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採訪百位老會戰

得益於祖父對他文化底蘊的培養,在部隊時,湯儒勤就常寫一些通訊,給軍區報紙投稿。轉業後,雖每天忙於工作,但只要有時間,就提筆寫作。

退休後,湯儒勤有了大量時間,更加勤於筆耕。憑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親身經歷的石油會戰,他在《詩刊》《詩歌月刊》《石油文學》等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他的抗日詩《寧大伯的壯舉》曾獲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了著名詩人賀敬之的頒獎。賀敬之還為他的第二部詩集《還原的露珠》,題寫了書名。

2004年,已70歲高齡的他,不顧年邁,先後走訪了近百位老會戰,寫就了近20篇紀實報告文學,近15萬字,被《地火》《石油文學》分期發表,現已被中國工人出版社彙總編輯,出版成書《大慶石油大會戰紀實——凝眸》,成為珍貴的史料。

“文化潤家”美名揚

遵循祖訓,湯儒勤在教育後代時,把“好讀書”、“孝與德”、“勤與學”的祖訓,傳給子孫。無論多麼繁忙,一有時間,他就帶著三個孩子閱讀書籍,還經常帶他們到圖書館讀書。

受家庭薰陶,兒孫們自幼愛讀書,懂孝道。湯儒勤的父母年邁後,他把父母接到身邊照料,兒孫繞膝,四世同堂,家裡充滿了歡聲笑語。他的長子,哈工大畢業後,到英國考文垂飛機儀表廠實習,回國後到新疆開發塔里木油田。次子哈師大畢業,在單位是先進黨員,獲得過“突出貢獻獎”,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的孫輩中,有醫務人員,有教師,個個是單位的骨幹。湯家幾代人共同譜寫了“文化潤家,以德育人”的家風。

湯儒勤的老伴晚年患病,兒女們始終圍繞床前,她臨終前沒有遺憾,安詳地閉上眼睛。老伴去世後,湯儒勤已年屆八旬,兒子兒媳對他更加悉心照料,重孫子整天圍著他喊太爺爺。

一家上下和睦,兒孫知書達理,各有所成,讓他非常欣慰。湯家曾多次被評為“五好家庭”,如今又被評為“大慶十佳書香家庭”和“龍江最美家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