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第七卷——道虛第二十四(20)

王充 文化 歷史 江河 國學 老子 道教 心靜如瀋水 2019-06-17

2019年6月14日,星期五,農曆己亥年【豬年】五月十二

今日品讀王充《論衡》第七卷——道虛第二十四(20)

《論衡》第七卷——道虛第二十四(20)

【原文之二十】

道家或以導氣養性度世而不死,以為血脈在形體之中,不動搖屈伸,則閉塞不通。不通積聚,則為病而死。此又虛也。

夫人之形,猶草木之體也。草木在高山之巔,當疾風之衝,晝夜動搖者,能復勝彼隱在山谷間,障於疾風者乎?案草木之生,動搖者傷而不暢,人之導引動搖形體者,何故壽而不死?夫血脈之藏於身也,猶江河之流地。江河之流,濁而不清;血脈之動,亦擾不安。不安,則猶人勤苦無聊也,安能得久生乎?

【拙解】

道家或許認為通過引導氣息滋養心性而度世成仙不死,他們認為血脈在身體之中,如果不活動不屈伸活絡,則會閉塞不通。血脈積聚不通,便會生病而死。此又是虛言。

人的身體,猶如草木的形體一樣。草木長在高山之頂,當受疾風衝擊,晝夜搖動,能夠勝過那些隱在山谷之間,免受疾風衝擊的草木嗎?觀察草木初長之時,若受搖動則受傷而不能正常生長,人經氣息引導、身體活動,為何就能長壽而不死?血脈隱藏於身體之中,猶如江河流淌在大地一樣。江河在大地奔流,水會混濁不清;血脈在人體中流動,亦會擾動產生不安。血脈不安寧,那麼便會像人勤苦卻無聊一樣,怎麼能使人得以長生不老呢?

【小議】

老子所言之道,講究的是無為、無慾。在黃老道學漸成道教的過程中,學道者幾乎都在追求實現成仙、昇天的慾望,這豈不是與“道”之本相悖?血脈之軀的肉體凡胎的人們,怎麼偏就醉心於成仙?離不開大地土壤的人們,為何偏要追求昇天?這其中,有人是聰明的,將授人以“道”作為自己的生存之“道”,廣收信徒,能得名,更能獲利;更多的人則是愚不可及,將身體、精神、財產盡獻於學道,以求圓夢成仙、昇天。夢,世人都做,但不是什麼夢都可以圓。現實就是,不是你的,求也沒用。先走好今生的路,至於壽終之時是否能昇天,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事,去了,你就知道了。別急!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東漢時期思想家,唯物主義者。

《論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僅存篇目,實存八十四篇,是東漢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義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論衡》的出現,在中華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由於作者身處的時代使其世界觀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並不影響其著作的歷史重要性。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對待歷史經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學態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讀國學經典,從中汲取有益養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