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作文押題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國詩詞大會》(附範文)

高考作文的命題其實有規律可循,最近幾年都很貼近生活和熱點事件。從2017年的“一帶一路”到去年的“新時代新青年”“綠水青山”,都引發了考生對當下的關注、未來的思考。

高考在即,德智的教育專家劉偉榮老師,也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進行了預判。

2017年,劉偉榮老師押中了“一帶一路”作文題,在高考的衝刺階段,幫助很多德智教育的學生,在高考作文中取得高分。

2018年,劉偉榮老師再次押中了全國III卷、北京卷等覆蓋全國7個省市的高考作文題目,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和考生的充分信任。

2019作文押題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國詩詞大會》(附範文)

在總結了近幾年的試卷後,劉偉榮老師推測,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會比以往更加註重引導學生,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分析事物、表達觀點。

劉老師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可能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迴歸,和個人價值觀重建,這兩個大的方向。考生應該通過"小切口,深挖掘"的形式對這兩個話題展開表達。

原因解析

2019作文押題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國詩詞大會》(附範文)

傳統的文化是我國曆史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民族之魂, 是我國立足於世界的根本。正如我們提倡的“拋棄傳統,丟掉根本,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一個國家如果不顧自身的民族特點,一味模仿“別人的文化”,勢必走上滅亡的道路。

2019作文押題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國詩詞大會》(附範文)

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至聖先師孔子教給我們的處世哲學;“王無罪歲”“民貴君輕”是主張法先王,行仁政的大思想家孟子教給我們的民本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顧炎武教我們要有責任有擔當……

傳統文化不僅對我們有所啟迪,還能夠提高我們的素養,陶冶情操,教會我們治國齊家為人處世之道。

素材展開

《中國詩詞大會》

2019作文押題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國詩詞大會》(附範文)

《中國詩詞大會》火了之後,不少人認為它弘揚了傳統文化。

我們正處於一個科技、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物質文化和財富前所未有的豐富,但精神文化卻呈現出貧弱的面貌,人們迫切需要汲取精神養料。

在大量外來文化傳入的情況下,如何建構我國的文化基礎和文化自信成為迫切需求,這種需求呼喚著對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國詩詞大會》的爆紅就是對這種需求的反映

2019作文押題 | 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國詩詞大會》(附範文)

袁行霈先生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和平、和諧、包容、開明、革新、開放。在當今世界上,孤立的民族文化是難以存在的,單一的全球文化也是不可思議的。不同的文化只能以開放的態度互相包容,只能和平和諧地相處,以期達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目標。

寫作角度

1、從自我角度出發。

分析出我所理解的優秀傳統文化都包括了什麼?我們是如何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關係是什麼?

2、從作文考察範圍分析。

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不能簡簡單單地死記硬背,而是要遵循繼承、弘揚、創新的發展路徑。注重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實現考試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目的。

如語文科目可以考査考生對中華民族歷史傳承中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考生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思考、體悟的能力。

寫作延伸

1、傳統文化包含:諸子百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傳統節日、中國戲劇、民間工藝、中華武術、傳說神話等。

2、傳統文化核心關鍵詞: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

3、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

4、傳統節日:年青一代追捧西方節日,容易陷入文化迷失。應該更加重視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不能只從商業、娛樂、趣味出發過外國節日。

範文欣賞

在詩意裡追尋“文化原鄉”

丁酉新春,旨在“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風靡全國,“圈粉”無數。第一季節目一經推出就收穫好評如潮,第二季節目的“觀眾緣”更強,“詩詞力”更猛。在“一笑二鬧三跳四唱”的娛樂節目時代,為什麼《中國詩詞大會》能夠以如此優雅的方式脫穎而出?

“腹有詩書氣自華”,用來形容《中國詩詞大會的》參賽選手再合適不過。觀眾為武亦姝、陳更、彭敏等選手的華所折服,也為白茹雲等普通參賽者的勵志故事所感動。古詩詞雖然“曲高”,但“和者眾”,從50後、60後到00後,都有著咿呀學詩的共同經歷和共同記憶.正是這共同的文化記憶,構成了文化傳承的大眾基礎,所以《中國詩詞大會》能夠靠著“熟悉的陌生題”,大面積地喚起觀眾的參與感.尤其是在春節這個全家人圍爐夜話、共享團圓的節日裡,跟隨節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過的唐詩宋詞,讓團聚別增了思接千載的文化韻味.

很少有哪個民族,能像我們這樣,擁有燦若星漢的經典詩篇;也很少有哪個國度,能像我們這樣,無論童叟都能唸誦幾句古典詩詞.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歌緣起,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盛唐氣象,再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革命情懷,《中國詩詞大會》以其縱橫捭闔的集納,讓觀眾不禁發出對傳統文化的由衷欽佩。“銅雀臺”是誰修的?“謝公屐”的謝公是誰?“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看”怎麼讀?類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識,在豐富觀眾眼界學識的同時,也激發起不少人學習傳統文化的自覺。既有豐富多彩的內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國詩詞大會》觸發“傳統文化熱”帶給我們的啟示。

有人疑問,古詩文默寫在高考語文中佔比不多,為什麼要讓學生花那麼多時間去背?以“應試心態”對待傳統文化,難免會產生“劃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學生如此迴應:“背誦的許多內容已經忘記,但在誦讀經典時,心靈受到的觸動、激發的思考和從中汲取的養分,將受益終身”。我們重溫那些代代相傳的詩詞文本,不是因為他們行將消失、即將毀滅,也不是因為我們憂思古人、戀舊復古,而是因為它們記述著我們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文化滋養,是我們走向復興的精神支撐。在今天這個文化多元、選擇多樣的時代,我們應有視通萬里、貫通中西的容納胸懷,也要激發返本開新、別開生面的時代創新力,但絕不能脫離傳統文化的根脈。說到底,現代中國人的心靈仍然渴望著古典詩詞的甘霖,恰如現代中國的前行,同樣需要從傳統的文化原鄉汲取精神力量。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動的歷史,讓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讓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們才能懷著自信從容前行。

網絡上關於傳統文化、《中國詩詞大會》的素材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查閱。小德除了範文外,還為大家提供了一篇袁行霈先生的《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希望大家能吸收其觀點的精到之處,化作優質的作文素材。

最後,小德也要提醒大家,光說不練假把式,最好能動筆把這個題目寫一寫哦~下一期,劉老師將為大家解讀“個人價值觀的重建”這個題目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