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資料圖:王勇

“我特別享受在航母上飛行的感覺,每一次都能準確地鉤上鋼索。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種感覺特別好。”

多年以後,當特級飛行員王勇駕駛著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一次次熟練著艦時,沒人會想到,他曾因體重原因差點與中國航母事業擦肩而過。

17歲那年,一位來自安徽舒城的青澀少年身著藏青色的確良短袖襯衣,離開家鄉,忐忑地走進了招飛複試考場。那一場景讓王勇至今難忘。

“小時候,我家的伙食稍微差了一點兒,我長得特別瘦。複試之前,我自己在家裡稱過一次體重,是102斤,與招飛的標準相比,差2斤。我當時就想,如果因為體重原因不達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於是,我就偷偷摸摸喝了兩瓶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104斤。”

2000年夏天,王勇懷揣著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大洋彼岸,一艘名為“瓦良格”的鉅艦也從烏克蘭解纜起航,正向著東方航渡。在陌生的遠方,他們都將完成換羽新生。

“剛進學院時進行800米跑的測試,我跑了倒數第二名。那時,學院操場的跑道是300米長。訓練的時候,我們是1圈,2圈,3圈,這樣循環著跑,重複好多遍。我們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因為訓練艱苦,全隊100人中有98個尿血。小便池裡都是紅彤彤的一片。”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資料圖:王勇

“我特別享受在航母上飛行的感覺,每一次都能準確地鉤上鋼索。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種感覺特別好。”

多年以後,當特級飛行員王勇駕駛著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一次次熟練著艦時,沒人會想到,他曾因體重原因差點與中國航母事業擦肩而過。

17歲那年,一位來自安徽舒城的青澀少年身著藏青色的確良短袖襯衣,離開家鄉,忐忑地走進了招飛複試考場。那一場景讓王勇至今難忘。

“小時候,我家的伙食稍微差了一點兒,我長得特別瘦。複試之前,我自己在家裡稱過一次體重,是102斤,與招飛的標準相比,差2斤。我當時就想,如果因為體重原因不達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於是,我就偷偷摸摸喝了兩瓶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104斤。”

2000年夏天,王勇懷揣著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大洋彼岸,一艘名為“瓦良格”的鉅艦也從烏克蘭解纜起航,正向著東方航渡。在陌生的遠方,他們都將完成換羽新生。

“剛進學院時進行800米跑的測試,我跑了倒數第二名。那時,學院操場的跑道是300米長。訓練的時候,我們是1圈,2圈,3圈,這樣循環著跑,重複好多遍。我們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因為訓練艱苦,全隊100人中有98個尿血。小便池裡都是紅彤彤的一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01年4月1日,王勇在讀大學一年級期間,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中國領空,並突然撞向前出攔截的中方戰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撞機事件的發生,讓還是飛行學員的王勇深深體會到軍人的使命與責任。臨近畢業,兩個選項擺在了王勇面前:一是留校任教,生活相對穩定,二是前往一線作戰部隊,他毅然選擇了後者。

“我當時心裡有個情結,還是很想去部隊。那時候,我們學院有兩個飛行大隊,一個在鋼板跑道上飛,一個在西邊的水泥跑道上飛,我在西邊的黨員裡面,訓練成績應該是排第一名。有的老師就想讓我留下來當教員。後來,我就跟教員說,你千萬別留我,留我,我跟你急!”


沒過多久,“海空雄鷹團”向王勇拋出了橄欖枝。這支英雄部隊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又被派駐東海前沿。在維權一線,戰鷹守望的是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回憶起在“海空雄鷹團”的那段歲月,王勇說每次戰鬥起飛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哪怕你去上廁所,也要拎著頭盔,時刻準備著衝出去,跑著登上飛機。如果我們不去攔截的話,某些國家的飛機就會抵近我們的國境線進行偵察。所以說,那時候,參加作戰值班還是非常多的。有時對方的飛行員和我們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我們的戰機把它們攔得死死的,不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

航空母艦是大國的標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關鍵裝備。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11月,41歲的戴明盟完成了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年,也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海軍的“航母元年”。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資料圖:王勇

“我特別享受在航母上飛行的感覺,每一次都能準確地鉤上鋼索。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種感覺特別好。”

多年以後,當特級飛行員王勇駕駛著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一次次熟練著艦時,沒人會想到,他曾因體重原因差點與中國航母事業擦肩而過。

17歲那年,一位來自安徽舒城的青澀少年身著藏青色的確良短袖襯衣,離開家鄉,忐忑地走進了招飛複試考場。那一場景讓王勇至今難忘。

“小時候,我家的伙食稍微差了一點兒,我長得特別瘦。複試之前,我自己在家裡稱過一次體重,是102斤,與招飛的標準相比,差2斤。我當時就想,如果因為體重原因不達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於是,我就偷偷摸摸喝了兩瓶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104斤。”

2000年夏天,王勇懷揣著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大洋彼岸,一艘名為“瓦良格”的鉅艦也從烏克蘭解纜起航,正向著東方航渡。在陌生的遠方,他們都將完成換羽新生。

“剛進學院時進行800米跑的測試,我跑了倒數第二名。那時,學院操場的跑道是300米長。訓練的時候,我們是1圈,2圈,3圈,這樣循環著跑,重複好多遍。我們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因為訓練艱苦,全隊100人中有98個尿血。小便池裡都是紅彤彤的一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01年4月1日,王勇在讀大學一年級期間,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中國領空,並突然撞向前出攔截的中方戰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撞機事件的發生,讓還是飛行學員的王勇深深體會到軍人的使命與責任。臨近畢業,兩個選項擺在了王勇面前:一是留校任教,生活相對穩定,二是前往一線作戰部隊,他毅然選擇了後者。

“我當時心裡有個情結,還是很想去部隊。那時候,我們學院有兩個飛行大隊,一個在鋼板跑道上飛,一個在西邊的水泥跑道上飛,我在西邊的黨員裡面,訓練成績應該是排第一名。有的老師就想讓我留下來當教員。後來,我就跟教員說,你千萬別留我,留我,我跟你急!”


沒過多久,“海空雄鷹團”向王勇拋出了橄欖枝。這支英雄部隊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又被派駐東海前沿。在維權一線,戰鷹守望的是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回憶起在“海空雄鷹團”的那段歲月,王勇說每次戰鬥起飛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哪怕你去上廁所,也要拎著頭盔,時刻準備著衝出去,跑著登上飛機。如果我們不去攔截的話,某些國家的飛機就會抵近我們的國境線進行偵察。所以說,那時候,參加作戰值班還是非常多的。有時對方的飛行員和我們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我們的戰機把它們攔得死死的,不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

航空母艦是大國的標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關鍵裝備。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11月,41歲的戴明盟完成了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年,也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海軍的“航母元年”。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成功取得航母資質認證後與飛機合影

不久後,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進入籌備階段。作為海軍三代機飛行尖兵,王勇接到了調任命令,改裝航母艦載戰鬥機——殲-15戰機。剛剛升級為爸爸的他,將與時間賽跑,完成事關航母核心戰鬥力的另一場升級。

“那時候,殲-15戰機剛剛生產出來不久,戰機數量有限。有段時間,我們沒有殲-15戰機可以訓練。為了練習飛行技術,我們還飛了一段時間的教-8飛機。當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飛上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著艦。”

縱觀世界海軍發展史,要取得制海權,首先要有制空權。對於以艦載機為主要兵器的航空母艦來說,艦載機的出動回收能力,是評估其制空能力的關鍵指標。“遼寧艦”甲板跑道只有200多米,大約是陸上跑道的1/15。在不到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的著陸區域完成精準降落,是艦載機飛行員改裝必須克服的難關。

“全世界有過統計,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出現事故,絕大多數發生在著艦階段,尤其是在執行作戰任務期間。在我們著艦的航母上,右邊是大大的艦島,左邊可能還有飛機,工作站的人員,而著艦的跑道寬度很有限,偏差不允許超過2米。超過了,可能就是很嚴重的事故。”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資料圖:王勇

“我特別享受在航母上飛行的感覺,每一次都能準確地鉤上鋼索。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種感覺特別好。”

多年以後,當特級飛行員王勇駕駛著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一次次熟練著艦時,沒人會想到,他曾因體重原因差點與中國航母事業擦肩而過。

17歲那年,一位來自安徽舒城的青澀少年身著藏青色的確良短袖襯衣,離開家鄉,忐忑地走進了招飛複試考場。那一場景讓王勇至今難忘。

“小時候,我家的伙食稍微差了一點兒,我長得特別瘦。複試之前,我自己在家裡稱過一次體重,是102斤,與招飛的標準相比,差2斤。我當時就想,如果因為體重原因不達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於是,我就偷偷摸摸喝了兩瓶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104斤。”

2000年夏天,王勇懷揣著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大洋彼岸,一艘名為“瓦良格”的鉅艦也從烏克蘭解纜起航,正向著東方航渡。在陌生的遠方,他們都將完成換羽新生。

“剛進學院時進行800米跑的測試,我跑了倒數第二名。那時,學院操場的跑道是300米長。訓練的時候,我們是1圈,2圈,3圈,這樣循環著跑,重複好多遍。我們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因為訓練艱苦,全隊100人中有98個尿血。小便池裡都是紅彤彤的一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01年4月1日,王勇在讀大學一年級期間,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中國領空,並突然撞向前出攔截的中方戰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撞機事件的發生,讓還是飛行學員的王勇深深體會到軍人的使命與責任。臨近畢業,兩個選項擺在了王勇面前:一是留校任教,生活相對穩定,二是前往一線作戰部隊,他毅然選擇了後者。

“我當時心裡有個情結,還是很想去部隊。那時候,我們學院有兩個飛行大隊,一個在鋼板跑道上飛,一個在西邊的水泥跑道上飛,我在西邊的黨員裡面,訓練成績應該是排第一名。有的老師就想讓我留下來當教員。後來,我就跟教員說,你千萬別留我,留我,我跟你急!”


沒過多久,“海空雄鷹團”向王勇拋出了橄欖枝。這支英雄部隊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又被派駐東海前沿。在維權一線,戰鷹守望的是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回憶起在“海空雄鷹團”的那段歲月,王勇說每次戰鬥起飛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哪怕你去上廁所,也要拎著頭盔,時刻準備著衝出去,跑著登上飛機。如果我們不去攔截的話,某些國家的飛機就會抵近我們的國境線進行偵察。所以說,那時候,參加作戰值班還是非常多的。有時對方的飛行員和我們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我們的戰機把它們攔得死死的,不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

航空母艦是大國的標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關鍵裝備。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11月,41歲的戴明盟完成了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年,也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海軍的“航母元年”。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成功取得航母資質認證後與飛機合影

不久後,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進入籌備階段。作為海軍三代機飛行尖兵,王勇接到了調任命令,改裝航母艦載戰鬥機——殲-15戰機。剛剛升級為爸爸的他,將與時間賽跑,完成事關航母核心戰鬥力的另一場升級。

“那時候,殲-15戰機剛剛生產出來不久,戰機數量有限。有段時間,我們沒有殲-15戰機可以訓練。為了練習飛行技術,我們還飛了一段時間的教-8飛機。當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飛上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著艦。”

縱觀世界海軍發展史,要取得制海權,首先要有制空權。對於以艦載機為主要兵器的航空母艦來說,艦載機的出動回收能力,是評估其制空能力的關鍵指標。“遼寧艦”甲板跑道只有200多米,大約是陸上跑道的1/15。在不到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的著陸區域完成精準降落,是艦載機飛行員改裝必須克服的難關。

“全世界有過統計,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出現事故,絕大多數發生在著艦階段,尤其是在執行作戰任務期間。在我們著艦的航母上,右邊是大大的艦島,左邊可能還有飛機,工作站的人員,而著艦的跑道寬度很有限,偏差不允許超過2米。超過了,可能就是很嚴重的事故。”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第一次阻攔著艦後與飛機合影

對於艦載機著艦過程,外國海軍航空兵有一句形象比喻:“人為控制的墜機”。當“飛鯊”以每小時兩百多公里的速度飛向航母甲板時,為了保持飛行軌跡,王勇必須採用與岸基著陸完全相反的操縱方式,好比在岸基著陸時要踩剎車減速,而在航母上著艦時要加油門增速,這樣才能在著艦失敗時復飛逃逸。

“我們的正區操縱已經飛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當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可能就會把最熟練的東西拿出來,但這樣的話,就會得到我們不想得到的結果。”


從陸基飛行到艦基飛行,每一步改裝都有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期間,王勇和一同參訓的飛行員想盡了各種方法。他們有人把自己“綁”在模擬機上反覆練習,有人僅定點著陸一個課目就飛了近百小時。一切努力,只為拔除過去根深蒂固的印記,形成屬於艦載機飛行的條件反射。

“我們不會去看發動機轉速,雖然屏幕顯示上有。因為你的精力已經不能滿足你照顧到所有的東西。比如,我現在手放在這兒,大概就知道發動機轉速是多少,推一下,我就知道改變了多少轉速。而如果要做到這些,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才能形成這樣的肌肉記憶。”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資料圖:王勇

“我特別享受在航母上飛行的感覺,每一次都能準確地鉤上鋼索。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種感覺特別好。”

多年以後,當特級飛行員王勇駕駛著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一次次熟練著艦時,沒人會想到,他曾因體重原因差點與中國航母事業擦肩而過。

17歲那年,一位來自安徽舒城的青澀少年身著藏青色的確良短袖襯衣,離開家鄉,忐忑地走進了招飛複試考場。那一場景讓王勇至今難忘。

“小時候,我家的伙食稍微差了一點兒,我長得特別瘦。複試之前,我自己在家裡稱過一次體重,是102斤,與招飛的標準相比,差2斤。我當時就想,如果因為體重原因不達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於是,我就偷偷摸摸喝了兩瓶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104斤。”

2000年夏天,王勇懷揣著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大洋彼岸,一艘名為“瓦良格”的鉅艦也從烏克蘭解纜起航,正向著東方航渡。在陌生的遠方,他們都將完成換羽新生。

“剛進學院時進行800米跑的測試,我跑了倒數第二名。那時,學院操場的跑道是300米長。訓練的時候,我們是1圈,2圈,3圈,這樣循環著跑,重複好多遍。我們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因為訓練艱苦,全隊100人中有98個尿血。小便池裡都是紅彤彤的一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01年4月1日,王勇在讀大學一年級期間,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中國領空,並突然撞向前出攔截的中方戰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撞機事件的發生,讓還是飛行學員的王勇深深體會到軍人的使命與責任。臨近畢業,兩個選項擺在了王勇面前:一是留校任教,生活相對穩定,二是前往一線作戰部隊,他毅然選擇了後者。

“我當時心裡有個情結,還是很想去部隊。那時候,我們學院有兩個飛行大隊,一個在鋼板跑道上飛,一個在西邊的水泥跑道上飛,我在西邊的黨員裡面,訓練成績應該是排第一名。有的老師就想讓我留下來當教員。後來,我就跟教員說,你千萬別留我,留我,我跟你急!”


沒過多久,“海空雄鷹團”向王勇拋出了橄欖枝。這支英雄部隊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又被派駐東海前沿。在維權一線,戰鷹守望的是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回憶起在“海空雄鷹團”的那段歲月,王勇說每次戰鬥起飛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哪怕你去上廁所,也要拎著頭盔,時刻準備著衝出去,跑著登上飛機。如果我們不去攔截的話,某些國家的飛機就會抵近我們的國境線進行偵察。所以說,那時候,參加作戰值班還是非常多的。有時對方的飛行員和我們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我們的戰機把它們攔得死死的,不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

航空母艦是大國的標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關鍵裝備。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11月,41歲的戴明盟完成了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年,也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海軍的“航母元年”。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成功取得航母資質認證後與飛機合影

不久後,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進入籌備階段。作為海軍三代機飛行尖兵,王勇接到了調任命令,改裝航母艦載戰鬥機——殲-15戰機。剛剛升級為爸爸的他,將與時間賽跑,完成事關航母核心戰鬥力的另一場升級。

“那時候,殲-15戰機剛剛生產出來不久,戰機數量有限。有段時間,我們沒有殲-15戰機可以訓練。為了練習飛行技術,我們還飛了一段時間的教-8飛機。當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飛上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著艦。”

縱觀世界海軍發展史,要取得制海權,首先要有制空權。對於以艦載機為主要兵器的航空母艦來說,艦載機的出動回收能力,是評估其制空能力的關鍵指標。“遼寧艦”甲板跑道只有200多米,大約是陸上跑道的1/15。在不到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的著陸區域完成精準降落,是艦載機飛行員改裝必須克服的難關。

“全世界有過統計,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出現事故,絕大多數發生在著艦階段,尤其是在執行作戰任務期間。在我們著艦的航母上,右邊是大大的艦島,左邊可能還有飛機,工作站的人員,而著艦的跑道寬度很有限,偏差不允許超過2米。超過了,可能就是很嚴重的事故。”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第一次阻攔著艦後與飛機合影

對於艦載機著艦過程,外國海軍航空兵有一句形象比喻:“人為控制的墜機”。當“飛鯊”以每小時兩百多公里的速度飛向航母甲板時,為了保持飛行軌跡,王勇必須採用與岸基著陸完全相反的操縱方式,好比在岸基著陸時要踩剎車減速,而在航母上著艦時要加油門增速,這樣才能在著艦失敗時復飛逃逸。

“我們的正區操縱已經飛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當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可能就會把最熟練的東西拿出來,但這樣的話,就會得到我們不想得到的結果。”


從陸基飛行到艦基飛行,每一步改裝都有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期間,王勇和一同參訓的飛行員想盡了各種方法。他們有人把自己“綁”在模擬機上反覆練習,有人僅定點著陸一個課目就飛了近百小時。一切努力,只為拔除過去根深蒂固的印記,形成屬於艦載機飛行的條件反射。

“我們不會去看發動機轉速,雖然屏幕顯示上有。因為你的精力已經不能滿足你照顧到所有的東西。比如,我現在手放在這兒,大概就知道發動機轉速是多少,推一下,我就知道改變了多少轉速。而如果要做到這些,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才能形成這樣的肌肉記憶。”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飛行前檢查飛機

2016年8月,歷經近四年的拼搏,33歲的王勇迎來了航母資質認證考核。在遼寧艦上完成起飛著艦,將是他成為合格艦載機飛行員的最後一關。

“我和正常進行陸基訓練時一樣,首先做好逃逸的準備。當接觸甲板的一瞬間,我一下子把油門加滿,但是,當掛上索的那一刻,我的頭馬上就低下去了,想抬也抬不起來。心跳轟隆隆地就開始了。”

通過認證考核後,王勇的飛行航跡一路延伸,從黃水到淺藍,再到深藍。眼前的世界讓他感覺新鮮,但也危機四伏。在茫茫大洋上,飛行缺乏參照物,雲霧、星光,甚至是漁船的燈火,都有可能引起飛行錯覺。一旦飛行員操縱失誤,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有時候,產生錯覺以後,你的身體也會欺騙你的大腦。比如,你本來是在平飛,但是你總感覺在往左傾斜,那時候你就會覺得左邊屁股的壓力會更大一點,而右邊很輕鬆。這時候,你的身體感覺確實是帶著坡度,也就是說,你的身體也在欺騙你的大腦。”

走向深藍之路,總會有犧牲。2016年4月27日,王勇的戰友,海軍殲-15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因飛機機械故障,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英雄折翼海天,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今天,在遼寧艦飛行裝具室,有一面照片牆,記錄著每一位完成航母飛行資質認證的飛行員,王勇和他的戰友們正沿著英雄的航跡繼續前行。

“飛行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可以用‘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來形容。如果說岸基飛行的河堤寬度是3米,那麼艦基飛行的河堤寬度最多也只有30釐米。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你小心就能夠保證安全,而需要我們有更高的技戰術水平。”

近幾年,隨著我軍飛行員艦載機起降技術的逐漸成熟,“飛鯊”團隊開始挑戰各種邊界條件,王勇的訓練重心也開始從起降訓練向研究空戰技巧轉變。他先後參與殲-15戰機空中加受油訓練、遼寧艦首次實彈射擊、遼寧艦編隊首次穿越宮古海峽突破第一島鏈等多項重大任務,見證了中國航母戰鬥力躍升的一個個瞬間。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資料圖:王勇

“我特別享受在航母上飛行的感覺,每一次都能準確地鉤上鋼索。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種感覺特別好。”

多年以後,當特級飛行員王勇駕駛著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一次次熟練著艦時,沒人會想到,他曾因體重原因差點與中國航母事業擦肩而過。

17歲那年,一位來自安徽舒城的青澀少年身著藏青色的確良短袖襯衣,離開家鄉,忐忑地走進了招飛複試考場。那一場景讓王勇至今難忘。

“小時候,我家的伙食稍微差了一點兒,我長得特別瘦。複試之前,我自己在家裡稱過一次體重,是102斤,與招飛的標準相比,差2斤。我當時就想,如果因為體重原因不達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於是,我就偷偷摸摸喝了兩瓶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104斤。”

2000年夏天,王勇懷揣著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大洋彼岸,一艘名為“瓦良格”的鉅艦也從烏克蘭解纜起航,正向著東方航渡。在陌生的遠方,他們都將完成換羽新生。

“剛進學院時進行800米跑的測試,我跑了倒數第二名。那時,學院操場的跑道是300米長。訓練的時候,我們是1圈,2圈,3圈,這樣循環著跑,重複好多遍。我們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因為訓練艱苦,全隊100人中有98個尿血。小便池裡都是紅彤彤的一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01年4月1日,王勇在讀大學一年級期間,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中國領空,並突然撞向前出攔截的中方戰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撞機事件的發生,讓還是飛行學員的王勇深深體會到軍人的使命與責任。臨近畢業,兩個選項擺在了王勇面前:一是留校任教,生活相對穩定,二是前往一線作戰部隊,他毅然選擇了後者。

“我當時心裡有個情結,還是很想去部隊。那時候,我們學院有兩個飛行大隊,一個在鋼板跑道上飛,一個在西邊的水泥跑道上飛,我在西邊的黨員裡面,訓練成績應該是排第一名。有的老師就想讓我留下來當教員。後來,我就跟教員說,你千萬別留我,留我,我跟你急!”


沒過多久,“海空雄鷹團”向王勇拋出了橄欖枝。這支英雄部隊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又被派駐東海前沿。在維權一線,戰鷹守望的是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回憶起在“海空雄鷹團”的那段歲月,王勇說每次戰鬥起飛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哪怕你去上廁所,也要拎著頭盔,時刻準備著衝出去,跑著登上飛機。如果我們不去攔截的話,某些國家的飛機就會抵近我們的國境線進行偵察。所以說,那時候,參加作戰值班還是非常多的。有時對方的飛行員和我們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我們的戰機把它們攔得死死的,不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

航空母艦是大國的標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關鍵裝備。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11月,41歲的戴明盟完成了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年,也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海軍的“航母元年”。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成功取得航母資質認證後與飛機合影

不久後,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進入籌備階段。作為海軍三代機飛行尖兵,王勇接到了調任命令,改裝航母艦載戰鬥機——殲-15戰機。剛剛升級為爸爸的他,將與時間賽跑,完成事關航母核心戰鬥力的另一場升級。

“那時候,殲-15戰機剛剛生產出來不久,戰機數量有限。有段時間,我們沒有殲-15戰機可以訓練。為了練習飛行技術,我們還飛了一段時間的教-8飛機。當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飛上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著艦。”

縱觀世界海軍發展史,要取得制海權,首先要有制空權。對於以艦載機為主要兵器的航空母艦來說,艦載機的出動回收能力,是評估其制空能力的關鍵指標。“遼寧艦”甲板跑道只有200多米,大約是陸上跑道的1/15。在不到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的著陸區域完成精準降落,是艦載機飛行員改裝必須克服的難關。

“全世界有過統計,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出現事故,絕大多數發生在著艦階段,尤其是在執行作戰任務期間。在我們著艦的航母上,右邊是大大的艦島,左邊可能還有飛機,工作站的人員,而著艦的跑道寬度很有限,偏差不允許超過2米。超過了,可能就是很嚴重的事故。”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第一次阻攔著艦後與飛機合影

對於艦載機著艦過程,外國海軍航空兵有一句形象比喻:“人為控制的墜機”。當“飛鯊”以每小時兩百多公里的速度飛向航母甲板時,為了保持飛行軌跡,王勇必須採用與岸基著陸完全相反的操縱方式,好比在岸基著陸時要踩剎車減速,而在航母上著艦時要加油門增速,這樣才能在著艦失敗時復飛逃逸。

“我們的正區操縱已經飛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當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可能就會把最熟練的東西拿出來,但這樣的話,就會得到我們不想得到的結果。”


從陸基飛行到艦基飛行,每一步改裝都有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期間,王勇和一同參訓的飛行員想盡了各種方法。他們有人把自己“綁”在模擬機上反覆練習,有人僅定點著陸一個課目就飛了近百小時。一切努力,只為拔除過去根深蒂固的印記,形成屬於艦載機飛行的條件反射。

“我們不會去看發動機轉速,雖然屏幕顯示上有。因為你的精力已經不能滿足你照顧到所有的東西。比如,我現在手放在這兒,大概就知道發動機轉速是多少,推一下,我就知道改變了多少轉速。而如果要做到這些,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才能形成這樣的肌肉記憶。”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飛行前檢查飛機

2016年8月,歷經近四年的拼搏,33歲的王勇迎來了航母資質認證考核。在遼寧艦上完成起飛著艦,將是他成為合格艦載機飛行員的最後一關。

“我和正常進行陸基訓練時一樣,首先做好逃逸的準備。當接觸甲板的一瞬間,我一下子把油門加滿,但是,當掛上索的那一刻,我的頭馬上就低下去了,想抬也抬不起來。心跳轟隆隆地就開始了。”

通過認證考核後,王勇的飛行航跡一路延伸,從黃水到淺藍,再到深藍。眼前的世界讓他感覺新鮮,但也危機四伏。在茫茫大洋上,飛行缺乏參照物,雲霧、星光,甚至是漁船的燈火,都有可能引起飛行錯覺。一旦飛行員操縱失誤,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有時候,產生錯覺以後,你的身體也會欺騙你的大腦。比如,你本來是在平飛,但是你總感覺在往左傾斜,那時候你就會覺得左邊屁股的壓力會更大一點,而右邊很輕鬆。這時候,你的身體感覺確實是帶著坡度,也就是說,你的身體也在欺騙你的大腦。”

走向深藍之路,總會有犧牲。2016年4月27日,王勇的戰友,海軍殲-15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因飛機機械故障,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英雄折翼海天,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今天,在遼寧艦飛行裝具室,有一面照片牆,記錄著每一位完成航母飛行資質認證的飛行員,王勇和他的戰友們正沿著英雄的航跡繼續前行。

“飛行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可以用‘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來形容。如果說岸基飛行的河堤寬度是3米,那麼艦基飛行的河堤寬度最多也只有30釐米。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你小心就能夠保證安全,而需要我們有更高的技戰術水平。”

近幾年,隨著我軍飛行員艦載機起降技術的逐漸成熟,“飛鯊”團隊開始挑戰各種邊界條件,王勇的訓練重心也開始從起降訓練向研究空戰技巧轉變。他先後參與殲-15戰機空中加受油訓練、遼寧艦首次實彈射擊、遼寧艦編隊首次穿越宮古海峽突破第一島鏈等多項重大任務,見證了中國航母戰鬥力躍升的一個個瞬間。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遼寧艦航母編隊精彩亮相。

2018年4月12日,在中國南海,新中國舉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駕駛殲-15戰機接受檢閱的王勇從空中俯瞰,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作戰群,以排山倒海之勢破浪駛來,氣勢如虹!

“艦載機起飛的時候,航母需要調整陣位。那時,所有的水面艦艇、潛艇都要轉向,加速駛離。它們後面拖著長長的尾跡,那個場面特別壯觀。當時就覺得,咱們現在裝備水平的確是提高了。”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資料圖:王勇

“我特別享受在航母上飛行的感覺,每一次都能準確地鉤上鋼索。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種感覺特別好。”

多年以後,當特級飛行員王勇駕駛著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一次次熟練著艦時,沒人會想到,他曾因體重原因差點與中國航母事業擦肩而過。

17歲那年,一位來自安徽舒城的青澀少年身著藏青色的確良短袖襯衣,離開家鄉,忐忑地走進了招飛複試考場。那一場景讓王勇至今難忘。

“小時候,我家的伙食稍微差了一點兒,我長得特別瘦。複試之前,我自己在家裡稱過一次體重,是102斤,與招飛的標準相比,差2斤。我當時就想,如果因為體重原因不達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於是,我就偷偷摸摸喝了兩瓶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104斤。”

2000年夏天,王勇懷揣著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大洋彼岸,一艘名為“瓦良格”的鉅艦也從烏克蘭解纜起航,正向著東方航渡。在陌生的遠方,他們都將完成換羽新生。

“剛進學院時進行800米跑的測試,我跑了倒數第二名。那時,學院操場的跑道是300米長。訓練的時候,我們是1圈,2圈,3圈,這樣循環著跑,重複好多遍。我們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因為訓練艱苦,全隊100人中有98個尿血。小便池裡都是紅彤彤的一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01年4月1日,王勇在讀大學一年級期間,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中國領空,並突然撞向前出攔截的中方戰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撞機事件的發生,讓還是飛行學員的王勇深深體會到軍人的使命與責任。臨近畢業,兩個選項擺在了王勇面前:一是留校任教,生活相對穩定,二是前往一線作戰部隊,他毅然選擇了後者。

“我當時心裡有個情結,還是很想去部隊。那時候,我們學院有兩個飛行大隊,一個在鋼板跑道上飛,一個在西邊的水泥跑道上飛,我在西邊的黨員裡面,訓練成績應該是排第一名。有的老師就想讓我留下來當教員。後來,我就跟教員說,你千萬別留我,留我,我跟你急!”


沒過多久,“海空雄鷹團”向王勇拋出了橄欖枝。這支英雄部隊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又被派駐東海前沿。在維權一線,戰鷹守望的是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回憶起在“海空雄鷹團”的那段歲月,王勇說每次戰鬥起飛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哪怕你去上廁所,也要拎著頭盔,時刻準備著衝出去,跑著登上飛機。如果我們不去攔截的話,某些國家的飛機就會抵近我們的國境線進行偵察。所以說,那時候,參加作戰值班還是非常多的。有時對方的飛行員和我們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我們的戰機把它們攔得死死的,不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

航空母艦是大國的標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關鍵裝備。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11月,41歲的戴明盟完成了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年,也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海軍的“航母元年”。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成功取得航母資質認證後與飛機合影

不久後,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進入籌備階段。作為海軍三代機飛行尖兵,王勇接到了調任命令,改裝航母艦載戰鬥機——殲-15戰機。剛剛升級為爸爸的他,將與時間賽跑,完成事關航母核心戰鬥力的另一場升級。

“那時候,殲-15戰機剛剛生產出來不久,戰機數量有限。有段時間,我們沒有殲-15戰機可以訓練。為了練習飛行技術,我們還飛了一段時間的教-8飛機。當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飛上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著艦。”

縱觀世界海軍發展史,要取得制海權,首先要有制空權。對於以艦載機為主要兵器的航空母艦來說,艦載機的出動回收能力,是評估其制空能力的關鍵指標。“遼寧艦”甲板跑道只有200多米,大約是陸上跑道的1/15。在不到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的著陸區域完成精準降落,是艦載機飛行員改裝必須克服的難關。

“全世界有過統計,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出現事故,絕大多數發生在著艦階段,尤其是在執行作戰任務期間。在我們著艦的航母上,右邊是大大的艦島,左邊可能還有飛機,工作站的人員,而著艦的跑道寬度很有限,偏差不允許超過2米。超過了,可能就是很嚴重的事故。”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第一次阻攔著艦後與飛機合影

對於艦載機著艦過程,外國海軍航空兵有一句形象比喻:“人為控制的墜機”。當“飛鯊”以每小時兩百多公里的速度飛向航母甲板時,為了保持飛行軌跡,王勇必須採用與岸基著陸完全相反的操縱方式,好比在岸基著陸時要踩剎車減速,而在航母上著艦時要加油門增速,這樣才能在著艦失敗時復飛逃逸。

“我們的正區操縱已經飛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當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可能就會把最熟練的東西拿出來,但這樣的話,就會得到我們不想得到的結果。”


從陸基飛行到艦基飛行,每一步改裝都有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期間,王勇和一同參訓的飛行員想盡了各種方法。他們有人把自己“綁”在模擬機上反覆練習,有人僅定點著陸一個課目就飛了近百小時。一切努力,只為拔除過去根深蒂固的印記,形成屬於艦載機飛行的條件反射。

“我們不會去看發動機轉速,雖然屏幕顯示上有。因為你的精力已經不能滿足你照顧到所有的東西。比如,我現在手放在這兒,大概就知道發動機轉速是多少,推一下,我就知道改變了多少轉速。而如果要做到這些,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才能形成這樣的肌肉記憶。”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飛行前檢查飛機

2016年8月,歷經近四年的拼搏,33歲的王勇迎來了航母資質認證考核。在遼寧艦上完成起飛著艦,將是他成為合格艦載機飛行員的最後一關。

“我和正常進行陸基訓練時一樣,首先做好逃逸的準備。當接觸甲板的一瞬間,我一下子把油門加滿,但是,當掛上索的那一刻,我的頭馬上就低下去了,想抬也抬不起來。心跳轟隆隆地就開始了。”

通過認證考核後,王勇的飛行航跡一路延伸,從黃水到淺藍,再到深藍。眼前的世界讓他感覺新鮮,但也危機四伏。在茫茫大洋上,飛行缺乏參照物,雲霧、星光,甚至是漁船的燈火,都有可能引起飛行錯覺。一旦飛行員操縱失誤,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有時候,產生錯覺以後,你的身體也會欺騙你的大腦。比如,你本來是在平飛,但是你總感覺在往左傾斜,那時候你就會覺得左邊屁股的壓力會更大一點,而右邊很輕鬆。這時候,你的身體感覺確實是帶著坡度,也就是說,你的身體也在欺騙你的大腦。”

走向深藍之路,總會有犧牲。2016年4月27日,王勇的戰友,海軍殲-15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因飛機機械故障,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英雄折翼海天,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今天,在遼寧艦飛行裝具室,有一面照片牆,記錄著每一位完成航母飛行資質認證的飛行員,王勇和他的戰友們正沿著英雄的航跡繼續前行。

“飛行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可以用‘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來形容。如果說岸基飛行的河堤寬度是3米,那麼艦基飛行的河堤寬度最多也只有30釐米。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你小心就能夠保證安全,而需要我們有更高的技戰術水平。”

近幾年,隨著我軍飛行員艦載機起降技術的逐漸成熟,“飛鯊”團隊開始挑戰各種邊界條件,王勇的訓練重心也開始從起降訓練向研究空戰技巧轉變。他先後參與殲-15戰機空中加受油訓練、遼寧艦首次實彈射擊、遼寧艦編隊首次穿越宮古海峽突破第一島鏈等多項重大任務,見證了中國航母戰鬥力躍升的一個個瞬間。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遼寧艦航母編隊精彩亮相。

2018年4月12日,在中國南海,新中國舉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駕駛殲-15戰機接受檢閱的王勇從空中俯瞰,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作戰群,以排山倒海之勢破浪駛來,氣勢如虹!

“艦載機起飛的時候,航母需要調整陣位。那時,所有的水面艦艇、潛艇都要轉向,加速駛離。它們後面拖著長長的尾跡,那個場面特別壯觀。當時就覺得,咱們現在裝備水平的確是提高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此次海上閱兵中,一大批新型潛艇、水面艦艇、作戰飛機集中展示。

一個月後,中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試驗任務。中國航母建設發展進入加速期,可是,在艦載機飛行員規模化培養方面卻面臨一系列困難:教學資源短缺,骨幹力量薄弱……急需用人之際,已經連續兩年取得著艦成績第一名的王勇接到了新的命令——加入艦載機飛行員培養團隊。

“當時我的心裡有一定壓力,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為優秀的飛行教官。說實在的,能打仗的飛行員和能上艦的飛行員是不一樣的,其中的關鍵也絕不僅僅只是飛行。曾經有人對我說,學員誰都不怕,就怕看到我。我說,我有那麼嚴厲嗎?”


從0到1,短短一年多時間裡,王勇帶著對自己的那份不變嚴苛,先後參與制定了殲-15飛行訓練大綱、飛行手冊,實現了艦載機飛行員培養的快速入軌。“飛鯊”團隊平均年齡越來越小,而這一紀錄還在不斷被“王勇”們帶出的新人打破。

“比如說,有個學員本來在油門使用方面有點兒問題,後來突然飛行得很好。我問他,你什麼時候頓悟的啊。他跟我說,就是有一次你帶著我們飛行,你坐前艙,我在後艙,一邊看著你飛,我一邊在琢磨。突然一下子我就明白應該怎麼飛了。”


"

人物簡介

王勇,1983年1月出生,特級飛行員,現任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從事飛行19年來,率先完成殲-15空中加受油訓練、艦載機隨遼寧艦編隊出第一島鏈實戰化訓練等重大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資料圖:王勇

“我特別享受在航母上飛行的感覺,每一次都能準確地鉤上鋼索。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種感覺特別好。”

多年以後,當特級飛行員王勇駕駛著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一次次熟練著艦時,沒人會想到,他曾因體重原因差點與中國航母事業擦肩而過。

17歲那年,一位來自安徽舒城的青澀少年身著藏青色的確良短袖襯衣,離開家鄉,忐忑地走進了招飛複試考場。那一場景讓王勇至今難忘。

“小時候,我家的伙食稍微差了一點兒,我長得特別瘦。複試之前,我自己在家裡稱過一次體重,是102斤,與招飛的標準相比,差2斤。我當時就想,如果因為體重原因不達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於是,我就偷偷摸摸喝了兩瓶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104斤。”

2000年夏天,王勇懷揣著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大洋彼岸,一艘名為“瓦良格”的鉅艦也從烏克蘭解纜起航,正向著東方航渡。在陌生的遠方,他們都將完成換羽新生。

“剛進學院時進行800米跑的測試,我跑了倒數第二名。那時,學院操場的跑道是300米長。訓練的時候,我們是1圈,2圈,3圈,這樣循環著跑,重複好多遍。我們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因為訓練艱苦,全隊100人中有98個尿血。小便池裡都是紅彤彤的一片。”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01年4月1日,王勇在讀大學一年級期間,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中國領空,並突然撞向前出攔截的中方戰機,導致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撞機事件的發生,讓還是飛行學員的王勇深深體會到軍人的使命與責任。臨近畢業,兩個選項擺在了王勇面前:一是留校任教,生活相對穩定,二是前往一線作戰部隊,他毅然選擇了後者。

“我當時心裡有個情結,還是很想去部隊。那時候,我們學院有兩個飛行大隊,一個在鋼板跑道上飛,一個在西邊的水泥跑道上飛,我在西邊的黨員裡面,訓練成績應該是排第一名。有的老師就想讓我留下來當教員。後來,我就跟教員說,你千萬別留我,留我,我跟你急!”


沒過多久,“海空雄鷹團”向王勇拋出了橄欖枝。這支英雄部隊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又被派駐東海前沿。在維權一線,戰鷹守望的是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回憶起在“海空雄鷹團”的那段歲月,王勇說每次戰鬥起飛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哪怕你去上廁所,也要拎著頭盔,時刻準備著衝出去,跑著登上飛機。如果我們不去攔截的話,某些國家的飛機就會抵近我們的國境線進行偵察。所以說,那時候,參加作戰值班還是非常多的。有時對方的飛行員和我們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但我們的戰機把它們攔得死死的,不給他們任何可乘之機。”

航空母艦是大國的標配,也是人民海軍轉型建設的關鍵裝備。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11月,41歲的戴明盟完成了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年,也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海軍的“航母元年”。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成功取得航母資質認證後與飛機合影

不久後,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進入籌備階段。作為海軍三代機飛行尖兵,王勇接到了調任命令,改裝航母艦載戰鬥機——殲-15戰機。剛剛升級為爸爸的他,將與時間賽跑,完成事關航母核心戰鬥力的另一場升級。

“那時候,殲-15戰機剛剛生產出來不久,戰機數量有限。有段時間,我們沒有殲-15戰機可以訓練。為了練習飛行技術,我們還飛了一段時間的教-8飛機。當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飛上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著艦。”

縱觀世界海軍發展史,要取得制海權,首先要有制空權。對於以艦載機為主要兵器的航空母艦來說,艦載機的出動回收能力,是評估其制空能力的關鍵指標。“遼寧艦”甲板跑道只有200多米,大約是陸上跑道的1/15。在不到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的著陸區域完成精準降落,是艦載機飛行員改裝必須克服的難關。

“全世界有過統計,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出現事故,絕大多數發生在著艦階段,尤其是在執行作戰任務期間。在我們著艦的航母上,右邊是大大的艦島,左邊可能還有飛機,工作站的人員,而著艦的跑道寬度很有限,偏差不允許超過2米。超過了,可能就是很嚴重的事故。”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第一次阻攔著艦後與飛機合影

對於艦載機著艦過程,外國海軍航空兵有一句形象比喻:“人為控制的墜機”。當“飛鯊”以每小時兩百多公里的速度飛向航母甲板時,為了保持飛行軌跡,王勇必須採用與岸基著陸完全相反的操縱方式,好比在岸基著陸時要踩剎車減速,而在航母上著艦時要加油門增速,這樣才能在著艦失敗時復飛逃逸。

“我們的正區操縱已經飛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當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可能就會把最熟練的東西拿出來,但這樣的話,就會得到我們不想得到的結果。”


從陸基飛行到艦基飛行,每一步改裝都有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期間,王勇和一同參訓的飛行員想盡了各種方法。他們有人把自己“綁”在模擬機上反覆練習,有人僅定點著陸一個課目就飛了近百小時。一切努力,只為拔除過去根深蒂固的印記,形成屬於艦載機飛行的條件反射。

“我們不會去看發動機轉速,雖然屏幕顯示上有。因為你的精力已經不能滿足你照顧到所有的東西。比如,我現在手放在這兒,大概就知道發動機轉速是多少,推一下,我就知道改變了多少轉速。而如果要做到這些,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才能形成這樣的肌肉記憶。”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飛行前檢查飛機

2016年8月,歷經近四年的拼搏,33歲的王勇迎來了航母資質認證考核。在遼寧艦上完成起飛著艦,將是他成為合格艦載機飛行員的最後一關。

“我和正常進行陸基訓練時一樣,首先做好逃逸的準備。當接觸甲板的一瞬間,我一下子把油門加滿,但是,當掛上索的那一刻,我的頭馬上就低下去了,想抬也抬不起來。心跳轟隆隆地就開始了。”

通過認證考核後,王勇的飛行航跡一路延伸,從黃水到淺藍,再到深藍。眼前的世界讓他感覺新鮮,但也危機四伏。在茫茫大洋上,飛行缺乏參照物,雲霧、星光,甚至是漁船的燈火,都有可能引起飛行錯覺。一旦飛行員操縱失誤,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有時候,產生錯覺以後,你的身體也會欺騙你的大腦。比如,你本來是在平飛,但是你總感覺在往左傾斜,那時候你就會覺得左邊屁股的壓力會更大一點,而右邊很輕鬆。這時候,你的身體感覺確實是帶著坡度,也就是說,你的身體也在欺騙你的大腦。”

走向深藍之路,總會有犧牲。2016年4月27日,王勇的戰友,海軍殲-15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因飛機機械故障,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英雄折翼海天,用生命為航母事業鋪路。今天,在遼寧艦飛行裝具室,有一面照片牆,記錄著每一位完成航母飛行資質認證的飛行員,王勇和他的戰友們正沿著英雄的航跡繼續前行。

“飛行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可以用‘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來形容。如果說岸基飛行的河堤寬度是3米,那麼艦基飛行的河堤寬度最多也只有30釐米。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你小心就能夠保證安全,而需要我們有更高的技戰術水平。”

近幾年,隨著我軍飛行員艦載機起降技術的逐漸成熟,“飛鯊”團隊開始挑戰各種邊界條件,王勇的訓練重心也開始從起降訓練向研究空戰技巧轉變。他先後參與殲-15戰機空中加受油訓練、遼寧艦首次實彈射擊、遼寧艦編隊首次穿越宮古海峽突破第一島鏈等多項重大任務,見證了中國航母戰鬥力躍升的一個個瞬間。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遼寧艦航母編隊精彩亮相。

2018年4月12日,在中國南海,新中國舉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駕駛殲-15戰機接受檢閱的王勇從空中俯瞰,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作戰群,以排山倒海之勢破浪駛來,氣勢如虹!

“艦載機起飛的時候,航母需要調整陣位。那時,所有的水面艦艇、潛艇都要轉向,加速駛離。它們後面拖著長長的尾跡,那個場面特別壯觀。當時就覺得,咱們現在裝備水平的確是提高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此次海上閱兵中,一大批新型潛艇、水面艦艇、作戰飛機集中展示。

一個月後,中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試驗任務。中國航母建設發展進入加速期,可是,在艦載機飛行員規模化培養方面卻面臨一系列困難:教學資源短缺,骨幹力量薄弱……急需用人之際,已經連續兩年取得著艦成績第一名的王勇接到了新的命令——加入艦載機飛行員培養團隊。

“當時我的心裡有一定壓力,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為優秀的飛行教官。說實在的,能打仗的飛行員和能上艦的飛行員是不一樣的,其中的關鍵也絕不僅僅只是飛行。曾經有人對我說,學員誰都不怕,就怕看到我。我說,我有那麼嚴厲嗎?”


從0到1,短短一年多時間裡,王勇帶著對自己的那份不變嚴苛,先後參與制定了殲-15飛行訓練大綱、飛行手冊,實現了艦載機飛行員培養的快速入軌。“飛鯊”團隊平均年齡越來越小,而這一紀錄還在不斷被“王勇”們帶出的新人打破。

“比如說,有個學員本來在油門使用方面有點兒問題,後來突然飛行得很好。我問他,你什麼時候頓悟的啊。他跟我說,就是有一次你帶著我們飛行,你坐前艙,我在後艙,一邊看著你飛,我一邊在琢磨。突然一下子我就明白應該怎麼飛了。”


我與祖國共成長 | 王勇:逐夢海天 走向深藍


為學員講解編隊飛行技術要領

在“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的故土,曾經有人感慨,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續建它的宏大工程。今天,浴火新生的遼寧艦不僅見證了中國航母的從無到有,更孕育了一個嶄新的航母時代。伴隨著鉅艦的航跡,王勇和他的戰友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碧海藍天。

“作為艦載機的第一代飛行員,其實我們也是很普通很平凡的。只不過是因為我們所從事的飛行事業,在某些方面具有一些特殊性。我想,既然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就應該用實際行動,用百倍努力去回報這個時代。在這期間,我們也許會有收穫,有犧牲,也許有歡聲笑語和眼淚。但是,把海軍轉型重塑中的艦載機飛行員培養好,把我們所承擔的任務完成好,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集主創


監製:呂錫成 策劃:孫 利

統籌:譚淑惠 撰稿:朱樑文軒

編輯:胡鋮鋮 新媒體:常敬宇

音頻:王 敏 播音:長悅 蘇揚 宋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