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乾貨》:盤點未來的6種微商模式'

"

微商作為一個新物種在朋友圈無處不在。幾乎所有使用微信這個超級社交工具的朋友都不免有做微商的朋友在朋友圈出沒,當然也有不厭其煩直接給你發商品信息的“重口味”微商。以致於,很多人懷疑微商會不會被淘汰?

我的觀點是微商這個叫法、展現方式可能會變,但是基於人,基於利益的分享和消費會永生!

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就是大部分60、70年代的人,對此深惡痛絕,提起微商一臉鄙夷的神情。然後補上一句,我決不通過微商買東西。而更多85後、90年代的小夥伴似乎有一種見怪不怪的淡定,表示如果有喜歡、合適的產品,很願意去幫襯一下這些做微商的人。

以上是當前微商進入理性發展期後,面臨的一個大環境。就是做微商的全體,在為過去在一夜暴富夢想催生的亂象承受負面,部分暴力刷屏微商混子透支著信用和形象。

在這些包袱之下,做微商沒有那麼容易快速賺錢,一樣需要接受80、20原則,微商也是一份沒有太高門檻的職業、工作而已。所有的這些傳導到微商企業,就是代理不容易招,出貨沒有那麼順暢,運營一個項目考驗運營團隊的功力和耐心。

微商本就沒有神話,迴歸商業經營的本質,將是大勢所趨。目前有反映微商難做,是因為作為新進入者你的期望值太高,作為存量微商你沒有迭代自己的玩法而已。

無論是新玩家還是原來的資深玩家,進入微商這個領域,首先要考慮的應該就是所謂的“頂層設計”了。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作為品牌方是要根據自己選品的特點,自身的資源去做出綜合考量的,因為畢竟模式各有優劣,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合適與否。

在微商模式上,筆者因為是賣系統的,接觸了數百家的微商制度,加上跟眾多的品牌方、操盤手溝通和碰撞,自認為有一定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跨界電商、微商的資深大咖龔文祥老師對模式做了類似的歸納,他認為目前微商模式主要有5種,分別是代理微商、直營微商、平臺微商、社群微商和實體微商。結合我們的實踐,認為這個歸納維度、表述比較準確。我把“代理微商”換成層級微商,然後增加最新的複合型模式,一共6種模式,下面我跟大家總結和介紹一下具體玩法以及各自的優劣,最後也會列舉一些案例幫助理解。

1.層級微商

這類微商應該說是最“古老”的微商模式。這是微商最早的模式,主要參照實體渠道中的分級、分層,不同層級獲得資格不一樣,進貨價格也會對應不同。如果僅是這樣,微商作為銷售渠道除了把過去公司、商戶改為個人之外,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在制度裡設計了代理拓展代理進行獎勵的裂變機制,微商的神奇和威力也就建立起來了。

也就是說,做層級微商可以獲得如下利益:

"

微商作為一個新物種在朋友圈無處不在。幾乎所有使用微信這個超級社交工具的朋友都不免有做微商的朋友在朋友圈出沒,當然也有不厭其煩直接給你發商品信息的“重口味”微商。以致於,很多人懷疑微商會不會被淘汰?

我的觀點是微商這個叫法、展現方式可能會變,但是基於人,基於利益的分享和消費會永生!

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就是大部分60、70年代的人,對此深惡痛絕,提起微商一臉鄙夷的神情。然後補上一句,我決不通過微商買東西。而更多85後、90年代的小夥伴似乎有一種見怪不怪的淡定,表示如果有喜歡、合適的產品,很願意去幫襯一下這些做微商的人。

以上是當前微商進入理性發展期後,面臨的一個大環境。就是做微商的全體,在為過去在一夜暴富夢想催生的亂象承受負面,部分暴力刷屏微商混子透支著信用和形象。

在這些包袱之下,做微商沒有那麼容易快速賺錢,一樣需要接受80、20原則,微商也是一份沒有太高門檻的職業、工作而已。所有的這些傳導到微商企業,就是代理不容易招,出貨沒有那麼順暢,運營一個項目考驗運營團隊的功力和耐心。

微商本就沒有神話,迴歸商業經營的本質,將是大勢所趨。目前有反映微商難做,是因為作為新進入者你的期望值太高,作為存量微商你沒有迭代自己的玩法而已。

無論是新玩家還是原來的資深玩家,進入微商這個領域,首先要考慮的應該就是所謂的“頂層設計”了。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作為品牌方是要根據自己選品的特點,自身的資源去做出綜合考量的,因為畢竟模式各有優劣,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合適與否。

在微商模式上,筆者因為是賣系統的,接觸了數百家的微商制度,加上跟眾多的品牌方、操盤手溝通和碰撞,自認為有一定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跨界電商、微商的資深大咖龔文祥老師對模式做了類似的歸納,他認為目前微商模式主要有5種,分別是代理微商、直營微商、平臺微商、社群微商和實體微商。結合我們的實踐,認為這個歸納維度、表述比較準確。我把“代理微商”換成層級微商,然後增加最新的複合型模式,一共6種模式,下面我跟大家總結和介紹一下具體玩法以及各自的優劣,最後也會列舉一些案例幫助理解。

1.層級微商

這類微商應該說是最“古老”的微商模式。這是微商最早的模式,主要參照實體渠道中的分級、分層,不同層級獲得資格不一樣,進貨價格也會對應不同。如果僅是這樣,微商作為銷售渠道除了把過去公司、商戶改為個人之外,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在制度裡設計了代理拓展代理進行獎勵的裂變機制,微商的神奇和威力也就建立起來了。

也就是說,做層級微商可以獲得如下利益:

《連鎖乾貨》:盤點未來的6種微商模式

1、按照自己所在等級的價格進貨,零售出貨獲得價差;

2、推薦代理成為自己的下級、平級乃至上級,可以獲得獎勵;

3、當業績達到一定區間,上級或者品牌方可能額外還有獎勵;

4、其他獎勵。

作為品牌方來說,對代理的利潤分配無非是為了兩個目的,一是出貨,二是壯大代理團隊。層級微商優勢就是通過代理的成長路徑能夠容納龐大的代理團隊,而且上下級具有高粘度和利益共同體的強關係。

劣勢就是有囤貨、集資的詬病,沒有有效管控容易發生代理與品牌方的衝突,最後造成負面的公共事件。

在這個模式,可謂英雄輩出。做到億級的微商品牌大部分都是從層級微商起家,如顏如玉、一葉子、英樹、脂老虎、美顏祕笈、古瓷等。

2.直營微商

直營微商顧名思義就是品牌方深度參與,扁平化管理,業內也稱為“分銷模式”。這是一種品牌方需要負責商城搭建,一件代發,直接面對分銷商招募、培訓、服務的模式。所以一般來說首先需要選定用哪一個分銷平臺,是否有能夠最好的分享體驗,能夠讓代理輕鬆去分發商品信息、鏈接,是否有完備的分傭機制等。

一件代發是需要有發達的物流能力,因此具有較強發貨能力的電商基因的微商特別喜歡這類模式,既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掌握一直非常看中的數據。按照模式初衷,分銷代理是從會員、消費者的分享中轉化過來的,一定程度上對流量的依賴比其他微商模式要更加強。

因為是扁平化管理,因此品牌方需要對這些分銷商直接進行培訓和服務,這要求品牌方有完備、強大的培訓和服務能力。分銷商資格的獲得一般門檻較低,展業也很輕鬆,雖然可能數量龐大,但是魚龍混雜,專職度低,大部分分銷商只是好玩參與一下,後續往往不了了之。品牌方和代理,推薦人和被推薦人往往都是弱關係,沒有組織力和戰鬥力。

3.平臺微商

“平臺”這個詞是被商業領域濫用最多的詞彙之一。只要你自己做了一個公眾號你就可以說我搭建了一個YY公眾號平臺,線下組織了一個活動也會說,感謝YY搭建了這個平臺讓大家認識。在微商也不例外,“平臺”就是一個連接了多家供應鏈公司和個人在商城賣貨的“超級”直營微商。

在這裡有一個區分,如果這個商城確實讓企業、個體進駐,獨立完成進貨、銷貨和發貨,這是名副其實的平臺,因為淘寶也是這麼幹的,恭喜你,你已經挑戰“淘寶”了。

大部分“平臺”是整合多渠道供應鏈,向“平臺”供貨,“平臺”組織代理招募、培訓,讓代理去拓展代理和賣貨。代理可以結合自己的標籤,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建立自己的小店,通過小店的各種分享功能去實現零售。

這個模式必須解決好兩個問題,一個是供應鏈問題,因為這個領域的投資屬於長期性投資,要做好供應鏈配套數十個億下去也稀鬆平常。另一個是零售端的出貨,必須賦能最下層的代理店,確保能夠穩定、持續出貨。

平臺微商模式還有一個誘惑就是作為運營方天然對招募中高的代理有傾向性,因為這是最容易產生收益,也是最容易因為高額獎勵而快速裂變的環節。

顯然,這個模式門檻要比創立一家微商品牌門檻更高,對運營能力更是巨大的考驗。在這個領域領先的如雲集,4月份剛完成1.2億美金的融資。當然也有很多曇花一現的平臺,就不做列舉。

4.實體微商

實體是有數千年曆史的傳統零售渠道,相信過去、現在、將來都會佔據一定的地位。在微商風行的時代,微商轉實體,實體轉微商,兩邊的呼聲和案例都屢見不鮮。實體微商就是圍繞服務、零售門店展開的微商業態。

微商何為轉實體?我為此跟一些品牌方提出這個問題。他們說,微商落地實體不是希望通過實體能夠帶來自然零售,而是為了通過實體店增加客戶的體驗,獲取消費者的更大信任。當然也有部分代理是為了更有安全感和事業感。

最後的結果是,代理因為這個實體店承擔虧損,但是卻能增加招募代理信任感而有更好的代理拓展業績。作為品牌方,也樂於設計實體轉化,畢竟可以讓更多的核心代理ALL in在公司的事業上。

實體為何擁抱微商?很多傳統企業轉微商是寄望通過微商模式,讓門店的輻射半徑更加寬泛,奪回被電商、微商攔截的需求和訂單。普遍的做法就是門店通過店長、店員、會員基於實體店及供應體系植入分銷機制。某一上市保健品公司高管對筆者說,門店植入分銷機制後,讓店員白天為公司工作,工餘繼續為公司貢獻力量,店員也可以增加一份收入,這是一個多贏的格局。

如何處理好門店與分銷的利益關係,如何植入裂變模式,還有是需要打破既有的運營模式,這對實體店來說無論都是一個挑戰。實體轉微商,還是微商轉實體,都有一個對參與的代理掌控問題,倘若不是直營連鎖,還需要考慮一個簡單有效的管理系統,既可以給品牌方有效管控,讓門店系統也能夠欣然接受。

5.社群零售

這裡的社群零售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包括通過社群實現銷售渠道的組織和建立,也包括通過朋友圈等模式去實現零售賣貨。

儘管大、小社群對微信重度用戶來說已經疲於應對,但是對有非常明確使命、標籤化額社群,通過有效的組織和供養依然有很強的粘度和生命力。其中優惠購物群,就是很多普羅大眾所接受的方式。

零售社群一般有兩個方向,一個標籤垂直化,能夠深入到某一行業、某一地理區域,圍繞話題和購物實惠進行運營和裂變。另外一個方向就是百貨模式,必須保證快速上新,持續有產品優惠不斷刺激社群內的成員。

後者要求運營方需要掌握優質、數量龐大的供應鏈資源,因此筆者掌握的幾個案例中,有大部分是從電視購物中轉戰過來的精英。在這個零售模式中,如何植入裂變模式,決定著事業的想象空間。

同屬社群零售微商模式的還有一個朋友圈零售。

講一個案例,某一精英白領女W,形象嬌美,穿衣頗有模特範式,審美時尚,能及時掌握最新的穿衣潮流。開始W只是自己拍一些自拍分享朋友圈,後來有一些閨蜜和朋友一直跟隨她去穿衣打扮,接受她的推薦。

後來W的朋友圈發展為越來越多的朋友、半熟人和陌生的粉絲加她為好友。其中一些購物者提出希望轉發W的服裝,獲取訂單賺點提成,因此這位美女的朋友圈成為旗艦號,一旦更新就會有一堆的微信會去轉發她的內容。

目前,美女W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有專門的美工文案、物流客服,除了自己的旗艦號。工作室直營微信號有近10個,加盟號有十餘個,每個月零售服裝訂單數千單。美女W說,“我沒有其他淘寶、網店渠道,僅僅朋友圈已經讓她忙不過來了”。

社群零售模式品牌方直接服務於終端零售,既面對代理,也服務顧客,工作量巨大,比較繁瑣。引入一些能夠極速下單,批量發貨,又能同級合作伙伴的利益和獎金的系統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

6.複合型微商

所謂複合型就是結合了上面兩種或以上的微商模式。詳細看了我上面的描述和分析就知道,沒有一種模式是完美的,各有利弊,各具所長。在資源和運營能力允許條件下,品牌方可以組合一下模式,實現利用他們的優勢,摒棄弊端,那麼就可以探索出全新的微商模式。

比如來自浙江一家公司專程組了一個團隊找到我們,他介紹說,他們在層級微商模式上已經有很成熟團隊,一個單品大概有十餘萬的代理,每年完成數億的穩定業績。

但是,他們在新進代理,引流方面碰到了瓶頸。他們提出了一個分銷模式的改編版,大致就是打造一個商城,通過他們特別設置的獎勵模式進行分銷,因為產品比較普適性,而且門檻低,利潤空間巨大,可以做到強大的引流和裂變。

商城的部分產品需要渠道附件的門店接受服務,因此商城的一部分流量導向了實體店。另外,通過與微商系統打通,自己從商城分銷的數據,代理可以針對性去轉化代理。

這個複合模式中,品牌發那個用引流產品,解決了代理和實體店引流問題,保證原來層級代理的活力,同時,用層級微商的強關係,彌補了分銷模式的代理一盤散沙問題。

以上對目前主流的6種微商模式做了逐一的分析和舉例。再次說明,所有模式沒有好壞之分,最終品牌方採取哪種模式,需要考慮自己的行業、產品、資源的匹配性,只有選擇合適的才能在後續的經營中取得優勢。

另外,模式的玩法也是不斷的演進中,企業需要根據市場環境、競爭階段去完善和調整。

哪種微商模式才是未來?這是需要海量的品牌方不斷實踐檢驗,可能是以上6種中的一種或者數種的結合。有一點可以肯定,微商作為社交電商的一種“特種兵”,未來的微商模式,模式一定是通過社交分享把美好產品、美好體驗激發裂變,一定是品牌與代理、代理與代理,代理與顧客的“強關係”。唯有這樣,微商這個新興渠道,才有資格和能量與實體門店、傳統電商做到平起平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