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故生意”-善意?

維基百科 美國 加拿大 YouTube 一哂 2017-04-10

YouTube是個好東西,在上面可以看到很多經典的、有趣的、嚴肅的、輕鬆的……各種各樣的內容,雖然需要翻牆(不知道會不會被屏蔽掉),但是怎麼折騰都覺得有價值啊。覺得英語難學聽力難練的寶寶們可以嘗試去上面搜索語速合適難度適宜的視頻來試試看哦。

就昨天, 我看了一個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的講座,主講人叫Thomas King,翻譯過來是托馬斯 ▪ 金,我搜索了一下,發現這個人挺有意思。本人如下:

“因故生意”-善意?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按照我們的說法呢,這個人是個美國 - 加拿大混血兒,地道的白人朋友,頭銜呢,維基百科上說的是作者&媒體人,寫過的作品多數關於北美洲地區的印第安人(North America's First Nations),擅長黑色幽默(wry humor),是個會講故事的人。

好像跑題了?似乎跟標題沒什麼關係?恩,就是介紹一下這個人,畢竟講座是他做的,對於主講人的瞭解還是有點必要的。

我看的是托馬斯在梅西大學《The Truth About Stories》系列講座的lecture 5。在講座中,托馬斯首先引用了一個《狼與鴨子》的故事,故事挺有趣的,但是在這裡就不贅述啦,後面就進入了托馬斯多年來一直關注的種族問題。

在講座中,托馬斯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為了保護印第安人,為了體現我們沒有種族歧視等等的消極觀念,為他們設立了單獨的規範,提出了格外的保護措施,這看上去很好,但是真的對他們好嗎?更何況,這些保護措施還伴隨著諸如“與非印第安人通婚則失去自身國籍”這樣的限制條款。

他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起了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部電影的圖解,嗯,名字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有一段很特殊的情節我記得很清楚。

一個白人女孩和一個黑人男孩相愛了,但是兩年多過去了,女孩一直沒有告訴自己家裡自己有了男友而且還是黑人。終於有一天,女孩決定讓男孩去拜訪自己的父母了,男孩很忐忑,怕女友的父母對自己不滿意。

當女孩告訴父母自己的男友是個黑人的時候,父母的表情明顯是有一些不自然的,但是他們還是表現得似乎很高興的樣子說很歡迎男孩來家裡。當男孩來到家裡的時候,看到女孩家裡有黑人傭人,心中稍稍鬆了口氣,緊接著他迎來了女友父母的“過度熱情”的招待。

大家可能看到我特意標註了“過度熱情”這四個字,從圖解來看,女孩父母(尤其是父親)的表現確實熱情得不可思議,甚至從圖片上看都讓人覺得渾身不舒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沒有種族觀念所以故意如此表現的,所以“用力過猛”,反而讓人不舒服。

在我看來,這個情節中的“過度熱情”和托馬斯在講座中提到的對印第安人的“保護”存在相似之處:都是為了表現得自然反而變得怪異的努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有時候也會存在這種情況吧,為了顯示自己沒有戴有色眼鏡反而表現得更加奇怪。

在路上遇到“特殊人群”時,警告自己不要表現得異樣,所以選擇目不斜視地擦肩而過;在與“特殊人群”相處時,為了顯示自己沒有特殊的心理,所以顯得格外熱情……此處“特殊人群”指行為特異者,外表有異者等等,看吧,為了顯示我沒有什麼歧視的意思,我還會特意解釋一番。

這樣的聯繫,讓我開始反省自己是否曾經也做過這樣的“故意為之”的行為,也因此得出了一個從未想到的結論:

有時候

因故生意是體貼

有時候

所謂“故意”不過是一種

另類的傷害

為了凸顯自己沒有有色眼鏡,而“故意”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只會讓對方發覺自己的“另類”和“不同”罷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倒不如正視對方的不同,大方妥帖地告訴對方“我知道你不同,但我不會無視你的不同,因為每個人都不同”。

“因故生意”,在我而言,此所謂“故意”,我們不過是因為考慮到別人所以生出這樣的“意”,但很多時候,我想,如果我們能夠正視而非故作忽略,如果我們能夠直言而非迴避,其實也可以避免掉一些本可能不會出現的傷害吧。畢竟,好心可能辦壞事,善意也可能形成非善的結果。

“因故生意”-善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