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我與祖國共成長'

"

【愛國情奮鬥者】

“一部《岳飛傳》讓我出了名,一部《楊家將》讓無數人稱我為評書表演藝術家,更有甚者,在這前面還加上了‘著名’兩個字,我真是不敢當。”劉蘭芳字字重音地強調道。

1944年,劉蘭芳出生於遼寧省遼陽市一個條件十分困難的家庭,她的姥爺和母親為她取名劉書琴,“書琴”二字既代表了她母親的期望,也註定了她的人生走向。她的母親、姨母都是東北大鼓演員,在她的童年記憶中,母親優美的歌喉勝過任何一首童謠。但母親卻十分排斥她學這一行,因為在那個舊時代,母親深知女藝人的艱辛,因此也不主動去教授她任何關於東北大鼓的技巧。

“然而,到了我5歲的時候,母親卻又主動教我唱東北大鼓。”劉蘭芳自豪地說道。“因為,1948年2月6日,遼陽解放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了,藝人不再是舊社會的‘下九流’,還有了明確的職業定位——文藝工作者。”

新中國成立初期,生活依然艱苦。1957年,劉蘭芳拜楊麗環為師,跟著師父四處演出。“那段日子裡,儘管過得很苦,但我卻非常滿足,走南闖北的演出經歷大大地開闊了我的眼界,它讓我更早地自立,我親身品嚐的人生百態也讓我對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劉蘭芳說道。

那時候的工作不好找,回家後的劉蘭芳成了一名“待業青年”。但她始終沒讓自己的業務荒廢,天天跟著二姨學說大書,一有時間就跑到茶社、書場裡聽書。15歲的她也逐漸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編起唱詞來,絲毫不費勁兒,而且速度很快。一次,從鞍山來了一位說大書的著名演員,在茶社唱長篇西河大鼓《精忠說岳》,他就是日後改變劉蘭芳一生的伯樂楊呈田。那段日子,劉蘭芳每天必到,樂此不疲。“那時候,不但觀眾認為小女孩來聽書是件奇怪的事兒,就連楊呈田老師也注意到了我,一天散場後,來與我交談,得知我拜過師、學過藝,就讓我唱兩段。我只唱了幾句《憶真妃》便被他打斷,他誇我唱得好,還讓我一定要去正在招生的鞍山曲藝團報名。”

如願以償,劉蘭芳成為了鞍山曲藝團的一名正式學員,受到了楊呈田、趙玉峰、閻春田、楊田榮、霍樹棠、江玉潔等一批名師的點撥與教導。

後來,團裡的老師們發現女孩子應該有女孩子的特色,不能把“書”說得太硬。便計劃找一位女老師深入輔導。“這樣一來,以《曹家將》《三俠五義》為拿手絕活的孫慧文便成了我的師傅,也為我賜名劉蘭芳。而這個名字也成為伴隨我藝術生涯的名字了。”劉蘭芳回憶道。

至今劉蘭芳還清晰地記得她出師之前,師傅孫慧文對她說的話:“走你自己的路,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不然的話,你就不是劉蘭芳了。”這句樸素的教誨,讓劉蘭芳深深牢記,並在多年的磨鍊與鑽研中,形成了聲音洪亮,氣定神足,溫婉中透著豪邁的個人風格,這使得劉蘭芳成為家喻戶曉並深受老百姓喜愛的評書表演藝術家。

出師後,劉蘭芳終於成為一名有工資的正式演員。當時,說書界倡導說新書,劉蘭芳畢竟上了兩年的初中,在那時來說已經算是“知識分子”,所以說起新書來比老同志輕鬆得多,《戰鬥的青春》《小城春秋》也頗受當地觀眾喜愛。到了1965年,劉蘭芳已經在鞍山當地小有名氣。

1976年,劉蘭芳的事業到了關鍵節點。她接到了一項難度極大的“任務”。當時的鞍山市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主任李喜元找到了劉蘭芳,併力薦她作為先鋒,第一個在電臺說大書。這時的劉蘭芳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也有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她的新曲目《刑場婚禮》和《千里送嬰兒》兩段大鼓,都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製播放,這對於一個生在東北,長於貧困中的女孩來說,已經是極大的成就了。儘管已經積累了一些說唱經驗,但李喜元的提議仍讓她心中十分沒底。她覺得她在鞍山曲藝界還只能算是小輩兒,這等大事,應該讓老先生們先上。“但李主任的話讓我堅定了決心,他對我說,‘你曾得到多位名師的指導,基本功紮實,也有聽眾基礎,應該趁熱打鐵。而且相較於你的唱功,你的說功更好,應該專門錄一部評書!’”劉蘭芳回憶道。

就這樣,劉蘭芳與丈夫王印權一同決定,就說《岳飛傳》!為什麼選擇它?一是因為這是劉蘭芳的底活兒(拿手書),二是因為《岳飛傳》是她的伯樂楊呈田傳給她的,選擇說這部書,也是為了紀念他老人家。

雖做好了決定,但實施起來並不輕鬆。為了翻新創作《岳飛傳》,劉蘭芳和王印權一起,開始了沒日沒夜地創作。那時,她的三個兒子,最大的12歲,最小的才4歲,夫妻二人白天也都有工作,下班回家還要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只能晚上9點以後搞創作。二人一回一回地捋順書樑子,出了一回書樑子,就要馬上整理成文字。丈夫去睡覺時,就由劉蘭芳寫,到了後半夜,她困得眼睛睜不開了,她的丈夫再起來繼續寫。“雖然沒有頭懸樑、錐刺股,可那時候也沒少用冷水澆頭,嘴裡還唸叨著‘男兒當自強’來激勵自己,把自己當成男人了!”劉蘭芳笑著說道。

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這一年的9月1日,他們夫妻二人共同完成的共117回、60多萬字的《岳飛傳》在鞍山人民廣播電臺首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全國有66家電臺復錄播出。“因為改革開放的各項政策,讓文藝迎來了又一次的繁榮,也讓我的聲音走進了千家萬戶,成了名人。我是真的不敢當,我之所以能如此受到百姓的喜愛,都是因為黨的政策好。”劉蘭芳感慨地說道。

在這之後,劉蘭芳創作、改編、演出了多部作品,其特點是特別重視體現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著重表現作品中人物的精氣神,彰顯正義與光明。既能懸念不斷,又能入情入理,讓老百姓聽後還有教育意義,這也是劉蘭芳評書廣受老百姓喜愛的原因。

在這之後幾十年中,從《岳飛傳》到《楊家將》《呼家將》《包公巧斷螃蟹三》《三打烏龍鎮》《白牡丹行動》《趙匡胤演義》《劉金定大戰南唐》《小將岳雲》;從茶樓、書場到春晚的舞臺;從一位普通的劇團演員到中國文聯副主席……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劉蘭芳,仍然奔走在第一線,偏僻的村落、熱鬧的集市、礦山、油田、邊防哨卡、老少邊區都留下了她演出的足跡。“我們這一批老文藝工作者的命運是跟著國家的命運走過來的,共和國的辛酸和繁榮都有我們的眼淚和笑容。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當時我就在場,這份榮譽,鞭策著我永遠不會忘記身為一名曲藝人的責任——到人民中去,為人民服務!”劉蘭芳激情地說道。

(光明日報記者朱蒂尼)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19日04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