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一個人與寫不盡的南水北調

文學 大學 經濟 政治 河南日報 2017-06-15
一滴水、一個人與寫不盡的南水北調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凍鳳秋

一滴水的來歷似乎是那樣無足輕重,一個人的命運看起來又是如此微不足道,但在河南省文學院院長何弘眼中,從一滴水可以看到整個宇宙的起源和演變,從一個人能夠讀懂半個世紀的血淚與榮耀。於是,一部講述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著作成為書寫人類水文明和講述平凡人物故事的大書,讀後讓人感慨萬千,能以更清澈的目光,更理性的思考穿越歷史迷霧。這本書就是新近出版並獲專家高度稱讚的長篇報告文學《命脈》。

一滴水、一個人與寫不盡的南水北調

身為該書作者,評論家何弘談到撰寫《命脈》的初衷,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通水。這時,社會上有很多質疑的聲音。那麼,究竟應該怎麼看待這項世紀工程?他覺得單純就事論事無法回答方方面面的質疑。於是,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水利史、水文明方面的著作,把自己變成了半個水利史專家。他發現,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水的作用極其巨大,發揮著塑造文明、影響文明、推動文明的作用。可以說,對水的利用貫穿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整個歷程。只有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考察南水北調工程,我們才可以對其作出歷史的、客觀的、科學的、全面的評價。

一滴水、一個人與寫不盡的南水北調

從2014年起,三年的奔走、採訪和寫作,南下荊襄,北上京津,奔波數萬公里,大量震撼心靈的人和事撲面而至。在這極為辛苦也相當難得的過程中,何弘感受最深刻的是方方面面人們內心的委屈和他們的犧牲奉獻精神。他很早就聽說過淅川移民的艱辛和委屈。但在採訪過程中,移民之外,接觸了大量移民幹部、移民安置地的百姓、工程建設人員,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委屈。但他們總體上講並不後悔,都為能給這項世紀工程作出貢獻而自豪,都表現出了一種高尚的犧牲奉獻精神。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才真正知道什麼是悲憫。悲憫就是對每一個人都能給予真切的理解,並由此給予關懷。

《命脈》後記中這樣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其實是一座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水下面的體量如此巨大,堪稱從20世紀下半葉至今整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方方面面發展變化的縮影。面對如此豐富乃至龐雜的素材,何弘以評論家的清晰思路,從人類水文明發展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史和建設史三個方面來謀篇佈局。第一部分在寫作上更偏重學術的探討,力圖把個人的經歷和情感、認知融入其中,儘可能使其帶有經驗的成分。除了全面介紹工程情況外,作者更多地通過一個個移民和工程建設中個人化的言說,來講述他們的故事。由此,讀者不僅可以看到整個移民和工程建設的過程,更通過這一個個人的故事,看到了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的變遷,以及在時代變遷中這些人物的命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同時能感受到黨和國家在政治觀念、執政理念方面的巨大進步。

一滴水、一個人與寫不盡的南水北調

書中通過訪談實錄和情景再現,嘗試把南水北調移民過程中最原始、最真實的東西保留下來,不加雕飾地還原移民場景、過程及最真實的心理感受,這種聚焦個體的書寫方式讓《命脈》格外生動。何弘說,文學作品的力量來自其生動的細節。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一個個人物鮮活的故事讓南水北調漫長的移民過程和宏大的建設過程自然呈現出來。因此,從一開始,他就決定要走近移民和工程建設者,走入他們的內心,把他們移民的故事、參加建設的故事講述出來,使讀者能夠對這個工程、這個事件有真切的感性認識,並由此對其得失作出自己的判斷。因此,我們要聚焦個體,記下他們的故事和心路歷程,以使後人能永遠記住他們。這是作品表達的需要,也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

一滴水、一個人與寫不盡的南水北調

《命脈》曾五易其稿,最初構思,作者一直是按《馴水志》《移民錄》《修渠記》三卷本來設計的。第一卷史料性強,寫作的難點在於如何使之“有我”,使之經驗化,使之富有感性色彩。第二卷寫移民的過程。難點一是在採訪,由於地域跨度大,人員分散,採訪對象年齡較大,尋找移民,和進行採訪都很艱難;難點二是如何使這些個體的自我表達能夠體現出移民的整個面貌。第三卷寫工程建設的過程,裡面牽涉到大量專業技術知識,作者希望能夠以最通俗的辦法讓讀者理解。

《命脈》最初是三卷本,有一百萬字。後來,為了閱讀方便,在有關專家的建議下對全書進行了刪改,使之成為讀者現在看到的40萬字的版本。何弘透露,這個過程其實不只是壓縮那麼簡單,而是重新改寫,通篇都是以作者敘述的方式完成。

《命脈》的作者何弘和吳元成都是南陽人,父輩親屬都與南水北調工程有著不解之緣。在完成這本書的過程中,他們把自身的經歷、情感深度融入採訪和寫作中。何弘生長的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主要的水源地。小時候,他就常常聽到淅川回遷移民的故事。他的大學生涯是在天津度過的,那是一座嚴重缺水的城市。他讀書時引灤入津工程剛剛開通,這使他明白了淡水對城市的重要意義。吳元成一家更是與南水北調的關係更為密切,如果不是丹江口大壩的修建,吳元成一家的生活可能完全是另外的樣子。如此一個與作者的存在息息相關的工程,將在他們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他們心中,寫下來是一種責任,應該讓歷史銘記住這些為工程作出貢獻、犧牲的建設者、鄉親們。

一滴水、一個人與寫不盡的南水北調

何弘說,這本書的寫作,最直接的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在人類水文明的大背景下對南水北調工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今後對於各種重大事件,都能在一個更為寬闊和深遠的背景下進行把握。也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書中那些平凡人物的故事,看到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的進步。還希望由這一個個人的犧牲奉獻凝結成的南水北調精神成為中國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對於書中寫到的一個個人物,何弘覺得還是過於膚淺了些。可能的話,他希望能夠集中筆墨去描寫一個或數個人、家庭、村莊,描寫南水北調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的;描寫一家人是如何因為移民而各奔東西的;描寫一個村莊是如何在淅川生根繁衍,又是如何因南水北調被連根拔起的等等。他說,一個如此大的工程,可寫的東西實在太多,如果有機會,願意以不同的方式再去書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