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和合 生之大經也

文化 學習論理 2017-04-20

“和合”,就是指對立面的相互滲透和統一,而且,這種統一是處於最佳狀態的統一,對立的雙方沒有離開對方而突出自己。中華早期思想家創造並不斷髮展、充實這一文化,從“味一無果”“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到“和實生物”,進而提出“天地和合,生之大經也”。這種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是我們民族所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自然與社會和諧,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和諧,我們民族的理想正在於此,我們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也正基於此。甚至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在於這種偉大的和諧思想。

--摘自習近平《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之《文化即“人化”》(2006年12月版第296頁)

出處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始覽第一》

原文: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經也。

釋義

天地有開始的時候,天是由輕微之物上升而形成,地是由重濁之物下沉而成。天地交合,是萬物生成的根本。

解讀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征程中,我們離不開凝心聚力的中國精神和中華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天地和合,生之大經也”這句古語,深刻闡釋了"和"文化蘊涵的“天人合一,貴和尚中"的厚重內涵,同時,闡明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的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正是我們民族所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是我們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定位,使我們對"和"文化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