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君出塞之千古絕唱,跨越歷史的時空,經久迴響。 “寧胡閼氏”的功績恩澤漢匈邊塞牛馬布野,人民熾盛,三世不見烽煙。琵琶一曲干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

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詞曲有 1300 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 40 種,寫過昭君事蹟的著名作者有 500 多人。中國“和親”歷史漫長千年,難以計數的宮廷美女承載著皇家的重託,走向了浩瀚大漠和草原深處。

王昭君,儘管經歷了宮廷生活的悽苦,遠離家鄉的愁思,前途未卜的困憂,違心再嫁的委屈,不得歸漢的無奈,心無所依的辛酸,希望破滅的決絕,但一個深鎖後宮待時點詔的江南村女,得到我泱泱大國曆史如此厚愛絕無僅有了。邊塞烽煙,大漠黃沙,昭君小女子魅力永存,魂魄不老。

但昭君出塞,塞在哪裡,塞北之路走向何方,塞外龍庭又在何處?史料沒有記載,現代研究也無定論。我尋找在浩瀚古代典籍的縫隙裡,尋找在套路壕古道、奴氣溝古道、朔漠古道可能有的歷史信息裡。


"

昭君出塞之千古絕唱,跨越歷史的時空,經久迴響。 “寧胡閼氏”的功績恩澤漢匈邊塞牛馬布野,人民熾盛,三世不見烽煙。琵琶一曲干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

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詞曲有 1300 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 40 種,寫過昭君事蹟的著名作者有 500 多人。中國“和親”歷史漫長千年,難以計數的宮廷美女承載著皇家的重託,走向了浩瀚大漠和草原深處。

王昭君,儘管經歷了宮廷生活的悽苦,遠離家鄉的愁思,前途未卜的困憂,違心再嫁的委屈,不得歸漢的無奈,心無所依的辛酸,希望破滅的決絕,但一個深鎖後宮待時點詔的江南村女,得到我泱泱大國曆史如此厚愛絕無僅有了。邊塞烽煙,大漠黃沙,昭君小女子魅力永存,魂魄不老。

但昭君出塞,塞在哪裡,塞北之路走向何方,塞外龍庭又在何處?史料沒有記載,現代研究也無定論。我尋找在浩瀚古代典籍的縫隙裡,尋找在套路壕古道、奴氣溝古道、朔漠古道可能有的歷史信息裡。


探訪昭君出塞之塞——朔漠古道之雞鹿塞


探訪雞鹿塞

套路壕古道經昆都侖溝谷北口折向西北,經小佘太鎮過秦長城,到達漢受降城新忽熱古城。奴氣溝古道經昆都侖北口繼續向北,沿包白鐵路線進入奴氣溝,經小佘太鎮過秦長城,在新忽熱古城與套路壕古道會合了。

我尋找在朔漠古道上。從包頭市區出發,沿烏拉山南麓和黃河北岸間的高速公路一路向西,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折向了西北。

陰雲密佈,狼山屹立,無數鐵褐色的山峰犬牙交錯,令人生畏。這裡烏蘭布和沙漠與九曲黃河相依並存,形成了“長河落日”與“大漠孤煙”獨特的塞上奇觀。

在這塊曾被稱作新秦和北假之地的廣袤土地上,中國歷史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故事,蒙恬、衛青、霍去病的鐵騎在這裡馳騁疆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的送迎親隊伍在此浩蕩北上。

天地洪荒,朔漠蒼茫。近兩千年中,河套一帶的黃河河道猶如巨龍,數次擺動,改道的黃河沖刷了人類歷史匆忙的腳印和蹤跡,蠶食著我們對歷史和先人曾經的猜想。


"

昭君出塞之千古絕唱,跨越歷史的時空,經久迴響。 “寧胡閼氏”的功績恩澤漢匈邊塞牛馬布野,人民熾盛,三世不見烽煙。琵琶一曲干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

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詞曲有 1300 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 40 種,寫過昭君事蹟的著名作者有 500 多人。中國“和親”歷史漫長千年,難以計數的宮廷美女承載著皇家的重託,走向了浩瀚大漠和草原深處。

王昭君,儘管經歷了宮廷生活的悽苦,遠離家鄉的愁思,前途未卜的困憂,違心再嫁的委屈,不得歸漢的無奈,心無所依的辛酸,希望破滅的決絕,但一個深鎖後宮待時點詔的江南村女,得到我泱泱大國曆史如此厚愛絕無僅有了。邊塞烽煙,大漠黃沙,昭君小女子魅力永存,魂魄不老。

但昭君出塞,塞在哪裡,塞北之路走向何方,塞外龍庭又在何處?史料沒有記載,現代研究也無定論。我尋找在浩瀚古代典籍的縫隙裡,尋找在套路壕古道、奴氣溝古道、朔漠古道可能有的歷史信息裡。


探訪昭君出塞之塞——朔漠古道之雞鹿塞


探訪雞鹿塞

套路壕古道經昆都侖溝谷北口折向西北,經小佘太鎮過秦長城,到達漢受降城新忽熱古城。奴氣溝古道經昆都侖北口繼續向北,沿包白鐵路線進入奴氣溝,經小佘太鎮過秦長城,在新忽熱古城與套路壕古道會合了。

我尋找在朔漠古道上。從包頭市區出發,沿烏拉山南麓和黃河北岸間的高速公路一路向西,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折向了西北。

陰雲密佈,狼山屹立,無數鐵褐色的山峰犬牙交錯,令人生畏。這裡烏蘭布和沙漠與九曲黃河相依並存,形成了“長河落日”與“大漠孤煙”獨特的塞上奇觀。

在這塊曾被稱作新秦和北假之地的廣袤土地上,中國歷史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故事,蒙恬、衛青、霍去病的鐵騎在這裡馳騁疆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的送迎親隊伍在此浩蕩北上。

天地洪荒,朔漠蒼茫。近兩千年中,河套一帶的黃河河道猶如巨龍,數次擺動,改道的黃河沖刷了人類歷史匆忙的腳印和蹤跡,蠶食著我們對歷史和先人曾經的猜想。


探訪昭君出塞之塞——朔漠古道之雞鹿塞


雞鹿塞南門

雄關邊塞,穿越今往。雞鹿塞,這一高大屏障的重要闕塞,歷史的腳步在此定格了。陰山山脈西段的狼山,山勢凶險,哈隆格乃峽谷是從河套地區通往山北大漠草原最易通行的一條通道。雞鹿塞扼守南端谷口。

雞鹿塞是 1963 年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實地考察後確認的。他有如下記述: “這座石城成正方形,全部用石塊修砌,每邊長 68.5 米(外寬)。殘牆高一般在 7 米左右,最高處殘存約 8米,現在石城雖有部分傾圮,但整個形制大體尚屬完好。城內有漢代繩紋瓦及繩紋磚的殘塊分佈。上述實地考察中的發現,可以相信現在的哈隆格乃口子,就是漢代的雞鹿塞所在。”對於這個論定,也有不同的看法,張海斌認為再往西的不都毛德溝障塞可能才是雞鹿塞。

50 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前去,關塞依然矗立,與侯仁之教授記述別無二樣,只是漢代繩紋磚瓦已難尋見了。

沿著石砌磴道爬上城牆,舉目四望,北面崇山峻嶺,巍峨壯觀;山前空曠坦蕩,平川傾斜;石城以東,谷口開闊,了無遮攔,過往車馬行人,一覽無遺,極易扼守。石城東牆最為險要,它緊傍高臺階地邊緣修築。如無特殊設備,則絕難攀登。

雞鹿塞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典籍有許多的記載,史學家、考古學家也有許多研究成果。認為,呼韓邪單于、昭君出塞,就是從雞鹿塞經由哈隆格乃峽谷,前往大漠草原龍城王庭的。

這些研究成果,使雞鹿塞增添了歷史的厚重,似乎回答了昭君出塞的塞外之路。但我的思緒依然穿梭在我行走的三條古道上。我從《漢書》《後漢書》的字裡行間尋找著可能的信息:

《漢書•宣帝紀》:“甘露二年春,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奉國珍朝三年正月。”

“甘露三年正月,呼韓邪單于來朝。二月罷歸。漢遣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送單于。” “單于居幕南,保光祿城。匈奴遂定。”

“黃龍元年春正月,呼韓邪單于來朝,禮賜如初。二月,單于歸國。”

《漢書•元帝紀》:“竟寧元年春,呼韓邪單于來朝,詔曰:呼韓邪單于不忘恩德,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其改元為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薔為閼氏。”

《漢書•匈奴傳》:“甘露二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朝三年正月。”

“甘露三年正月,單于朝天子於甘泉宮。自請願留光祿塞下,有急保漢受降城。留月餘,遣歸國。”

“漢遣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

“王昭君號寧胡閼氏,生一男為伊屠智牙師,為右日逐王。”

“呼韓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復株 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單于欲傳其子,遂殺知牙師。知牙師者,王昭君之子也。”

以上記載,給我們的信息是:公元前 53 年,呼韓邪單于到五原塞遞上書信,稱願第二年正月朝拜。公元前 52 年,呼韓邪單于拜見漢宣帝,帝盛情款待,居住一月,帶了厚禮,讓董忠和韓昌護送到雞鹿塞,回國。


"

昭君出塞之千古絕唱,跨越歷史的時空,經久迴響。 “寧胡閼氏”的功績恩澤漢匈邊塞牛馬布野,人民熾盛,三世不見烽煙。琵琶一曲干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

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詞曲有 1300 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 40 種,寫過昭君事蹟的著名作者有 500 多人。中國“和親”歷史漫長千年,難以計數的宮廷美女承載著皇家的重託,走向了浩瀚大漠和草原深處。

王昭君,儘管經歷了宮廷生活的悽苦,遠離家鄉的愁思,前途未卜的困憂,違心再嫁的委屈,不得歸漢的無奈,心無所依的辛酸,希望破滅的決絕,但一個深鎖後宮待時點詔的江南村女,得到我泱泱大國曆史如此厚愛絕無僅有了。邊塞烽煙,大漠黃沙,昭君小女子魅力永存,魂魄不老。

但昭君出塞,塞在哪裡,塞北之路走向何方,塞外龍庭又在何處?史料沒有記載,現代研究也無定論。我尋找在浩瀚古代典籍的縫隙裡,尋找在套路壕古道、奴氣溝古道、朔漠古道可能有的歷史信息裡。


探訪昭君出塞之塞——朔漠古道之雞鹿塞


探訪雞鹿塞

套路壕古道經昆都侖溝谷北口折向西北,經小佘太鎮過秦長城,到達漢受降城新忽熱古城。奴氣溝古道經昆都侖北口繼續向北,沿包白鐵路線進入奴氣溝,經小佘太鎮過秦長城,在新忽熱古城與套路壕古道會合了。

我尋找在朔漠古道上。從包頭市區出發,沿烏拉山南麓和黃河北岸間的高速公路一路向西,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折向了西北。

陰雲密佈,狼山屹立,無數鐵褐色的山峰犬牙交錯,令人生畏。這裡烏蘭布和沙漠與九曲黃河相依並存,形成了“長河落日”與“大漠孤煙”獨特的塞上奇觀。

在這塊曾被稱作新秦和北假之地的廣袤土地上,中國歷史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故事,蒙恬、衛青、霍去病的鐵騎在這裡馳騁疆場,呼韓邪單于、王昭君的送迎親隊伍在此浩蕩北上。

天地洪荒,朔漠蒼茫。近兩千年中,河套一帶的黃河河道猶如巨龍,數次擺動,改道的黃河沖刷了人類歷史匆忙的腳印和蹤跡,蠶食著我們對歷史和先人曾經的猜想。


探訪昭君出塞之塞——朔漠古道之雞鹿塞


雞鹿塞南門

雄關邊塞,穿越今往。雞鹿塞,這一高大屏障的重要闕塞,歷史的腳步在此定格了。陰山山脈西段的狼山,山勢凶險,哈隆格乃峽谷是從河套地區通往山北大漠草原最易通行的一條通道。雞鹿塞扼守南端谷口。

雞鹿塞是 1963 年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實地考察後確認的。他有如下記述: “這座石城成正方形,全部用石塊修砌,每邊長 68.5 米(外寬)。殘牆高一般在 7 米左右,最高處殘存約 8米,現在石城雖有部分傾圮,但整個形制大體尚屬完好。城內有漢代繩紋瓦及繩紋磚的殘塊分佈。上述實地考察中的發現,可以相信現在的哈隆格乃口子,就是漢代的雞鹿塞所在。”對於這個論定,也有不同的看法,張海斌認為再往西的不都毛德溝障塞可能才是雞鹿塞。

50 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前去,關塞依然矗立,與侯仁之教授記述別無二樣,只是漢代繩紋磚瓦已難尋見了。

沿著石砌磴道爬上城牆,舉目四望,北面崇山峻嶺,巍峨壯觀;山前空曠坦蕩,平川傾斜;石城以東,谷口開闊,了無遮攔,過往車馬行人,一覽無遺,極易扼守。石城東牆最為險要,它緊傍高臺階地邊緣修築。如無特殊設備,則絕難攀登。

雞鹿塞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典籍有許多的記載,史學家、考古學家也有許多研究成果。認為,呼韓邪單于、昭君出塞,就是從雞鹿塞經由哈隆格乃峽谷,前往大漠草原龍城王庭的。

這些研究成果,使雞鹿塞增添了歷史的厚重,似乎回答了昭君出塞的塞外之路。但我的思緒依然穿梭在我行走的三條古道上。我從《漢書》《後漢書》的字裡行間尋找著可能的信息:

《漢書•宣帝紀》:“甘露二年春,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奉國珍朝三年正月。”

“甘露三年正月,呼韓邪單于來朝。二月罷歸。漢遣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送單于。” “單于居幕南,保光祿城。匈奴遂定。”

“黃龍元年春正月,呼韓邪單于來朝,禮賜如初。二月,單于歸國。”

《漢書•元帝紀》:“竟寧元年春,呼韓邪單于來朝,詔曰:呼韓邪單于不忘恩德,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其改元為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薔為閼氏。”

《漢書•匈奴傳》:“甘露二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朝三年正月。”

“甘露三年正月,單于朝天子於甘泉宮。自請願留光祿塞下,有急保漢受降城。留月餘,遣歸國。”

“漢遣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

“王昭君號寧胡閼氏,生一男為伊屠智牙師,為右日逐王。”

“呼韓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復株 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單于欲傳其子,遂殺知牙師。知牙師者,王昭君之子也。”

以上記載,給我們的信息是:公元前 53 年,呼韓邪單于到五原塞遞上書信,稱願第二年正月朝拜。公元前 52 年,呼韓邪單于拜見漢宣帝,帝盛情款待,居住一月,帶了厚禮,讓董忠和韓昌護送到雞鹿塞,回國。


探訪昭君出塞之塞——朔漠古道之雞鹿塞


雞鹿塞全景

後邊的記載有所區別, 《漢書•匈奴傳》的記載是,單于請求願留在光祿塞下,有緊急情況保護漢受降城。《漢書•宣帝紀》的記載是,回國後,匈奴居住在漠南了,保護著光祿城,漢匈安定了。公元前 49 年,呼韓邪單于又拜見漢宣帝,二月返回。

公元前 33 年,呼韓邪單于拜見漢元帝,提出要做漢家女婿,漢元帝把王昭君賜予他,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生有一個兒子。公元前 31年,也就是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的第二年,呼韓邪單于就死了。王昭君又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生了兩個女兒。她的兒子在權力爭鬥中被殺了。

這些記載中幾個地名,漠南、五原塞、光祿塞、光祿城、受降城、雞鹿塞,透露出了重要的歷史信息:在呼韓邪單于當政及以後的近百年時間內,南匈奴的龍庭又回了漠南而不是漠北。呼韓邪單于在往返帝京與漠南王庭時,有時走昆都侖溝方向的五原塞、光祿城、光祿塞、受降城一線,有時走西北方向的狼山雞鹿塞。雞鹿塞與受降城東西相距約 300 公里。

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這兩個方向都可以通往匈奴龍城王庭;二是逐水草而居,無城郭常居耕田之業的遊牧民族,匈奴龍城王庭也在不斷移動之中。

因此,昭君出塞之路也可能不是一條道路,我們行走探訪的套路壕古道、奴氣溝古道、朔漠古道上,都可能留下過諸單于往返帝京的腳印,在五原塞、光祿城、受降城、雞鹿塞,都可能有過王昭君及眾多漢家公主嬌媚的倩影。

我將繼續行走尋訪在古道中。

來源:老方帶你遊包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