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鎮臺州溫嶺 | 溫嶠古鎮,舊時繁華老街穿梭千年時光

溫嶺市溫嶠古鎮,曾為溫臺二州交通要道,客人云集,明清時期進一步繁榮。

這裡尤其溫嶺老街格外出名,成為溫嶺最重要的商業街。因其重要性,百姓甚至一直稱呼溫嶠鎮為溫嶺街。

老街分為上街、中街、下街三段。街東臨溪,隔溪又一單邊街道,故又有前街、后街之分。現存建築多建於清及民國。老街上商鋪林立,民居有戴家裡、謝家裡、王家裡、朱家裡、江家裡等多處。街上另有鼎升大橋、甘泉古井等多處古蹟。2006 年6 月,溫嶠被公佈為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溫嶺街為核心保護區域。


尋鎮臺州溫嶺 | 溫嶠古鎮,舊時繁華老街穿梭千年時光


溫嶺街在哪裡?在溫嶺市區唄!如果以常理這樣來推想,那你就錯了。溫嶺街並不在溫嶺市區,而是在市區西北的溫嶠鎮。這事是否有些奇怪?說怪也不怪。溫嶺市原名太平縣,民國三年(1914),因與山西、四川、安徽等省太平縣同名,乃改為溫嶺縣,縣名就取自境西溫嶠嶺之別稱“溫嶺”。

晉時,溫嶠嶺為永嘉、臨海兩郡之界,其後,又是溫臺二州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宋代,此地已成為商船交會、人煙稠密的集鎮,曾設“關”、“驛”,稱嶠嶺鎮。明清時,進一步繁榮,據《嘉靖太平縣誌》載:“溫嶺街,在十八都嶠嶺。南通江下水路入海,西陸路通樂清、溫州,北水路通路橋官河,東陸路通本縣、黃岩。賈舶交會,人煙輳集,實一大市鎮雲。”


尋鎮臺州溫嶺 | 溫嶠古鎮,舊時繁華老街穿梭千年時光



往事越千年,置身古老的溫嶺街,彷彿時光倒流。一條小溪自南而北,把老街分為了前後兩條街。河街相鄰,水陸平行,鋪排了整整1.5公里,長龍般靜靜地臥著。街很長,人們把它分成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上街地處南段,長度最長,寬度也最寬,長約500米,寬約4.5米;下街地處北段,稍短稍窄;中街夾在上街、下街之間。前街、后街為主軸,如同魚脊樑;旁生小巷小弄,則如同魚骨般,密集地排列著。前街多為二層樓木結構雙面街,后街多為二層樓的木結構單面街,整體面貌和諧統一。老街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多彩多姿的撐栱。偶爾冒出一座西式建築,也不覺得突兀,反倒平添了幾分風情。山花、柱列、券窗、番草,訴說著中西文化的碰撞。

沿街側牆上斑剝的“隆興煤油綢緞布莊”、“茶食店”、“參藥號”等招牌字跡則昭示著昔日的繁華。溫嶺街因其水陸交通樞紐地位,向來貿易興盛。舊時街有市,農曆一、六日為大市,三、八日為小市,趕集者來自全市各地及樂清、玉環、黃岩等鄰近地區。溫嶺明朝成化年間才立縣,此時,溫嶺街已是一派繁榮,很多人只知道有溫嶺街,不知有太平縣。這種情況,還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溫嶺街之昌盛,可以想見一斑。


尋鎮臺州溫嶺 | 溫嶠古鎮,舊時繁華老街穿梭千年時光


往事悠悠,起起落落,看著這一切的是街上那些沉默不語的老井。甘泉古井就在老街的中間。長滿青苔的井圈上,從左至右分別刻著“公元一八四八年,大清道光戊申年荷月吉旦,青石橋古井甘泉,眾議重建,公元一九九六年大修”。 大清道光戊申年,即1848年。荷月,即六月。160多年前,一個荷花盛開的日子裡,修起的這口老井,冬暖夏涼,水質甘美,不倦地哺育著老街人家。人們忘不了它的深情,於是,“古井甘泉”也就成了舊日的“溫嶠八景”之一。


尋鎮臺州溫嶺 | 溫嶠古鎮,舊時繁華老街穿梭千年時光


前行不遠,有一口井,形制甚是奇特。八邊形的井圈,井口上蓋著一個巨石鑿成的八邊形井蓋,蓋上挖有四個圓孔,一次就可以供四個人同時打水。井蓋中間豎著一根方石柱,柱子四面皆有字,刻著“水質優美味新鮮”等語,充滿著對井的讚美。這口井,就是有名的三寶井。

一座座小石橋像伸開的臂膀,一頭搭著前街,一頭搭著后街。小石橋多為簡易石板橋,無名無款,彷彿鄉野村夫般樸實無華。最精緻的是鼎升大橋,東西向跨溪而建。橋為單孔石平橋,長14.29米,寬2.69米。橋臺是溫嶺傳統的石伸臂樑式結構,用仿栱形的條石分二級疊澀懸挑而出以承橋面,條石上雕刻流暢生動的卷草龍。橋之一側刻有橋名“鼎升大橋”,另一側刻有年款“大清道光二十七年建”。溫嶺街帶有紀年的石橋,鼎升大橋是唯一的一座。

一座又一座小四合院則如一方又一方的硯臺沿著街道兩邊鋪開。院落大多以姓取名:“戴家裡”、“謝家裡”、“江家裡”、“朱家裡”、“王家裡”、“春和裡”如藤蔓般延伸。這些院落多為一進,由臺門、天井、正廳和兩側廂房組成,正廳與廂房以迴廊貫通。有些院落為前店後院式,臨街一面開設店鋪,內為宅院。天井開敞,用石板或卵石鋪地。講究的人家雕樑畫棟,頗為講究。花樣百出的斗栱,或如盛開的花,或如舒展的雲,或如可愛的象鼻,各有千秋。花板上更雕刻著種類繁多的裝飾圖案,卷草、團壽、花鳥、走獸、人物故事等等,各有各的說頭,內涵豐富。華美的槅扇門上,亦是花團錦簇,以木為紙,雜寶、花卉、山水人物等,展開一幅幅優美的圖畫。


尋鎮臺州溫嶺 | 溫嶠古鎮,舊時繁華老街穿梭千年時光


這些蒼老的古宅,凝聚著多少歷史,又隱藏著多少故事呢?走進戴家裡,庭院已經殘損黯淡,唯有兩端高高翹起的灰塑屋脊,以及精雕細刻的柱礎,還依稀有著往日的光華。這裡的舊主是鼎鼎大名的戴氏一族。其先祖是溫嶺人最引以為傲的南宋江湖派詩人戴復古。戴氏原居新河,明朝時遷居溫嶠,再度在溫嶺歷史上大放異彩。明代中葉,戴通、戴鏞、戴駁、戴豪、戴顒父子叔侄二代連中科舉,捷報頻傳,可說是風光無限。當年,桂香坊、攀桂坊、進士坊、解元坊、內翰坊、巍科坊,戴氏一門六牌坊,巍然屹立,榮耀顯赫,一時無二。如今,牌坊早已不存,只有溫嶺街旁的一條支路,還叫“解元路”,留著戴顒的餘輝。


尋鎮臺州溫嶺 | 溫嶠古鎮,舊時繁華老街穿梭千年時光


還有謝家裡,身世也是不凡。它的舊主,據說是謝鐸的後裔。謝鐸(1435-1510),因曾任國子監祭酒的官職,溫嶺民間俗稱“謝祭酒”,是明成化、弘治年間代表詩派“茶陵詩派”的重要作家。


尋鎮臺州溫嶺 | 溫嶠古鎮,舊時繁華老街穿梭千年時光


徜徉在謝家裡,一字排開的八扇槅扇門,格心雕著玲瓏雅緻的風車紋,氣派十足。花板、挑樑、斗栱,雕鏤講究,氣象堂皇。板壁上,還貼著久遠年代的文章,雖已歲久剝蝕,但“人性義利之分”等字還是清晰可見,那書香之家的氣息,呼之欲出。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還有那些時光,就那麼在溫嶺街上款款走過,走出一路的滄桑,一路的故事,一路的豐厚。

古村記轉載編輯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