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在魏晉時期,王羲之書寫的新書體書法一般指《二謝帖》這種類型,這種行草書把書法帶向了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講解《二謝帖》之前,我們需要強調以下,臨習此帖,一定要有較強的書寫功底,能夠有比較好的控筆能力,最好是學習過篆書或隸書,這樣更能體會王羲之書法的偉大。

但如果你對下圖的書法情有獨鍾,那麼就沒有必要看下文了,因為《二謝帖》的書法審美層次與此圖根本不再一個頻道上。

但是,如果你覺得這種書法沒有味道,那麼恭喜你,可以看下文的精彩講解了。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一、原文內容

《二謝帖》原文:“二謝面未比面,遲諑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左邊劇。”

《二謝帖》大意:“這些天,我與謝安、謝萬很少聚在一起,沒有和你們一起玩的日子真是難過啊。我的女兒以後會拜訪你們家的。想念邰兒最近還好吧。前段時間操心的事已經搞好了。所傳達的事情,應當予以審查考慮(翻譯可能有誤)。我的身體左邊仍不時劇烈疼痛(翻譯可能有誤)。”

相信讀者一定對這種翻譯有所困惑,仍覺不夠通順,誠然,原文本身就有拼接的嫌疑,至於其準確的大意,已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並不影響《二謝帖》的書法價值。

二、技法分析

實際上,我們學習此帖並不考慮文章大意,因為文意本身就不明確,同時,也不考慮書寫者的情感變化,只對其藝術性進行論述,而其藝術豐富性在王羲之所有書帖中是數一數二。因此,練習此帖,非常有助於我們對節奏的把握,如果你的書法過於平淡,那麼此帖便是你的不二選擇。

1、筆法

《二謝帖》的筆法總體上完全沒有篆隸的影子,是魏晉那個時代流行的新體書。其筆法最大特徵就是迅捷而有張力,用筆提按豐富,在形狀上呈現出大量的露鋒和牽絲。

如何理解筆法的張力?

張力在物理學中解釋為:“物體受到拉力作用時,存在於其內部而垂直於兩鄰部分接觸面上的相互牽引力”,其中,我們重點關注“物體內部”和“牽引力”,即物體內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那麼在書法的線條上,則為筆法的張力。如同弓箭之弦,引而未發,開弓蓄力。如下圖所示: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這種力量感在《二謝帖》表現的尤為精彩。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上圖右邊的字在轉折出偏於“肉”感,書寫速度過於緩慢。

有張力的點畫就有彈性,彈性有需要靠速度來支撐,沒有較為迅捷的筆速,要麼顯得有厚度,要麼流於單薄,很難產生張力的美感。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這兩個“未”字的豎畫差別很明顯,左邊的字書寫不夠迅捷,缺乏張力,而右邊的字書寫較快,因此,速度是影響張力的重要因素

但是僅有速度就夠了?

影響張力的另外一個因素便是蓄力,如同弓箭飛行的速度靠的是弦的蓄力,筆毫在起筆、轉折處需要有足夠的停頓時間,用以蓄力,才能書寫出富有張力的線條。

那麼提按又如何理解?

提按在視覺上便是筆畫的粗細,在力道上便是手感的輕重。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如上圖中,張芝與王羲之、張旭在單字中的提按有著本質的區別。

張芝的草書帶有濃厚的篆隸筆法,不是新體書,其線條的粗細變化並不強烈,而後代的王羲之、張旭則節奏明快。

另外《二謝帖》中字與字之間的提按非常明顯,形成強類的視覺對比。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2、結構

二謝帖中字的結構是非常有動感的,每一個都包含了非常豐富的技巧,值得我們去學習,學到了終身收益!

下圖中的“靜”字對比非常鮮明,左邊富於變化,右邊平正許多,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反差?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左邊是《二謝帖》原字,右邊是小編書寫。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第一點:兩者傾斜角度有差別,二謝帖的“靜”字左右部分有傾斜變化,而小編寫的就沒有傾倒。

第二點:兩者疏密差別明顯,小編寫的“靜”字雖然疏密有變化,但是與王羲之比較,則遜色許多。

第三點:兩者收放不一樣,小編寫的“靜”字近似於一個方形,而王羲之的近似與多邊形。

第四點:兩則線條有本質區別,右邊的明顯“均勻”,粗細變化不夠明顯。

由此,僅“靜”字就可看出王羲之細膩的心思,可謂匠心獨運,這樣的字才讓人回味無窮。

3、章法

在章法上,有幾個地方需要重點說一說。

第一:相連字組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二謝帖》有兩字相連,有三個字相連,而讓我驚訝的是,這些字組每個都很不一樣,我們一一舉例分析。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比面”則筆畫較粗,以實為主,兩者節奏相似。

“羲之女”則節奏變化極大,上收下放,上細下粗,上小下大,此字組極為精彩,乃全篇之眼也。

“想邰”則筆畫細膩,牽絲精緻,其中上下字相連之處的牽絲尤為出彩,並不是我們一般人那樣直接一筆劃過,王羲之則是一筆的節奏變化兩次,極大增強了書寫的節奏感。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當試”則增加了字的正斜變化。

“良不”則連為一體,似為一字。

“患者善”則為書寫速度最快的一組。

這六組字可謂極盡姿態之變,每一組都是非常精彩的,這種變化手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虛實相映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由上圖可以看出,“羲之女”周圍空白部分較多,與“女”的極實形成鮮明對比,那如果布白部分較少,則會有氣息不夠流通的感覺,並且層次感也不夠,所以這一布白顯得非常重要。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上圖是全篇的層次感圖示,真的很難想象,王羲之是如何將這26個字處理的如此巧妙,這種節奏變化是非常難的,因為一般人書寫節奏都會習慣性的有點“平”,而王羲之卻能突破慣性阻力,極盡變化之能,莫非有鬼神助力?莫非此帖為拼接?

三、爭議之處

1、文意爭議

《二謝帖》的文意大致應該是王羲之與友人的寒暄之語,而後文有多處文意不明之處,如“左邊劇”三個字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另外全文斷句也有不同的說法,“所送議當試尋省”因當斷句為“所送議當試,尋省”,意即所傳達的事情需要考慮,到時後在看望你們,或者不斷句,“所送議當試尋省”就翻譯為:“所送事議應當考查並予以省察。”

其實我們不用過於計較準確的文意,因時代相隔久遠,況此帖亦非真跡,故知其大意即可。

2、筆法爭議

王羲之有個非常獨特的筆法,見下圖: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可以看出,其中很多筆畫有“斷層”的感覺,這種現象可能是紙張的摺痕導致的,但是這種說法仍有漏洞,比如上圖的“省”字,僅一處有這種筆畫,其他相鄰的點畫卻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很難說清楚。

但可以肯定,這種寫法比較“不自然”,因為要寫出這樣的筆畫需要進一步突破自己的書寫慣性,小編就很不習慣。所以,不學也罷,畢竟後代書家的書法中並沒有過多地出現這種現象,顯然他們也覺得沒有必要去學。

3、拼接爭議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後文的筆法與前文略有不同。

王羲之新體行草書——《二謝帖》深度解析

上圖中“當試尋”的點畫提按更為誇張,成“片”狀,而前文的字粗細變化比較平和,並沒有出現這種“片”狀,因此有集字之嫌。

總結感悟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足以驚歎《二謝帖》的精妙,節奏大變,跌宕起伏,時而驚濤駭浪,時而宛轉悠揚,如果你都能感受到,那麼就已經在書法的認知上前進了一大步,剩下的就是手頭功夫了。

但練習書法的時候,腦子裡一定要明確,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寫的和原帖一模一樣,而是學會其中的勢態變化,比如文中分析的章法字組技巧,把這些技巧活學活用,並運用到實際創作中,你的字將會耐看很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